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引发热议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xo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不幸”跻身前10名之列。
  虽然有媒体报道这则消息时声称“纯属吐槽,看看就好”,但是读书之人恐怕很难一笑置之,反而会有种斯文扫地的尴尬。榜单中所举书目,大都是尽人皆知的经典著作,如四大名著,不仅历年来都被列入各种推荐阅读书目,其中很多段落还被选入语文课本。这些书几百年都这么读了下来,想不到今天却被吐槽“读不下去”,可见问题不是出在书身上,而是应该在今天的读者身上找找原因。
  读者们“死活读不下去”的理由,可谓千奇百怪。比如《红楼梦》,有人受不了书中的大量诗词,认为妨碍了理解故事;再比如《百年孤独》,有人声称是外国人名过分冗长,稍多读一点便分不清谁是谁;至于《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据说读者多是嫌其篇幅太长,建议当成“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必备书”。总之,今天的“理想之书”似乎应是通俗的、短小的,而沉重的大部头经典显然是不受欢迎的。
  平心而论,阅读经典的确是要花费些时间和气力的,在一个生活如此快节奏的时代,让人们静心读本好书几乎成了件奢侈的事情。《瓦尔登湖》的译者徐迟先生在其译本序中开篇第一句话便提醒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如今这本书真的令人“读不下去”,译者的这一先见之明倒显得有些悲哀了。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所谓“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是“读图”之类的概念,恰恰就是迎合乃至强化了今天读者的浮躁心理。毫不客气地说,此类种种之风盛行,正是导致阅读“去经典化”、名著“读不下去”的罪魁祸首。如此“拈轻怕重”的读书之法,正在消解着阅读的严肃意义,甚至有可能使其彻底沦为一种娱乐化的消遣。
  有人也许认为,阅读本身就有娱乐功能,在今天这样一个娱乐发达的时代,有人肯以阅读作为消遣就已经不错了。但是,经典阅读的意义显然不在于此,而是事关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是一件必须严肃对待的事情。经典名著之所以成其为经典,正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之中传承的结果。如果今天的人们拒绝阅读经典,无异于斩断了历史传承,自绝文脉,那真成了愧对祖先更愧对后人的罪过。
  或许有些言重了。但是,如何让今天的人们重新补上经典阅读这一课,至少让经典名著不再“读不下去”,还是很有必要探讨的一件事情。不久前,我的同事、文艺评论家解玺璋先生曾建议读书人多读经典,并且总该有些“通古今,达中外,能为世益者”的抱负。我向他请教是否有阅读经典的诀窍,先生不假思索地答复:“别无他法,唯有一字一句认真读下去。”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如何看待“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
  据媒体报道,近日,广西师大出版社根据近3000名读者微博、微信留言,统计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前10名作品排行榜”,《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瓦尔登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尤利西斯》等外国名著。事实上,早在2009年,就有网友在网络上调查“什么书曾让你读不下去”,也有人号召网友提名那些慕名买来却读不下去的书,当时网友所列作品,与上述排行榜相差无几。
  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电子阅读兴起、阅读方式多元化,公众阅读“去经典化”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传统名著的阅读地位越来越式微,据说连一些图书馆的很多名著也消失了。而“快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是读图之类的快餐文化成了主流。前不久就有调查显示,五成学生对名著“不待见”,而网络文学、武侠玄幻小说、言情小说、漫画则是他们的首选。
  在这种浮躁的阅读氛围之下,名著的阅读缺失便是自然而然的。因此,我们不必怀疑“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制作者“无聊”或者“别有用心”,也不必质疑这个榜单有多少代表性。事实上,在各类阅读排行榜上,名著早已形单影只,只不过没像“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这样集中呈现。我们更应该反思:人们不读名著有何隐忧?如何让读者重新爱上名著?
  有专家说过,经典名著所关怀和弘扬的,总是具有永恒性的东西;读名著不只是读书,“特别是四大名著,它们的内容往往与人性矛盾挂钩,具有时代穿透力,读它们不只是读书,更是在读人生——仔细品味,就能在其中增强对生活的感悟”。确实,名著是全民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值得反复阅读,经常阅读,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性阅读。当从某一代人开始不读传统名著,用“浅阅读”代替经典的深阅读,便可能自绝文脉,形成民族文化断层和精神断层。
  所以,面对人们对名著普遍感到“死活读不下去”的现实,不可讳疾忌医。有关部门应担负起推动名著阅读的重任,比如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校园”等,让今天的人们重新补上经典阅读这一课;或通过精简篇幅、阅读引导、将名著通俗化等改革,至少让经典名著不再“死活读不下去”;或减轻学生负担,将名著阅读落实到课程常态化中,让学生有时间接受名著的熏陶等等。
  拒绝经典一定要用戏谑的方式吗
  大学时附庸风雅地读哲学,看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刚看前言,就看到商务印书馆的翻译老师说,这本书思想过于深刻,文字过于晦涩,法国人也不明白,所以我们只能尝试着翻译。我一看,翻译的都没底,我也就不必看下去了,遂束之高阁。我想这是每个阅读者都有过的体验吧。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死活读不下去的书”,因为人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决定了他阅读的方向,我们当然有权力拒绝那些我们读不进去的书籍,这很正常。也许不正常的地方在于,我们对待我们读不进去的书籍是怎样一个态度。我们并非想要将经典强行塞入人的脑海,人们也不一定需要被强迫接受。我们可以拒绝经典,但对经典的拒绝伴之以嘲讽,其结果显然只能是和文化渐行渐远,当深刻和高雅成为了被鄙视和嘲弄的对象的时候,这个社会也就丧失了孕育它们的土壤。   我们对待这些经典著作的态度,恐怕也是对待我们自己的态度。我总以为,人的内心是需要某种支撑的,这支撑可能来源于生活,可能来源于信仰,也可能来源于知识。而获得支撑的一个前提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需要一些敬畏。人类的文化经典,也许是值得我们这样做的事物之一。没有这些,人可能就会失去希望,失去真诚。代之以迷惘、犬儒、冷漠。
  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似乎每个国人都与有荣焉,而在与有荣焉的同时,我们对文学本身似乎仍并无兴趣,更谈不上珍惜。伴随奖项而来的,是各种对于莫言的消费,消费过后,文学仍然在角落里尴尬地存活。当我们的虚荣希望有伟大作家为我们添光加彩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深处却对文学本身不以为然,这不就是名副其实的南辕北辙吗?
  当然,人们对经典的吐槽,投射的也许不仅仅是对经典的态度,也许还有对于阶层固化的态度,也许还有对于社会压力的反弹。王小波说:“人的一切愤怒说到底都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于是当网络成为新的话语平台的时候,普罗大众们终于有机会反击,通过搞笑、嘲弄的方式化解内心中的无能为力。也许是对经典的无能为力,也许是对现状的无能为力。当生活的压力、信息的爆炸、快节奏的生活速率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让人们静下心来读读经典的言论,听上去可能就像“何不食肉糜”一样幼稚。在微博上走红的“装×指南”和“留几手恶评”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心态。文学批评家朱大可说:“21世纪是眼球文化的时代。这种大语境的状况,已经对中国文学的现状和未来作出了判决。”
  在这样一个眼球经济、快餐文化走红的年代,去强调永恒、经典的意义,显得那样的不合时宜。然而正是这常常不合时宜的经典,不会伴随着时过而境迁。而这些留存下来的,却真真正正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有一个成语叫做敬而远之,这里不妨套用一下,我们对于经典可以根据我们的兴趣亲近或疏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此保持一份尊敬,这份尊敬会给文化一个前进的空间,而文化的进步最终会带给我们力量。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犯人们也恶搞地把《基督山伯爵》归入工具书类别,但他们仍然满怀敬意地帮主人公安迪打理着图书馆。当《费加罗的婚礼》从大喇叭播出时,众人听得痴迷,瑞德的旁白响起:“我们从未搞懂她们唱什么,其实我也不想搞懂,此时无言胜有言。她们唱出难以言传的美,美得令你心碎,歌声直窜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其实我们不必懂,但如果我们以某种戏谑的方式选择拒绝,恐怕我们也很难从中汲取力量了。我们可以表达吐槽和拒绝的姿态,但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态度。
  “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这是徐迟译《瓦尔登湖》序言的开头语。这话放在这快节奏的时代,显得那样的不合时宜,但我仍然希望大家能够共勉。
  “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是谁的不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发布“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百年孤独》等世界名著尽数在列。
  请看,不读《红楼梦》的理由是受不了书中的大量诗词;不读《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的理由是读者嫌其篇幅太长,建议当成“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必备书”;更为荒唐的理由是由于“外国人名过分冗长,稍多读一点便分不清谁是谁”而拒绝了《百年孤独》,这在让人啼笑皆非之余,恐怕只能目瞪口呆吧?
  虽然是“纯属吐槽,看看就好”,但当《红楼梦》等四大经典名著和《百年孤独》等国外名著一起“不幸”入选“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时,恐怕不仅仅是恶作剧了。事实上,在笔者看来,与其说是经典的“不幸”,不如说是我们与时代的“不幸”。
  阅读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更具有高度的个性化。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如果我们认同这一点的话,经典名著更是营养品中的“极品”,怠慢不得,但诡异的是,现实恰恰与我们开了个玩笑——名著一一被驱逐到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行列,在一定意义上,这已经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意味着整个社会和时代的阅读出了问题。往深层次上说,这不仅折射出我们精神的浅薄和对经典著作的消解,更表明审美能力和精神成长能力的侏儒化。
  现在,“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早已被抛诸脑后了,不少人关注的是厚黑学、成功学、官场哲学和能带来一时阅读快感和趣味的网络段子,而对时代精神塑造和个人气质养成的经典,由于缺少实用价值、缺少所谓让人适应“办公室成长”和“谋取实际利益”的价值而被驱逐了。
  我国阅读率的下降让人忧虑,但这种拒绝阅读经典的现象更让人尴尬。拒绝经典阅读的现象显然与此社会背景有关。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哲理和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净化心灵。但是,当被我们以“不实用”或者不能兑现为“社会利益通行证”而加以拒绝的时候,在笔者看来,这是值得13亿人口共同反思的。
  面对《红楼梦》高居“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首,笔者想到了作家铁凝的一段话:“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或许只有我们共同体会到“无用”阅读的价值而非功利阅读的短视,才能与经典阅读亲密接触吧。
  经典阅读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更关乎民族的未来。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经典阅读可以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凝聚民族力量,而拒绝经典阅读受害的是个体,更是社会和民族。《红楼梦》高居“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首不是笑话,而是必须反思的文化课题。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一个拒绝经典的个体和民族更没有前途。那么《红楼梦》等名著入选“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应该是谁的不幸呢?
  “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证明了谁的堕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条微博微信进行统计之后得出结论:在这份榜单的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其中《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
  多少有点偶然吧,我差不多是“第一时间”从网上看到相关报道的,虽然同时就看到了一些“议”,但还是没怎么当回事儿。原因无他,只为这种不着调的所谓“调查”实在太多了。不料很快发现,围绕这个排行榜所产生的“议”,并不是一般的“议”,甚至还不是一般的“热议”,而是“热”得烫手的那种“议”,且所议之题,又都是“宏大叙事”的范畴。概略说来,便是有许多忧国忧民之士,纷纷发表忧国忧民之论,诸如“表明了社会的浮躁”、“‘快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是读图之类的快餐文化,成了如今适应浮躁社会的主流”、“与其说是经典的‘不幸’,不如说是我们与时代的‘不幸’”等等。我愿意承认,受时代的熏陶,区区也有关心宏大叙事的偏爱,看了这些宏论,忍不住也想了想。可是无论怎样往正经里想,想到最后总会有一种滑稽、荒诞的感觉油然而生,无法自已。因为这些“宏大”、“深刻”的议论,是立足在一个荒唐可笑的“调查结论”之上的。
  调查是一种统计。统计学是一门科学,调查有调查的规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搞的这个排行榜,根本驴唇不对马嘴,如果说它还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也就是暴露了“大学”和“出版社”的堕落。
  一项调查的组织者,比如调查“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开始调查之初,就应该明白一条最基本的规则:在你公布调查结果的同时,必须如实公布得出这个结果的调查方法。这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公众必须了解了你的调查方法之后,才有可能据以判断你的调查结果的可靠程度。所有的抽样调查,都不可能完全可靠,所以只有在它的可靠程度具有可判断性的前提下,这个抽样调查才是有意义的。可是事实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只公布了调查结果,却没有公布得出这个结果的调查方法。若说“大学”、“出版社”居然连这个最基本的规则都不知道,谁爱信谁信,反正我不信。不过我愿意承认,中国的公众确实普遍缺乏统计学的基本常识,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伪统计、伪调查所忽悠,然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也正是有意钻这个空子来忽悠公众,倒是可以理解的。
  调查的指向得有确定的范围,并且和命题相匹配。如果你要调查哪一类读物(比如科普读物)中的“死活读不下去”,你就必须明确向被调查者提示在哪一类读物(比如科普读物)中选择。既然是前面没有任何限制词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按理就应在所有的出版物中选择。从实际上榜并排在前十的书目看,都是长篇小说。那么按理就应该在所有的长篇小说中选择。据说我国现在一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就有4000多部,虽然这个“多”究竟是“多”多少不得而知,大略说来,其中有整2000部属于“死活读不下去”的,应是一个合理的估计。这还仅仅是一年的出版量,十年呢?二十年呢?因此,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如果这样设计问卷,极有可能形不成一个排行榜。从概率分布上看,让3000人在几万部长篇小说里各选一部,结果会极其分散,甚至不排除全都互不相同的结果,也就是会有3000部并列榜首。那么,为什么实际上榜的并不是这些烂纸呢?虽然调查者没有公布他的调查方法,但我前面说了,统计学是一门科学!正因为是科学,所以是有规律可循的。按这个规律倒推,只有在一种特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这种“调查结果”,那就是调查者在问卷中已经暗示甚至明示,接受调查的人只能在中外文学经典名著当中选择!否则,无论在任何其他的指定范围内进行选择,都绝无可能得出这样的结果,这是抽样调查的随机性及其概率分布规律所决定的。
  调查的另一个重要规范,就是被调查者的抽样范围,必须与调查指向相匹配。如果向我调查“死活咽不下去的酒”,并且在选择范围上加以引导,那么中国的四大名酒肯定会进入前十,所谓“国酒”会位居榜首,还有什么人头马、XO等等。那个路易十几可能会幸免,因为我说不上来它到底十几。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我不喝酒。
  在被调查者的抽样范围上做手脚,是我国各种伪调查中最为常见的低档小魔术。举个颇有典型性的例子吧。那一年,某相关当局为了吓唬小孩,强调看色情影碟在导致青少年犯罪方面的严重性,公布了一项在某个“少管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是在这些犯了罪的青少年当中,看过色情影碟者所占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几十几。那确实是一个高得吓人的数字。可是这个数字有意义吗?看色情影碟肯定对青少年犯罪有影响,这个不用调查就能知道。但是,如果要从统计学的意义上对这种影响做出科学的评估,那就应该调查在看过色情影碟的人中有多少人犯了罪,而不是犯了罪的人中有多少人看过色情影碟。如果你到坐牢的贪官中去进行类似的调查,估计看过——包括经常“审查”——色情影碟的也不在少数,但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他们之所以贪污受贿循私枉法,跟看没看过色情影碟没多大关系。
  虽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没有公布它这个调查是在何种人群中进行抽样的,但是从它的调查途径上却不难看出这个人群的某种特点。它是“在对近3000条微博微信进行统计之后得出结论”的。向这些读惯了一百多字一条的微博微信的人,调查读长篇小说(其中很多都是几厚册一部)的感受,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异想天开和别出心裁!
  任何一本书都有其特定的阅读人群,这个人群的大小,并不是决定一本书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曲高和寡是普遍规律。说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等于四海之内所有人都喜欢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原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大有人在。即便是向动不动就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那些人做个调查,他们究竟读过了、读懂了多少马恩原著,那结果会如何,您知道的。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虽然当时都是通俗读物,现在可是不那么通俗了。读这种书,是要经过一定训练的,没经过这种训练,“死活读不下去”是很正常的。这跟听音乐需要一双受过训练的耳朵是同一个道理。那些上了各种排行榜的“流行金曲”,看着别人听得如醉如痴,我却死活听不下去,无他,没受过这种训练而已。
  当然,你可以把训练看成一种资源,而资源的分配是会受到权力的控制的。在一定的体制下,以“培育市场”的名义,或者以“导向”的名义,不仅有可能,实际上已经实现了某种定向训练的结果。例如为“抗日神剧”训练出了一批忠实的观众,以至此类烂剧无论编得怎样荒谬不经,收视率照样居高不下;例如为“小四”训练出了一批坚贞不渝的马仔,以致如若有人胆敢对他们的偶像稍有不敬,他们立刻会在第一时间一拥而上将其“大卸八块”。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即便是在物质生产的领域,权力对资源的控制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垄断,无论当权者怎样想做到这一点,他就是做不到。无论怎样地痛割资本主义尾巴,终归挡不住会有狡猾的农民在自家院子里种上几棵白菜萝卜黄瓜西红柿。人类早已脱离了蒙昧而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文明一旦形成,便同时拥有了薪火相传的机制和动力,这机制和动力来自文明本身,不是任何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方式来表述,那就是——它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没有一个不是奉行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政策,但是也没有一个能使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停止或中断。从夏、商、周以迄于元、明,中国已经有了二十四史。这个道理很深奥吗?不深奥。这只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
  所以,这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低档小魔术,它的调查结果是在调查之初就已经由调查方法预先设定好了的。而公布这种调查结果的实际效果,就是、也只能是向公众宣布那些中外文学经典名著在中国已经不行了,没有人读了,想读也死活读不下去了。公平地说,这些大人先生们的本意可能是想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但是由于他们的调查根本不能成立,那个调查结果反映的自然也不是客观的真实,所以它的实际效果只能是对权力作用的夸大,或者说是对权力的崇拜和取媚。有良知的公共知识界应该告诉公众的不是这个,而是恰恰相反——权力确实可以控制相当一部分资源,但永远做不到“全覆盖”。喜欢阅读经典名著的绝对人数可能在不同时间有所波动(这也是正常的),但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这些经典名著的生命力却是恒定和持久的,永远不会消失。代表着人类智慧结晶的这些经典名著的光芒永远不会泯灭!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文学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山西日报》等)
其他文献
我熟悉稻草的姿势,就像熟悉父亲的姿势。父亲的姿势是劳累压弯的弓形,稻草的姿势也是弓形,不过是谷粒坠弯的弓形。相同的生活表面透视着相同的生活本质,我就是父亲枝头的一粒稻谷,父亲的脊背因我而弯曲。因此,有时候我会暗暗担心自己被田野遗弃,被父亲遗弃。  从小时候到现在,我都习惯于在田野上漫步,并乐此不疲。我行走于稻田的中央,听蛙的鸣叫、土狗子的吟唱,看阳光在稻穗上燃烧的样子。有时,我会在一块稻田边静立着
【正】 我厂是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老皮鞋厂,现有职工483人。改革前,工人分别实行全计件工资制或超定额计件工资制。由于车间不善于经济核算,形成个人超额、总产欠产,车间经常完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防范和治疗结果。 方法 案例分析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的特点、治疗的方式等加以归纳和总结。本组患者中轻症67例,重症倾向13例。对轻症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及例行抗病毒治疗。对重症倾向患者在对症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甲基强龙冲击、丙种免疫球蛋白、降颅压等进行辅助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80例患者中
看电影,一部新上映的大片。很多人是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买到票的。故事临近结尾,有人已经站了起来,开始退场。但影片并没有结束,主题音乐还在响着,很好听的旋律;演职人员的字幕,才刚
【摘 要】 目的:对比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84例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84例体检者均先后接受静脉血采集及末梢血采集,比较静脉血及末梢血的各项检测结果。结果:静脉血及末梢血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水平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采血方式,血常
【摘 要】 目的:分析肾脏生化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方法并对其应用效果加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肾脏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拉网式检验和分级检验的方式对两组体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其血肌酐、胱抑素C以及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结果:经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分级检验的方
目的:探讨5A管理模式在健康体检中心的应用。方法:在体检中心运用5A管理模式,即体检预约(appointment)、接待登记安排(arrange)、体检护理程序(accept)、结果汇总(assemble)和结果评估反
【摘 要】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以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妇产科发生的25例护理风险事件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查找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在25例护理风险事件中,其中工作年限为1~2年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风险几率为52%;工作年限为10年以上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风险几率为16%;工作年限为3~10年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风险几率为4%~12%。前两者发
2015年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鉴于高考作文考查的导向性和稳定性,各地出现了不少模仿全国新课标卷形式的作文模拟题。模仿2015年新课标Ⅰ卷的作文模拟题,采用“材料+任务”的考查形式。题目提供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叙事型材料。材料篇幅较长,层次较复杂,涉及的对象也多;材料内部又有矛盾点、争议点。要完成题目提出的写作任务并非易事。在作文备考中,不少同学在审题立意阶段就遭遇了“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