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走出去”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ita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国民文化自信的缺失、传统文化的国际认同受阻、文化输出的内容和形式单一。要想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必须要结合当下的时代需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际认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化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灵魂。历史的经验充分表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强大,都不能脱离其自身的文化,只有依托于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才能真正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之间的交流已经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文化等多个领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精神财富和智慧财富,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而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撑,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向国际化,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化面临的困境


  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不足。尽管中国历史上创造出了许多辉煌的文化财富,无论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还是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戏剧、民间技艺等,都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战争的失败导致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长时间都处于被动、弱势的地位,国外先进的武器、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科技成果都令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受到打击,而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也开始遭受质疑。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西方国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支撑下,西方文化也占据相对强势的地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效仿和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也渐渐摒弃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也由此不断下降。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自信心的缺乏,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阻碍,尤其是年轻一代对西方文化的过度推崇,导致文化传承缺乏新鲜血液,文化断层现象愈加严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缺乏足够的受众基础,因此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其次,受社会经济水平、政治背景、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认同仍然面临困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使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西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基督文化、伊斯兰文化等有着明显的差异,以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国际认同比较困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尤其在经济发展上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但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却和其突出的国际经济地位不相匹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利用,没有充分结合当今时代背景的需求而进行整合、重塑,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国际多元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虽然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学习汉文化的流行趋势,但所产生的影响力仍未能达到国际化水平。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且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精神内涵的提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认知中被片面“符号化”,限制了文化输出的渠道。很长时间以来,国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多局限在中國功夫、杂技、京剧、美食等少数文化类型上,主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文艺表演或图片介绍来获得浅显的了解,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并没有太多的深入认知。虽然,以中国功夫、中国美食等具有符号特征的文化种类来向国际社会进行文化传播与输出,会很容易被接受和受到欢迎,但这些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不能完全代替其他不为国际社会所知的同样也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文化元素。而且,一味的重复表演和展示同样的文化类型,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例如,近年来包含中国功夫的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少有佳绩,这已经充分说明了传统文化招牌不再是实现文化输出的“必杀技”。中国文化要想在世界上创造重大影响力,必须拓展视野,不断挖掘新的文化要素和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文化输出和传播模式重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形象,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知名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坚定文化自信。“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就坚守,无自信就放弃,因而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既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更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是一个深刻的逻辑关系。”所以,要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首先,人民要坚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只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信心,才会为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建立文化自信,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习,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脉络、内涵特征的梳理和解读,从中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化要素,进而加以传承和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长久延续下去。最后,在建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无论是对待西方文化,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要把握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既不可盲目推崇,也不能一味排斥,要取其精华,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新的时代需求,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国际认同。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必须建立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受众不仅仅是中国国民,而且是来自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世界人民。若想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认同程度,就要在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上,找到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相对一致的观念和准则,通过锁定目标群体提出有针对性的文化表达形式和内容,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认同度。一方面,在文化内容上,要基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国际化的文化诠释方式来增强共鸣感,提升国际认同;另一方面,在时间维度上,传统文化必须立足当下的时代背景,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逐渐与国际接轨。近年来,中国依托传统的哲学理念,不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方式,体现了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例如,中国提出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无不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化,必须要进行文化传播。以前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多依赖图片、文字等静态形式。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的进步推动影像时代的发展,在这种变化的趋势下,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频繁地展示在国际舞台上,就要实现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基于这一认识,应灵活利用互联网平台,结合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拓展更为多样的传播模式,通过创建立体化传播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不为国际社会了解的内容展现出来,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丰富性。此外,要充分利用文化网站、论坛等开辟互动讨论板块,定期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趣味竞赛,加强国外受众与国内受众以及本土媒体之间的文化交流。
  (作者分别为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新时代服务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外宣翻译研究”(项目编号:HB18YY01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常怀云:《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困境》,《出版广角》,2017年第19期。
  ②蒋云美、何三宁:《转型期传统文化走出去困境考量》,《人民论坛》,2013年第35期。
其他文献
"以发表为中心"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学,遵循任务(项目)驱动—文本细读—切身实写—公开发表的一般流程,在"当众表达"、"项目开发"、"活动使用"等方面予以发表。这种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从教
最近,有专家撰文提出:高房价、高租金和高生活成本,是控制北京等特大城市人口无序膨胀的唯一生态门槛。北京想成为国际化水平的都市,必须要有生态门槛。这是在证明北京高房价的合
民国初年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民权素》是民初刊行的大型文学杂志。通过对杂志内容的考察可以看出民初婚恋观念的变化、文体形式的变
针对目前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实验教学体系的设想,并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师资和实验基地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文化”以全新的主体、内容、传播方式获得公众青睐,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并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探究“微文化”的表现特征,准确把握其价值影响,有助于把控“微文化”未来发展方向,让“微文化”成为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促进民主政治落地生根以及为企业与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微文化” 表现特征 发展指向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微文化
和平共赢:大国外交的时代抉择  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既源自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基因,也扎根于新中国近七十年的伟大外交实践。中国传统的和平观念始终是中国外交理念创新发展的思想之源,对当代中国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到和谐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在不断丰富和创新。当前,我国不仅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平行动,展现大国担当,而且还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合作取
一、根据《国务院工作规则》(国发[2008]14号),制定本部工作规则。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房地产估价在服务社会管理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怎样使房地产估价服务于社会管理创新,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正确认识房地产估价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重要
摘要:进一步更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教育观念;深化产学结合,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构建高职教育创新教学团队,加速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重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高职素质教育,提高职业素养等。文章从以上五个方面阐述了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考;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是新生事物,人才培养实践在我国时间
【摘要】新媒体技术凭借优越性,在高校大学生中得到全面普及,已成为信息获取、彼此交流与联络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党建在思政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需要党建工作者确立创新意识,提高党建工作效能。而新媒体作为潜移默化的新型教育方式,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品德建设等方面将产生重要影响,能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党建 举措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新媒体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