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游戏教学是幼儿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從身体发展、心理健康、情感认知、智力发育、审美标准五个方面阐述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育教学
游戏教学是指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递和感受。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而且能够实现课堂的有效利用,为幼儿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游戏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一、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的肌肉骨骼、内脏神经都在迅速生长发育,运动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幼儿身体机能仍不健全,身体协调性和控制能力较弱。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进行充分的爬、跳、跑、抓、投,带动全身的肌肉和骨骼进行运动,可以使身体各个部分充分活动,不仅能够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心肺功能,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健全幼儿神经发展,促进身体发育。但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编排应该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否则,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幼儿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架构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在游戏的过程中,一方面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获得心理平衡,释放学习的压力,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教师的组织下,幼儿通过合作竞争的方式进行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服从、守纪、公平、勇敢、自制的品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游戏有利于使幼儿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进行各种尝试,积累体验,为选择最佳的发展道路奠定基础,对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游戏可以推动幼儿的情感社会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现代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难免会产生自私、好胜的心理,比较缺乏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游戏是幼儿的主要社会性活动,在与小伙伴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开始接触和认识这个群体性的社会,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可以感知到他人的存在,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学着接受和理解他人,体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从而使他们的情感社会化。经典的教学游戏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好娃娃”使幼儿懂得尊敬长辈;“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力量大;“拉拉钩”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因此,我们要鼓励幼儿游戏,特别是幼儿群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社会化的情感。
四、游戏可以启迪幼儿的智力发展
游戏是幼儿学习、实验、体察世界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的眼、脑、口、手都可以得到锻炼,可以促进幼儿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通过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幼儿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可以使幼儿迅速对新事物产生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并与旧事物建立起联系。幼儿缺乏经验知识,对游戏中的实物充满好奇,这些具体的新异刺激能促进幼儿大脑神经元的分裂分化,使神经元突起加长,神经元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复杂,形成更多的信息往返振荡回路,形成记忆与思维的物质结构基础,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思维的敏捷性。游戏为幼儿发挥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宽松的环境,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不用看别人的眼光,想自己所想,抒自己所抒。比如,幼儿喜欢把实物想象成为其心中之物,也喜欢用实物烘托出他们的想象情境。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幼儿用不同的玩具拼集成他们想象中的动物、汽车、轮船等;一根短的竹竿夹在腿间成了他们的魔法飞天扫帚,搁在肩上瞄准前方是他们心中的冲锋枪,拿在手中又成了他们学爷爷走路的拐杖。有研究显示,在游戏中表现得更加积极的幼儿,长大后的创造能力要明显高于那些不爱玩的幼儿。因此,应多鼓励幼儿游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促进智力的发育。
五、游戏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标准
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实际上是一种深层次的美的感受。在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了解文艺作品中的美好艺术形象。在游戏中,幼儿对玩具的选择与使用、环境与场景的布置等方面也能获得美的体验。特别是幼儿将成人教给他们的故事自发改编成的游戏对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类游戏我们常见的有如“小兔乖乖”“狼来了”“勤劳的老牛”“狡猾的狐狸”等,这类游戏能使幼儿感受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区别。因此,家长与教师要提倡幼儿开展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点。
参考文献:
[1]张永红.幼儿游戏的本质属性管窥[J].学前教育研究, 2001(3):47-48.
[2]毛曙阳.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999(3):14-16.
编辑 高 琼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育教学
游戏教学是指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递和感受。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而且能够实现课堂的有效利用,为幼儿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游戏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一、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的肌肉骨骼、内脏神经都在迅速生长发育,运动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幼儿身体机能仍不健全,身体协调性和控制能力较弱。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进行充分的爬、跳、跑、抓、投,带动全身的肌肉和骨骼进行运动,可以使身体各个部分充分活动,不仅能够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心肺功能,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健全幼儿神经发展,促进身体发育。但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编排应该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否则,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幼儿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架构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在游戏的过程中,一方面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获得心理平衡,释放学习的压力,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教师的组织下,幼儿通过合作竞争的方式进行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服从、守纪、公平、勇敢、自制的品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游戏有利于使幼儿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进行各种尝试,积累体验,为选择最佳的发展道路奠定基础,对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游戏可以推动幼儿的情感社会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现代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难免会产生自私、好胜的心理,比较缺乏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游戏是幼儿的主要社会性活动,在与小伙伴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开始接触和认识这个群体性的社会,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可以感知到他人的存在,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学着接受和理解他人,体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从而使他们的情感社会化。经典的教学游戏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好娃娃”使幼儿懂得尊敬长辈;“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力量大;“拉拉钩”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因此,我们要鼓励幼儿游戏,特别是幼儿群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社会化的情感。
四、游戏可以启迪幼儿的智力发展
游戏是幼儿学习、实验、体察世界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的眼、脑、口、手都可以得到锻炼,可以促进幼儿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通过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幼儿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可以使幼儿迅速对新事物产生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并与旧事物建立起联系。幼儿缺乏经验知识,对游戏中的实物充满好奇,这些具体的新异刺激能促进幼儿大脑神经元的分裂分化,使神经元突起加长,神经元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复杂,形成更多的信息往返振荡回路,形成记忆与思维的物质结构基础,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思维的敏捷性。游戏为幼儿发挥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宽松的环境,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不用看别人的眼光,想自己所想,抒自己所抒。比如,幼儿喜欢把实物想象成为其心中之物,也喜欢用实物烘托出他们的想象情境。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幼儿用不同的玩具拼集成他们想象中的动物、汽车、轮船等;一根短的竹竿夹在腿间成了他们的魔法飞天扫帚,搁在肩上瞄准前方是他们心中的冲锋枪,拿在手中又成了他们学爷爷走路的拐杖。有研究显示,在游戏中表现得更加积极的幼儿,长大后的创造能力要明显高于那些不爱玩的幼儿。因此,应多鼓励幼儿游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促进智力的发育。
五、游戏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标准
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实际上是一种深层次的美的感受。在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了解文艺作品中的美好艺术形象。在游戏中,幼儿对玩具的选择与使用、环境与场景的布置等方面也能获得美的体验。特别是幼儿将成人教给他们的故事自发改编成的游戏对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类游戏我们常见的有如“小兔乖乖”“狼来了”“勤劳的老牛”“狡猾的狐狸”等,这类游戏能使幼儿感受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区别。因此,家长与教师要提倡幼儿开展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点。
参考文献:
[1]张永红.幼儿游戏的本质属性管窥[J].学前教育研究, 2001(3):47-48.
[2]毛曙阳.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999(3):14-16.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