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电除尘器对燃煤机组多种大气污染物协同脱除特性分析

来源 :能源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wei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某600 MW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的 湿式电除尘器的进、出口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在不同负荷工况下,采用网格化等速采样法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分析了湿式电除尘器对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协同脱除效果.测试结果表明:湿式电除尘器对2.5 μm及以上的颗粒物脱除效率在80%以上,对SO2、SO3、雾滴的脱除效率不低于30%,对NOx基本无脱除能力,对汞也有明显的脱除作用,脱除效率达到60%以上;其中氧化态汞的脱除效果更加明显,脱除率高达85%.
其他文献
以磷酸活化条件下的木质纤维素热解碳化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分分析法,以竹粉、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半纤维素为探究对象,以热重红外联用技术为探究手段,重点探究了热解过程中的失重特性、气相释放规律以及动力学特性.发现三组分在该过程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纤维素在188 ~284℃的剧烈失重区间释放小分子物质;半纤维素在500 ~800℃的高温碳化区间形成发达碳结构;木质素则主要参与甲烷和苯酚等的释放.
文章通过分析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相连的直流线路的短路故障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限流电抗器两端电压比瞬时值的故障检测与定位方法,利用故障限流电抗器稳态与故障时两端电压比值的不同,可以迅速地对短路故障进行判断与定位.由于所提方法仅依赖于各换流站本地的电压测量值而无需通信,因此相比于行波定位法与纵联保护法,可靠性与经济性更高、技术难度更低.同时,由于故障判据仅依赖于电压比在故障瞬间的值,而与故障后的变化特性无关,所提方法对故障的检测与定位更加
生物质黑颗粒燃料特性与常规的煤燃料的特性差别较大,当将燃煤机组改烧生物质黑颗粒燃料时,需对锅炉本体及各个系统进行相应的适用性评估.以410 t/h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开展燃煤机组改烧黑颗粒改造的适用性研究,通过对热力校核计算评估、受热面安全性评估以及超低排放系统、制粉系统、除灰渣系统等评估研究分析,为实现燃煤机组与生物质黑颗粒燃料燃烧的良好匹配奠定基础,可为其他类型的机组改燃生物质黑颗粒燃料提供借鉴.
半转叶轮水轮机是一种启动性好、获能效率高的新型升阻复合式垂直轴水轮机,针对来流方向直接影响水轮机获能系数的问题,需要设计一种偏航机构使得水轮机以最佳迎流角面向来流,从而保证水轮机始终处于最佳获能姿态.首先探究了偏航工况对半转叶轮水轮机获能系数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尾翼式偏航机构的设计方案;通过偏航力矩比较,进一步确定了三角尾翼翼型.建立了偏航机构运动响应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采用遗传算法对尾翼式偏航机构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使得其偏航响应时间缩短了27%,进一步提高了半转叶轮水轮机回正至最
基于燃煤热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记录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状态参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对运行数据进行分类和相关性验证.选取热电厂秋季运行的一次风量、给煤量等表征燃烧运行状态的4000组数据建立训练和验证数据库.采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锅炉出口处污染物SO2排放量的预测模型,研究该处SO2浓度与炉内外运行参数间的非线性关系和模型的局部最优问题,并对比分析不同激活函数、训练次数的预测效果.结果 表明:以给煤量、蒸发量和运行温度等参数作为输入时,选用单隐含层、relu函数、学习率为0.005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锅炉出口SO
以稻壳燃烧后的稻壳灰为硅源,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疏水改性剂,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高疏水性以及高热稳定性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探究共前驱法和后处理法两种改性方式对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疏水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共前驱法改性,后处理法改性有更好的疏水改性效果.探究后处理法改性中不同浓度MTMS对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性能影响的研究发现:随MTMS浓度的增加,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疏水性随之增强,密度先减小后增大,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当MTMS浓度为20%时可获得性能较好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密度为0.13
对脱硫废水的特性和化学沉淀法进行了详细阐述,针对目前脱硫废水悬浮物含量高以及吸收塔浆液Cl浓度高这两个问题,探讨了湿法脱硫的废水悬浮物含量控制以及Cl浓度控制优化方法.通过对脱硫原料进行清洁化预处理以及对真空皮带机滤液回收进行改造,废水中悬浮物含量由15%降低至3%左右.通过对石膏脱水系统的管路进行改造优化,吸收塔浆液中浓度稳定在12000 mg/L左右.通过两方面的优化,脱硫废水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工业耗水量,同时降低了皮带机等的工作耗能,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NO2含量是快速SCR脱硝系统的关键参数.针对快速SCR脱硝系统中NO2的来源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SCR脱硝系统的前端设计了一个预氧化反应器,利用Co3O4/TiO2催化剂催化氧化部分NO形成NO2;然后在低温SCR系统中的V2O5-WO3/TiO2催化剂上进行快速SCR反应;最后,在低温烟气条件下实现了高效稳定的脱氮.实验结果表明,调整Co3O4的负载量可以实现对NO氧化形成NO2比例的精准调控;与独立的SCR系统相比,复合系统在280℃时脱硝活性提高近30%.此后,通过XRD、SEM-EDS和XPS等
随着我国对火电行业节能减排降耗要求的不断提高,针对300 MW、600 MW级机组长期运行存在的问题,汽轮机通流改造成为火电企业节能改造主要措施之一.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300 MW及600 MW级机组存在的问题以及主流的通流改造技术方案,在对近年来实施通流改造的十余台机组的改造效果和投资水平的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及部分省份的通流改造经济性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 表明,在假定的边界条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300 MW级和600 MW级机组通流改造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四川、宁夏等省份受煤价
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常规直流输电工程主要联于交流系统较强的陆上主网,联于海岛弱交流系统的常规直流输电工程设计和建设经验较少.相比于陆上交流电网,海岛交流电网的规模小、强度低,交直流相互影响也更加严重.针对直流输电系统联于海岛弱交流系统面临的频繁潮流反转、易于换相失败和交流电压波动大等问题提出了三种稳态优化控制策略,包括在线功率反转、增大γ角和抑制交流电压波动等.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上搭建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所提稳态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