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社博学文库”征稿启事

来源 :外国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及时反映我国英语学术研究的发展现状,展示各个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成果,支持鼓励和扶植优秀的英语博士人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将继续遴选优秀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论文,纳入"外教社博学文库"出版.本文库征集书稿条件要求如下:1)书稿应为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中英文皆可),论文须有创新点;2)论文完成时间在2017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期间;3)论文附有三位或以上博导的推荐信;4)作者在2015年—2021年间在核心期.
其他文献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开创新纪元的外国语学社》,本书不仅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展示多年以来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而且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信仰追求与国际视野,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历史轨迹.
期刊
语言运用体现为两大范畴:字面义表达和非字面义表达,本文只研究非字面义表达范畴.非字面义表达是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蕴含"于另一个与其概念的字面义完全不同的句子之中体现出来,而原用语指称的事物"包含"于非字面义表达用语所指称的事物,这体现为概念与表象的关系;这二物有因果关系,本文归结为非字面义表达的因果蕴含关系.因果蕴含是制约非字面义表达的总抓手.
著名中文教育专家、修辞学人、社会语言学家、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分校亚洲与亚美研究系中国研究部教授、美国南加州中文教师学会会长、全美中文教师学会季刊编辑谢天蔚先生因患胰腺癌,于2021年9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矶家中去世,享年75岁.谢天蔚先生1946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谢天蔚成为"文革"后上外"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师从王德春教授.
期刊
鉴于学界对"吗"的认识存在不少分歧,本文拟分三步研究"吗"的功能.首先将"吗"的词类性质定位于句子层面的语气词,与升调一起构成述题的语气结构.然后,逐步在"吗"字句里将是非问句确定为原型句式,将是非问句里的"强升调+吗"确定为原型语气结构,将原型语气结构句里的语用因素最少的中性语境句确定为"吗"的核心句.最后,在中性语境句里对比"吗"问句和语调问句、"吧"问句的语气结构,并通过语气副词增删检验,最终把"吗"的口气确定为"低确信+低委婉"口气.该功能可以对其余类型的
分词主导性结构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多种印欧语言中的形义错配现象,它很早便引起了学界注意,但长期以来,对它的研究一直被语种和学派所割裂.本文回顾了分词主导性结构的研究历史,并按学派梳理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采用代词替代、语序变换、语态变换等检验方式,证明了分词主导性结构不是小小句,而是一种名词短语;然后从分词主导性结构的"歧义"现象入手,证明了该结构是一种语用驱动的对名词短语的离心解读,并总结了这种解读的一般模式和跨语言差异.
为了探讨词汇间的粘着度能否影响语码切换加工,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结构的短语(非特定语言结构和特定语言结构)产出中是否具有普适性,72名普方双语者和68名普英双语者在语码切换与非切换条件下完成了名量词短语产出任务.结果发现:1)弱势语向强势语切换时能产生切换代价,但强势语(普通话)向弱势语(方言和英语)切换时不能产生切换代价;2)当且仅当名量词短语为非特定语言结构时,名量词类别(通用名量词和专用名量词)能对弱势语(方言)在切换与非切换条件下的产出反应时,以及弱势语—强势语切换代价产生影响.这表明语码切换机制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丛书之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学》(翁立平著),该书以简洁易懂的语言梳理了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概貌,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学.
期刊
《外国语》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创刊于1978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主要刊载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方面的稿件,并不定期设有外语教育改革研究、文学研究、书评、会议综述等栏目.四十多年来,在外语界专家和学者的关心和积极扶持下,《外国语》已成为我国外语学术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之一.
期刊
本文采用跨语言非掩蔽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实验范式,探究惯用语的表征机制.两个实验分别考查了不同熟悉度英文词素对语义分解度和熟悉度不同的汉语惯用语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在跨语言条件下,动宾结构惯用语既包含成分表征又包含整词表征,属于混合表征.英文词素对不同性质汉语惯用语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语义分解度影响惯用语的表征,语义分解度越高,惯用语越接近一般短语;语义分解度越低,惯用语越接近"整词".熟悉度影响惯用语的表征,熟悉度越高,惯用语的比喻意义越容易激活.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在交际中隐喻可以从认知层面对参与者造成影响,从而改变其行为.语用论辩理论是当前论辩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虽然该理论已经注意到隐喻在论辩中的作用,但在进行具体分析时仍只将其视作表达手段方面的一种策略操控,未能尽察隐喻研究的进展.本文将在语用论辩理论的分析视角下,结合隐喻的框架效应,探讨隐喻框架如何在策略操控的三个方面同时发挥作用,实现概念凸显、委婉表达和记忆强化三大功能,提升论辩的有效性.同时,本研究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