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人的脸面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ta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人爱足球,西班牙人爱斗牛,中国人爱面子。
  脸面,是理解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关键。何为中国人的脸面?这一问题可以追溯到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对中国人的描写。1894年,明恩溥通过观察中国人的交往,开始总结中国人的特点,写成了《中国人的特征》一书。明恩溥认为,了解中国人应该从理解中国人的面子开始。书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把面子理解成头前面的那张皮是完全错误的,中国人所说的“面子”不是“面孔”“面庞”的意思,而是一个复合的、复杂的概念,是中国人心理的第一特征。如果用西方人的逻辑来理解中国人的“面子”,必然会走失在文化的迷雾中。
  鲁迅到日本学医的时候,看到这本谈论中国人的书后,受到极大触动。鲁迅可算是最执着、最坚定、最彻底地勇于解剖自己民族性的人,与此同时,他也是揭示中国人脸面的第一人。他在1932年发表的杂文《说“面子”》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
  继鲁迅之后,其他一些学者在讨论国民性时也开始涉猎脸面。林语堂用英文写了一本关于中国人的书,最初的名字是《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现在被译为《中国人》(又名《吾国与吾民》)。这本书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谈论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其中林语堂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阳性三位一体”和“阴性三位一体”。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概念与西方文化中的“三位一体”概念相结合,使西方人可以借助自身文化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阳性三位一体”是指“官”(做官)“绅”(退职官员)“富”(财富),在中国,三者不可分割,拥有其中任何一个,在他人看来就意味着与其他两者都有关系。只要和三者中的任意一个沾上边,那就会被认为是混得最好的。“阴性三位一体”是指“面”(面子)“命”(命运)“恩”(恩惠),三者在精神上操控着中国人,统治着中国人的灵魂,其中又以“面”最具有统治力。林语堂说:
  脸面这个东西无法翻译,无法为之下定义。它像荣誉,又不像荣誉。它不能用钱买,它能够给男人或女人实质上的自豪感。它是空虚的,男人为它奋斗,许多女人为它而死。它是无形的,却又靠显示给大众才能存在。它在空气中生存,而人们却听不到它那备受尊敬、坚实可靠的声音。它不服从道理,却服从习惯。它使官司延长,家庭破产,导致谋杀和自尽。它也能使一个不义之徒由于同乡人的斥责而改邪归正。它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它比命运和恩惠还有力量,比宪法更受人尊敬。它经常决定一次军事行动的胜负,它可以推翻政府的一个部。中国人正是靠这种虚荣的东西活着。
  林语堂这一段话是早期有关脸面的最有分量的一段话,它可以说是鲁迅思想的延续,即把脸面看作是中国人生活的第一原则。但令他无法解释的仍然是脸面究竟是什么。
  最早从学术角度检讨中国人脸面观的人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留学的人类学家胡先缙女士,她认为中国人所说的“脸”和“面子”不是一回事,“脸”指的是道德诉求,在道德层面上讨论一个人关于做人的一系列问题;“面子”指的是社会地位或者声望。这个观点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议,有学者认为“脸”等同于“面子”,也有学者支持胡先缙的观点,认为二者并不相同。
  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研究“脸面”,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脸”和“面子”究竟是不是一回事的问题。在我看来,两者在语义上有一致性,也有差别。我用了一个新方法——寻找“脸”和“面子”的同义词,来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来看有关“脸”的说法,“争脸”就是“争光”“争气”;“丢脸”就是“丢人”“丢丑”;“不要脸”就是“无耻”,比较温和地说就是“成何体统”。再来看有关“面子”的说法,“看在……的面子上”就是“看在……的份上”“看在……的情分上”,“给面子”就是“捧场”“抬举”。通过对“脸”和“面子”的同义词的提炼和概括,我对“脸面”做了如下界定:脸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所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表现出来的认同性的心理和行为;而面子是个体透过对做出“脸”的行为后的自我评价,判定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序列地位。也就是说,对中国人而言,“脸”的真实含义指向形象,“面子”指向心理地位,而不是胡先缙所说的社会地位。
  当人格表现于外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些表现于外的部分称之为“形象”,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脸”。如果你家没有其他人,就不会存在“形象”。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会有形象的意识和打扮的念头,所以形象是面对他人时才出现的。
  “面子”所指向的心理地位,实质上是指心理地位的提升。例如,为演讲者鼓掌,是因为心理上认可而捧场,演讲者实际的社会地位并不会因为掌声而有所提高。通俗地说,就是你能不能“瞧得起”他,看得起才会给面子。
  “脸”和“面”存在先后关系,用中国人的话来讲就是:脸是自己挣的,面子是别人给的。这就是我所谓的“脸面连续统”。
  西方文明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个体性”,这是解读西方社会心理学体系和本质的出发点,西方人的所有复杂性都是建立在“个体性”的基础之上的。而在中国,没有“个体性”,解释中国人的重点在于“关系”。这里的“关系”是一个与“个体性”平行的概念。在中国,各个角色之间都不会为了自己而活,我们都为彼此而活,这就是“关系”。最近热门的电视剧《小别离》就反映了中西方亲子关系的巨大差异:在西方,孩子长大了要离开,是再自然不过的;而在中国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是不被允许“翅膀硬了”的。“在我的一生中,我能不能自己做个决定?”这是很多中国人的一个疑问。
  理解中国人,要把中国人的脸面观摆到文化背景里去看,其逻辑起点是关系的建立,我们要先谈关系,才能谈人格。中国人做事不是先问个人的能力、水平如何,这是西方人的做事模式。在中国要找人办事,必须得先问:我们关系怎么样?因此,关系的建立不是在推动“脸”的作用,而是在推动“面”的作用,“面”推动起来了,关系就建立起来了,事儿也就好办了。
  如果一个社会强调人格的重要性,那么脸就跟着重要;如果一个社会强调关系,那么面子就跟着重要。从脸面观内在逻辑的讨论中,我们实际上慢慢展现了一个中国社会:在这样一个关系型的社会中,当面子的作用压倒了脸的作用的时候,就意味着“玩面子”的人比“做脸”的人要多,中国人为了“面子”而忽略“脸”,因为把“面子”玩成功能做成事,而把“脸”玩成功却做不成事。
  中国是有靠本事吃饭的人的,儒家也强调君子的人格,以及修身、齐家。因此,在中国,脸面观出现了它的复杂性:人人都想做有脸、有面子的事,但是太难做到。如果只做到了有脸而没面子,有什么用呢?于是有的人既放弃了脸,也放弃了面子,那么,这样一个放弃人格、形象的人,就是地痞、无赖、流氓。扔掉了脸面观,顾忌也就没了。
  于是有部分人选择了“没脸有面子”,这种面子在中国有很多词语来形容: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绣花枕头……当然,这种注重面子而忽略脸的成功,也是一种能够达成目的的成功。
  (本文根据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翟学伟教授在“群学书院”的讲演内容整理)
其他文献
木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觉得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做一张小椅子或者铺一块地板?这些都不如直接在木板上画画来得有趣,就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木板画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在油画布还没有发明之前,油画基本上都是在木板上创作。所用的木板可以是杉木、松木、橡木等等,只要表面平整光滑就可以了。  优质的木板在完全干燥后,可以保持很小的伸缩性,所以在用鸡蛋和水调和颜料时特别方便。我们熟悉的《蒙娜丽莎》就
期刊
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 所以②传道受③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④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⑤, 终不解矣。 是故⑥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  注释  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所以:用来……的。  ③受:通“授”,传授。  ④知:懂得。  ⑤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⑥是故:因此,所以。  古文大意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
期刊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润泽了市民的修养。为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利用好社会组织参加全民阅读活动的热情和能量,把政府与社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统筹起来,创新全民阅读工作模式,更有效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向更宽广、更精深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南京市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南京市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  倡导全民阅读,建
期刊
如今,动画因其动感的视觉魅力、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音效功能等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然而,在遥远的过去,那个没有动画或电影可看的年代,皮影戏作为热门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带给了人们如动画般的效果与体验。  皮影戏俗称“灯影戏”,是通过灯光的照射,让平面偶人的影子映射在白色幕布上进行表演的一种戏剧形式。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
期刊
角色简介  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女孩,有一双不大的眼睛,但特别水灵。她的妈妈是个助理护士,常因为工作原因而对她疏于照顾,所以她很独立,也不認生。  独居老人,像个昆虫学家。他的家里满是蝴蝶标本,一本名叫《伊莎贝拉蝴蝶》的书旁,摆放着一张一家三口的照片。每当回忆起失去儿子的伤心事时,他的脾气就会变得异常古怪。  精彩对白  埃尔莎:为什么会有穷人和富人呢?  于廉:因为“自由、平等、博爱”说起来简单,可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中,与炎炎夏日相伴的还有人们高涨的阅读热情,继7月8日江苏书展之后,多场书展接连举办,全国各地书香洋溢。  7月28日,以“阅草原文化·品华夏书香”为主题的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内蒙古包头举办,短短3天时间里,参观人数近71.6万,860家出版发行单位展出图书23.7万种,举办各类活动150场,总交易额逾40亿元码洋。  8月17日,2016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
期刊
6月7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六大任务,明确了五大政策措施。实体书店有望开启“逆袭”模式。  各家新华书店在《意见》指导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河北新华将加大卖场升级改造力度,推动网点延伸拓展,开展校园书店建设,推动“新华·小桔灯”绘本馆
期刊
一叶惊秋,素商时序。此时的南京,秋意未浓,不须感时伤逝,天气凉爽,正是读书好时节。9月11日下午,坐落在紫金山半山腰的永慕庐,书韵袅袅,三十余人围坐一圈,正聚精会神地聆听一场讲演,时而露出会意的笑容……  这是群学书院主办的“心理学视野中的自我与社会”深度研修班的第一堂课,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主任翟学伟教授主讲“中国人的脸面观”。接下来的四个月中,研修班还将开设九次课程:共同揭开微表情背后的
期刊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可有时候眼睛也是会“欺骗”我们的,比如下面这些用“强制透视法”拍摄的错觉照片,就会让你怀疑自己的眼睛。  强制透视法的原理其实很简单,简单来说就是近大远小,利用人眼对物体距离和大小的固有感知,配合巧妙的位置和角度,就能拍摄出让人吃惊的神奇照片,一起來看看吧!  亲吻狮身人面像的女人  乍一看,你会以为世界上真的有女巨人,居然能和巨大的狮身人面像一样高。但这其实只是摄影师玩的小把戏
期刊
《琅琊榜》剧中,誉王联合庆历军发动叛乱,围攻九安山猎宫的情节,扣人心弦。就在猎宫即将不保、梁帝萧选也持剑欲搏的千钧一发之际,霓凰郡主及时赶到,突围而出的靖王也率领着附近的纪城军前来驰援,于是内外夹击之下,猎宫之围被解,逆首誉王被擒。而就在梁朝的历史上,梁武帝萧衍也确实曾被叛军包围于宫城之中,只是萧衍结局之惨淡,却与剧中的情况截然相反—这便是我们在前文中屡屡提及的侯景之乱。  大乱之起,源于梁武帝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