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散文的文体特点展开教学,提升散文教学的效率。品味语言能感受散文的情韵,运用知人论世等方式能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情感,采用以意逆志的方式能促使学生激发共鸣,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能让学生发散思维。这些方法都基于散文的文体特点展开,能让学生提升散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文体特征;散文教学;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当代散文具有题材广泛、结构自由、语言凝练、情感丰富的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授散文作品时也要围绕散文的特点展开教学,避免教学方法不具有针对性等问题。我在教学中基于散文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教学策略,让学生围绕散文的语言、情感展开自主阅读,促使学生更深刻地品味散文的意蕴,提升散文阅读的效果。
一、品味语言,体会精神韵致
学者叶圣陶认为文艺鉴赏要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散文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点,通过品味散文的特点就能体会到散文独特的精神韵致。我在教学中便注重让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发现散文作品中的美。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尝试体会修辞对于文本的魅力。
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二《荷塘月色》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尝试品味作品的语言。为了将学生带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相关的影像和音乐,促使学生体会作品的情韵。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词句,找到作品写作具有形象性的地方。有学生找到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个句子,首先分析这个句子的写作手法,学生发现作品运用比喻的手法更形象化地展现了“月光”的柔和,用“流水”来进行比喻。其次,我还鼓励学生围绕其中的个别字词展开分析。“作者为何要用‘泻’呢?能否用其他的词替代掉呢?”学生认为:“这样就能和比喻相互呼应,作者将月光比喻成流水,而流水正是倾泻的。”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分析了文章中的其他词句,学生发现,作者用“浮”展现了雾气弥漫的荷塘,体现出了一种朦胧的美。还有学生发现作者用“田田”展现了荷塘的茂盛,用“亭亭”体现了荷叶婀娜多姿。
在品味散文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散文作品往往有着独特的节奏美和情韵美。我鼓励学生在理解散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读散文语言进行深入品味,尝试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特点,积极走入文本,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赏析能力。
二、体会情感,尝试知人论世
散文作品不仅能描写事物,还能写出情感,情感可以说是散文的灵魂和核心。学者刘熙载认为“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散文的特点就是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借助知人论世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活情况,了解其生存时代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把握住作品的情感,说说作者在散文中展现出了怎样的思想倾向,表现了什么情感。
必修一《想北平》是一篇充满了深情的作品,我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知人论世的方式辅助阅读。我给学生介绍了作者的生活经历,还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发现,当时日本加强了对于中国的侵略,整个华北都处于危机之中。作者并不在自己的家乡,但是作者的心中怀着爱国的热忱,所以他并没有庆幸自己不在危险的地方,而是为自己的家乡感到担心。作者将自己的这种情感融入到了作品中,这样就写出了具有深切情感的作品。在这样的理解中,学生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找出作品中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展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说自己真爱北平,但是却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样的话,这是否矛盾呢?你认为作者对于北平的情感到底是怎样的呢?”我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尝试探究作品的情感。
在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入地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体会到作品的情感。这样自然能起到培养学生情感價值的目的。我鼓励学生在了解了作者生平的基础上再来挖掘文章的文眼,学生会发现,这样能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情感基调,阅读效果能得到提升。
三、以意逆志,实现多重共鸣
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的观点,认为作品的“意”是读者将自己的既有知识作为基础,然后再通过和作品进行交流,体会作者心意,然后产生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尝试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展开阅读,尝试和作者形成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读懂作品的意思。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五《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我发现由于学生和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距离较远,所以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我除了给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外,还鼓励学生用以意逆志的方法,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爱国事件,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然后再鼓励学生展开阅读。我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大家是否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有人穿着和服、日本军装等在景点拍照,结果遭到了人们的唾弃。为什么人们会厌恶这样的行为呢?”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行为忘记了历史的耻辱,是一种没有社会责任感的现象。”在这个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尝试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勇气在当时创作这样的作品呢?大家能否从中体会到一种疾恶如仇的情感和高度的正义感呢?”我鼓励学生整体化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尝试和作者形成共鸣。
学者陈林认为我们所看到的散文进行写人叙事写景,其实只是表面现象,从深处挖掘的话,其实这都是作者个人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的体现。运用以意逆志和披文入情的方式能对作品进行深入感受,和作者形成共鸣。这样就能通过表面现象,挖掘出散文的深层内涵,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四、读写结合,培养发散思维
学者叶圣陶认为阅读和写作之间是吸收和吐纳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指导学生展开散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也鼓励学生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我鼓励学生围绕作品中优美的词句展开仿写的活动,此外,我还鼓励学生挖掘散文作品写作技法,并思考对自己的写作是否有什么启迪,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一《江南的冬景》时,我鼓励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尝试找出文章中写得好的句子,然后分析其为何好,再展开仿写的活动。有学生便找到了“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等句子,并尝试借鉴其中的比喻手法进行造句。有学生尝试造句:“池塘边长满了苔藓,仿佛是涂满了抹茶的蛋糕。”我还鼓励学生探究作品的写作手法和结构特点,并思考自己在写作时怎样借鉴和利用。学生发现:“作品中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还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作。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我创作的时候能借鉴利用。”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在自己写作时大胆地运用此方法,优化自己的作品。学者汪潮认为若从阅读中发现了规律,就能将规律用在写作中,提升写作能力,这样阅读和写作之间就不是隔阂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在学生掌握了散文的特点后,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考,尝试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散文创作。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认识到了观察生活和品味生活的意义,提高了写作能力。
在展开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围绕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设计教学策略,还要尝试找到散文的文体基本特点,在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展开教学。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读写结合等方面的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散文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法也是适用于散文教学的,包括深情朗读、个性化解读等,我在教学中尝试让这些方法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促进,促使学生全面提升散文阅读的效率。
【关键词】文体特征;散文教学;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当代散文具有题材广泛、结构自由、语言凝练、情感丰富的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授散文作品时也要围绕散文的特点展开教学,避免教学方法不具有针对性等问题。我在教学中基于散文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教学策略,让学生围绕散文的语言、情感展开自主阅读,促使学生更深刻地品味散文的意蕴,提升散文阅读的效果。
一、品味语言,体会精神韵致
学者叶圣陶认为文艺鉴赏要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散文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点,通过品味散文的特点就能体会到散文独特的精神韵致。我在教学中便注重让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发现散文作品中的美。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尝试体会修辞对于文本的魅力。
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二《荷塘月色》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尝试品味作品的语言。为了将学生带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相关的影像和音乐,促使学生体会作品的情韵。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词句,找到作品写作具有形象性的地方。有学生找到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个句子,首先分析这个句子的写作手法,学生发现作品运用比喻的手法更形象化地展现了“月光”的柔和,用“流水”来进行比喻。其次,我还鼓励学生围绕其中的个别字词展开分析。“作者为何要用‘泻’呢?能否用其他的词替代掉呢?”学生认为:“这样就能和比喻相互呼应,作者将月光比喻成流水,而流水正是倾泻的。”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分析了文章中的其他词句,学生发现,作者用“浮”展现了雾气弥漫的荷塘,体现出了一种朦胧的美。还有学生发现作者用“田田”展现了荷塘的茂盛,用“亭亭”体现了荷叶婀娜多姿。
在品味散文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散文作品往往有着独特的节奏美和情韵美。我鼓励学生在理解散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读散文语言进行深入品味,尝试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特点,积极走入文本,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赏析能力。
二、体会情感,尝试知人论世
散文作品不仅能描写事物,还能写出情感,情感可以说是散文的灵魂和核心。学者刘熙载认为“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散文的特点就是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借助知人论世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活情况,了解其生存时代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把握住作品的情感,说说作者在散文中展现出了怎样的思想倾向,表现了什么情感。
必修一《想北平》是一篇充满了深情的作品,我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知人论世的方式辅助阅读。我给学生介绍了作者的生活经历,还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发现,当时日本加强了对于中国的侵略,整个华北都处于危机之中。作者并不在自己的家乡,但是作者的心中怀着爱国的热忱,所以他并没有庆幸自己不在危险的地方,而是为自己的家乡感到担心。作者将自己的这种情感融入到了作品中,这样就写出了具有深切情感的作品。在这样的理解中,学生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找出作品中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展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说自己真爱北平,但是却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样的话,这是否矛盾呢?你认为作者对于北平的情感到底是怎样的呢?”我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尝试探究作品的情感。
在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入地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体会到作品的情感。这样自然能起到培养学生情感價值的目的。我鼓励学生在了解了作者生平的基础上再来挖掘文章的文眼,学生会发现,这样能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情感基调,阅读效果能得到提升。
三、以意逆志,实现多重共鸣
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的观点,认为作品的“意”是读者将自己的既有知识作为基础,然后再通过和作品进行交流,体会作者心意,然后产生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尝试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展开阅读,尝试和作者形成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读懂作品的意思。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五《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我发现由于学生和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距离较远,所以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我除了给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外,还鼓励学生用以意逆志的方法,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爱国事件,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然后再鼓励学生展开阅读。我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大家是否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有人穿着和服、日本军装等在景点拍照,结果遭到了人们的唾弃。为什么人们会厌恶这样的行为呢?”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行为忘记了历史的耻辱,是一种没有社会责任感的现象。”在这个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尝试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勇气在当时创作这样的作品呢?大家能否从中体会到一种疾恶如仇的情感和高度的正义感呢?”我鼓励学生整体化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尝试和作者形成共鸣。
学者陈林认为我们所看到的散文进行写人叙事写景,其实只是表面现象,从深处挖掘的话,其实这都是作者个人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的体现。运用以意逆志和披文入情的方式能对作品进行深入感受,和作者形成共鸣。这样就能通过表面现象,挖掘出散文的深层内涵,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四、读写结合,培养发散思维
学者叶圣陶认为阅读和写作之间是吸收和吐纳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指导学生展开散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也鼓励学生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我鼓励学生围绕作品中优美的词句展开仿写的活动,此外,我还鼓励学生挖掘散文作品写作技法,并思考对自己的写作是否有什么启迪,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一《江南的冬景》时,我鼓励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尝试找出文章中写得好的句子,然后分析其为何好,再展开仿写的活动。有学生便找到了“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等句子,并尝试借鉴其中的比喻手法进行造句。有学生尝试造句:“池塘边长满了苔藓,仿佛是涂满了抹茶的蛋糕。”我还鼓励学生探究作品的写作手法和结构特点,并思考自己在写作时怎样借鉴和利用。学生发现:“作品中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还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作。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我创作的时候能借鉴利用。”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在自己写作时大胆地运用此方法,优化自己的作品。学者汪潮认为若从阅读中发现了规律,就能将规律用在写作中,提升写作能力,这样阅读和写作之间就不是隔阂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在学生掌握了散文的特点后,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考,尝试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散文创作。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认识到了观察生活和品味生活的意义,提高了写作能力。
在展开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围绕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设计教学策略,还要尝试找到散文的文体基本特点,在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展开教学。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读写结合等方面的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散文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法也是适用于散文教学的,包括深情朗读、个性化解读等,我在教学中尝试让这些方法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促进,促使学生全面提升散文阅读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