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CT在肺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uantu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其死亡率已上升至首位.综合治疗已成为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放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随着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影像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肺癌放疗进入了精确放疗的时代.但器官形状和位置变化对放疗的影响仍是肺癌放疗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器官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在肺癌放疗的分次内与分次间均存在,分次内的变化主要包括呼吸运动以及大血管的移动,分次间的变化包括肿瘤的退缩或增长、体重的变化等[2].这些与时间相关联的解剖与位置改变可造成图像采集、计划设计与实施不准确,其中以呼吸运动影响最为明显.根据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50、62号报告,在外扩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到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时,应包括摆位边界和内边界;其中内边界是考虑人体生理活动在CTV上外扩的一个边界,是用来补偿分次内CTV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其他文献
在设计常规鼻咽癌放疗计划时,经常使用一些不规则野来适应靶区和计划区形状的需要,同时保护了射野内的重要器官或者正常组织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这时要利用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MLC)或者低熔点铅挡块完成。
期刊
老年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且常伴发多种内科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1];或身体状态较差而无法手术或拒绝手术,更无法承受综合治疗,因此单纯放疗仍然是老年食管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放射性肺炎往往降低了局部疗效带来的益处.随着放疗技术的进展,尤其是剂量体积直方图被应用于三维计划中精确计算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为临床医生定量分析其与相应器官副反应的关系提供了客观依据[2].
期刊
肺上沟瘤属于周围型肺癌,解剖学上位于锁骨中上1/3交界至锁骨上2.5 cm处,易侵犯上部肋骨和椎体、锁骨下血管、下颈段及上胸段的神经根和交感神经。
期刊
目的 观察腹部肿瘤术中电子线放疗的安全性和急性副反应.方法 2008-2009年间行术中放疗的腹部肿瘤患者52例,其中乳腺癌14例,胰腺癌19例,宫颈癌3例,卵巢癌4例,肉瘤6例,其他肿瘤6种各1例.初治者37例,复发者15例.29例行根治手术,4例行姑息切除,19例行探查术.术中放疗采用Mobetron移动式术中电子线加速器,照射剂量9~18 Gy.观察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副反应,参照CTC3.0
目的 定量分析不同成像条件下兆伏级锥形束CT(MVCBCT)的影像质量,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上的MVCBCT设备,在不同的成像条件下扫描影像质昔模体.通过分析影像均匀性、噪声、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分辨率及成像剂量来评估其影像质量,并与常规大孔径CT影像进行定量比较.结果 MVCBCT影像噪声随加速器出束跳数(MU)增加而减少.均匀性指数与成像MU数及重建矩阵无线件
多种因素参与调节乳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中PI3K/Akt是EGFR/HER2的重要下游信号传导路径,因其在细胞增殖、生长及凋亡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但其在肿瘤放射敏感性调节机制上尚不十分清楚,为此采用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研究其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机制。
期刊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作为鼻咽癌早期筛查手段.为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笔者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研究鼻咽癌、鼻咽良性疾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标本的蛋白质表达差异,以探讨该技
期刊
颅内生殖细胞瘤虽然是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但是通过多年研究对该疾病已积累了相当的认识和经验,其诊治方法也是较为明确的.然而近年来国内在颅内生殖细胞瘤治疗上出现了一些不恰当治疗的情况.为避免可能造成的误导,通过对本科收治的正反典型病例的分析,结合文献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治疗进行讨论。
期刊
在颅脑及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视觉神经通路及眼球结构常常因受到过量照射引起患者视力受损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这些重要组织器官的保护也成为肿瘤获得根治剂量的限制因素。
期刊
随着临床三维适形和调强技术的应用,多叶准直器使用频度的增高,其故障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笔者对临床使用中多叶准直器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