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解”金庸的小说迷年赚百万

来源 :大众投资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hub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庸迷进了新华社
  1984年出生的六神磊磊,真名王晓磊,江西人。之所以取这个奇怪网名,他觉得挺无辜:“我这人特招蚊子,一到夏天就喜欢在身上涂满花露水,惹得家人和同事都抗议,以至于他们干脆用花露水牌子,给我起了这么个提神的外号。


  王晓磊捧读金庸,始于初中时期,有一次王晓磊在英语老师家里补课,同学拿着一本《神雕侠侣》看得如痴如醉,好奇之余他也跟着看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金庸的书。从读初中到成年后,王晓磊曾无数次翻读金庸,经典的三联版,金庸晚年的修订版,最原始的报纸连载版,每部小说的每一版,他都读过。
  少年时期,像所有偷读武侠的孩子一样,王晓磊有一个专门用于被窝里的手电筒;他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附近仓库无人问津的空旷天台是他的秘密花园,放学后为躲开父母,他常在那里读至日暮。虽然从文气的体格到温和的性格,都注定王晓磊成不了“大侠”,但他做梦也没想到,10年之后,熟读金庸的积累竟能成为他人生的一个亮丽拐点!
  2007年,王晓磊从北京广播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后,怀着对文字的热爱应聘到新华社重庆分社工作,成为一名时事记者。受金庸小说的影响,其间他的做事风格已带有三分侠气:他曾在采访中,与一个地方法院的法官交锋激烈,差点被戴上了手铐;在山区小镇深入采访村集体土地被转卖一事的时候,他曾遭到几十个不明身份的人拿着棍棒围堵,当时下着雨,后来是在警察的帮助下,满身泥水的王晓磊才连夜逃到火车站,并于当夜如实写成了新闻稿。
  因敢于孤身去外地做暗访,他在记者生涯中写就了一篇篇引起重视的深度报道。“既然学了新闻、做了新闻,总是希望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王晓磊说。
  孤胆记者变身公众号大V
  作为一个媒体人,王晓磊一年中1/3的时间都在出差。这样一个大忙人,怎么想起做公众号?这缘于2013年12月,他和单位同事在北京参加一个封闭式培训,不能回家,业余时间未免无聊,遂想做点儿事情。
  王晓磊本想在微信上写“读新闻联播”系列辣文,但是觉得有点儿难,每天都要按时收看新闻联播,一番衡量后,他就改写“读金庸”了。相对解读时事来说,解读小说他更擅长,且题材不那么敏感。在京接受培训期间,他的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正式开通,处女作《教主最不虔—读〈笑傲江湖〉之一》一经发表,就掀起不小的波澜。这种对金庸小说片段的现实化解读,配以诙谐犀利的文风,很快独树一帜。
  很多人认识六神磊磊,是从《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开始的,当时这篇文章几乎刷爆朋友圈。殊不知,此文遠远不是他的“爆款”,甚至连他的阅读前十都没有进入。“一个公众号要吸纳和维系庞大的粉丝群,仅靠几个爆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每一篇都能吸引到足够的注意力。”他说。
  王晓磊的第一个爆款应该是《金庸、古龙、鲁迅会怎么写爸爸去哪儿》,其次是《金庸江湖里的三个宣传部长》。起初,他以每周两篇的速度,更新着“六神磊磊读金庸”公众号上的文章。身为记者的王晓磊,会抓住社会热点,与他脑海中的金庸小说情节捆绑起来解读。一篇篇“麻辣品武侠”式的个性文章,为流行鸡汤文和养生文的微信朋友圈注入了新鲜血液,被网友大量转发。起初王晓磊写文章的目的,只是想吐槽一下社会不良现象,并将正能量的观点传播出去,正能量的表达也是有技巧的。
  王晓磊总结说:“第一个是时机。不是说我们讲正确的东西就可以不管时机,举个例子,比如人家想睡觉了,你非得把他轰起来,睡什么,起来嗨,我给你讲个互联网+,效果肯定不好。第二是自己要懂。自己真懂的东西讲出来才会生动活泼,自己越是不懂的讲出来越不行。第三是你表达时的姿态。我们要有一种在饭桌上给父母讲故事的心态,其实我们都会轻松地讲故事。放松一点,有这种心态,就是所谓的技巧了。”
  传播正能量年赚百万
  “六神磊磊读金庸”公众号运营半年,拥有庞大的粉丝体量后,广告商就开始纷至沓来。一开始他不敢接,怕好不容易养大的公众号,会因迅速掉粉而消亡。但公众号文章动辄上10万的阅读人次,也让他意识到,只要用心经营好这个号,他就能养活自己。于是2015年底,王晓磊辞职离开新华社,他想有更多的私人时间,放开手脚码字和生活。
  此后,王晓磊开始发广告,但内心如履薄冰。然而事实却是,就算他发广告,公众号也在不停涨粉。他以为读者会纷纷说:“你变了,你怎么会这样世俗和铜臭!但结果没有。”平时很挑剔的他们,这时候比想象的宽容得多。
  发展到2016年,他的公众号早已从一个小号逆袭成大V,粉丝50万,一条广告收入就有10万,年入上百万!六神磊磊的名字,迅速蹿红网络。对于普通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者而言,阅读达到10万+,都会高兴好一阵子。而六神磊磊的文章基本上每篇的阅读都能上10万+,高达100万+。
  当下,内容创业如火如荼。从去年年底至今,几起融资事件都与此相关。公众号“P2P观察”的运营公司拿到了上市公司汉鼎股份1000万的投资;“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完成了A轮融资,估值过亿;从时事类型成功转型到财富类的公众号“政商参阅”也获得1500万融资……然而当问及王晓磊,“六神磊磊读金庸”算是内容创业者的标杆吗?有何规划和布局?
  他却认真地回答:“我只是一个写字的人,不是一个商人。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赚点钱,为我能安心地写书就行。我已经很满足。”据王晓磊透露,其实大大小小的有七八家投资机构找过他,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六神磊磊所长的,是那一手在故事中谈论品牌的功夫,一分钟前讲述了一个杨过和小龙女的凄美故事,一分钟后,一个地产广告也许就突然出现,但并不突兀,喜欢他的人还会哈哈大笑,打赏他一笔钱,顺便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很少有人抱怨他发广告,有人从文章开头就开始猜这是什么类别的广告,还有人会先扯到文末看看是什么品牌,再回到开头读下去。
  当然,他接广告也有自己的原则,30个广告,会拒绝29个,只接1个。王晓磊的原则有两点,一是不能损害粉丝的利益,二是要自己认同的品牌。虽然,拒绝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他却从不后悔。也许有人会问,怎么写出像六神磊磊一样的爆款文章?对此,王晓磊颇有心得:第一不要刻意取悦读者。读者是取悦不了的,你只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趣的人就OK!
  当然,还要有读者意识(用户思维)。当站在读者的角度想,如果读者手机突然弹出这篇稿子,会不会愿意看。王晓磊举了一个例,去年他接了一个手表广告,恰逢第二天就是七夕情人节,他原初想到的题目叫做《金庸世界的四种最美的爱情》,阅读也肯定有10万+,然后就睡觉了。但睡到半夜,感觉这个标题差点意思,从床上跳起来就把标题改为《世上最美的爱情,金庸四个故事就写尽了》。原先的标题或许只有关注金庸的人才会去看,但改后的标题则不一样,对爱情感兴趣的人都会去看,受众面得以扩大。当时阅读达到60万+。
  任何行业都需要走心,要有诚意。王晓磊自信地说,他写的那些为商家推广产品的软文,只要把广告字眼去掉,仍会是一篇篇好文章,这才是读者乐意接受的原因所在,因为“瑕不掩瑜”。
  如今,他时而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时而在笔记本上勾勾画画,百万年薪,就这样不可思议地从他的指缝间“流淌”而来。
其他文献
案例  加盟商吴老板加盟了一个新品牌,计划在当地的步行街开一家大型旗舰店。现在的位置非常难拿,费用更是高得離谱。几经周折,终于拿到了一个性价比相对满意的门面。  而装修的时候,吴老板却犯了愁。  店铺是长方形的,双橱窗,要说是比较理想的门面,最大的缺陷就是在卖场中间左右各有一个柱子,不但遮挡了顾客进店之后的视线,而且也让柱子后面的位置变成了死角。要知道,一个好的门面,通透,明亮,视线开阔,当然是大
期刊
欺世盗名型  为标榜自我,他们往往会利用外资或合资企业的名义出现在展会上,有甚者还会穿上国际知名企业的“外衣”掩人耳目,让你信以为真。这类加盟公司一般会言称公司总部设在国外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属于跨国型经营集团,目前准备拓展中国市场,有强大的资金、技术及品牌优势。表面上,他们对加盟公司要求的条件很苛刻,一般还只找省级代理,但如您稍细心就会发现他们参会时并没有丰富的产品,往往就一两个产品出现在您眼前
期刊
话说某品牌服装在南方某城市有3家经销商,老虎和大熊两家做得比较早,业绩也旗鼓相当,各自抢占了热点商圈的知名百货店,所以每年都有50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猴子加入得晚,好地盘被人家占了,无奈只能选择偏远的商场设立柜台,拼死拼活一年下来,也只能做到100万多一点。  后来该品牌经营者感觉各地经销商数目过多,管理难度大,想改而实行独家经销政策,因而新政策向大经销商倾斜,鼓励每个城市只设一家总经销商,通過这
期刊
攻略1:新老捆绑,组合出击  案例:某食品企业的新品完成推广后,再次补货时销售点以不好卖为由拒绝二次再接此新品,新品推广工作搁浅。  经过认真的分析,产品自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企业推广新品时把原来几个畅销的品种限量供货,销售点有情绪不愿介绍新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新老捆绑联合促销的策略,即让新老产品按比例配成一组,按接货组数给予一定金额的促销品。销售点为了拿到畅销的老产品带动店面生意,乖乖的
期刊
只要你是进餐馆吃饭的顾客,想喝酒水随便拿,不论喝多少一律不要钱。笔者在重庆渝中区枣子岚垭正街一家新开张的鱼庄就遇到了这样的好事。由于酒水免费,这家鱼庄生意爆棚。鱼庄老板称,酒水免费后,餐馆经营本身不赚钱,利润来自酒水生产厂家的返点。他经营的30多家连锁店,每年返利有1000多万元。  这家鱼庄主营鱼火锅,鱼价每公斤25.6元,锅底费20元一锅,油碟、餐巾纸、碗、筷等5元/人。从价格上看,这些与主城
期刊
“无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当下不是信息匮乏,而是泛滥成灾;不是营销模式单一,而是多到五花八门。3+3+3、FFC等等营销模式新名词,成批的出现,一夜间,你不用新模式做市场,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许多企业主在全面创新营销模式的浪潮中,一时迷失了方向,捡芝麻丢西瓜的营销方式,屡屡发生,盲目的期望新模式能带来野蛮式、跨越式的增长,终究是一场徒劳。  “花间堂”酒店,2015年获得国泰君安的战
期刊
交上一笔价格不贵的会员费,然后每月可以店中挑选心仪的1—3件品牌试用化妆品,平均下来每天的价格也就只有几元钱。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商业模式颇受女人的追捧。而一些精明的生意人也从中赚取了不菲的利润。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看看下面的商机!  试用化妆品怎么卖  这个“卖”与传统意义的“卖”有所不同,传统意义“卖”的代表是淘宝网店,从各个化妆品专柜“淘”来试用品,然后标价销售,赚取差价。而本文介绍的这种“卖”
期刊
这家只有24张桌子的小餐馆,点餐、端菜、倒茶都要顾客自己动手,你觉得它玩得了多久?过去几个月,它每月营收都超过15万!那么,这家店靠什么活呢?微信订单!  这家实体店95%的订单来自微信,不用花多少钱打广告,也无需费心思装点门面,连员工都少得可怜,但正是微营销思维,让不起眼的小店赚得盆满钵满!  店老板名叫戴颂恒,85后,平时酷爱打魔兽世界。他说,他这家店完全是靠“玩微信玩出来的”。“我还想只用微
期刊
笔者接受了北方L区域总代理商的邀请,并且对他代理的这个既是音响又是画的S产品进行了产品上市的系统策划。初步沟通后,凭着自己的经验,我当时就感觉到这个“四不象”的产品在这样一个乱世中必须打破传统的营销套路,以奇制胜才行。  撒网:网尽目标消费者  乱世中S产品既是音响又是画的模糊定位,给这个乱轰轰的行业平添了不该有的一份纷乱!  到底是卖画还是卖音响?该产品的核心利益点是什么?是满足人们对音乐的基本
期刊
50多岁的张列华有着一副瘦黑的农民脸,个头不高,两眼透着精明。这个相貌普通的“菜经纪”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已经把湖北菜卖到俄罗斯和韩国。  出身菜农家庭,摆地摊起家  初中毕业后,张列华到街道办的一个小工厂上班,每天下班后就帮父母卖菜。几年后,厂子效益滑坡,下岗了的张列华开始了“职业”贩菜生涯。他每天骑着自行车沿村收菜,然后踩三轮车进城摆摊,渐渐成为蔡甸城关镇的大蔬菜商。几年下来,张列华就通过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