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寻科学的德育教育原则和方法,真正提高德育实效,让德育在实践中“立”起来。该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让德育在学生生活中“新”起来。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真正使德育“美”起来。让四者结合,一定会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德育培养人才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怎么样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给我们教师提出一个新的挑战,要让教师从以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高德育认识,积极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学生,在学习了《探讨道德修养在中专职校德育主课堂中的地位》后,有了以下心得:
一、转变观念,正确确立新的培养目标,树立远大德育意识,让德育真正“活”起来
1.德育改革首先是一种观念革命,为使德育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那就是政治功能、人文价值功能和思想道德功能统一的。首先,德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是社会主义学校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任何情况下,这种功能从来都不能淡化。其次,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我们应当注意过去为大多数人所忽视的德育的人文价值功能。再次,要致力于研究探索非智力因素,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智力因素的规律和途径,引导学生自我开发的方法。
2.面对世纪之交蕴含着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机遇和巨大希望,我们密切注视即将来临的新世纪,思考着如何塑造一代跨世纪人才。但是,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新型人才到底是什么样的? “四有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但具体内容是什么?学生并不明白,教师感到茫然。为此我将之归纳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崇高情感;热爱生命,能在改变和改善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时不断完善超越自己,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3.面对“入世”的新形式,我们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作为培养人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确立了“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大气魄”的大德育观念。
二、努力地探寻科学的德育教育原则和方法,真正提高德育实效,让德育在实践中“立”起来
在探索科学的德育原则和方法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德育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师表性的突出成效。
1.德育的主体性。德育的主体性,是指德育应当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对受教育者不仅要坚持全面的教育,因势利导,而且要注意熏陶,让受教育者在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共鸣中主动实现好思想品德的“内化”,培养学生是非辩别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能力。
2.德育的实践性。德育的实践性,是指应当行知统一,注重实践,以实践为检验、评价德育效果的根本标准。因此,我们不是把德育的重点放在理论传授上,而是放在实践指导上,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得到深刻的体验和理解,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他们自已的思想认识,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做到行知统一,并且持之以恒。在评价一个学生时,不是看他说得怎么样,而是看他做得怎么样,以受教育者的实践作为检验德育效果的根本标准。广大班主任都了解教育学生的三个步骤:一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二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三是检查学生做得怎么样。
3.德育的师表性。德育的师表性,是指德育应当“身教”与“言传”一致,而重在“身教”,注重教育者的自身修养和榜样作用,以此作为增强德育力量取得德育实效的根本条件。德育贵在“身教”,贵在“为人师表”,必然要求教育者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
三、工作中教师应该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让德育在学生生活中“新”起来
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无不是追求变革与创新的结果,江泽民同志曾高屋建瓴地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着重从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主要举措有:
1.鼓励学生关心社会改革,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2.提倡学生扩大阅读面和社会交往面,学会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调查研究,自行选择完成力所能及的探索课题和论文。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为学生独立探索和自学创造条件。
4.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学习和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生活。
5.加强课程学习的实践动手操作,不仅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而且思考和讨论如何将其发明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
四、随时擦亮“美”的火花,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真正使德育“美”起来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素养,即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审美的感受力和美的创造力。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能使人获得宽和、悦适的心胸和开阔的眼界,从而成为一个生机勃勃、明事理、有作为的人。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美育的重要功能,在团队活动中融入审美教育,从而将这一新的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在呼唤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繁荣的中国和美好的世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探讨道德修养在中专职校德育主课堂中的地位——关于因材施教的讨论
[关键词]德育培养人才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怎么样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给我们教师提出一个新的挑战,要让教师从以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高德育认识,积极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学生,在学习了《探讨道德修养在中专职校德育主课堂中的地位》后,有了以下心得:
一、转变观念,正确确立新的培养目标,树立远大德育意识,让德育真正“活”起来
1.德育改革首先是一种观念革命,为使德育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那就是政治功能、人文价值功能和思想道德功能统一的。首先,德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是社会主义学校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任何情况下,这种功能从来都不能淡化。其次,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我们应当注意过去为大多数人所忽视的德育的人文价值功能。再次,要致力于研究探索非智力因素,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智力因素的规律和途径,引导学生自我开发的方法。
2.面对世纪之交蕴含着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机遇和巨大希望,我们密切注视即将来临的新世纪,思考着如何塑造一代跨世纪人才。但是,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新型人才到底是什么样的? “四有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但具体内容是什么?学生并不明白,教师感到茫然。为此我将之归纳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崇高情感;热爱生命,能在改变和改善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时不断完善超越自己,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3.面对“入世”的新形式,我们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作为培养人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确立了“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大气魄”的大德育观念。
二、努力地探寻科学的德育教育原则和方法,真正提高德育实效,让德育在实践中“立”起来
在探索科学的德育原则和方法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德育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师表性的突出成效。
1.德育的主体性。德育的主体性,是指德育应当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对受教育者不仅要坚持全面的教育,因势利导,而且要注意熏陶,让受教育者在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共鸣中主动实现好思想品德的“内化”,培养学生是非辩别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能力。
2.德育的实践性。德育的实践性,是指应当行知统一,注重实践,以实践为检验、评价德育效果的根本标准。因此,我们不是把德育的重点放在理论传授上,而是放在实践指导上,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得到深刻的体验和理解,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他们自已的思想认识,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做到行知统一,并且持之以恒。在评价一个学生时,不是看他说得怎么样,而是看他做得怎么样,以受教育者的实践作为检验德育效果的根本标准。广大班主任都了解教育学生的三个步骤:一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二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三是检查学生做得怎么样。
3.德育的师表性。德育的师表性,是指德育应当“身教”与“言传”一致,而重在“身教”,注重教育者的自身修养和榜样作用,以此作为增强德育力量取得德育实效的根本条件。德育贵在“身教”,贵在“为人师表”,必然要求教育者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
三、工作中教师应该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让德育在学生生活中“新”起来
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无不是追求变革与创新的结果,江泽民同志曾高屋建瓴地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着重从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主要举措有:
1.鼓励学生关心社会改革,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2.提倡学生扩大阅读面和社会交往面,学会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调查研究,自行选择完成力所能及的探索课题和论文。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为学生独立探索和自学创造条件。
4.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学习和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生活。
5.加强课程学习的实践动手操作,不仅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而且思考和讨论如何将其发明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
四、随时擦亮“美”的火花,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真正使德育“美”起来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素养,即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审美的感受力和美的创造力。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能使人获得宽和、悦适的心胸和开阔的眼界,从而成为一个生机勃勃、明事理、有作为的人。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美育的重要功能,在团队活动中融入审美教育,从而将这一新的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在呼唤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繁荣的中国和美好的世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探讨道德修养在中专职校德育主课堂中的地位——关于因材施教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