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冲突:真相与启示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的凸显
  
  近来中东、北非的一系列冲突,加上之前的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等似乎印证了亨廷顿的预言,同时,也加剧了批评者对其预言自我实现的抨击,即文明的冲突由于亨廷顿预测其可能性而增加了发生的几率。亨廷顿对此的解释是:“任何预测都不是自我实现的或非自我实现的。预测能否实现依赖于人们如何做出反应。” 事实果真如此吗?西方国家有必要“维持必要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以保护在非西方国家的关系中的切身利益。”这才是其真正的用心。
  也就是说文明冲突论把国际冲突的根源归结为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出于政治原则的利益性话语,盗用文明/文化的名义,打着“文明冲突论”的旗帜,而极力捍卫“西方文化霸权”,一再暴露“文明冲突论”掩盖下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意图,为美国及西方国家冷战结束后增强军事实力、发展经济等战略措施提供理论根据。对亨廷顿们而言,其战略用心既出于担心随时代发展美国国内的分裂,也忧虑美国会失去主导世界的霸权地位。
  亨氏理论凸显了文化和宗教在未来世界格局重构中的地位。如其所言,在21世纪,如果有冲突的话,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冲突都没有宗教和文化冲突让人难以接受。文化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一样,越来越成为与国家利益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文化越来越与利益、权力、政治密切相关,当代地缘政治权力、国家利益越来越鲜明地发生“文化转向”,文化走到前台并越来越与经济、政治相交融,文化的表层下面寓含着经济、政治的力量,经济、政治、文化出现一体化趋势,这使原本就复杂的事情愈发复杂化。但这种一体化的世界趋势并不必然引发战争冲突,亨氏将西方文明绝对优势的丧失与各文化内部认同加强这两种历史趋势叠加起来,推导出东西方文化冲突不可避免的结论,值得商榷。
  
  何谓事件的真相
  
  西方武力干涉的背后绝非所宣扬的人道主义那么简单。近来的一系列中东、北非事件,可以说都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幕后推手。而其大规模军事打击的目的,更多的是觊觎中东、北非的石油资源等经济利益,扶持亲西方的政权则是其政治目的。很清楚: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持,利比亚的反政府武装根本撑不下去,西方武力介入利比亚的目标就是促使卡扎菲政权尽快下台。而法国这次充当急先锋,无外乎有如下考虑:从地缘政治上,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十分重要,法国与利比亚只隔了地中海,很多法国政治家将利比亚视为法国的“特殊国家”;从改善形象上,法国历来以“人权卫士”自居,此前的事件法国表态一直不明朗,为改善形象,再加上国内竞选需要,法国必然在冲突中态度积极;从现实利益看,法国率先承认反对派政权,多是为法国石油公司进入利比亚“开路”。
  洞察真相可以看出,这一系列事件决不是因为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交流、互动所引发的,其中固然有着文化异质性的相互激荡甚至隔阂,但事实上文化之间的竞争博弈带来的是多元性、丰富性和宽容与谅解,它并不必然由文明的冲突而引发战争。
  我们清晰地看到,这些披着文化冲突外衣的局部战争的真正诉求仍是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经济利益,而对此的预言更是有着别有用心的自觉。由于西方与利比亚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根深蒂固”,以及与伊拉克位居中东地缘核心类似,利比亚在北非具有重要的地缘优势,西方不希望一个“异类”的“北非权威”存在。再加上西方觊觎石油利益,谋求经济利益的潜在目的一目了然。为了石油开战,这在西方国家已不是第一次。打着民主旗号掩饰真实目的也不是第一次。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潭的美国起初并未积极推动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据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说,有很多因素推动了美国立场的转变,其中有奥巴马政府担心英法抢风头。利比亚局势的迅速发展即随着利比亚政府军逼近反对派重要堡垒班加西,反对派逐渐陷入困境,这时阿盟表态支持在利比亚设禁飞区,让奥巴马不再担心: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会被认为美国是在对伊斯兰世界发起战争。说到底,这仍是一种强权政治和文化霸权,是一种打着民主和文化旗号的局部战略格局调整。
  
  对我们的启示
  
  亨廷顿的预言貌似合理实则他求——战略利益高于一切,但其文明冲突论历经一系列事件检验,对我们很有启发。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固然是世界主题,但仍存在强权政治、单边政治和霸权国家,政治霸权、文化霸权仍游荡世界。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动荡、调整,是以“利益”为轴心的“软、硬实力”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文化作为“软实力”是以“硬实力”为支撑实现的,同时,它具有“硬实力”难以发挥的影响力,并编织出美丽的神话。即便如此,更要洞悉“文明冲突论”的实质,不要迷失在文化价值论的迷雾中。不同于全球的经济一体化,文化的全球互动是一种多元化的差异呈现。
  如亨氏所言,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国家虽然现代化了,但其文化认同却越发本土化了,并没有随着现代化而西方化!西方价值观虽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性,但作为全球性普适性的价值诉求仍然是一种幻象。其次,文化之间的冲突仅仅是一个方面,更深刻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和互动,这应该是常态和主流。人类发展史无可辩驳地显示出这一真理性,古希腊文明这一西方文明的源头就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其实,全球化语境下,各文明之间相互倾听的和谐共处才是全球伦理可能的基础。
  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使人们再次关注到亨廷顿的预言,其实,真正冲突的并不是文化或文明,而是基于不同立场的现实利益,只有拨开迷雾才能看清真相。但无论如何都应该感谢亨廷顿,正是他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和警觉。对我们而言,在增强自身“硬实力”的同时,更要提升“软实力”的世界影响力,特别是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上,不能将自身孤立于世界文明主流之外,更不能逆人类文明主流而动。即不能在“软实力”的发挥上给别有用心者以口实。文化之间的博弈——编织“民主”的神话,推销、传播西方价值观,往往成为他们动武的美丽“借口”。
  当前,我们要积极发展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稳妥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只有实现国家政局的稳定、社会的和谐,才不会给任何借口以可乘之机。只有不假外求,反求诸己,积极拓展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扩大文化认同的全球基础,把中华文化建设成为全球的高位态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多元文化形态中的主导文化之一,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舆论西强我弱的格局,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道德优势。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责编/艾芸 美编/叶锐)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在梳理国家认同思潮演进的基础上,对以桑德尔为代表的社群主义国家认同思想进行研究,逐一分析了其在“自我”、“社群”及“国家认同”等概念上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社群主义国家观的理论价值与缺陷,以及其对我们当前的启示。  【关键词】桑德尔 社群主义 自我 社群 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认同的思潮演进  社群主义主张自我之定
近年来,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的害虫抗药性、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日趋严峻,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用高效、安全、环境兼容性好的生物农药,
金秋时节,湖北省黄冈市科学发展硕果累累,有一组数据为证:今年1至9月,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19.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659.7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38万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73.95亿
剖宫产术是妇产科医生最常做的手术之一,有诸多并发症,子宫切口的错误缝合即是该手术的并发症之一〔1〕,现将我院自1984年以来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一、病例报告例1。25岁,孕2产+10,因38周妊娠,重度
有消息称:教育部起草《教师教育标准》的专家指出,现在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这则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对此观点也各持己见。作为教师队
皮片引流处理阴道深部裂伤156例应用体会吴德明产科临床工作中时常遇到阴道壁严重撕裂伤及阴道壁血肿,处理虽很简便,但术时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恢复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我院在处理
2010年,人们关心更多的是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能否迅速回暖,如何稳定通胀预期。2011年,通胀加剧已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构成了一定的挑战。近一段时期以来,通胀、物价调控成为公众最
声学造影诊断180例输卵管性不孕的评价徐金霞,蒋晓莉,岳锦春,马燕,袁华,文媛媛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输卵管疾病是常见病因,占不孕妇女的25%~50%[1]。传统的诊断方法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