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元论思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公平地存在的。二元中和,指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二元论思想在画像石图像造型中无时无刻不充分地体现,从而演绎出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朴实深厚的画像石艺术。
画像石,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
二元论思维是指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源的哲学学说。二元中和,指物质和意识的统一,它是二元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既强调对立又注重统一。深究画像石图像造型形成的思想根源,其与中国哲学二元论思想有什么紧密的关系?二元论在画像石图像解读中存在什么意义呢?
一、画像石的图像
画像石的内容丰富多彩,依据二元论可分为物质类和意识类。
(一)现实物质类内容
现实主义写实类内容最多,也是与民间石刻工匠生活最贴近的内容,所以民间艺人刻起来会把感情投入进去,动态造型生动传神,极具表现力。画像石类型较多,具体包括:表现墓主身份和生活的画像石,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迎来送往、车骑出行、迎宾拜谒、庖厨宴饮、乐舞杂技、钟鸣鼎食、六博对弈、驰逐狩猎、射御比武、亭台楼阁、门卒侍卫等。它广泛地反映出墓主生前拥有的各种财富资产情况;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诸如以市集、杂技、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石;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石。这些内容是墓主所想过的生活的物质基础。画像石以墓主人生前的现实生活为内容,以叙事性写实的方式表现出来,承接生前的生活,也是寄希望死后能继续生前的一切。这部分内容代表着二元论的物质部分。
(二)精神意识类的内容
一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动物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有玉兔捣药、神兽守鼎,也有三足乌、九尾狐、灵芝、麒麟等。为了死后能够得道升仙,充满想象力的先民把龙、虎、鹿等神奇动物作为升仙的骑乘工具。二是带超现实主义色彩的人物类,有天神羽人、女娲,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有日月、仙人六搏,有牛头人身、鸡头人身的西王母与东王公,有随车出行的九头人面兽——开明兽。这些内容的画像表达了墓主希望死后能升仙得道的强烈愿望,而这种仙境生活实际上就是墓主生前享乐生活的延续。作品运用以形传神、以神传情的创作手法,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实属难能可贵,这部分内容从唯心、精神臆想出发,构筑图像造型的内涵,属于二元论中的精神意识类内容。
(三)边饰类
除上面两大块内容外,还有作为汉画像石边装饰花草纹,如图1、图2所示,起重要作用,是画像石艺术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这种花草纹的装饰性图案,一般都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围绕在主体图像上下左右。西汉晚期到东汉早期,画像石花纹带的图案以简单的几何形图案为主,使用多种装饰花纹带,使主体图像更加华丽。
二、二元论思想在画像石中的体现
从内容上看,汉画像石中代表物质的现实写实类内容与浪漫表现类和超现实注意类内容共同组织画面,達到二元论的物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同时,这些卷草纹与动物纹组合,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其实,植物与动物的组合也体现了二元论思想的存在。
另外,汉画像石并没有将死亡刻画得凄凉悲惨,而是充满了对未来与生命的渴望。就这一点来说,汉画像石称得上是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或超现实主义的统一典范。其中对于人的生死永恒主题表现相当自然,这也是二元论的完美统一。
二元对立思维及其观念可以通过艺术加以表现。比如,“鸡立屋顶”,鸡是墓主人生前的物质象征,主人走了,鸡也随主人一起升天,进入仙境,延续着主人生前的荣华富贵。鸡升天进入仙境象征着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这里充分体现了二元论思想的运用。另外,画像石很多图案采用分层,上下层天上和地上不同的内容,也是现实与梦境的对立统一(见图2)。再如,“牛头人身”形象,牛是人类最早的图腾,它在人类结束刀耕火种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代表了力量与丰饶,乾卦为天,而乾卦也代表着牛,所以那时人们用牛头人身形容神农氏,人与天本来是两极的事物,而这里的合二为一,是二元论思想的体现。
《三神图》所表现是应龙、辟邪和飞廉三神,在汉代神话传说中,应龙是有翅膀的龙,能呼风唤雨,辟邪为梵文的译音,意为大狮子,可镇妖,飞廉是龙的异种,为风神。简洁明了的构图烘托出关于神和人的主题:应龙雄壮的头和张扬的尾呼应出一股霸气——有父的至尊威严;辟邪威武雄健,神气十足——有子的青春活力;飞廉屈伸自如,刚柔相济——有母的品格情操,为何三神皆作回首状?或许是寓意人在走向天堂时对人世间的思念和依恋。早期道教认为,神与人是相通的,神是人的化身,画像石匠人通过对神的刻画表现出人性的亲和力和人格的魅力,从而使神与人达到和谐统一。
画像石很多图案采用分层,最上面表现了理想中的世界,是人死后进入的仙境;下面是生前的社会生活,是墓主人的享乐生活。其凸显了现实与梦境的对立统一。两汉时期,汉画像石分布相当广泛,覆盖面积占大半个中国。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中心,东起胶东半岛,西到甘肃、四川一线,北自陕西榆林、北京、辽宁辽阳,南至浙江海宁、云南昭通一线。在不同的地区,画像石具有不同的特点,陕西画像石的界格、四川画像石的仿木建筑的格局等各有特点。
由于各个分布区的汉画像石的制作工艺不同,画像石在东汉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貌,山东、苏北画像石细腻精美,南阳画像石壮阔雄大,陕北画像石简洁凝重,四川画像石飘逸潇洒,它们都是汉画像石园艺中的奇葩。而第五分布区画像石艺术风格的前后变化,证明了东汉中期以前南阳画像石艺术发展水平最高,其后,山东、苏北成为画像石艺术水平最高、对其他地区影响最大的区域。
画像石图案中很多成对呈现,一阴一阳,符合二元统一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画像石堪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内容无所不包,充满生命和活力,在描写天上、仙女、人间等不同环境的事物时,匠人采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仙界里,不论捣药的玉兔,还是起舞的蟾蜍,或是仙禽神兽,无不充满灵性。仙界是那么真切。对于人们熟悉的现实生活,疾驰的车马、草原上纵情逐戏的烈马和安闲的牛马,无不栩栩如生。画面一动一静,一安闲一喧闹。
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的还原性写实。现实主义拒绝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提倡如实摹写事物的造型特征。浪漫主义画派标榜人的精神取向,提倡个性的自由和情感抒发。二元论思想在画像石图像造型中无时无刻不充分地体现,从而演绎出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朴实深厚的画像石艺术,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艺术。
三、结语
画像石艺术和同时代的青铜器、器皿、帛画等艺术存在必然的关系,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对现代人产生心理投射的影响。现在,汉画像石墓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其内容是当时人们群体心理的无意识反应,作为文化遗产,它将继续产生新的更持久、更广泛的文化影响。未来,人们要从不同角度继续深入研究汉画像石文化,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二元论思维,以便更好地解读历史,弘扬传统文化。
画像石,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
二元论思维是指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源的哲学学说。二元中和,指物质和意识的统一,它是二元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既强调对立又注重统一。深究画像石图像造型形成的思想根源,其与中国哲学二元论思想有什么紧密的关系?二元论在画像石图像解读中存在什么意义呢?
一、画像石的图像
画像石的内容丰富多彩,依据二元论可分为物质类和意识类。
(一)现实物质类内容
现实主义写实类内容最多,也是与民间石刻工匠生活最贴近的内容,所以民间艺人刻起来会把感情投入进去,动态造型生动传神,极具表现力。画像石类型较多,具体包括:表现墓主身份和生活的画像石,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迎来送往、车骑出行、迎宾拜谒、庖厨宴饮、乐舞杂技、钟鸣鼎食、六博对弈、驰逐狩猎、射御比武、亭台楼阁、门卒侍卫等。它广泛地反映出墓主生前拥有的各种财富资产情况;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诸如以市集、杂技、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石;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石。这些内容是墓主所想过的生活的物质基础。画像石以墓主人生前的现实生活为内容,以叙事性写实的方式表现出来,承接生前的生活,也是寄希望死后能继续生前的一切。这部分内容代表着二元论的物质部分。
(二)精神意识类的内容
一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动物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有玉兔捣药、神兽守鼎,也有三足乌、九尾狐、灵芝、麒麟等。为了死后能够得道升仙,充满想象力的先民把龙、虎、鹿等神奇动物作为升仙的骑乘工具。二是带超现实主义色彩的人物类,有天神羽人、女娲,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有日月、仙人六搏,有牛头人身、鸡头人身的西王母与东王公,有随车出行的九头人面兽——开明兽。这些内容的画像表达了墓主希望死后能升仙得道的强烈愿望,而这种仙境生活实际上就是墓主生前享乐生活的延续。作品运用以形传神、以神传情的创作手法,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实属难能可贵,这部分内容从唯心、精神臆想出发,构筑图像造型的内涵,属于二元论中的精神意识类内容。
(三)边饰类
除上面两大块内容外,还有作为汉画像石边装饰花草纹,如图1、图2所示,起重要作用,是画像石艺术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这种花草纹的装饰性图案,一般都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围绕在主体图像上下左右。西汉晚期到东汉早期,画像石花纹带的图案以简单的几何形图案为主,使用多种装饰花纹带,使主体图像更加华丽。
二、二元论思想在画像石中的体现
从内容上看,汉画像石中代表物质的现实写实类内容与浪漫表现类和超现实注意类内容共同组织画面,達到二元论的物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同时,这些卷草纹与动物纹组合,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其实,植物与动物的组合也体现了二元论思想的存在。
另外,汉画像石并没有将死亡刻画得凄凉悲惨,而是充满了对未来与生命的渴望。就这一点来说,汉画像石称得上是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或超现实主义的统一典范。其中对于人的生死永恒主题表现相当自然,这也是二元论的完美统一。
二元对立思维及其观念可以通过艺术加以表现。比如,“鸡立屋顶”,鸡是墓主人生前的物质象征,主人走了,鸡也随主人一起升天,进入仙境,延续着主人生前的荣华富贵。鸡升天进入仙境象征着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这里充分体现了二元论思想的运用。另外,画像石很多图案采用分层,上下层天上和地上不同的内容,也是现实与梦境的对立统一(见图2)。再如,“牛头人身”形象,牛是人类最早的图腾,它在人类结束刀耕火种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代表了力量与丰饶,乾卦为天,而乾卦也代表着牛,所以那时人们用牛头人身形容神农氏,人与天本来是两极的事物,而这里的合二为一,是二元论思想的体现。
《三神图》所表现是应龙、辟邪和飞廉三神,在汉代神话传说中,应龙是有翅膀的龙,能呼风唤雨,辟邪为梵文的译音,意为大狮子,可镇妖,飞廉是龙的异种,为风神。简洁明了的构图烘托出关于神和人的主题:应龙雄壮的头和张扬的尾呼应出一股霸气——有父的至尊威严;辟邪威武雄健,神气十足——有子的青春活力;飞廉屈伸自如,刚柔相济——有母的品格情操,为何三神皆作回首状?或许是寓意人在走向天堂时对人世间的思念和依恋。早期道教认为,神与人是相通的,神是人的化身,画像石匠人通过对神的刻画表现出人性的亲和力和人格的魅力,从而使神与人达到和谐统一。
画像石很多图案采用分层,最上面表现了理想中的世界,是人死后进入的仙境;下面是生前的社会生活,是墓主人的享乐生活。其凸显了现实与梦境的对立统一。两汉时期,汉画像石分布相当广泛,覆盖面积占大半个中国。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中心,东起胶东半岛,西到甘肃、四川一线,北自陕西榆林、北京、辽宁辽阳,南至浙江海宁、云南昭通一线。在不同的地区,画像石具有不同的特点,陕西画像石的界格、四川画像石的仿木建筑的格局等各有特点。
由于各个分布区的汉画像石的制作工艺不同,画像石在东汉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貌,山东、苏北画像石细腻精美,南阳画像石壮阔雄大,陕北画像石简洁凝重,四川画像石飘逸潇洒,它们都是汉画像石园艺中的奇葩。而第五分布区画像石艺术风格的前后变化,证明了东汉中期以前南阳画像石艺术发展水平最高,其后,山东、苏北成为画像石艺术水平最高、对其他地区影响最大的区域。
画像石图案中很多成对呈现,一阴一阳,符合二元统一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画像石堪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内容无所不包,充满生命和活力,在描写天上、仙女、人间等不同环境的事物时,匠人采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仙界里,不论捣药的玉兔,还是起舞的蟾蜍,或是仙禽神兽,无不充满灵性。仙界是那么真切。对于人们熟悉的现实生活,疾驰的车马、草原上纵情逐戏的烈马和安闲的牛马,无不栩栩如生。画面一动一静,一安闲一喧闹。
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的还原性写实。现实主义拒绝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提倡如实摹写事物的造型特征。浪漫主义画派标榜人的精神取向,提倡个性的自由和情感抒发。二元论思想在画像石图像造型中无时无刻不充分地体现,从而演绎出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朴实深厚的画像石艺术,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艺术。
三、结语
画像石艺术和同时代的青铜器、器皿、帛画等艺术存在必然的关系,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对现代人产生心理投射的影响。现在,汉画像石墓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其内容是当时人们群体心理的无意识反应,作为文化遗产,它将继续产生新的更持久、更广泛的文化影响。未来,人们要从不同角度继续深入研究汉画像石文化,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二元论思维,以便更好地解读历史,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