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肽检测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伴NAFL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血清C肽检测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26例LADA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LADA患者NAFLD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LADA患者并发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判断血清C肽对LADA伴NAFLD的预测价值。

结果

126例LADA患者中,有72例未发生NAFLD,占57.14%(72/126);54例LADA患者发生NAFLD,占42.86%(54/126);LADA患者并发NAFLD与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有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外,空腹C肽亦是LADA患者并发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C肽在预测LADA并发NAFLD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高空腹C肽是LADA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易转移、易复发、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众多学者发现转录因子在结直肠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转录因子广泛高表达于结直肠癌组织,参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耐药。这些转录因子可能作为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研究这些转录因子发挥调控作用的具体机制,可以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本文对与结直肠癌恶性表型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姐妹两人均患有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的一个家系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为阐明POI遗传机制提供线索和方向。方法提取两个患者及其父母的DNA,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变异,对可能的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分析其致病性。结果先证者和其姐姐EIF2B2基因均检出c.254T>A(p.Val85Glu)的纯合致
期刊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中国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当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通过染色体点突变、缺失、重排或基因扩增等方式,使原癌基因异常活化,抑癌基因表达缺失,最终引起肿瘤发生。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白血病预后基因被发现,并应用于白血病的临床治疗、评估预后及复发治疗中。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具有闭合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分子,大量存在于真核转录组中。环状RNA在不同的物种中具有保守性,同时存在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特异性。由于环状RNA对核酸酶不敏感,故比线性RNA更稳定。环状RNA具有竞争性内源RNA机制(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调控可变剪切和转录过程,以及与功能蛋白结合等功能。
目的不论是真菌还是人类,细胞融合是几乎所有生命体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基石。然而对于细胞融合的研究常常止步于此,其在现代分子肿瘤学领域并未引起广泛关注。肿瘤细胞通过与正常体细胞发生细胞融合,可以迅速获得比之亲本细胞更为恶性的表型,如加快增殖速度、提高侵袭或转移能力、产生耐药性等。相比于传统的基因突变理论,该机制更为高效而快速。即便在肿瘤微环境中发生融合的频率较低,鉴于肿瘤细胞数量庞大和恶性增殖的特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常见的肾脏遗传疾病,是全球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第四大病因疾病,预后较差。目前ADPKD尚无有效治疗,但相关研究表明某些药物和肾脏管理可改善ADPKD的病情进展,故ADPKD的症状前筛查和肾脏管理对改善患者病情有一定的作
表观遗传修饰在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及肿瘤发生的过程中均发挥重要功能,且在肿瘤发生早期就会有显著改变。基因组不稳定性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对表观遗传修饰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未来进一步了解肿瘤发生的机制,为临床上癌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本文综述了部分表观遗传修饰的功能和机制,以及这些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与肿瘤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关系。
目的确定1例多囊肾病家系的致病性突变,为患者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方法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并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样本进行验证,结合先证者家系的临床资料及ACMG/AMP指南进行新突变的致病性鉴定。结果该家系中的多囊肾病患者存在PKD1 c.6079delA (p.Thr2027fs)杂合移码突变,根据ACMG/AMP指南,该突变具有1个"
目的观察"药性-功效-应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校第三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和考核;观察组实施"药性-功效-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考核成绩,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满意度评估。结果观察组期中和期末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