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体育社团为在校大学生投入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提供了必要条件和组织保证,而且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大学生提供了平台。为了促进体育社团的更好开展,笔者就目前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现状;建议
随着全民健身的热潮,各类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开始注重体育社团,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各类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应运而生,迅速发展。体育社团是高职院校社团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一、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
(一)经费来源情况调查。经费是体育社团生存和发展关键。在对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经费进行调查时发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一,学校划拨的活动经费;二,会员所交纳的会费;三,接受奖励、赠与或社会赞助。在对六所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得出,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生缴纳会费来维持活动,学校通常通过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对体育社团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但是经费支持几乎没有。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学校体育社团通过有影响力得活动,寻求社会赞助,但是毕竟商家的赞助非常有限,有的甚至还不能举办一次大型的社团活动。
高职院校应该关心体育社团的发展,并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因为“积极推进以在校大学生为参与对象、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是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必然姿态”。
(二)社团开展活动场地设施情况调查。对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器材,场地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缺乏,设施不够完善。其中最多的是篮球场,其他的大部分是收费场馆,如:羽毛球场地,游泳场地,网球场地等等。场馆是不轻易让学生随意进出,只有通过社团审批后方可开展活动。但是有限的场馆不能满足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需要。学生的体育器材社团可以通过申请向学校进行借用,但是借用数量较少。场地器材不足,文化课学时因素的限制,使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活动不能顺利的开展。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在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场地的利用率低下。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组织活动的频率偏低、组织活动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而且每次活动的时间也比较拖长。这些做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烦感,觉得都是在走过场,走形式,从而打击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会导致学生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疲劳,这与我们所提倡的终身体育思想相背离,对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社团指导教师情况调查。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是指导社团开展各种活动,特别是与专业联系紧密的活动,同时参与社团思想教育和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一般由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担任,也包括部分行政管理人员。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大力加强内部建设,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需要全体体育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实现途径,指导教师充当着领航者的作用,虽然大学生社团的性质是自发组织,自我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让学生的随意的进行管理,而是在学校的统一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则更有利于扩大体育社团的影响力。
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大部分是由校团委统一协调组织,社团指导教师一般是由校团委老师负责指导工作,院系级社团主要由各院系团总支或者辅导员担任,辅导员除了学生的日常管理之外,很难有精力全身心的去投入。从专业特点上分析,辅导老师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又因为体育社团专业性较强,辅导老师很难让学生信服,因此,专业的老师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些老师不了解社团的管理和学生的心理,造成组织活动不顺畅,不能有效指导社团的发展。因此,指导教师专业化、考评制度合理化,以及增加聘任岗位和制度是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
另外,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建设的民主化化程度不高,体育社团负责人的任命一般是由上一届负责人或者老师提名并经全体成员讨论,在组织社团活动只有几个人说了算。社团成员的男、女比例和年级构成不平均,体育社团男生人数也远远多于女生。社团成员所在年级构成中,低年级的成员数量占据绝大多数。体育社团社团文化建设较差,没有文化建设,很难在品牌、形式、活动效果上吸引学生,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受到限制。这些也都是制约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
二、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建议
(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注重体育社团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与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想实现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到社会、学校、社团自身、经济、法制五个方面因素,他们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群建设。目前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得不到社会及学校相关部门大力扶持,高职院校的有关部门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态度上也不积极。要使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发挥市场经济体制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找出一条既能够促进体育社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高职院校社团管理结构上有所调整,使社会,学校、体育相关部门三者统一起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使其成为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动力。
(三)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体育参与意识。树立大学生们正确的体育参与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不仅要靠体育课程教育,更重要的是依靠高职院校体育社团为代表的课外活动方式的积极配合。通过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模式,积极组建各单项俱乐部、体育团队等,促进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四)注重和协调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各项管理职能及社团文化建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在各项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内部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要找出问题,注重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结合体育社团的功能不断加强社团自身文化建设。
(五)注重建立社团指导教师选拔和任用体系。在对高职院校社团指导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体育社团没有固定的指导老师,在所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中,也没有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有相应的社团指导教师聘任机制。因此,必须认识到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的完善社团辅导老师任用体系建设。
(六)加强高职院校社团法制化进程。目前,我国虽然对社团发展有相应的立法,在社会赞助、学生支持等方面,责任不明确,有的也没有行使自己的职责,高职院校社团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不够。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现状;建议
随着全民健身的热潮,各类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开始注重体育社团,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各类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应运而生,迅速发展。体育社团是高职院校社团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一、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
(一)经费来源情况调查。经费是体育社团生存和发展关键。在对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经费进行调查时发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一,学校划拨的活动经费;二,会员所交纳的会费;三,接受奖励、赠与或社会赞助。在对六所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得出,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生缴纳会费来维持活动,学校通常通过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对体育社团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但是经费支持几乎没有。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学校体育社团通过有影响力得活动,寻求社会赞助,但是毕竟商家的赞助非常有限,有的甚至还不能举办一次大型的社团活动。
高职院校应该关心体育社团的发展,并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因为“积极推进以在校大学生为参与对象、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是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必然姿态”。
(二)社团开展活动场地设施情况调查。对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器材,场地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缺乏,设施不够完善。其中最多的是篮球场,其他的大部分是收费场馆,如:羽毛球场地,游泳场地,网球场地等等。场馆是不轻易让学生随意进出,只有通过社团审批后方可开展活动。但是有限的场馆不能满足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需要。学生的体育器材社团可以通过申请向学校进行借用,但是借用数量较少。场地器材不足,文化课学时因素的限制,使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活动不能顺利的开展。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在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场地的利用率低下。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组织活动的频率偏低、组织活动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而且每次活动的时间也比较拖长。这些做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烦感,觉得都是在走过场,走形式,从而打击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会导致学生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疲劳,这与我们所提倡的终身体育思想相背离,对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社团指导教师情况调查。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是指导社团开展各种活动,特别是与专业联系紧密的活动,同时参与社团思想教育和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一般由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担任,也包括部分行政管理人员。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大力加强内部建设,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需要全体体育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实现途径,指导教师充当着领航者的作用,虽然大学生社团的性质是自发组织,自我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让学生的随意的进行管理,而是在学校的统一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则更有利于扩大体育社团的影响力。
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大部分是由校团委统一协调组织,社团指导教师一般是由校团委老师负责指导工作,院系级社团主要由各院系团总支或者辅导员担任,辅导员除了学生的日常管理之外,很难有精力全身心的去投入。从专业特点上分析,辅导老师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又因为体育社团专业性较强,辅导老师很难让学生信服,因此,专业的老师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些老师不了解社团的管理和学生的心理,造成组织活动不顺畅,不能有效指导社团的发展。因此,指导教师专业化、考评制度合理化,以及增加聘任岗位和制度是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
另外,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建设的民主化化程度不高,体育社团负责人的任命一般是由上一届负责人或者老师提名并经全体成员讨论,在组织社团活动只有几个人说了算。社团成员的男、女比例和年级构成不平均,体育社团男生人数也远远多于女生。社团成员所在年级构成中,低年级的成员数量占据绝大多数。体育社团社团文化建设较差,没有文化建设,很难在品牌、形式、活动效果上吸引学生,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受到限制。这些也都是制约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
二、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建议
(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注重体育社团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与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想实现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到社会、学校、社团自身、经济、法制五个方面因素,他们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群建设。目前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得不到社会及学校相关部门大力扶持,高职院校的有关部门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态度上也不积极。要使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发挥市场经济体制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找出一条既能够促进体育社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高职院校社团管理结构上有所调整,使社会,学校、体育相关部门三者统一起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使其成为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动力。
(三)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体育参与意识。树立大学生们正确的体育参与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不仅要靠体育课程教育,更重要的是依靠高职院校体育社团为代表的课外活动方式的积极配合。通过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模式,积极组建各单项俱乐部、体育团队等,促进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四)注重和协调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各项管理职能及社团文化建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在各项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内部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要找出问题,注重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结合体育社团的功能不断加强社团自身文化建设。
(五)注重建立社团指导教师选拔和任用体系。在对高职院校社团指导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体育社团没有固定的指导老师,在所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中,也没有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有相应的社团指导教师聘任机制。因此,必须认识到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的完善社团辅导老师任用体系建设。
(六)加强高职院校社团法制化进程。目前,我国虽然对社团发展有相应的立法,在社会赞助、学生支持等方面,责任不明确,有的也没有行使自己的职责,高职院校社团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