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而我们的《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而且要在内容上强调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使用化,用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上采用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成为迫切需要。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学以致用
【分类号】:H319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化教学是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因此,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生更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知识。
二、生物课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一)导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人们学习时保持注意,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的极其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激励人们产生力求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探究事物内部规律的愿望,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调动自身和各种积极因素,使学习者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生物知识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不与之相关, 这就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对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有关现象,学生们一般并不太在意,更不会想到要探求这些问题的原因。所以,教师应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寻找课程资源,使学生意识到生物源于生活,而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当然,教师要注意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选取与所学内容有紧密联系又易调动学生的典型实例。例如,在讲《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先利用“为什么我们周围的胖人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让学生分析原因。这时学生们的思维便活跃了起来,他们把他们认为能够增肥的糖、肥肉等食物都被罗列了出来,教师趁机引导,分类分析这些食物的化学本质,则可轻而易举地引入到更深一步的知识学习。
(二)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知识的应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而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只有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够解释或解决生活问题,学生才能够觉得学习有用、有乐趣,而不是机械呆板地去记忆。所以,“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学生之所以学习书本知识就是要转化为实践能力,因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既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中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如食品安全问题,欧盟全面执行新食品法,提高中国农产品准入门槛,而中国的肉类出口将受“特别关照”,特别加入“善待动物”福利条款,规定:“猪必须享受到以下福利:一出生就必须享有至少吃13天母乳的权利;拥有铺了稻草的猪窝的权利;拥有供其拱食泥土的权利;运输8小时就休息24小时;宰杀时必须隔离,不被其它猪看见;宰杀时必须使用电击法,在猪完全昏迷后才能放血和解剖”。否则,猪肉就不合格。学生一听纷纷表示愤慨,认为这是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学生情绪激昂之时,浇上一盆冷水:“欧盟经济高度发达,会无理取闹故意刁难我们吗?他们提的要求难道一点科学道理都没有吗?”于是学生静下心来,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仔猪吃母乳能使仔猪增强疾病抵抗力,可以在饲料中少加或不加抗生素;猪窝铺上稻草可减少感染寄生虫和细菌的机会;拱食泥土可摄入饲料中缺乏的天然矿物质,提高猪肉的鲜美滋味;运输途中停车休息,是防止生猪因碰撞挤压而受伤得病;宰杀时要隔离并用电击法,是防止生猪受到极度惊吓时体内产生酸性物质,而这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总而言之,善待动物也就是善待人类自己。通过周围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学生更深切地领会到学好知识的重要性。
三、生物化教学的意义
(一)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非常重要。学生掌握了某些生物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把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例如,讲细胞呼吸时,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例,先让学生谈谈参加完竞赛的感受。再通过问题引导,为什么激烈运动后浑身发酸呢?自然过渡到“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分析探究跑100米、400米和5000米会利用到细胞的哪种呼吸。通过这些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生活课堂,即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利用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科学现象,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但是要把课堂上所学的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复杂的现实所羁绊。这就需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虽然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室外才是学生运用生物知识的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引导学生将生物的探究活动扩展到课堂以外,会让学生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开展 “测血型”和“制作酸奶”这样的简单又能吸引学生的课外活动,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乐趣 。
(三)提高生活能力,强化自身健康意识。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这也正好符合“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就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其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意识。我们知道生物知识只是一般规律,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自然现象是形形色色的,各种新事物也数见不鲜。所以,只有结合了课本知识,使生物教学生活化,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保持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例如,在讲到细胞的癌变时,可以联系社会上一些人谈“癌”色变的心理,我给同学们介绍“最美抗癌女孩”的故事,她用自己柔弱的身体与病魔顽强抗争,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了最美的色彩。另外还可以讲 “抗癌明星” 张竞华的故事,她是个创造了许多生命奇迹的人,经历过了重症,康复之后一直热情地活跃在志愿活动舞台上,而且成了第一批世博注册志愿者。通过这些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了,疾病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对生活有信心。纵然有万种不幸,当癌症降临的时候,没有人是神仙,也没有人有特殊能力,拯救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千万不要放弃自己。
四、结语
生物学是贴近生活的学科,只有引入了生活的“活水”才能让生物课堂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把教学资源伸向生活是新程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使探究教学的生活化,才能够让生物课堂更具趣味,更受学生欢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应当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自我,在发展自我中提高对生活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学以致用
【分类号】:H319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化教学是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因此,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生更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知识。
二、生物课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一)导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人们学习时保持注意,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的极其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激励人们产生力求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探究事物内部规律的愿望,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调动自身和各种积极因素,使学习者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生物知识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不与之相关, 这就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对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有关现象,学生们一般并不太在意,更不会想到要探求这些问题的原因。所以,教师应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寻找课程资源,使学生意识到生物源于生活,而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当然,教师要注意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选取与所学内容有紧密联系又易调动学生的典型实例。例如,在讲《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先利用“为什么我们周围的胖人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让学生分析原因。这时学生们的思维便活跃了起来,他们把他们认为能够增肥的糖、肥肉等食物都被罗列了出来,教师趁机引导,分类分析这些食物的化学本质,则可轻而易举地引入到更深一步的知识学习。
(二)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知识的应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而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只有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够解释或解决生活问题,学生才能够觉得学习有用、有乐趣,而不是机械呆板地去记忆。所以,“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学生之所以学习书本知识就是要转化为实践能力,因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既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中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如食品安全问题,欧盟全面执行新食品法,提高中国农产品准入门槛,而中国的肉类出口将受“特别关照”,特别加入“善待动物”福利条款,规定:“猪必须享受到以下福利:一出生就必须享有至少吃13天母乳的权利;拥有铺了稻草的猪窝的权利;拥有供其拱食泥土的权利;运输8小时就休息24小时;宰杀时必须隔离,不被其它猪看见;宰杀时必须使用电击法,在猪完全昏迷后才能放血和解剖”。否则,猪肉就不合格。学生一听纷纷表示愤慨,认为这是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学生情绪激昂之时,浇上一盆冷水:“欧盟经济高度发达,会无理取闹故意刁难我们吗?他们提的要求难道一点科学道理都没有吗?”于是学生静下心来,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仔猪吃母乳能使仔猪增强疾病抵抗力,可以在饲料中少加或不加抗生素;猪窝铺上稻草可减少感染寄生虫和细菌的机会;拱食泥土可摄入饲料中缺乏的天然矿物质,提高猪肉的鲜美滋味;运输途中停车休息,是防止生猪因碰撞挤压而受伤得病;宰杀时要隔离并用电击法,是防止生猪受到极度惊吓时体内产生酸性物质,而这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总而言之,善待动物也就是善待人类自己。通过周围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学生更深切地领会到学好知识的重要性。
三、生物化教学的意义
(一)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非常重要。学生掌握了某些生物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把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例如,讲细胞呼吸时,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例,先让学生谈谈参加完竞赛的感受。再通过问题引导,为什么激烈运动后浑身发酸呢?自然过渡到“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分析探究跑100米、400米和5000米会利用到细胞的哪种呼吸。通过这些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生活课堂,即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利用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科学现象,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但是要把课堂上所学的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复杂的现实所羁绊。这就需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虽然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室外才是学生运用生物知识的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引导学生将生物的探究活动扩展到课堂以外,会让学生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开展 “测血型”和“制作酸奶”这样的简单又能吸引学生的课外活动,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乐趣 。
(三)提高生活能力,强化自身健康意识。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这也正好符合“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就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其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意识。我们知道生物知识只是一般规律,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自然现象是形形色色的,各种新事物也数见不鲜。所以,只有结合了课本知识,使生物教学生活化,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保持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例如,在讲到细胞的癌变时,可以联系社会上一些人谈“癌”色变的心理,我给同学们介绍“最美抗癌女孩”的故事,她用自己柔弱的身体与病魔顽强抗争,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了最美的色彩。另外还可以讲 “抗癌明星” 张竞华的故事,她是个创造了许多生命奇迹的人,经历过了重症,康复之后一直热情地活跃在志愿活动舞台上,而且成了第一批世博注册志愿者。通过这些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了,疾病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对生活有信心。纵然有万种不幸,当癌症降临的时候,没有人是神仙,也没有人有特殊能力,拯救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千万不要放弃自己。
四、结语
生物学是贴近生活的学科,只有引入了生活的“活水”才能让生物课堂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把教学资源伸向生活是新程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使探究教学的生活化,才能够让生物课堂更具趣味,更受学生欢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应当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自我,在发展自我中提高对生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