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知识产权保护边界问题浅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f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商业秘密包含不利于公共利益的信息时,法律是应该继续保护商业秘密,还是应该保护公众的知情权?本文主要从美国的公共利益抗辩制度简要论述上述情形下知识产权的保护边界问题。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保护 边界问题
  作者简介:杜子馨,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学生。
  中图分类号:D91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022
  社会主体之间利益的多元化导致了主张和追求的多元化,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存在着差别。法律就是在个人利益之间,个人和公共利益之间进行价值权衡。知识产权法则在知识产权人和非知识产权人,以及知识产权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进行权衡。知识产权人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呕心沥血,才发现了具有经济价值的信息,其有权利要求法律对其成果进行保护,保障自己获取回报利益。
  知识产权法目的在于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维护商业秩序,鼓励创新,激发灵感,进而促进社会的技术进步。在大多数情况下,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顺应公共利益的,因为其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对技术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符合人们的共识。但在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逐渐增加的同时,人们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利益之间有时会存在冲突。主要表现在两种情况,一是商业秘密保护和有价值信息的传播之间的矛盾,专利保护是有期限的部分公开保护,而商业秘密是无期限的秘密保护,这可能使得商业秘密中的有用信息长时间无法传播,进而影响再创造;二是若商业秘密中包含侵害公共利益的信息时,法律是应该继续保护商业秘密,还是应该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及其保护的范围问题等等。本文主要从美国的公共利益抗辩制度来试论第二种情形下知识产权的保护边界问题。
  一、公共利益抗辩的概述
  美国的公共利益抗辩制度是通过一系列判例来建立的。成文的规定始于美国法律研究会1923年发表的《侵权法重述》。其中表明,在诉讼过程中,公共利益可对抗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利益。在该节评论中写道,为了公共利益而泄露商业秘密者可对泄露行为不负法律责任。这也使得公共利益成为了被告因泄露原告的商业秘密而面临违法责任的抗辩事由之一,表明法律开始在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间寻求解决两者矛盾的出路。并且这一原则在美国1985年的《统一商业秘密法》和1995年的《不公平竞争法第三次重述》等法律和文件中进一步发展。
  “适度而合理的商业秘密保护水平意味着商业秘密法在充分保护商业秘密权人的权利基础之上,在有限限制信息流动中最终促进信息流动,促进公众对信息的接近、促进对革新的鼓励,而不是出现商业秘密的保护危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由此可见,美国商业秘密保护水平的提高,也是在保护商业秘密和公共利益抗辩两者的平衡间进行的。
  二、公共利益抗辩的要求
  美国只有在法律条文中粗略的表明公共利益抗辩原则,这项原则主要是通过判例建立起来的,对于公共利益抗辩的要求,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笔者通过阅读美国商业秘密利益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判例,归纳如下:
  (一)在概念方面,应该严格区分公共利益与媒体的自身利益
  对于公共利益的概念有多种学说,但其不等同于媒体利益。媒体是全体社会成员中的一部分,其希望并追求为公共利益发声,但受制于对商业价值的追求、对企业权力的屈服、对名垂青史的渴望,其不可能完全代表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与媒体利益是相交关系,部分相重,而非完全一致。
  这主要体现在Francome v. Mirror Group Newspapers Ltd.案中,Francome 夫妇试图阻止报社公布具有机密性的赛马信息而提起诉讼。John Donaldson M.R.法官对此首先肯定了媒体在揭露犯罪、保障人们知情权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表示媒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在有些情况下会有差异。在本案中,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将相关文本提交给行政机构或赛马会,而不是由媒体公开。报社在公开的同时,追求着自身利益,如发行量、业内评价等。
  在披露商业秘密时,记者是否具有特权,豁免法律责任?这个问題在Apple v. Does案中有所体现。Powell法官认为“主张特权能否成立,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新闻自由和公民义务间达到平衡。”即记者并非在披露商业秘密的任何情况下均具有特权豁免。在这份判决书中还有一亮点,“公众所关心之事,并非等同于公共利益。”这使得公共利益的外延进一步缩小,定义进一步明确。
  (二)在抗辩事由方面,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公众便利等
  国家利益是全体国民都应为之奋斗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发生的冲突,更是公权力和私权力的对峙。没有国,何来家?没有国家利益的维护,何来个人利益的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在战争,尤其是世界战争,这种导致哀鸿遍野、妻离子散的情况下更加突出。Hughes Tool CO. v. Gillcraft Aviation CO.案中法院在武器设计等商业秘密保护与国家安定、降低本国人员伤亡两者间进行权衡。商业秘密固然重要,但它仍属于财产利益,在生命面前,生命重于财产。并且如果国家作战失败,那么国无宁日,礼崩乐坏,又何来商业秘密的保护?
  社会公众便利是指如果禁止使用商业秘密会对社会大多数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稳步实施,法治成为社会治理机制的基本选择,社会治理过程中对司法的依赖空前严重,致使整个社会陷入“诉讼中心”认识误区。为了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人民司法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应运而生。价值和正义观的多元化、价值冲突与社会主体关系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手段功能和当事人偏好的多元化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同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减缓诉讼压
摘 要 “辱母杀人案”关乎法理与情理界限与冲突,引发广泛关注。正确厘清与分析本案涉及到的相关法律问题十分必要。本文旨在立足于刑法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与特殊防卫权的实际应用情况,正确界定特殊防卫权与防卫过当之界限,从法条基本概念与立法精神出发,综合分析本案中被告人于欢行为的性质,提出笔者对本案的些许看法。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过限 “辱母杀人案”  作者简介:赵学敏,北京化工大学
摘 要 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关系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符合人们群众的新期待。法律监督能力具有个人属性、检察属性和政治属性三种属性,本文针对法律监督能力的三重属性,从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三重途径,即个人层面、检察层面、政治层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法律监督 能力 建设 检察  作者简介: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课题组,课题组组长:孙敏英,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课题组成员:马志颖、盛斌、
摘 要 在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村、乡镇中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移动。进城务工人员作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其管理与民生以及城乡关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城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转型。其中,对于初入城市的新生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他们刚从农村进入城市,对城市生活尚未完全熟悉和适应,也没有稳定的合适的住处和工作,属于无组织管理和帮助的动荡时期。但是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管理思想落后体制僵化
摘 要 一项制度的自我辩护与价值证成必须从其正当性的论证做起。没有义务而干涉他人事务却没有构成侵权行为,法律甚至将其列为阻却违法事由,无因管理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到底是什么?在意思自治、私法神圣的民法领域,却出现了主动干预他人事务的价值倾向,又该如何理解这两种价值冲突?本文首先对“正当性”进行了法理分析,然后通过追溯无因管理制度的历史渊源,探求其起源的历史正当性,同时又结合近现代关于无因管理制度价值与
摘 要 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刑法教学后虽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更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法律素质的模拟法庭教学法由于教学考核、制度设置、课时设置等现实问题的制约,也没有在刑法学教学活动中常态化应用。本文尝试将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成为刑法分论教学的常态化教学方式,本文结合“于欢案”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模拟法庭教学法 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财经大学教
摘 要 自法国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便为了实现这一政治理想而不断努力着。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由此可见,这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完全相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其他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是这一制度的最显著表现。这样看来,在我国实现三权分立有其制度上的难度。然而,在这里所要论述的“司法独立”,与“三权分立”不
摘要公共权力的监督不能仅凭当政者的个人意志或是间断性的政治运动来解决,而是需要更为稳定的制度层面的保障,这就涉及到政治制度设计的问题。从冲突与合作的逻辑起点入手,通过对人的有限理性和道德相对主义的分析,本文认为,良好的政治制度设计是对权力有效监督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冲突 合作 制度设计 有限理性  对公共权力加以制约和监督一直是学术研究和政治实践的重要课题,当论及公共权力监督的方法和途径时,历史
摘 要 法律援助机构作为司法行政的一个重要部门,为生活困难的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为他们提供了渠道,引导和帮助他们依法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逐渐成为一个化解社会矛盾的平台。本文对鸡东县法律援助中心解决社会矛盾的工作做了综合研究,针对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解决社会矛盾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法律援助 社会矛盾 司法行政  作者简介:王莉,黑龙江省鸡东县党
摘 要 开设赌场与聚众赌博都是实务中赌博罪常见表现形式,两者存在一定的共性,如为赌博行为提供场所,为赌博人员提供赌具等特征,但是二者在實践中还是有一定区别,社会危害性也有所区别,这也导致二者量刑出现较大差别。本文拟从笔者办案中遇到的一起案件为例,藉以分析对开设赌场与聚众赌博行为之区别,如何准确认定,以期为基层院办理类似赌博类案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开设赌场 聚众赌博 赌博罪  作者简介:王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