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归因风格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owdp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90后大学生的归因风格与求职行为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以71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和大学生求职行为问卷,探讨大学生归因风格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归因风格上偏向采用内归因,归因风格对求职行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归因风格;求职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7-0188-03
  Abstract: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attribution style and job-seeking behavior have become one of the focuses noticed by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takes 712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MMCS (Multidimensional MultiattributionalCausality Scale) and job-seek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ttribution style and job-seeking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graduates tend to adopt attribution style, and attribution style has a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job search behavior.
  Keywords: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attribution style; job-seeking behavior
  一、問题提出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毕业生就业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不可否认,当前的就业形势是造成90后大学生择业难的“罪魁祸首”,但90后大学生的归因风格可能是求职困境的“幕后推手”。归因风格是指由于人的个体差异而引起的、在经常进行的不同条件下的归因活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个体归因倾向[1]。研究表明,归因方式将对大学生的就业预期、认知、动机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2]。李占江(2001)等人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作稳定和整体的归因者,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状;外归因倾向的学生比内倾向的学生缺乏信心,焦虑水平更高[3]。而国内关于归因风格和求职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
  如何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不仅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在进行“就业难”问题剖析时,研究者们喜欢将矛头指向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制问题,习惯性地忽略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原因和其求职行为本身是否存在着问题。研究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90后大学生归因风格和求职行为的关系,从归因风格的视角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水平,为当代大学生成功就业提供科学指导。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选取广州大学城各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89份,其中有效问卷712份,有效率为90.24%。被试的基本情况为:大一149(20.93%)人,大二201(28.23%)人,大三178(25%)人,大四184(25.84%)人;男生311(43.68%)人,女生401(56.32%)人;理科生199(27.95%)人,工科生216(30.34%)人,文科生297(41.71%)人;农村生源332(46.63%)人,城镇生源380(53.37%)人;学生干部254(32.67)人。所有被试均自愿参加调查,调查结束后,赠送精美礼品一份。
  (二)工具
  1. 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是由Lefeourt等人1979年编制的。该量表分为学业成就归因和人际交往归因2个分量表,总共有48个条目,其中,24个涉及学业成就,24个涉及人际关系。该量表经过条目分析和内部一致性检测,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9;能力、努力、情境和运气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570、0.692、0.633和0.701。
  2. 大学生求职行为问卷。Kanfer(2001)认为求职行为作为一种目标指向行为,可以在求职强度、自主求职、持续时间、求职频率、关系求职五个维度上进行测量,个体求职行为的频率和努力程度可通过求职频率和求职强度来测量。依据Kanfer关于求职行为维度的划分,编制大学生求职行为问卷,共30个项目。采用AMO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5个因子的结构在样本二上拟合良好(NNFI=0.968,CFI=0.975)。大学生求职行为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26,求职强度、自主求职、持续时间、求职频率、关系求职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91、0.762、0.683、0.650、0.675。
  (三)测验流程
  将个人基本资料调查表和两份问卷装订成册,借用在教室里正常上课时间或自习时间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进行测验。测试前由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和注意事项,在确认被试理解施测要求后开始施测。测试时间为20分钟,要求被试匿名做答,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
  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录入与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90后大学生归因风格的人口统计学比较
  t检验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归因风格总分、运气和情境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总分=4.323,p<.001;t运气=2.542,p<.01;t情境=3.112,p<.05;),且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大学生在能力、运气、情境归因上存在显著的城乡生源地异(t能力=2.705,p<.05;t运气=3.661,p<.001;t情境=3.515,p<.001;),城镇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的大学生;而是否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其归因风格差异不显著;对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归因风格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大学生在运气、情境和归因风格总分上存在学科差异(F(2,712)=3.862,p<.05;F(2,712)=7.328,p<.01;F(2,712)=4.237,p<.05)。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发现,文科大学生在归因风格总分、运气维度上与理工科学生差异显著(M总[理-文]=3.49,p<.05;M总[工-文]=4.83,p<.05;M运气[理-文]=2.43,p<.05;M运气[工-文]=2.48,p<.05);在归因风格的情境维度,理科学生显著低于工科学生(M情境[理-工]=-2.35,p<.05)。   (二)90后大学生求职行为在人口统计学上的比较
  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各个维度和总分在性别、学生干部、生源地方面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求职频率在是否学生干部和生源地上存在差异(t=2.998,p<.05;t=2.152,p<.05),学生干部和农村学生的求职频率更低;其他维度方面差异不显著;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求职行为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大学生在求职强度、自主求职、持续时间、求职频率、关系求职和求职行为的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强度=4.727,p<.01;F自主=2.865,p<.05;F时间=3.036,p<.05;F频率=13.842,p<.001;F关系=3.213,p<.05;F总分=4.611,p<.01);进一步对不同年级的求职行为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大学生的求职行为随年级升高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求职强度、自主求职、求职频率和求职行为总分上大四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在求职强度、自主求职、持续时间、求职频率、关系求职和求职行为总分上大四显著高于大二;在求职强度、求职频率和求职行为总分上大四显著高于大三。大一、大二、大三在求职行为的各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三)90后大学生归因风格和求职行为的关系
  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归因风格总分和求职行总分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117,p<.05;)。能力和自主求职、关系求职呈显著的负相关(r=-.114,p<.05;r=-.194,p<.05);努力和持续时间成显著的负相关(r=-.147,p<.05);运气和自主求职、关系求职呈显著的负相关(r=-.127,p<.05;r=-.172,p<.05),但与求职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140,p<.05);情境和求职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171,p<.05);归因总分和求职强度、持续时间、求职行为的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196,p<.05;r=.123,p<.05;r=.117,p<.05)。以归因风格为自变量,对求职行为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能力对关系求职起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R2=.38,F=12.734,p<.05);努力对持续时间起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R2=.22,F=7.24,p<.05);运气对自主求职起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R2=.13,F=5.383,p<.05);情境维度对求职强度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53,F=9.04,p<.05);归因风格的总得分对求职行为的总分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14,F=4.51,p<.05)。
  四、讨论与分析
  (一)90后大学生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从整体上看,90后大学生偏于内归因,倾向于“努力”与否的内部归因风格。这与答会明(200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该结果也验证了罗特、劳伦斯等人的基本观点,即大学生的内控倾向高于外控倾向。大学生归因风格存在在性别差异,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的得分,说明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在归因风格上更偏向于内归因。即在获得成功或失败时,女大学生更多的将其归因于自己能力、努力等内在稳定性因素。这与王同军(200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原因可能是“重男轻女”思想和求职性别歧视的现象导致的。因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她们也就把成功更多地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努力,而失利时也会归因于内在、控制性的因素。工科的学生更偏向于外归因,文科的学生更偏向于内归因。这与张学军(2002)的研究结果不一致。造成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张学军以自编的归因风格问卷为测试工具,工具的信效度值得商榷与验证;二是大学生不同专业学习对其归因风格会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思维方式,理科专业的更强调从客观和量化的角度去解释问题,而文科学生则多是从主观能动性和非量化的角度来解释。因此在对成功或失败归因时,文科学生倾向于归因为是内在的能力、努力造成了成功和失败。
  (二)90后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90后大学生求职行为仅在年级上存在差异,在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这与王同军(2007)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王同军认为大学生在总的求職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求职行为得分高于男生。造成两个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因为10年前单位招聘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性别歧视现象,整个社会的用人观念和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男女大学生在求职中的性别因素逐渐缩小,因此90后大学生的求职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年级这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求职行为的差异影响主要来源于四年级的学生。也就是说,与低年级学生相比,高年级学生面临的求职行为更多,在求职过程中会付出更多努力。四年级大学生的求职行为总分高于低年级大学生,说明有学习和求职经历对求职行为影响很大,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求职经历,能更清楚地理解就业压力并因自身经历感受到的压力对求职付出更多努力。
  (三)90后大学生归因风格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归因风格是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之一。大学生的归因风格得分越高,其求职的强度和努力程度就越高;能力与关系求职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说明能力越强的学生在获得一份工作时利用人际关系的可能性较小;运气与自主求职、关系求职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运气的大学生,他们既不会主动地去找工作也不会利用人际关系而获得工作;归因总分与求职强度、持续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即习惯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为努力而且坚持的时间也较长。求职行为的总分越高说明该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得越好,该生在求职过程中会相对努力。归因总分越高的学生其归因风格更偏向外归因,他们会把挫折和失败看成是自己的运气不好或者是当时处于不利的位置,容易产生一种比较乐观的心态,在其心态的驱使下使得他们更容易放得下求职中的失败和挫折。
  归因风格影响大学生求职行为,主要表现在求职强度、自主求职、持续时间、关系求职等方面。能力对关系求职起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能力这种内在因素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偏向于依靠自己的能力而较少地利用人际关系;努力对持续时间起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努力这种内在因素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运气对自主求职起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运气这种外在因素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会完全的依靠自己获得工作,因为他们相信好运会降临;情境对求职强度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会比较努力,会倾向于把挫折和失败看成是自己的运气不好或者是当时处于不利的位置,因此这类学生会拥有一种比较乐观的心态,容易接受求职中的失败和挫折。
  五、结束语
  求职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归因风格仅是影响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因素之一。未来除了开展内因(态度、动机、人格等)和外因(经济压力、社会支持、就业机会等)对求职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更要进行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干预实验研究,从个体发展角度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水平,树立科学合理的地归因风格,既是缓解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措施,也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3,220-221,76-77.
  [2]任艳.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其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5):73-74.
  [3]李占江.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1):6-8.
  [4]余乐,糜莉,姜宗庆.论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高教学刊,2016(02):32-33.
  [5]李旭红.高校学生求职压力下的教育心理学探析[J].高教学刊,2016(09):233-234.
  [6]牛家丛.试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力内涵与提升策略[J].高教学刊,2016(14):39-4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海外人才缓冲基地为案例,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引领,科教融合为重点,探索以第一课堂为保障,第二课堂为建设重点的“七位一体”育人模式。从理论与实践上,立足现实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实现路径,为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可参考的范式。  关键词:科教融合;第二课堂;創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9-00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新时代下国防教育是育人工作重要抓手的原因,指出了高校国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以上海A高校为例,提出了国防教育的工作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防教育;高校;军事理论;军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9-0188-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na
期刊
摘 要:在线开放课程运行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异较大,需要及时提升。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国际贸易实务》在线课程运行为例,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与学生线下沟通存在障碍;平台主要结构设置有些繁琐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包括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线上线下学习的结合度、提高平台的后台设置等。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MOOC;国际贸易实务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而顶岗实习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基本方式,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但校内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的实习实训条件有限,这就体现了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性。构建校企深度合作,产教对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是建立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文章将针对以校企合作促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出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对照全新的课程标准,结合企业岗位实际,校企“双师”共同编写项目化教材,打破原有按章节编写的局限,以全方位、多样化的教学要素来保证教学内容的落实,开发纸质、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立体化等系列教材。  关键词:学徒制;校企合作;项目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7-0062-03  Abstract: Under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新生人口不断增多,这无疑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学前教育教师是孩子接受教育接触的第一个教师群体,如何培养其专业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意大利著名的学前教育体系,瑞吉欧教育理论体系中关于学前教育教师素养和培养儿童早期教育专业人员的研究对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素质培养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师素养;瑞吉欧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期刊
摘 要:随着我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的数学基础呈现出参差不齐、分化加重的态势,这给我校的公共数学课程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众所周知,分层教学是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文章针对我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课程分层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首先分析了我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课程当前面临的问题,依此说明了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后详细阐述了
期刊
摘 要:促进十九大精神“五进”工作中,关键点是进头脑,而进头脑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紧紧把握十九大的核心内涵、精神实质,也要贴近学生的时代需要、时代使命。因事而化,用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成就鼓舞学生;因時而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因势而新,以“五进”工作提高学生获得感,在十九大精神与学生时代价值需要的契合点上下功夫。  关键词:十九大
期刊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以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从古代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技能传承方式逐渐演变而来。2015年,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唯一一所培养邮政人才的院校,有着实行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成为首批试点单位。市场营销专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期刊
摘 要:文章在高校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趋势和大学英语改革的新背景下,以西安某行业特色型高校为例,论述了高起点本科生英语培养方案、目标及课程设置。并通过社会调查和课堂教学实践构建了一个针对高水平本科生的外语培养及教学模式,试图解决目前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及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为当前的高校的外语教育和外语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高起点学生;外语培养;“3+”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