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与研究(下)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元代龙泉青瓷生产规模与制作工艺水平的认识,随着对龙泉窑址考古工作的推进和深入而不断清晰。特别是自上世纪50年代龙泉东部与云和接壤的瓯江区域因建设紧水滩电站工程的需要,文物部门在1958年、1974年、1980年,曾三次组织考古工作队对该区域即将淹没的二百余座宋、元时期龙泉窑窑址进行抢救性挖掘。挖掘工作于1983年结束之后,有关专家和考古挖掘工作小组发表了大量的发掘报告和简报。200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将该地区考古挖掘报告汇编成册,以《龙泉东区窑址发掘报告》为名,由文物出版社公开出版(注释1)。据统计,该地区的龙泉青瓷窑址多达218座,其中元代龙泉窑遗址173座,占总数的79%。
  关于对元代龙泉青瓷制作工艺的认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为配合龙泉窑大窑遗址保护规划的制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及龙泉青瓷博物馆联合对枫洞窑址进行了发掘,并发表研究报告(注释2)。其中辑录出版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徐军的《从枫洞岩窑址的发掘试析元明龙泉青瓷分期和特征》一文,以实地挖掘所得的丰富资料,对元明时期的龙泉窑青瓷制作工艺作了具体清晰的概括(注释3)。但是,对元代龙泉青瓷的主打产品之一的青瓷香炉工艺特征讨论尚缺乏专题的研究。为此,笔者在认真学习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收藏标本以及对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收藏品的研究鉴赏角度出发,就这一时期龙泉青瓷香炉在胎体、造型、釉质、装饰、烧成等方面的工艺特征,试作分析与讨论。
  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胎体特征
  相对于南宋龙泉青瓷香炉的胎体而言,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胎体逐渐变得厚重,胎质亦由细变粗。
  图1,元代龙泉青瓷樽式八卦炉残器标本,惜瓷草堂藏。这件元代龙泉青瓷八卦樽式炉残件的胎体最厚处,位于其底部炉脐之处,达1.4厘米,其炉腹壁最薄处亦达0.5厘米。元代龙泉青瓷樽式八卦炉为元代龙泉青瓷香炉所创烧的典型青瓷香炉之一,其完整器出土于1984年浙江青田县鹤城镇,现藏青田县博物馆(图2)。
  图3,元代龙泉窑青瓷鼓腹三足鼎式炉残器标本,惜瓷草堂藏。这件元代龙泉青瓷三足鼎式炉残件标本,其最厚处的底部厚度达1.5厘米,圆腹壁最薄处亦达0.45厘米。元代龙泉窑青瓷鼓腹三足鼎式炉亦是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的典型款式之一。图4,元代龙泉窑青瓷三足鼎式炉,浙江省杭州市博物馆藏。
  图5,元代龙泉窑青瓷弦纹悬足炉残件标本,惜瓷草堂藏。
  图6,元代龙泉窑青黄釉如意云纹悬足弦纹炉残件标本,惜瓷草堂藏。
  图7,元末龙泉窑兽首三足刻划盘式炉残件标本,惜瓷草堂藏。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釉质特征
  就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釉质总体变化而言,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元初尚保持南宋龙泉窑青瓷香炉薄胎厚釉的风格,釉质乳浊失透,釉面莹润似玉,其代表釉色有粉青与梅子青两色;至元代中期龙泉青瓷香炉开始出现胎体变厚,釉层变薄,透明清亮,玻璃质感较强,釉色多呈青黄色;元代晚期龙泉青瓷香炉胎体变得更厚,胎质明显变粗,釉质较前期更薄,透明清亮,玻璃质感强,釉色以青黄色为主。
  悬足炉是由龙泉窑烧制的,流行于元代至明初的经典代表款式。为了说明与讨论元代龙泉窑青瓷三个不同时期的釉质特征,现将笔者收藏的三只不同时期的元代龙泉青瓷弦纹炉介绍点评如下:
  图8,元初龙泉窑青釉悬足弦纹炉,惜瓷草堂藏。该炉为元初龙泉窑弦纹炉经典代表之作,其釉质乳浊失透,仍继承和延续南宋晚期的龙泉青瓷釉质温润似玉的风格,釉层较厚。
  图9,元代中期龙泉窑青釉悬足弦纹炉,惜瓷草堂藏。该炉在造型以及弦纹装饰,三兽蹄悬足,均与元初款式一致,其主要差别在于釉层变薄,其釉质清亮透明,不再有浮浊失透之感,釉色呈青灰草黄之色。
  图10,元代晚期龙泉窑青釉悬足弦纹炉,惜瓷草堂藏。该炉在造型之上已明显与元初、元中之弦纹炉有别,制作工艺较粗,胎体明显变厚,特别是釉层变薄,较元代中期的龙泉窑青瓷香炉变得更加青亮透明,釉色呈草黄之色。其造型风格与釉质特点已呈现出明初龙泉青瓷的特点。
  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造型特征
  元代龙泉青瓷香炉造型丰富,款式多样,不仅有鬲式炉、簋式炉、樽式炉、鱼耳炉等产生于南宋时期的传统经典之作,而且还生产制作了许多具有元代风格特点的创新品种,如冲耳炉、绳耳炉、兽足炉、贴花炉、悬足炉、通天炉、盆式炉等。就其共同的造型特点而言,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的造型特征可以概括为:器型硕大,胎体厚重,炉底与炉壁,炉口与炉唇之间,棱角分明,张力毕现。如图11,元代龙泉窑立耳三足圆腹兽足鼎式大炉,浙江省龙泉市古风堂藏。这件鼎式青瓷大炉,足耳通高达50厘米,器型硕大,虽为残件,但堪称元代龙泉青瓷香炉之王。
  关于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形制风格特点,笔者在此不一 一展开讨论,而主要针对元代龙泉青瓷樽式炉、奁式炉、鼓钉炉、弦纹炉、盘式炉等香炉的唇沿、炉底的圈足成型工艺以及元代悬足炉、通天炉两款特殊形制款式的工艺特点和成因提出讨论。
  1、元代龙泉青瓷樽式炉、奁式炉、鼓钉炉、弦纹炉、盘式炉等香炉之唇沿工艺特点
  元代龙泉青瓷樽式炉、奁式炉、鼓钉炉、弦纹炉、盘式炉等香炉之唇沿具有一个共同的造型工艺特点:平沿内折、外沿略高、内沿略低,中呈内凹之势,外唇与内唇加厚起棱,釉层较薄浅露白胎,形成两道浅白凸棱。笔者曾就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口沿内折、平沿内凹、起棱的工艺特点,请教当代龙泉青瓷泰斗徐朝兴大师。徐大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对青瓷造型与烧成的关系,提出了这样独到的见解:这一类元代龙泉青瓷香炉口沿内折的成型工艺,不仅起到美化的装饰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十分巧妙地解决了因制作香炉时炉壁厚薄不均在烧制时容易变形的问题。
  图12,元代龙泉窑青瓷鼓钉炉,惜瓷草堂藏。   图13,元代龙泉窑青瓷樽式八卦炉,惜瓷草堂藏。
  图14,元代龙泉窑青瓷刻花八卦炉,惜瓷草堂藏。
  2、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圈足工艺特征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之炉足有乳形足、柱形足、葱管形足以及饼形、圈足等。关于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之乳形足、柱形足以及葱管形足在前期介绍元代龙泉青瓷香炉时已有所讨论,在此不再赘言,今将元代龙泉青瓷香炉之圈足工艺特征分析点评如下:
  图15,元代早期龙泉青瓷弦纹炉之圈足特征图,惜瓷草堂藏。
  图16,元代早期龙泉青瓷贴花炉之圈足特征图,惜瓷草堂藏。
  图17,元代中期龙泉青瓷弦纹炉之圈足特征图,惜瓷草堂藏。
  图18,元代晚期龙泉青瓷贴花炉之圈足特征图,惜瓷草堂藏。
  从以上三个时期,元代龙泉青瓷香炉圈足的特征分析:元代龙泉青瓷香炉之圈足特征与同期龙泉青瓷碗、盘等器皿之圈足一致。其形制特点为:圈足与底垂直,足底齐平,圈足足墙较矮,圈足内侧足墙成斜坡形,内底有旋修时留下的乳凸尖。就具体痕迹特征分析而言,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圈足成型可能采用“L”型特殊刀具旋修挖足而成。故其炉底露胎处可见旋修时的由内向外放射状的跳刀痕,以及刀具旋削胎底时留下的圆圈痕。经过我们的分析与研究,其圈足旋削成型的具体工艺流程可能是:首先将拉坯成型、尚未干透的炉坯倒置在拉坯陶车转盘之上;其次,转动转盘,再用特制的“L”修坯刀具,旋削炉底外半圈,留出炉底中部,使之成饼型足之后,再用刀具垂直旋修外足墙一刀,使之光滑平整;再次,旋削饼型足,挖出足墙,为使内底足墙平整,再用刀斜修一刀,使之光滑平整;最后形成外直内斜,垂直于炉底的圈足。从其残存标本的截面图来看,元代龙泉青瓷这类香炉圈足正向截面呈倒梯形。
  3、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悬足工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在元代到明初,龙泉窑大量烧制一种炉底外侧悬挂三悬足,而炉底又设圈足置地的特殊炉具——悬足炉,俗称吊脚炉。为什么会形成和产生这样一种特殊形制的悬足炉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经典传承和制作烧造工艺这两个角度去解析。
  首先,谈这类悬足炉的经典传承范式起源的问题。宋代五大名窑“汝、哥、官、钧、定”之汝窑是大宋朝廷之官家御用窑场,其产品严格按《宣和博古图》所著录的商周青铜器的款式烧制。图19为汝窑三足樽,图20为汝窑三足盘。这两件清宫旧藏汝窑珍品可为我们的讨论提供参考。汝窑的产品形制及其追求的美学标准,是当时天下窑业模仿与追赶的标杆样板,对后世的陶瓷生产制作影响极大。汝窑追求的是一种满釉完美极致的工艺之美。为了追求达到满釉的工艺效果,汝窑将支钉烧工艺发挥到极致。如图21为汝窑支钉支烧的三足盘盘底。这种工艺和陶瓷作品成为后世的一种范式。支钉垫烧,不仅费时费工,而且成本极高,烧成率极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为了在造型上传承这种具有传统经典美学意蕴的范式,而又能达到省时省工,节约成本的效果。自南宋始,聪明智慧的龙泉窑工匠,首先采用了炉底括釉用柱状窑具支烧的工艺,烧造出了一批具有龙泉窑青瓷特色的裹足满釉的三足炉。如图22南宋龙泉窑青瓷括釉支烧裹足满釉的三足炉八卦纹双耳炉(金缮修复),惜瓷草堂藏。
  为什么不能直接将三足直接放置在垫饼之上烧制,而要于炉底刮釉,或置圈足来烧制呢?这涉及到三足炉的成型与烧造工艺问题。一般三足炉之三足,是采用模范压制成型之后,再用浆水粘贴与炉底而成。在烧制时要历时数天,窑温要达到1200℃至1300℃左右才能烧成,所以其炉足与炉壁接触面太少故不能撑持整个器物的重量,而导制变形或倒塌。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追求完美的官窑就采用支钉支烧工艺,而南宋龙泉窑在烧造一般产品时,为提高效率则采用炉底括釉再用炉具支烧,元代则用圈足露胎烧成工艺来烧制这类炉具。因为青瓷烧造有一个收缩比例的问题,所以如何解决悬足与圈足之间的高度比问题,一直都是困挠龙泉窑工的一大难题。元初,龙泉窑继承南宋龙泉青瓷的工艺传统,制作精良,其悬足与圈足相当,过之则悬足因太长而与垫饼粘连,则烧成失败,太短则影响炉具的造型风格。故元初龙泉青瓷悬足炉的制作与烧成艺术水平极高,烧制成功了一批精品佳作,而元中期则有所退步,到了元末这类悬足炉的制作与烧成就已变得十分粗糙,毫无美感可言了。元初、中、晚期龙泉青瓷悬足炉,见图8、图9、图10。
  4、元代龙泉窑通天炉的工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在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造型中,出现了一种十分奇特的造型款式——通天炉,即在烧成的炉具之正底旋挖留有一个圆孔。如图23元代龙泉窑青瓷樽式八卦通天炉,浙江省博物馆藏。该炉高17.4、口径25.7、底足8.1厘米。直口,唇沿内折,腹部各有一圈凸弦为饰,弦纹间刻划花草纹,底部装三足,腹内壁留有五道拉坯凸棱,底心有一圆孔。青灰釉,底部无釉呈朱红色。民间将此类底部中空留有圆孔的香炉称“通天炉”。
  关于此类“通天炉”的底部留圆孔的成因与功能的问题:朱伯谦认为“底心挖一圆孔,用于漏香灰。”(注释4)如果为了便于漏香灰,这样一个关于使用便利的设置为什么不同时出现在其他款式的香炉之上呢?所以笔者认为还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烧成工艺方面的成因。笔者曾就此问题在龙泉多次向多位制瓷老艺人请教,他们认为元代香炉中间挖孔主要是为了叠烧时便于热气的流通转导,提高烧成率而设计。在相关器物之上,叠装其他器皿,以提高窑位的空间利用率,以提高产品数量,这是元中晚期龙泉窑普遍采用的一种烧成方法。笔者认为元代通天炉炉底挖孔,以利于叠烧产品烧成的说法可备为一种解析。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装饰工艺特征
  元代早期龙泉窑青瓷香炉,传承与延续南宋风格,一般以素身无装饰为主。元代中晚期由于胎体厚重,釉层变薄,釉质青亮透明,再加之蒙古贵族崇尚繁杂纷丽的草原装饰文化,所以开始盛行釉面纹饰装饰。这一时期,龙泉窑青瓷的装饰工艺,在继承五代、北宋时期常用的刻、划、堆、贴、印等传统技法之外,元代龙泉窑青瓷的装饰工艺还出了褐色点彩、镂雕、露胎堆贴、模范压印等新方法。元代中晚期龙泉青瓷香炉装饰工艺常用的方法有:堆贴、刻划、模印等。   1、堆贴
  堆贴装饰工艺,是元代龙泉青瓷香炉装饰中使用最多,也是最为成功的方法之一。所谓堆贴就是在香炉的腹部堆贴上用模范压制的薄花纹饰之后再上釉烧制。常用的纹样有“富贵牡丹”、“福寿菊花”、“缠枝花纹”、“铺首”、“鼓钉”等。
  图24,元代龙泉窑青瓷堆贴菊纹悬足炉(残修),惜瓷草堂藏。
  图25,元代龙泉窑青瓷堆贴缠枝花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26,元代龙泉窑青瓷堆贴鼓钉铺首炉,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2、刻花与印花
  刻花与印花也是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常用的一种装饰方法。元代龙泉青瓷香炉装饰工艺上,将刻划花与印花结合运用,既增强图案的主体感,又使纹饰鲜明生动。印花分阴文印花与阳文印花两种。元代龙泉青瓷香炉刻花与印花常用的纹饰样式有:八卦、莲瓣、菊花、如意、方格、云纹等。
  图27,元代龙泉窑青瓷刻划莲瓣、菊花纹鱼耳炉,福建省浦城文化馆藏。
  图28,元代龙泉窑青瓷刻花炉,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29,元代龙泉窑青瓷方耳印花三兽首鼎式炉,浙江省杭州市博物馆藏。
  3、模印
  模印,是元代龙泉青瓷香炉之双耳、兽足等常用的成型和装饰方法之一。
  图30,元代龙泉窑青瓷模印团花牡丹图案,兽蹄三足炉,浙江省温州博物馆藏。
  图31,元代龙泉窑青瓷鱼耳炉鱼耳模印成型工艺标本,惜瓷草堂藏。
  四、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装烧工艺特征
  元初龙泉青瓷香炉装烧使用垫具以瓷质饼形垫具为主。这种垫具多数平底、弧边、支垫面平而中间平凹。另尚见有一种碟形瓷质小垫具,用以垫烧碟、洗等器物。
  图32,元初龙泉窑青瓷垫具之一(采自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惜瓷草堂藏。
  图33,元初龙泉窑青瓷碟形瓷质小垫具(采自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惜瓷草堂藏。
  图34,元初采用瓷质垫饼垫烧鬲式炉,浙江省龙泉青瓷博物馆藏(注释5)。
  元代中晚期,龙泉青瓷香炉的生产为追求产出量,最大发挥窑位空间的使用率,而采用了套装叠烧的烧制方法。据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对元代中晚期窑址地层的挖掘调查报告:这一时期,器物多采用“M”形匣钵装烧。垫具器型有大有小,瓷质小型垫具数量较多,且品种繁多,造型较规整。套烧、叠烧的器物都采用外底垫烧的方法,因此也有很多圈足器的外底无釉,比如盖碗、盅、杯等常叠烧于樽式炉内底。另外,出现了外底刮釉一圈垫烧物,大型圈足器足壁较宽,足端斜削裹釉,小型圈足器足端裹釉但不斜削,足壁也不厚,涩圈的位置相对靠近足壁,且涩圈的宽度相对较窄。这些涩圈器胎质相对较为精细,釉色多为较纯正的青色,釉层较薄。以上特征的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使用了新的垫具。新出现的钵形垫具有大小两种:大型垫具,瓷质,胎体厚重,内平外圜,仅边缘上翘呈钵形,钵口较平,多用于支垫大型盘、盆等器;小型垫具,瓷质,粗砂瓷均有,外部凸出,使用时需以泥圈固定,多用于支垫碗和小型盘、洗等器(注释6)。正因为元代中晚期的这种套装、叠烧工艺,所以这一时期所生产的龙泉窑青瓷香炉就出现了大量的炉底圈足露胎和内底括釉的香炉。图35,元代中晚期龙泉青瓷香炉套装垫烧工艺标本,惜瓷草堂藏。
  注释:
  ①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龙泉东区窑址发掘报告》2005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
  ②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青瓷博物馆编《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瓷器》。200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青瓷博物馆编《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瓷器》。200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P11。
  ④朱伯谦主编《龙泉青瓷》,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8年出版,P268。
  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青瓷博物馆编《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瓷器》,200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P40。
  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青瓷博物馆编《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瓷器》,200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P13。
其他文献
漳浦县博物馆藏有黄道周的行书《自西库过请室复逢除夕》木刻版,为馆藏三级文物。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明末著名的学者、书法家。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天启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谥忠烈、赠文明伯。世人尊称为黄圣人,乾隆帝称他“不愧一代完人”,道光五年从祀孔庙。  黄道周是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
期刊
国内拍卖三巨头嘉德、保利、匡时秋拍落下帷幕,2015国内第一轮秋拍暂告一段落。从书画成交数据来看,三家公司比2015春拍全部下降,但幅度都很小。在艺术品市场走软外部环境下,这样的成交实属不易。总体来看,国内艺术品市场在经过两三年“腰斩”调整后,行情目前仍处于筑底阶段,尽管有亿元拍品出现,但行情真正转暖还有待时日。  近两年,古书画天价拍品难现,能超出5000万元的凤毛麟角,价格呈现一种走低趋势。主
期刊
在我国明代,有三位才子,他们都有极高天赋,才华横溢,多才多艺,并为后人留下许多不朽的经典作品和津津乐道的趣闻轶事。可惜,这三大才子都因秉性刚直,仕途坎坷,结局悲惨。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解缙、徐渭、杨慎,后人称他们为“明代三大才子”,解缙为三大才子之首。  过目不忘 才气放逸  解缙(1369—1415)为明初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今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
期刊
孙翔,1981年生于山东莘县。200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进修于北京画院王冠军工作室。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美协会员(待批)、国家民族画院特聘画家,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东营画院特聘画家。鲁风艺术馆画家。  全国展览  2004年中国共青团中央全国第二届青少年美术书法大赛中,获得青年组优秀奖。北京  2005年中国美协纪
期刊
就价格而言,我们可以把艺术品区分为高、中、低三个区间。目前我国的低价位艺术品市场与几百年前欧洲艺术品市场十分相像。如今,在欧美国家,人们购买中低价位艺术品大多是出于喜欢,为了装饰和收藏,而没有着重去考虑投资。多项选择、多样用途、多层价格体系、多种交易方式,构成艺术品市场的丰富多彩。  以往内地艺术品市场一直缺乏多种需求、多样人群,到处只有投资者,没有收藏者和消费者,市场因此而单一。随着艺术品市场收
期刊
2015年全球艺术市场发展呈现几大趋势:  1.担保制度的采用。拍卖行之间日益白热化的竞争使得担保制度逐渐成为主角。菲利普斯曾为纽约2015年11月的拍卖担保8件作品,佳士得担保“艺术家的缪思”专场上的18件作品。尽管拍卖行并不承认,但担保制的采用以及艺术品逐渐成为比现金更保险的金融工具的投资认识的盛行成为支撑2015年艺术市场的两个重要因素。  3.亚洲的不确定性。截至2014年底,中国艺术市场
期刊
本刊讯 一年6件过亿拍品,2015年内地拍卖市场似乎很热闹。然而,纵观全年市场,从拍卖成交额、成交率等指标看,持续数年调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仍然没能走出困境,难怪不少业内人士发出“中国拍卖业遭遇最冷一年”的感叹。  在市场寒冬期,当藏家面临资金短缺、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必然会减少资金的投入,这也迫使市场出现了不少生货。  在2015年保利秋拍中,执行董事赵旭也表示“60%是生货”,“比如齐白石的册页
期刊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近日强调,博物馆建设应由收藏型向参与型转变,以创新引领文化发展,以共享激活馆藏资源。  近年来,博物馆发展目标逐步由建设收藏型博物馆向建设参与型博物馆转变,这反映社会对博物馆职能的深层理解,也反映出大众要求主动和博物馆建立亲密联系,相应的,博物馆也不能仅限于提供单纯的参观服务,而应将通过吸引观众参加相关活动,将博物馆各项资源与社会共享。博物馆要将自身的文化资源转变为优质文化产品
期刊
清代粉彩瓷的吉祥文化中,有一类文化现象的起源历史悠久,含义深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寓意祥瑞,造型神美,是不可或缺的释义题材。它就是以“三羊开泰”为主题画面的粉彩瓷绘艺术。此题材起源于清康雍时期,始于乾隆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们在盘、尊、瓶、碗、笔筒等诸多粉彩瓷器上,用整幅或开光框内画各种形态的三羊,并且周围配上富贵吉祥的花卉撒播其间,不仅使人感到了充满敦睦祥和、悠然自得的宁静和谐气韵,而
期刊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认为,收藏完全是个人爱好,也在思考收藏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文化在商业里还是非常有魅力的产业,投资艺术品最抗风险。  收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就像审美的变化。王中军受过艺术教育,作为古典绘画学院派,他曾经也很排斥中国当代艺术,甚至严格到连毕加索都排斥过,觉得这没有技术含量,早期去美术馆看毕加索,觉得这种作品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完成,但如今再来看已远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