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历史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历史教学中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一)让学生有创新的激情
要不断创新,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二)使学生具有坚强的创新意志
〖JP+1〗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人创新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不一地坚持创新,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另外,通过讲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他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
(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
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这就给了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这些,教师如果简单加以否定,不仅剥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事实上,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一定要加以保护。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探索,想尽一切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空,使历史课真正成为孕育学生创新思维的乐园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一)让学生有创新的激情
要不断创新,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二)使学生具有坚强的创新意志
〖JP+1〗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人创新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不一地坚持创新,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另外,通过讲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他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
(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
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这就给了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这些,教师如果简单加以否定,不仅剥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事实上,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一定要加以保护。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探索,想尽一切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空,使历史课真正成为孕育学生创新思维的乐园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