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伴血小板增多症1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452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女,5月龄,因头部及躯干散在皮疹2月余就诊。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部及躯干出现丘疹、脓疱,始于躯干,逐渐扩散至头面部及四肢,无咳嗽咳痰,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先后至当地诊所、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稍高,血小板863 × 10n 9/L,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2周,皮疹消退后复发,当地医院予口服“头孢克洛片”及“阿昔洛韦片”治疗,皮疹未见明显消退。口服药物后低热1 d,最高达37.5 ℃,遂至本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C反应蛋白高,予双嘧达莫片降血小板治疗,未见下降,门诊拟诊“脓皮病?血小板增多症”收住入院。入院体检:发育正常,神志清,反应好,头颅外形正常,前囟平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呼吸36次,三凹征阴性,双肺呼吸音稍粗,对称,心率138次,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部见大量密集分布的米粒大小棕黄色丘疹及脓疱,部分表面油腻性结痂,躯干四肢散在斑块结痂,大小不一,类圆形,部分可见痂脱落后的凹陷性瘢痕,未见浅表淋巴结肿大,未见明显坏死组织及水疱。见n 图1。血常规:白细胞8.98 × 10n 9/L,红细胞3.58 × 10n 12/L,血红蛋白92 g/L,血小板942 × 10n 9/L,C反应蛋白38.04 mg/L(参考范围0~8 mg/L)。头部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角层下脓疱,棘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网状变性,真皮乳头层弥漫分布大量单个核细胞、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体积较大,胞质淡染,见n 图2A、n 图2B。免疫组化:CD1a(+),CD68(+),CD207(langerin,+),S100(+),波形蛋白(+),见n 图2C、n 图2D。骨髓细胞学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46.5%,红系15.5%,粒系/红系比值为3/1,比例正常;粒系增生活跃,部分见中毒性颗粒或空泡,少数示巨幼样变,嗜酸粒细胞形态正常;红系增生活跃,各期幼红细胞尚可,成熟红细胞大致正常。铁染色:外铁++~+++,内铁阳性率:1%(Ⅰ型);全片巨核细胞> 100个,血小板多见,分布呈大、中小簇或散在。n
其他文献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速度、扩大接种范围、提高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已成为国际社会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共识。肾移植受者是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该群体长期处于低免疫状态,因此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原性降低、疫苗选择、使用方法、突破性感染等问题。本文基于已发表的国内外资料,就肾移植受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以供临床医生及卫生保健工作者
患儿男,4岁2个月,因全身皮肤干燥、粗糙伴反复感染4年,于2017年11月13日就诊。患儿出生时发育正常,听力筛查无异常。1个月时头部、颈部、腹股沟出现红斑、丘疹并长期不愈,先后诊断为鱼鳞病、湿疹、间擦疹等。1岁时皮损逐渐蔓延至全身,表现为皮肤持续增厚、粗糙伴反复感染。患儿听力障碍,不会说话。患儿足月顺产,父母及姐姐均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期刊
患者男,74岁,因呕血1 d入院。患者3 d前因脑梗死服用阿司匹林0.1 g/d,1 d前出现呕血和黑便。呕鲜红色血,量800 ml,伴黑便2次,不成形,共约300 g。自觉头晕、心悸,无明显腹痛,无畏寒发热,无皮肤黏膜出血点。既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史十余年。1年前因右前臂皮肤肿块于外院行右前臂恶性肿瘤广泛切除术,术后病理(n 图1A~1E)示(右前臂肿瘤)皮下见肿瘤性小蓝细胞弥漫片状、浸润性生长,细胞大小一致,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免疫组化示细胞角蛋白(CK,+),CK20(++),末端脱氧核糖核
期刊
目的:探讨牛奶对金黄地鼠皮脂分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金黄地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空白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全脂牛奶组予全脂牛奶灌胃,脱脂牛奶组予脱脂牛奶灌胃,2.5 ml/次,2次/d,连续4周;于干预开始后第0、7、14、21、28天测量金黄地鼠双侧皮脂腺斑最大横径及纵径,计算皮脂腺斑的面积;末次灌胃24 h后剪下各组金黄地鼠双侧皮脂腺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脂腺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信号通路表达水
脓疱型银屑病是银屑病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以红斑基础上的无菌性脓疱为特征,病因涉及遗传、免疫及感染等多种因素。脓疱型银屑病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个主要亚型。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疗效欠佳者可采用系统治疗和光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通常需要系统治疗,可联合外用药物治疗和光疗。在国内外最新指南及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诊疗现状,本专家委员会重点在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及分型、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等方面形成共识,以进一步形成规范化诊疗模式。“,”Pustular psoriasis is a sp
患者男,68岁。因头部红斑、脓疱、糜烂伴脱发半年就诊。患者8个月前因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在当地医院确诊为右上肺腺癌ⅢA期(T3N1M0),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初始剂量为250 mg/d。2个月后患者发现头部出现红斑、脓疱、糜烂,伴脱发。外院考虑棘状秃发性毛囊炎,予口服克拉霉素0.25 g每日2次,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效果欠佳。既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全
期刊
本文综述白细胞介素(IL)-17与皮肤黏膜真菌感染易感性的基本机制,以及与IL-17相关的生物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布罗达单抗、拜莫克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在治疗银屑病中发生的浅部真菌感染。与IL-17相关生物制剂治疗相关的浅部真菌感染以轻度或中度为主,多呈局限性,且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此外,本文介绍了对相关浅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评估、监控与治疗措施,为IL-17类生物制剂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leu
目的:评价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单独或与0.005%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治疗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对30例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开放、自身对照临床研究,一侧肢体皮损处早上外用0.005%卡泊三醇软膏、晚上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用药组),对侧肢体皮损处每日外用2次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组),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周随访,采集静态临床医生整体评估(sPGA)、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目的: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阿维A治疗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R)及停药原因。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2019年使用阿维A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92例,回顾性分析其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且能够定期随访的1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用药期间出现的ADR及停药原因。结果:193例中171例出现519例次ADR,发生率为88.6%。ADR累及上皮组织174例次(33.5%)、内分泌系统126例次(24.3%)、生殖系统1例次(0.2%)、运动系统29例次(5.6%)、循环系统77例次(14.8%
随着皮肤镜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皮肤镜下毛囊周围色素、皮损边缘、色素网状结构、卫星现象和西米露外观、微Koebner现象和彗星尾部样现象等指标为白癜风疾病活动性评估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近年来皮肤镜在评估白癜风疾病活动性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促进皮肤镜检查在白癜风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With in-dept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ermoscopy, the dermoscopic features including perifollicular pig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