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汪新强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s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能想到——一个县级国土资源局创造的“三个体系”和“五局”建设的管理经验,竟然引起省厅和市局的高度重视,并要在全省推广?
  谁又能想到——曾荣获了四十多项荣誉称号的县级国土资源局,又获得2008年度“省和谐机关”和“省文明单位”称号,引起同仁的夸赞和敬佩?
  创造了一系列辉煌业绩的当家人就是林甸县国土局长聂生彬。
  聂生彬工作起来雷厉风行,说起话来更是快人快语直抒心意:“我个人没什么好写的,要写就写我局的执法检察局长汪新强,是非常出色的典型,称得起是省、市、县国土部门的楷模。”
  采访聂生彬愿是笔者的初衷,但由于他的一再推荐,一个被当地群众誉为雷锋式的好党员、好公仆的年轻干部汪新强进入了笔者的视线。
  
  新时代的“铁人精神”
  
  走近不惑之年的汪新强,看到他那健硕的身材、俊朗的面孔,会使你感到一种青春体魄散发的勃勃生机;通过进一步的深入交谈,又使你对他的沉稳干练由衷钦佩。
  汪新强是地地道道的林甸人,当他1994年从东北农业大学土地规划利用系毕业后,毅然回到了林甸县,成为当时县土地局惟一有着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我从小就是在‘铁人精神’的熏陶下长大的。我认为要发扬新时代的铁人精神,要把工作做好,就得既要肯干,也要会干。”他语气充满自信,向记者袒露着心迹。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一次,汪新强到宏伟乡指导业务时,由于该乡的土地助理刚刚接任不久,对地籍的详查业务不太清楚,汪新强就带他拿着图纸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他。并把技术规程为他逐一讲解,直到他听明白为止。中午饿了,他们就在田间地头啃一口馒头,渴了喝一口白开水。一天要走几十里的路,这样工作了一周时间,又陆陆续续干了一个来月,竟没有丝毫怨言,直到圆满完成了地籍的详细勘察工作。汪新强的工作信条是:“干工作哪有不吃辛苦的,干事业就更不能怕吃苦”。
  那是1996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开始对国有土地证书进行年检,汪新强在完成地籍工作的同时,还带领几名干部起早贪黑走家串户核发年检土地证书。其间,由于有些用户对土地证书年度认登记收费很不理解,经过汪新强的耐心解释,向用户讲明了土地证书的重要性,应依法确认和维权,最后用户终于按规定程序登记了。汪新强在经验总结会上这样说:“在实际工作中,当用户提出疑问时,我们宁可多浪费点儿时间,和一个人讲清楚了,周围的人也都明白了。他们还会把所了解到的土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更广泛地宣传下去 ,对我们土地局今后的工作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是汪新强的工作态度,他把繁琐的土地证书的年检收费工作,通过细致耐心的讲解和宣传,得到用户的理解和认可。
  1998年抗洪抢险期间,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将全县基本农田规划图绘制完成后上报审核,而此时正是全县抗洪抢险的关键时期,汪新强没有因为手中的工作而不去参加抢险。白天,他始终坚持在抗洪第一线。晚上,只是回家吃一口饭又匆匆赶到单位,不顾白天的劳累认真绘制图纸。在他起早贪黑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下,终于在规定的时限内圆满完成了任务,并一次性地通过了上级验收。
  洪水过后,为尽快解决灾区农民重建家园的用地管理问题,汪新强又多次奔波在省、市及灾毁现场之间,为新建村址勘察土地,择优选点,田间地头到处都留下他的足迹。
  林甸落户的外来企业鑫隆化工集团在办理用地手续时,正赶上星期天中午,还下着雨,他们报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汪新强挂了电话。没想到,汪新强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就领着他们几个业务人员来到鑫隆化工集团,冒雨进行了实地测量。
  望着汪新强等人被雨淋湿的样子,在场的集团的陈总劝说道:“先歇会儿,等雨停了再量。”可汪新强却说:“这没什么,早给你们测量完了我心里才踏实。”事后,陈总过意不去非要请汪新强吃饭,被他婉言谢绝。汪新强的行为使在场的对方职工很受感动,陈总说:“在小汪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高贵的品质。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我要把这种精神宣传到企业中去,让全体职工向他学习。”
  当时林甸县刚刚建立了第一家大型私营企业联谊商场,汪新强曾以热忱的服务感动了该商场的胡凤兰总经理。她感触颇深地说:“我们民营企业到哪办事儿都不太顺当,凡是有点儿权的部门都想卡卡我们,可我到国土局办理手续时,汪新强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难忘的印象。”原来胡经理到国土局办理手续时已接近中午了,汪新强看她非常着急的样子,就对她说:“您别着急,我们现在去现场测量,再利用中午时间帮您把手续办完,因我下午要到市里开会,怕耽误了您的事。”手续办妥后,胡经理诚恳邀请汪新强吃饭又被拒绝了。她深有感触地说:“小汪身上体现的敬业精神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使我非常钦佩。”
  1999年,汪新强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被任命为地籍股长,2004年又被局里破格提拔为地籍股、规划股、用地股、耕地保护股的总负责人。
  2004年11月间,一家公路投资公司向国土局递交了关于301国道卧里屯至黄牛场段拓宽工程的用地申请书。因急需上报省政府批准,省厅要求对该段的征地组卷工作必须在一周内完成。而适逢此时汪新强7岁的女儿因病毒性感冒引起大叶性肺炎,必须马上转到市医院住院治疗。汪新强的心里很清楚,如果耽误了征地组卷的报批,将影响整个公路项目的建设计划。汪新强在取得妻子的理解下,没有陪孩子去治病,而是赶到了征地现场。
  为尽快准确掌握第一手材料,保障征地单位、被征地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汪新强先后五次组织现场踏查。虽然规划设计几经变更,但由于汪新强已掌握了第一手的实地材料,所以还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组卷报批任务。而此时,正在接受治疗的女儿多次打来电话说想念爸爸。作为父亲,他多么希望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照顾病中的女儿,替换一下身心疲惫的妻子啊。但他马上又想到:涉及到占地农民土地的补偿问题没有最后落实,必须尽快解决。
  当时正是初冬,野外的寒风像刀一样刮着脸。为让群众得到足额的补偿,汪新强领着用地单位的工作人员、村干部和被征地的村民,按照图纸,穿过一垄垄栽种小苗的土地,一块一快地看,一棵一棵苗的数……农民在地里间种的李子苗又细又小,才一尺来高,被雪一盖蒿草一遮,不仔细查看根本看不着。汪新强就弯下身去,用手拂开积雪,扒开杂草逐棵查找。看到有成材的小树,他便取下手套,拿尺子和笔进行测量记录。
  几天下来,汪新强的手冻伤脚冻麻木了。原来有些情绪的村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他们不断地劝告说:“小汪啊,估摸着差不多就行了,你可别把自己冻坏了!”汪新强嘴上应着,脚下却没停步。他一边勘察一边悄悄地对同事说:“一棵李子苗补偿10元,一棵杨树苗补偿5元,农民居家过日子,一年到头儿就指望着地里的这点收成,不容易啊,咱们得用点儿心查,只要咱们细心点儿,农民的损失就能少点儿。”
  为了更科学更准确的落实301国道施工的占地面积,绕行线路图纸曾重新修改了3次,汪新强就这样重新查数树苗3遍,经他手数过的小树苗就有7000多株。
  后来他又不辞辛苦来到被占地农民的家中,认真地宣传政策,让每个农民都清楚自己被占了多少亩地损失了多少棵小树苗,应该怎样补偿等问题。后来当补偿款到位后,他又亲自把土地补偿费送到了每一个农民的手中。
  汪新强曾被称为林甸县的“活地图”。用现任局长聂生彬的话说:“小汪是我们局出了名的业务尖子。各项土地法规如同印在他脑海里一样,要用什么就有什么;有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到了他手里,都可以迎刃而解。”停了停,他又一脸赞赏地说:“哪里是农田,哪里是村庄,哪里是碱坑,哪里是草原,哪里是林场,地上有多少附着物,地界是从哪到哪?全县523万亩地的地形地貌和可利用现状,全都装在汪新强心里。”
  局领导的话没有丝毫夸张,汪新强自从到国土局报到的那天起,他就视国土管理为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他从事过耕保、利用、规划、地籍、整理、预审、检察、信访等全局所有的业务工作。他热爱林甸县的每一寸土地,在十多年的业务实践中,磨练出别人无法企及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他曾为给局里节省开支,一个人接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从收集材料、现场测量,跑遍了全县125个行政村,从全县的总体规划图到乡镇规划图,共绘制了100多张规划图纸。终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加上吃苦耐劳的精神,硬是完成了《林甸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著工作。
  
  构建“机关超市”的
  建议者和实践者
  
  2005年,汪新强被正式任命为国土局的执法监察局局长。
  当时,在县政府支持下,全县已成立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建立了三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督网络。局领导带领全局职工深入基层和农村,组织下面张贴了基本农田保护宣传画800余张,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识70余块,有6万多张宣传单贴到了农户家中。还把有关耕地保护的法规条文印成小册子,送到县五大班子领导手中。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当时正值全国性的规范供地程序、强化地籍管理的非常时期。国土局面对难题,经过详尽调研,从国有土地使用权以挂牌方式出让入手,条件成熟的进行招标和拍卖,使该项工作进入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由于土地政策是“红线”,谁也不敢突破,而县里招商引资和地方企业发展又需占用土地,面对这难以化解的矛盾,局干部和职工们一起从实际出发测算了基准地价,按照挂牌程序对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招拍挂出让,奠定了县域土地市场化基础,累计收取土地出让金6000多万元,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当两者面临矛盾时,作为一个国家土地基层的执法和守护者的汪新强,必须“较起真儿来不含糊,变通起来有实招”——在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中,他配合局里的全面工作,与全局职工共同努力,对1999年新法实施以来开发建设的住宅,凡是治理整顿检查用地手续的,均限期办理了土地登记手续;对手续不合法的用地则坚决停止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对1999年以前建设的住宅楼,采用划拨供地办理了有偿使用手续,进行了土地登记。这种“老事老办法,新事新办法”的做法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汪新强作为局里的业务骨干,每天都要工作到下半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在完成本职工作后还要帮助其他同志工作。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局里打算派几名同志外出学习考察。汪新强主动放弃了本来属于自己的名额,让给了其他同志。他说:“大家都走了,单位没人怎么行?我还是留下来处理业务吧,以后有机会我再去。”这已是汪新强第三次主动放弃外出学习的好机会了,因为他总是舍不得放下手里的工作。
  在汪新强的建议和主管局领导的支持下,国土局真正建立了“超市型”机关,做到24小时为用户提供服务,全局牢固树立了亲情为民的理念,并提出八条服务用语和禁用语,执行了“只要用户需要,上下班一样办,生人熟人一样办,节假日加班办,出现问题现场办,为了发展依法办”的“五必办”制度。还开办了“登门服务、网上办公、电话办证”等为民举措,受到用户欢迎。
  同时建立首问负责制:对程度较为复杂的供地问题提出一次解释清楚,两次办结完毕,不准出现三次往返的要求;对一般性供地和民宅审批必须一次办结完毕,否则用户可以在七个方面拒办和费用拒交。
  为方便有特殊需求,急于办理各类用地手续的用户,国土局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开先河,设立了“土地“110热线”,对急需办理业务的用户,值班、值宿人员甚至更夫都有权和义务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并在第一时间到位,为用户不分白天黑夜办理用地手续,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汪新强经常说的话是:“我可以不当先进,但必须做到先进的标准”。
  他是“机关超市”的建议者,更是一个起带头作用的积极践行者。在汪新强和国土局其他先进人物的带动下,全局为用户办好事、实事的先进事例层出不穷——
  一次,有位女用户要去北京做生意,定好了下午四点的火车票。但由于办理土地证需要男女双方的证件和签字。但她丈夫喝醉了酒无法到场办理,中间还要到银行办理贷款,时间非常紧迫。大厅的工作人员就主动陪其到家里办理,使其没有耽误赶车的时间。
  一个在大庆市上班的林甸人,在晚上突然打电话说有急事问晚上办不办理业务?工作人员说办理。他抱着试试看态度跑到办理大厅,工作人员一直忙到半夜12点多钟,终于利索地为其办理了土地证,用户感动得连连道谢。
  港商陈达允在林甸扩建厂房期间,在用地申请审批方面,国土局工作人员直接到现场办公,协助其工程尽快完工,使企业设备很快调试运转,生产能力由原来的1500吨扩大到15000吨,产品出口销售到俄罗斯、朝鲜和美国等地,成为东北地区惟一的钛白粉生产厂家,并解决了当地300多人的就业问题。
  国土局人员没有抽企业一根烟、喝一口水、吃一顿饭、拿一分钱。陈达允动情地说:“林甸国土局是我在全国见到服务最好的一流单位,甚至超过了香港某些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我一定要加大在林甸县的投资力度。”
  国内著名的“日月”和“碧港”上市公司,听到林甸国土局的优良服务制度后,都纷纷到林甸投资落户。他们说:“黑龙江的资源丰富,林甸国土局的服务到位,尤其工作人员热心诚恳精通业务,我们在这里投资非常放心、安心、舒心。”
  汪新强自担任执法局长以来,在国土局领导支持下,从整章建制入手,很抓思想整顿、业务培训、检查考核三项措施,在短时间内使执法局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步入了依法有序健康运行的轨道。他积极探索土地严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相统一的长效机制。他在严格执法、科学执法的前提下,坚持柔性执法和文明执法,实现了法、理、情的和谐统一。
  
  心中只装着别人
  惟独没有自己
  
  古代圣贤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汪新强就是这样一个克勤克俭、克己奉公,心中只装着别人,惟独没有自己的新时代的楷模。
  《中国国土资源报》的记者李响去年采访汪新强时,留下过这样的印象:“我第一次见到汪新强,是从6月24日我报刊登的那幅汪新强的照片上。汪新强满脸胡茬,头发蓬乱,看上去足有40多岁,用汪新强自己的话说:‘那是在工作现场,造得都没个人样了。’其实汪新强是个英俊的年轻人,他面容清秀精神干练,却不善言谈,用汪新强妻子的话说:‘我们两个都很内向,不太爱表现自己。’”
  李响又说:“我的采访是在汪新强家中进行的。他的房子不大,但由于家具很少,也没什么好的摆设,置身其中,没有一点儿现代化的气息。但却干净整洁,让人感觉很踏实。当时汪新强看出我的感受,有些歉意地笑着说:‘我们把老房子卖了,又跟父母凑了些钱买的这个房子。因为是顶楼,所以很少有人问津,也很便宜。’”
  当李响问他:“局里不是奖励过你一套房子,为啥不要?”时,汪新强又自谦地回答:“咱又没干出啥儿惊天动地的事儿,凭啥儿白要单位的房子?无功不受禄嘛。”
  据笔者采访得知,汪新强不是一次让房,而是两次让房:当林甸县一位来自外地的开发商为感谢他的真诚服务,提出用一套新房换他原先的旧屋时,也被他婉言拒绝了。而当县里领导动员他接受换房时,又被他再次拒绝。
  好一个“无功不受禄!”,你为林甸县的国土监管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洒下了那么多的汗水,可谓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却如此自谦,如此“不敢为天下先……”,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和作风啊!
  于是,笔者再次想起局领导赞扬汪新强的话:“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的国家和事业非常需要汪新强这样学历高、业务能力强、清政廉洁的年轻干部。就拿奖励房来说吧,局里给房他不要;县领导做他工作甚至要下发文件动员他接受换房,也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在现今社会,像这样的事儿是很少有人能做得到的。”
  汪新强从不为人情所动,多年来他谢绝用户的宴请达几百次,拒收礼金两万多元。
  在汪新强等先进人物精神的鼓舞下,国土局干部职工为用户做好事蔚然成风,不但在业务办理上处处为用户着想,而且主动为办理土地出让金的用户垫付钱款,从1000元到9000元不等,受到用户的极高评价,称他们为新时代的“活雷锋”。
  为激励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在局办公大楼从一楼通向五楼的楼道上,把每个干部勉励自己的格言警句用工整的毛笔楷书写在墙壁上,形成一道独特的“警示墙”,使每个干部上班时,每天都能得到新的激励和警醒。
  汪新强始终牢记着这样的古训:“吏不服吾严,而服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为防腐倡廉,国土局建立了反腐“高压线”——对收受现金者一经举报发现,逢收必查、逢查必究、逢究必倒。一经查实,轻者下岗免职,重者开除法办。
  汪新强执法严格不怕压力,受到人们的钦佩。一次,当林甸县城内的一块土地虽属经营性土地,但没有挂牌就进行了出让。出卖后,买者到土地部门办理开发手续时,汪新强发现这是一起私下进行的交易行为,因为经营性用地必须挂牌出让,所以汪新强坚持依法出让土地。买者随后找到有关部门和县政府领导,要求国土部门给予发放土地证。
  县领导为此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此事,在几位县领导同意办证的情况下,汪新强坚持不能给其办理,并说出不予办理土地使用证的法律依据。政府官员连续找到汪新强要求办证,但他顶住了压力坚持依法办事,并用说服宣传的方式向县领导说明相关的政策法规。
  后来,为了彻底解除疑义,汪新强提出同买者一起前往省市咨询。他们到省国土资源厅三次、市国土局两次、市法制办一次,经过咨询探讨结论同汪新强是一致的……这样,买者心服口服了。事后,县领导称汪新强是一身正气严格执法的好典范。
  汪新强依法监察不怕打击谩骂。当时有一个招商引资的经理孙少杰,为其发放了集体土地证后,他到银行贷款时,银行告知此证不能用于贷款。孙少杰随后找到国土部门,要求重新办理出让国有土地使用证,由于用地手续不合法,汪新强坚持依法办证。当时孙少杰很不理解,加上情绪激动就动手打了汪新强。但汪新强的态度一直很平和,依然耐心地讲解依法办证的程序和依法办证对企业的合法保护。最后,汪新强终于说服了孙少杰,没有违规发放,孙少杰也深受教育,并当场对自己不理智的行为向汪新强道歉。通过此事,孙少杰被县国土局聘为业务宣传员。现在孙少杰只要一提起汪新强就说:“汪新强勇于执法,真心为用户服务,以理服人,感动了我,我非常佩服他的为人。”
  2005年5月,汪新强的妹妹要翻建房屋,在办理用地手续时想少交一些钱,汪新强坚持秉公办理,在妹妹的埋怨下一分不少地交了钱。
  还有一次,汪新强的表哥来局里办理土地使用证,但手续不全,还不想缴费。汪新强说:“办证可以,你不但要把手续补齐了才行,而且费用更是不能免。”
  汪新强两袖清风严于律己,但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户和单位职工却关怀备至——
  1997年春天,国土局的更夫孟师傅不幸得了脑血栓,生活无法自理。孟师傅是北京人又无儿无女,更没有其他亲人在身边,汪新强就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照顾老人:衣服脏了他给洗,米、面、油没了他给买,赶上做饭时他给做饭。在老人患病期间大小便不能自理,汪新强就为老人倒屎倒尿……老人感动得逢人就说:“我没有家,也没有亲人,国土局就是我的家,小汪就是我的亲人啊!”
  去年春节期间,汪新强一个人来到局特困职工裴海波的家,送去慰问金200元。裴海波的父亲长有病在家,母亲也因单位改制而下岗,全家人每月只靠裴海波的600多元工资维持。春节前裴海波的父亲去世了,在汪新强的带动下,局领导先后到裴海波家中进行了走访慰问。
  林甸县西北街的特困居民李秀芬,丈夫九年前遭遇车祸落下了残疾,夫妻双双下岗,孩子又患上了不治之症……因看病夫妻已欠下了数万元的债务,至今只能靠丈夫蹬三轮车和政府发放的特困补助维持生活。汪新强得知情况后,便和爱人一同到了李秀芬家中探望,临走时留下了500元钱,鼓励其坚持为孩子治病……感动得全家热泪涟涟,并送给局里一封感谢信。
  汪新强工资不高虽是工薪族,但他为贫困学生和下岗职工捐款却从不吝啬。2005年林甸县发生了5.2级地震,震中为花园乡齐心村,当地村民受灾严重。当汪新强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在第一时间里带上2000元钱去了齐心村,把捐款交到村支书手中,并要求村里保密不要声张,地方党组织对此事至今一无所知。
  汪新强的先进事迹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表彰,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成为大庆市惟一入选省级的典型人物,成为全省七大典型之一。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大庆市国土资源局和林甸县委都举行了汪新强先进事迹报告会。林甸县委和县政府还做出了向汪新强学习,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决定。
  于是,我们又看到了这样一组感人的镜头:2008年7月16日,《中国国土资源报》与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在大庆市联合召开了学习汪新强先进事迹,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
  黑龙江省国土厅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厅长徐飞鹏是这样评价汪新强:“在汪新强身上体现了和谐的时代特征。”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总编辑蒋亚平的评语这样:“汪新强是科学发展观的优秀实践者,是铁人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是新时期的人民公仆。”
  其他的评语也振聋发聩:“汪新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过得硬的典型”、“为民着想的好干部”、“提升业务能力的推动者”……
  走近汪新强,才能真正了解汪新强,在他身上体现了真正共产党员的本色、受到百姓信任的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
  而自谦的汪新强却经常这样告诫自己:“别人再怎么说我好,我也不会忘记自己还有很多缺点……”
  真正了解汪新强的聂生彬局长却说:“这正是汪新强的可贵之处,他的谦虚和勤勉正是他本人不断进步前行的原动力。”
  他又动情地对笔者说:“汪新强这个雷锋式的好干部好典型,你们一定要如实地宣传报道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汪新强,从而更好地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因为他是我们国土局当之无愧的骄傲和自豪!”
其他文献
引子    随着30集电视连续剧《五号特工组》在全国电视台的热播,身为该剧总导演、编剧及演员的当代著名“先锋”作家潘军,又一次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  以前潘军的小说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就已经让读者回味无穷,这回以间谍战为题材的《五号特工组》搬上荧幕,怎能不招人看?  从此部电视剧在各台开播以来,其收视率稳步上升,有的竟已超过了历史收视最高点,如此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潘军自然是乐在其中的。  他
期刊
若说人生如画,那现世的人生便太多匠作,徒具面目,失却神髓。  但籍忠亮不是,这个人当真活出了意思,他不为体制俘获,为艺术而生又活得自在自由,成就了诗文书画,却忘了红尘。  你我皆凡人,太容易活在陈规俗成的“囚徒困境”中而不自知,籍忠亮何以例外?何不问问先生本人。  他就在广州番禺的私人画室内,见我们来了,匆匆放下笔,真诚地迎接我们。四十多岁的风尘写不到脸上,站在我们面前的还是那个潇洒俊朗的“当代唐
期刊
警徽像火红的朝阳,熠熠生辉……  警魂像璀璨的火炬,熊熊燃烧……  他的人生像青松一样,刚韧秉直……  田树银是绥棱林业地区公安局局长。从外表上看,他一点局长的“特征”也没有,若不穿警服,看不出他是个“头儿”。这正应验了“大象无形”这句古话。  一个人的能力,不在于相貌。一个人的伟岸,不在于身躯。  田树银从警20多年来,以对公安工作无比热爱,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默默奉献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从
期刊
尊敬的自治州和三都县各级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秋高气爽的丰收时节,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我们来到向往已久的三都县,通过学习考察,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的时代律动,体察历史发展趋势和伟大祖国前进步伐,心情格外振奋,非常高兴。  我们采风团的成员多数是第一次到三都,但通过媒体,通过县上领导的介绍,我们高兴地了解到,三都是我国唯一一个水族自治县,是一个环境优美、风光迷人、资源丰富、文化繁荣、欣欣向
期刊
尊敬的王巨才团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在举国上下共同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迎来了中国著名作家三都行·水族文化大型采风活动,在这里,我代表中共黔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对中国著名作家三都行·水族文化大型采风活动的各位老师来到三都、来到黔南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每一次到三都来都有不同的感受,三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感觉特别清新,被三都民族文化,三
期刊
  
期刊
29年前的1980年5月,雷抒雁第一次到贵州。那是贵州遵义地区文化局举办“遵义诗会”,他与诗坛大腕孙静轩、黎焕颐、陈犀、北岛等诗人齐聚遵义。虽然此后他又多次到贵州,但此次的三都之行,仍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姑鲁寨的产蛋崖前,许多记者围着雷抒雁进行采访。面对“记者和作家有什么根本的不同”的疑问,雷抒雁说,记者的任务就像去采茶,只需要择取最新鲜的两片叶子就可以了,但作家则是去移植
期刊
若是往年,美丽的冰城已经是丁香花盛开的时节,暖暖的夏风会毫不保留地把那沁人心脾的花香灌进每一扇敞开的窗子。今年不同,哈尔滨的这个夏天来得特别迟,仿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歌女,欲吟又止,欲展还羞。我们也总是在这样的季节里心情烦乱,不仅仅是因为天气冷暖无常,更是因为这种境遇里总能有让我们感动唏嘘的人和事!想把这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又苦于无从下手,轻易下手又担心哪里拿捏得不够准确,破
期刊
神秘的水书,罕见的马尾绣,奇特的水族节日,收藏着无数宝贝的水族家庭博物馆,撼人心魄的歌舞,神奇的产蛋崖……国庆前夕,中国著名作家采风团来到三都,惊叹水族文化的悠远神奇和博大精深。  由中国散文学会、贵州省三都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著名作家三都行水族文化大型采风活动”为期三天。著名评论家王巨才、何西来,著名作家梁衡、周明、柳萌、杨匡满、石湾、高振、刘学文,著名诗人雷抒雁等,在全国唯一的水族
期刊
访三都水族  四分地球三分水 天上人间唯一族  不知洪荒几经世 只见寨前滴翠竹    三都县姑鲁崖  神眼窥世不知倦 风雨守望几多年  悄然一滴沧桑泪 落入人间记悲欢  梁衡 二00九年九月二十六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