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促进初中语文中的小说教学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uang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教学一直以来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让许多老师感到困惑。而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由于学生存在阅读面狭窄、阅读习惯普遍较差等一系列问题,在小说的教学过程中更是有点举步维艰。为了走出这种困境,我们在学校语文同仁的帮助下,一直在尊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力求在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同时,有效提高小说教学的实效性。
  一、现状分析
  (一)阅读过程快餐化,阅读习惯有待培养。小说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深得学生的喜爱,让学生有一睹为快的渴望。然而,在小说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味地追求新奇、刺激的感受,缺少深度理解的过程,长期下来,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应该进行正确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由浅层阅读走向理性思考。
  (二)教学模式机械化,教学理念有待更新。在传统的小说教学理念中,教师习惯于按照写作背景、划分段落、概括层意、分析环境作用、概括人物形象、总结主题思想、归纳艺术特点逐项讲解,把整篇小说搞得支离破碎。这样的教学模式远远落后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单一化,教学设计有待改进。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指导作文教学的有效平台。当前的阅读教学被许多老师人为割裂,只是简单地演变成阅读理解的过程,忽视学生由阅读走向写作的拓展延伸。
  二、突破策略
  (一)引导阅读,激发兴趣
  1.广泛涉猎,深度阅读。初中小说主题元素比较丰富,有以《社戏》《端午日》为代表的展示民俗风情的作品,有以《最后一课》为代表的表达爱国情怀的作品,有以《甜甜的泥土》《父母的心》为代表的赞美至爱亲情的作品,有以《孔乙己》《范进中举》为代表的揭露封建科举罪恶的作品等。总而言之,小说就是一幅幅展示人情百态的画卷,是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的缩影。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在为学生打开小说阅读这扇大门的时候,首先要在了解学生小学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注意兴趣培养,积极向学生推荐经典的初中小说文本,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引领他们走进不同主题的小说之林,为他们树立长期阅读小说的观念。其次,倡导学生进行精读和研读的尝试,全面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认真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读出自己对于作品的独特理解,读出作品的艺术价值。
  2.名著导航,情感熏陶。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阅读工程推荐书目中的名著作品,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小说。对于身处农村的初中学生而言,初中阶段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读书正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走进名著世界,和名人对话,与经典交流,能够更好地洗涤他们的心灵,提升他们的人格与品味,激发他们阅读的渴望。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以初中语文阅读工程推荐书目为核心,制定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同时结合课内名著导读的设计,有效开展一系列围绕“名著阅读”的语文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小说阅读氛围,从而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学生在小说世界中体验读书的快乐。
  (二)链接写作,学以致用
  1. 品味細节描写,细致刻画人物。在写作中如果能够勾勒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并展示出精彩的细节刻画,必能让文章绽放异彩。对于人物细节描写的指导,最好的范例莫过于中学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经典的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的细节,生动细致,震撼心灵;《孔乙己》中孔乙己“脸上青筋暴出”的细节,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先生,避避再走吧!”的细节,催人泪下。这样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它们都是因为某些“细节”而令人叫绝,无论是传神的动作,丰富的神态,还是个性的语言,都能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这些精彩语段展开分析,仔细体会每一个动作的效果,用心思考每一个神态的内涵,更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练笔,让感悟落在笔下,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精心捕捉细节,借鉴描写手法细细雕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
  2.借鉴表现手法,优化写作构思。每一篇优秀的小说都离不开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都运用了巧妙的表现手法,这在帮助农村学生走出简单叙事模式的写作误区中有着较好的指导示范作用。《安恩和奶牛》运用设置悬念的手法,将一件平常小事讲述得生动曲折,小说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发人深省;《甜甜的泥土》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并在结尾设计“奶糖融化”的新颖构思,让文章的主旨更加深刻;《孔乙己》中用“笑”贯穿全篇,让文章充满了强烈的讽刺味道。因为农村学生生活比较单调,他们的写作素材大部分都是来自学校和家庭,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不多,所以在文章中呈现的基本都是平常小事,然而这些艺术的构思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升格作文,给平铺直叙的文章增添“曲径通幽”的味道,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故事讲得更精彩。
  (三)更新观念,注重理解
  1.摆脱教参束缚,优化教学设计。作为教者,自己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显得至关重要,不能总是成为教学参考资料的俘虏。首先,在每次备课之前需要认真研读文本,正确理解作品主题,准确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采取的教学方法;其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能只是局限于小说三要素的分析,需要有主干问题的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既突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同时需要借助巧妙的设问去激发学生探究作品主题的兴趣,而不是直接由教者去直接陈述。比如在《孔乙己》教学中设计“是什么导致了孔乙己最终的悲惨结局?”的课堂讨论,会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周围人的冷酷无情”“自己的好吃懒做”等答案自然在学生的深度阅读中得以呈现,从而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去思考作品的主题。最后,教者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预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的思维火花,应该智慧地引领,而不能一笔带过,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尊重阅读感受,强调个性解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说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去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小说文本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尤其对于作品思想内涵的分析,不能只是停留在“唯教参”的层面。比如在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分析上,不少教者仍然按照陈旧的阶级意识形态的分析,硬要告诉学生“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才是正确的主旨,试问,我们当今的社会难道就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其实无需老师的干涉,学生在这篇小说作品的理解中,自然会发现作者对丑陋人性的鞭挞,但是也会意识到作者还寄予了美好希望。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小说作品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这也能够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中考小说阅读中的感悟题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说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它的言语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意味,需要我们教者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理解。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具体实施者,在小说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习惯,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借助小说阅读提升感悟能力和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在我国戏曲艺术界中有一批知名度很高、观众十分熟悉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如麒麟童、盖叫天、筱翠花、常香玉、六龄童、牛得草……他们的真名有许多人并不知晓,他们的“艺名”往
磷矿粉与硝酸或硫酸固体解磷剂干法1次加工制成两种含氮磷复合肥———硝脲磷、硫脲磷。用示踪法研究了这两种磷复肥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上施用时水稻对其磷素的利用。研究结果表
由于人类始终没能建立起一个有效地保卫和平的机制、因此战争主题也成为科幻作家难以割舍的情结。只不过在许多科幻小说中,交战双方已不再同属人类,而是人类与外星人侵者一
刘胡兰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我小学三年级就知道她死在敌人的铡刀下。跳皮筋时也有这么一首儿歌:“大红花红又红,刘胡兰大姐姐心最红……”然而那时对刘胡兰的印象只是
中国的改革首先由经济体制改革破题,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紧随其后,但文化体制改革和卫生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因而这些领域积累的问题更多,改革的难度也就更大。 China'
如今到天峨县八腊瑶族乡洞里村的人,都不能不惊叹于这里的“花果山”之美、之奇、之壮。就连WFP(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泊尼尔·赫金森女士在考察这个村的果园时也惊叹:
叶:美国加州有位教授说《菊豆》谈的是乱伦,我不同意,因为当杨金山说到杨天青不是他的亲骨肉时,你专门有个镜头是菊豆在注意地听着,就是说她是知道天青与金山没有血缘关系后
许久没有拍电影了,再加上相当长的一段日子不在国内,所以,拍摄一部新电影,特别是现实题材的片子对我来讲是一件不易之事。目去年从澳洲返回国内,我一直被一种感觉强烈地撼动
移民是重要的人口地理及社会现象,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移民的广度和频度不断增强,并不断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及人种、民族的融合,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移民按其迁
对如何用好肥料,提出应推广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和推广行之有效的施肥技术。为了掌握我国肥料去向、肥效和土壤肥力演变的情况,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提出四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