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學生工作品牌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发展专业化,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建设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做好学生工作,是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工作品牌建设,应从完善品牌运行的内在体系、建立培育效果的评价模型和注重品牌形象的有效宣传三方面着力。
关键词: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内涵化建设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实施品牌化战略,可以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职能有效结合,是新时代实现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径。
岭南师范学院以三十余年的援藏教育实践为积淀,以家国情怀为思想引领,不断优化运行机制,打造师范人才培养的“组合拳”。“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U-G-S教师教育模式与“四个课堂”协同育人模式的特色实践,更是对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的具体体现,这为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意义
(一)坚守实践育人初心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实践育人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目的就是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指引与塑造。如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将岭南师范学院自发的援藏行为,提升为省教育厅主导,全省十三所高校参与的政府援藏项目——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2018年,以教育援藏为主题的项目“传承三十一载‘援藏良驹’的荣光——教育援藏的实践与探索”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的建立,为学生实践提供平台,在实践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守实践初心。
(二)立足学生发展需要
学生工作品牌的受众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品牌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成才互相促进,是品牌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现实选择。因此,学生工作品牌的建设要立足学校特色和学生发展需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如岭南师范学院提出“两性两型”办学定位,即“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所谓师范性、教学型的定位,是基于学校的历史积淀与现实优势。从近几年的调研数据可见,毕业生在湛江市教师队伍中占比达到三成以上。所谓地方性、应用型,是地方区域发展与高校内涵发展的共同需要。岭南师范学院书记刘明贵在湛江日报撰文指出“了解湛江,丈量红土地的深厚广袤;学习湛江,汲取不竭的精神源泉;研究湛江,找准学校发展的服务定位;服务湛江,彰显地方高校的时代担当”。[1]充分说明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的逻辑关系。对学生的培养应由基础理论型向应用方向,以符合当下学校发展的实际,也是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实考量。“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的建设坚持“两性两型”的培育定位,精准的定位有利于适合人才的高质量输出,进一步增强品牌的人才效应,这也是高校立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提升学生工作育人实效
品牌的长远发展,不仅需要持续的资源整合能力,也需要内在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品牌战略规划学校育人工作,可以调动各方面资源,在协同整合过程中,凸显学生工作育人的辨识度和显示度。而品牌的外溢效应又会带来进一步的资源整合,这将为育人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实施品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在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因材施教,走“精品”之路,使高等教育朝着“精品”方向发展。[2]以援藏教育为例,其战略实施的初衷,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这要求品牌建设应在实际操作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质量提升为有效抓手,促进其品牌的长期发展。
二、“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的实践及意义
(一)援藏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延伸
《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实施师德养成教育工程,培养德艺双馨教师。坚持教师教育以师范院校为主,师范院校以培养教师为主”。援藏教育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以家国情怀为涵养的师范生的具体实践。师德的养成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正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提到的,“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3],这是“新师范”德育功能的体现。岭南师范学院的学生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唱响主旋律,汇聚“新师范”正能量。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网络、进学生社区”的“五进”工作,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体系。[4]援藏教育将德育工作延伸到社会实践领域,有效的拓展了“新师范”建设中的德育功能圈层。
(二)援藏教育是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实践
U-G-S教师教育模式是基于开放融合的理念指导与价值追求,通过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校三方有机协同,搭建有效性与可持续性的合作体制机制,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四个课堂”协同育人模式,是将学生的培养贯穿教学课堂、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与网络阵地等,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学习融合在不同的“课堂”之中,由此形成合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岭南师范学院从2010年起,转向开门办学、协同育人,援藏支教是U-G-S教师教育模式的特色实践。学校积极与西藏工布江达县衔接“按需点单”的援助辅送机制,由工布江达县将地方中小学支教需求报给学校,学校提前选派出专业对口的优秀师范生。这增强了品牌的育人效应,有利于适合人才的输出。将所学知识技能在高原大地上进行社会实践,是“四个课堂”协同育人模式的独特尝试,不管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与适应能力,还是对学生情怀格局的提升都是巨大的帮助。 (三)援藏教育是高校服务育人的应然要求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推进四个回归,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5]这是新时代下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指明了道路。
“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家国情怀的实践教育,在知识技能上接受藏区基础教育工作的锻炼,多方面锤炼,通过品牌活动提升人才的思想高度与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为新时代建设储备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积蓄人才能量。“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的建设,是高等教育“四个回归”在实践育人领域的独特尝试。
三、学生工作品牌的建设路径
(一)完善学生工作品牌运行体系
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时间轴来看,要形成一以贯之的内在传承理念,从空间轴来看,要搭建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学生工作品牌累积效应的产生,建立在品牌的合理运行之上,需要建构者和运行者持续完善整套系统的内在运行体系。如岭南师范学院的援藏教育形成的一整套内在运行体系,即优化援助辅送机制、建立三类基地、完善“三全”实践育人体系、创设“5+1”精准指导机制。岭南师范学院与西藏工布江达县建立超前衔接“按需点单”的援助辅送机制,为工布江达县中小学精准输送教育人才。在西藏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三大基地”,构建起短时与长时支教相衔接、全时段覆盖和全层级覆盖相结合的教育援藏新体系。在师范生的培养与质量保证上,学校与工布江达县协同组建“非常5+1”的援藏支教共同体,为每位支教实习生,在高校配备实习、论文、思想政治三位导师,在支教实习单位配教学、班主任两位导师,五位导师围绕一位支教实习生做好援藏的支教事业。
学生工作品牌体系的合理运行,需要高校各级政工和专任老师增强品牌意识,凝聚品牌共识,聚力品牌发展。通过不断优化运行体系,突出品牌的自我特色,让品牌自然散发育人吸引力。
(二)构建培育效果的评价模型
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是一项开放工程,品牌建设的优劣需要接受市场大众持续性的评价。学生工作品牌的建设,输出的是适应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人才,最终也要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检验。建立培育效果的评价模型,从品牌自身形成对人才的激励与反馈机制,有助于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首先,评价模型的搭建,其核心在于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质量为本,是高校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之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培养质量。要在教育活动的各个实践环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更好地激发创造精神。[6]其次,通过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在育人实践中探索人才培育的观测点。如运用CIPP模型,可将评价模型分解为育人环境基础能力、育人资源配置能力、育人过程行动能力和育人成果绩效能力等模块。[7]设置多维观察点,使品牌建设进入自我的良性循环。最后,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建设必须紧紧抓住这个生命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这是建立完善的培育效果的评价模型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三)注重学生工作品牌宣傳
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是一项“种子”工程,要让品牌之树枝繁叶茂,不仅需要浇水施肥,也要修剪枝叶,品牌宣传不可或缺。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信息时代,注意对品牌形象的有效宣传有助于推进品牌的持续建设。通过媒体发声,将品牌建设的实践成果与感人事迹展现在大众视野,积极为社会增添正能量,与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同频共振。
在拓展媒体宣传的同时,也要注重师生的口耳相传。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层面进行展现,让广大师生感受品牌建设的点滴,聚共识、融真心。如岭南师范学院在2017年国庆迎新晚会上,有6000多名新生与远在千里的援藏学生、校友视频连线,共同唱响《歌唱祖国》。师生情感的共鸣,夯实了品牌口碑。通过大众媒体与广大师生的传播,多方位提升“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刘明贵.了解湛江 学习湛江 研究湛江 服务湛江[N].湛江日报,2019-05-26(A05).
[2]朱建设.试论中国高校的品牌战略[J].江苏高教,2003(6):24.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01).
[4]黄达海.“立德树人”视角下人才培育“抓点工程”的探索——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10):1.
[5]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15):6-7.
[6]王国平.品牌战略: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37.
[7]张金辉,梁博通.基于CIPP模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成效评价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8):56.
责任编辑 杨慧芝
关键词: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内涵化建设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实施品牌化战略,可以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职能有效结合,是新时代实现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径。
岭南师范学院以三十余年的援藏教育实践为积淀,以家国情怀为思想引领,不断优化运行机制,打造师范人才培养的“组合拳”。“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U-G-S教师教育模式与“四个课堂”协同育人模式的特色实践,更是对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的具体体现,这为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意义
(一)坚守实践育人初心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实践育人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目的就是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指引与塑造。如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将岭南师范学院自发的援藏行为,提升为省教育厅主导,全省十三所高校参与的政府援藏项目——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2018年,以教育援藏为主题的项目“传承三十一载‘援藏良驹’的荣光——教育援藏的实践与探索”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的建立,为学生实践提供平台,在实践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守实践初心。
(二)立足学生发展需要
学生工作品牌的受众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品牌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成才互相促进,是品牌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现实选择。因此,学生工作品牌的建设要立足学校特色和学生发展需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如岭南师范学院提出“两性两型”办学定位,即“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所谓师范性、教学型的定位,是基于学校的历史积淀与现实优势。从近几年的调研数据可见,毕业生在湛江市教师队伍中占比达到三成以上。所谓地方性、应用型,是地方区域发展与高校内涵发展的共同需要。岭南师范学院书记刘明贵在湛江日报撰文指出“了解湛江,丈量红土地的深厚广袤;学习湛江,汲取不竭的精神源泉;研究湛江,找准学校发展的服务定位;服务湛江,彰显地方高校的时代担当”。[1]充分说明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的逻辑关系。对学生的培养应由基础理论型向应用方向,以符合当下学校发展的实际,也是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实考量。“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的建设坚持“两性两型”的培育定位,精准的定位有利于适合人才的高质量输出,进一步增强品牌的人才效应,这也是高校立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提升学生工作育人实效
品牌的长远发展,不仅需要持续的资源整合能力,也需要内在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品牌战略规划学校育人工作,可以调动各方面资源,在协同整合过程中,凸显学生工作育人的辨识度和显示度。而品牌的外溢效应又会带来进一步的资源整合,这将为育人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实施品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在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因材施教,走“精品”之路,使高等教育朝着“精品”方向发展。[2]以援藏教育为例,其战略实施的初衷,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这要求品牌建设应在实际操作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质量提升为有效抓手,促进其品牌的长期发展。
二、“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的实践及意义
(一)援藏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延伸
《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实施师德养成教育工程,培养德艺双馨教师。坚持教师教育以师范院校为主,师范院校以培养教师为主”。援藏教育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以家国情怀为涵养的师范生的具体实践。师德的养成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正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提到的,“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3],这是“新师范”德育功能的体现。岭南师范学院的学生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唱响主旋律,汇聚“新师范”正能量。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网络、进学生社区”的“五进”工作,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体系。[4]援藏教育将德育工作延伸到社会实践领域,有效的拓展了“新师范”建设中的德育功能圈层。
(二)援藏教育是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实践
U-G-S教师教育模式是基于开放融合的理念指导与价值追求,通过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校三方有机协同,搭建有效性与可持续性的合作体制机制,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四个课堂”协同育人模式,是将学生的培养贯穿教学课堂、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与网络阵地等,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学习融合在不同的“课堂”之中,由此形成合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岭南师范学院从2010年起,转向开门办学、协同育人,援藏支教是U-G-S教师教育模式的特色实践。学校积极与西藏工布江达县衔接“按需点单”的援助辅送机制,由工布江达县将地方中小学支教需求报给学校,学校提前选派出专业对口的优秀师范生。这增强了品牌的育人效应,有利于适合人才的输出。将所学知识技能在高原大地上进行社会实践,是“四个课堂”协同育人模式的独特尝试,不管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与适应能力,还是对学生情怀格局的提升都是巨大的帮助。 (三)援藏教育是高校服务育人的应然要求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推进四个回归,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5]这是新时代下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指明了道路。
“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家国情怀的实践教育,在知识技能上接受藏区基础教育工作的锻炼,多方面锤炼,通过品牌活动提升人才的思想高度与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为新时代建设储备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积蓄人才能量。“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的建设,是高等教育“四个回归”在实践育人领域的独特尝试。
三、学生工作品牌的建设路径
(一)完善学生工作品牌运行体系
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时间轴来看,要形成一以贯之的内在传承理念,从空间轴来看,要搭建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学生工作品牌累积效应的产生,建立在品牌的合理运行之上,需要建构者和运行者持续完善整套系统的内在运行体系。如岭南师范学院的援藏教育形成的一整套内在运行体系,即优化援助辅送机制、建立三类基地、完善“三全”实践育人体系、创设“5+1”精准指导机制。岭南师范学院与西藏工布江达县建立超前衔接“按需点单”的援助辅送机制,为工布江达县中小学精准输送教育人才。在西藏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三大基地”,构建起短时与长时支教相衔接、全时段覆盖和全层级覆盖相结合的教育援藏新体系。在师范生的培养与质量保证上,学校与工布江达县协同组建“非常5+1”的援藏支教共同体,为每位支教实习生,在高校配备实习、论文、思想政治三位导师,在支教实习单位配教学、班主任两位导师,五位导师围绕一位支教实习生做好援藏的支教事业。
学生工作品牌体系的合理运行,需要高校各级政工和专任老师增强品牌意识,凝聚品牌共识,聚力品牌发展。通过不断优化运行体系,突出品牌的自我特色,让品牌自然散发育人吸引力。
(二)构建培育效果的评价模型
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是一项开放工程,品牌建设的优劣需要接受市场大众持续性的评价。学生工作品牌的建设,输出的是适应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人才,最终也要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检验。建立培育效果的评价模型,从品牌自身形成对人才的激励与反馈机制,有助于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首先,评价模型的搭建,其核心在于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质量为本,是高校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之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培养质量。要在教育活动的各个实践环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更好地激发创造精神。[6]其次,通过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在育人实践中探索人才培育的观测点。如运用CIPP模型,可将评价模型分解为育人环境基础能力、育人资源配置能力、育人过程行动能力和育人成果绩效能力等模块。[7]设置多维观察点,使品牌建设进入自我的良性循环。最后,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建设必须紧紧抓住这个生命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这是建立完善的培育效果的评价模型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三)注重学生工作品牌宣傳
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是一项“种子”工程,要让品牌之树枝繁叶茂,不仅需要浇水施肥,也要修剪枝叶,品牌宣传不可或缺。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信息时代,注意对品牌形象的有效宣传有助于推进品牌的持续建设。通过媒体发声,将品牌建设的实践成果与感人事迹展现在大众视野,积极为社会增添正能量,与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同频共振。
在拓展媒体宣传的同时,也要注重师生的口耳相传。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层面进行展现,让广大师生感受品牌建设的点滴,聚共识、融真心。如岭南师范学院在2017年国庆迎新晚会上,有6000多名新生与远在千里的援藏学生、校友视频连线,共同唱响《歌唱祖国》。师生情感的共鸣,夯实了品牌口碑。通过大众媒体与广大师生的传播,多方位提升“援藏教育”学生工作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刘明贵.了解湛江 学习湛江 研究湛江 服务湛江[N].湛江日报,2019-05-26(A05).
[2]朱建设.试论中国高校的品牌战略[J].江苏高教,2003(6):24.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01).
[4]黄达海.“立德树人”视角下人才培育“抓点工程”的探索——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10):1.
[5]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15):6-7.
[6]王国平.品牌战略: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37.
[7]张金辉,梁博通.基于CIPP模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成效评价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8):56.
责任编辑 杨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