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旧庭院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6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我很喜欢开白花的灌木类花树,像茉莉、木槿、栀子……开起花来,一朵朵都是心思简静,悠然芬芳。
  ②童年时,我家有一棵单瓣栀子,大伯家有一棵重瓣栀子,都是姑姑出嫁前栽的。花树长大了,开花了,我和堂姐刚好到了戴花的年龄。
  ③那时候,每天早晨,母亲已经将带露盛开的栀子花掐回来,就给我梳辫子戴花。我坐在窗台边的椅子上,闻着花香,觉得晨晓潮凉的空气都有殷勤待我的情意。我戴着洁白的栀子花,穿着杏黄色的连衣裙,背着小书包,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觉得整个世界都很美。觉得自己是一只白色的蝴蝶,幻作了人形,来人间游览,处处都有新奇和感动。多少年过去,我一直觉得那一段时光最有人间的美意。
  ④少年时读过一首古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读过就喜欢得要命。成家后,住公寓楼,住在楼上,养花不易。幸运的是住一楼的邻居家有个庭院,院子里栽有栀子花。我就有福气了,时常傍在阳台边,享受那摇荡蓬勃的花香,领受那饱满甜蜜的情意。后来,又贪心,终于抱回一大盆的栀子花,养在家里,一养多年。养到后来,就像养了一个女儿,一边欢喜一边念念放不下。花开时节,一朵一朵的白蝴蝶落在绿叶里,灿然开放。我们枕着花香入睡,浮游在花香里饮食起居,世事悠然,无哀无忧。
  ⑤有一年,在北京的一处广场边,看到人卖花,其中就有栀子花。那花枝叶稀疏,花开胆怯,眉目之间甚是楚楚可怜。可能还是气候和水土的原因,养得不够丰润有神采。我彼时离家已有些日子,再见栀子花,如遇流落在此的故人,又感动又心酸。身边有一位西北长大的朋友,我问他,知道那是什么花吗?他一脸懵懂茫然。他说他们那边没有栀子花,也没有莲藕,没有菱角……我听了,替他遗憾半天。我一直以为,有家的地方,就有栀子花,有村庄的地方就有栀子花。人总要在水气和花气里长大。
  ⑥我奶奶年轻时守寡,她自觉是个不幸的人,自此穿衣再不穿艳色,连从前的绣花鞋子也摁进了箱底。但是,一辈子保持着戴栀子花的习惯。初夏的浓荫下,坐着一位身穿藏青色斜襟褂子的老人,她头发绕在脑后,绕成一个扁圆的髻,髻边斜插一朵栀子花。她颤颤走动在树荫下,一阵一阵的香气软软袭来。戴花的奶奶,有着观音一样的慈悲温和的美。
  ⑦栀子花,开在南方多雨的庭院里,开在简洁庸常的平民生活里。她多像一个素色的女子,没有遗世独立,也不轻易伤感。她只以一种温婉清美的姿态,将一种小格局的生活撑得格外饱满,撑得别具情味。
  (选自《散文》2015年8月刊,有删改)
  阅读
  练习
  1.通读全文,说说南方的栀子花有哪些特点,请从色、味、神等角度加以概括。
  (1)色:
  (2)味:
  (3)神:
  2.閱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第④小节引用古诗有什么用意?
  (2)“花开时节,一朵一朵的白蝴蝶落在绿叶里,灿然开放。”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该句。
  3.细读第⑤小节,分析加点词语“感动”“心酸”。
  感动:
  心酸:
  4.课文《童年的朋友》中的外祖母乐观坚毅,引导你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月迹》中的奶奶童心未泯,有生活热情,带领你走进高尚的境地。请简要分析本文中奶奶的形象并写出她对你的启示。(80—100字)
  (孙晓利 设计)
  (参考答案见43页)
其他文献
年终岁末,照照镜子,审视一下自己。不仅中国人有这种传统, 外国人也不例外。中国古语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以昨天为 镜,知得失者,则进。这是实践的真谛。 照镜子是一种形式,
如今平房不断被高楼取代,拆迁的烟尘也湮没了几代人的往事和旧梦,人们也许多半是怀着对平房的留恋登上高楼的。家乡是座县城,平房很多,近几年多被高楼取代,但还有几片没拆。
省老促会和省关工委的领导来了、省扶贫办和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的同志来了、各地作者代表来了、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来了……去年12月5日至7日,为期3天的《源流》杂志工作研讨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titis B,CHB)患者干扰素-α(IFN-α)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适应性进化。方法对16例进入免疫清除期的慢性乙型肝炎
据笔者多年来观察发现,由于统计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历史尚短,加之部分统计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较差,所以统计部门在执行统计法制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即
古典文学作品中有一类人物形象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少年”形象。《乐府诗集》卷六十六收有六十余首“少年行”一类的诗作。这些诗作热情地沉歌了“少年”的富贵之资、慕义之
一、导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家庭也发生了显著变迁。不仅家庭职能,而且家庭结构、家庭关系都发生了不易被人觉察而又不同于过去的变迁。近年来的婚
本文认为:“回马马克思”即在新的语境“多元”的对话中,通过对马克思文本权威性重建,面向未来。“全球化”在社会结构、民主潮流和传媒文化高科技化方面都包含正上侧面。历史主流通过批判理性不断“反现状”维持进步性。现阶段的生产仍与资本相联系表面为人化与世化形态重叠,马克思文本的权威性系于对人的问题回答通过实践验证之有效性,艺术的创造怀实践在于启示立足于奴役与剥削的现实,在人的解放的不懈斗争中,给非人关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