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作家魏军是中国法制文学理论创始人、国家一级作家、编审,有从军、从警、从文、从政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
魏军出生于冀中平原的一个革命家庭。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舅父所在部队就活跃在这片充满战火硝烟的土地上。解放战争初期,魏老的家乡经常成为解放军的驻扎点和途经处,冀中家乡依然保留着抗战时期青抗先、妇救会、儿童团等革命群众组织。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魏军的大哥穿上军装到县政府工作,二哥也参了军。而魏军也早早加入了儿童团。
冀中是全国实行土地改革最早的地区之一,学校为了配合土改宣传,组织儿童团扭秧歌宣传《土地法大纲》。魏军记得部队的同志经常到学校教他们唱歌。他还记得一首歌的开头几句:“大反攻点将第一名,晋冀鲁豫刘伯承,黄河天险他都破……”那时候,过路的部队有伤员,魏军就和小伙伴们就到各家各户募捐鸡蛋、挂面什么的慰问伤员。
在家乡扩兵时,老师给学生讲了一篇课文叫《我参军的第一天》意思是新兵到部队后受到同志的照顾和爱护,以打消参军者的顾虑,启发学生回家做扩兵宣传工作。八路军改称解放军后,由灰军装更换黄军装,由于缺乏染料,学校组织儿童团采摘槐树花,给解放军染军装。改编后的冀中解放军,第一批黄军装就是用槐花染的。
少年时期的魏老和部队接触多了,从此对解放军有了深厚的感情。那时部队的野战医院在家乡招募看护员,他和几个同学了报名,因年龄太小,老师没同意,但是他热爱军队的小火苗,从此默默地藏在了心底。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魏军随舅父一家住在北京东单煤渣胡同,与华北军区空军司令部军务处处长一家同住一个四合院。此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已深入人心,举国上下掀起参军、参干高潮,大批青少年踊跃报名参军、参干。8月的一天,军务处长对魏军说:“小鬼,你也参军吧。”年仅13岁的他不假思索地说:“好。”
他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伟大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此穿上了军装。魏老说,他一生中,很多重要的纪念日都经常忘记,有时甚至忘记自己生日,可是那一日,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不久,他就被派往中朝边境的浪头机场。浪头机场位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突出部,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出入隐蔽,巡航半径可辐射战场全部,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空军基地。因为是离朝鲜最近的一个机场,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里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主要枢纽,一架架中国战机从这里起飞,奔赴炮火纷飞的前线。
据魏老回忆,当时的浪头机场非常繁忙,保卫鸭绿江大桥以及一些奔赴朝鲜战场的飞机都从浪头机场起飞。每天,多架飞机在此起飞、降落。丹东浪头机场,是人民空军的摇篮之一;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空军前沿基地;是刘震、常乾坤、聂凤智等空军老一辈指挥员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赵宝桐、韩德彩、刘玉堤等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创造惊世奇迹的地方。
军事科学院编著的《抗美援朝战史》记载: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缴获敌机11架,击毁击伤敌机10629架(含苏联空军战绩)。这组数字说明:人民空军的辉煌史,就是从抗美援朝期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造就了人民空军,使我们的祖国从此掌握了自己的领空权。
因为年纪小,魏老在部队被安排在“保密员”这一岗位。由于部队开展爱国主义和警惕性教育,他阅读到了大批苏联惊险反特小说,如《射击场上的秘密》《红色保险箱》《山中防哨》等,他对这类文学作品爱不释手,之后又阅读了我国的公案小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反特小说和肃反小说。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和扑朔迷离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他,唤起了他的文学梦、作家梦。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苏联支援陆海空志愿协会”的经验,成立了以李达上将为会长的“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从各个部队抽调、派遣部分年轻军官和军校教员充实国防体育第一线,开展国防体育教育。魏老因此成为全国首批航海摩托快艇驾駛员、快艇教员,从此和体育结缘。在1961年至1965年,多才多艺的魏老还担任了国庆游行中“体育大队”的指挥部队容、彩车、标语设计,训练、游行指挥,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1973年)开闭幕式的编导,以及第三届全运会团体操《红旗颂》的背景设计、训练、表演指挥。
时光转瞬即逝,军旅生涯把魏老锻造成了更加坚不可摧的强者。虽然工作多次变更,但是魏老保持着军人本色,勇于接受新任务。他在干中学、学中干,大胆探索、敢为人先,每每都能出色地完成。他自学摄影、绘画,坚持文学创作,从战士、警察,后又成为作家。特别是到公安部群众出版社工作后,接触了大量案件,给他研究法律与犯罪文学奠定了基础。1980年,他创办并独立编辑了公安部群众出版社文学期刊《啄木鸟》,并请著名作家茅盾题写了刊名。1981年,他创办了北京法制文学研究会,当选会长,还应老作家峻青的邀请协办《文学报》。1985年3月,他创办并主编了《侦破小说选刊》,1985年5月创办并主办了《世界奇案佳作》丛刊,1986年创办成立了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主办的警官教育出版社,被任命为社长兼总编辑、副编审。他曾任中国文联党委常委,中国文联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书记(1999年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文联机关总支副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党委委员,中国电影出版社总支书记,中国电影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中国文联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如今,耄耋之年的魏老依然文思泉涌,正在创作与抗战时期“孩子剧团”有关的影视剧本。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涯依然滋润着魏老的精神沃土,他对部队的感情永远无法割舍,而魏老也用笔耕不辍的方式表达着对军队的留恋,对祖国美好明天的祝愿。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每一位像魏老这样的老兵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的和平时代。穿上军装,他们曾是战士,脱下军装,他们永远是英雄。本色不改,初心不变,军魂不灭,英雄不老!谢谢您,老兵!
老兵档案
魏军,河北高阳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历任群众出版社编辑,警官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文联纪委副书记,中国电影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北京文艺学会副会长,法制文学研究会会长兼秘书长等。曾创办和编辑《啄木鸟》,创办并主编《侦破小说选刊》《世界奇案佳作》,创办北京法制文学研究会并任会长。
1985、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中国文联优秀党务工作者。
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理论文章《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制文学》等20多万字,长篇小说《不该公布的案件》《匿名信》等,小说集《海滨奇案》《昙花梦》等,影视剧作《魏军影视剧本选·军事公安题材剧作专辑》等。曾获1994中国通俗文艺短篇小说优秀作品二等奖、首届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优秀作品理论佳作奖。
魏军出生于冀中平原的一个革命家庭。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舅父所在部队就活跃在这片充满战火硝烟的土地上。解放战争初期,魏老的家乡经常成为解放军的驻扎点和途经处,冀中家乡依然保留着抗战时期青抗先、妇救会、儿童团等革命群众组织。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魏军的大哥穿上军装到县政府工作,二哥也参了军。而魏军也早早加入了儿童团。
冀中是全国实行土地改革最早的地区之一,学校为了配合土改宣传,组织儿童团扭秧歌宣传《土地法大纲》。魏军记得部队的同志经常到学校教他们唱歌。他还记得一首歌的开头几句:“大反攻点将第一名,晋冀鲁豫刘伯承,黄河天险他都破……”那时候,过路的部队有伤员,魏军就和小伙伴们就到各家各户募捐鸡蛋、挂面什么的慰问伤员。
在家乡扩兵时,老师给学生讲了一篇课文叫《我参军的第一天》意思是新兵到部队后受到同志的照顾和爱护,以打消参军者的顾虑,启发学生回家做扩兵宣传工作。八路军改称解放军后,由灰军装更换黄军装,由于缺乏染料,学校组织儿童团采摘槐树花,给解放军染军装。改编后的冀中解放军,第一批黄军装就是用槐花染的。
少年时期的魏老和部队接触多了,从此对解放军有了深厚的感情。那时部队的野战医院在家乡招募看护员,他和几个同学了报名,因年龄太小,老师没同意,但是他热爱军队的小火苗,从此默默地藏在了心底。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魏军随舅父一家住在北京东单煤渣胡同,与华北军区空军司令部军务处处长一家同住一个四合院。此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已深入人心,举国上下掀起参军、参干高潮,大批青少年踊跃报名参军、参干。8月的一天,军务处长对魏军说:“小鬼,你也参军吧。”年仅13岁的他不假思索地说:“好。”
他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伟大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此穿上了军装。魏老说,他一生中,很多重要的纪念日都经常忘记,有时甚至忘记自己生日,可是那一日,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不久,他就被派往中朝边境的浪头机场。浪头机场位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突出部,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出入隐蔽,巡航半径可辐射战场全部,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空军基地。因为是离朝鲜最近的一个机场,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里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主要枢纽,一架架中国战机从这里起飞,奔赴炮火纷飞的前线。
据魏老回忆,当时的浪头机场非常繁忙,保卫鸭绿江大桥以及一些奔赴朝鲜战场的飞机都从浪头机场起飞。每天,多架飞机在此起飞、降落。丹东浪头机场,是人民空军的摇篮之一;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空军前沿基地;是刘震、常乾坤、聂凤智等空军老一辈指挥员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赵宝桐、韩德彩、刘玉堤等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创造惊世奇迹的地方。
军事科学院编著的《抗美援朝战史》记载: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缴获敌机11架,击毁击伤敌机10629架(含苏联空军战绩)。这组数字说明:人民空军的辉煌史,就是从抗美援朝期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造就了人民空军,使我们的祖国从此掌握了自己的领空权。
因为年纪小,魏老在部队被安排在“保密员”这一岗位。由于部队开展爱国主义和警惕性教育,他阅读到了大批苏联惊险反特小说,如《射击场上的秘密》《红色保险箱》《山中防哨》等,他对这类文学作品爱不释手,之后又阅读了我国的公案小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反特小说和肃反小说。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和扑朔迷离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他,唤起了他的文学梦、作家梦。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苏联支援陆海空志愿协会”的经验,成立了以李达上将为会长的“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从各个部队抽调、派遣部分年轻军官和军校教员充实国防体育第一线,开展国防体育教育。魏老因此成为全国首批航海摩托快艇驾駛员、快艇教员,从此和体育结缘。在1961年至1965年,多才多艺的魏老还担任了国庆游行中“体育大队”的指挥部队容、彩车、标语设计,训练、游行指挥,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1973年)开闭幕式的编导,以及第三届全运会团体操《红旗颂》的背景设计、训练、表演指挥。
时光转瞬即逝,军旅生涯把魏老锻造成了更加坚不可摧的强者。虽然工作多次变更,但是魏老保持着军人本色,勇于接受新任务。他在干中学、学中干,大胆探索、敢为人先,每每都能出色地完成。他自学摄影、绘画,坚持文学创作,从战士、警察,后又成为作家。特别是到公安部群众出版社工作后,接触了大量案件,给他研究法律与犯罪文学奠定了基础。1980年,他创办并独立编辑了公安部群众出版社文学期刊《啄木鸟》,并请著名作家茅盾题写了刊名。1981年,他创办了北京法制文学研究会,当选会长,还应老作家峻青的邀请协办《文学报》。1985年3月,他创办并主编了《侦破小说选刊》,1985年5月创办并主办了《世界奇案佳作》丛刊,1986年创办成立了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主办的警官教育出版社,被任命为社长兼总编辑、副编审。他曾任中国文联党委常委,中国文联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书记(1999年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文联机关总支副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党委委员,中国电影出版社总支书记,中国电影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中国文联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如今,耄耋之年的魏老依然文思泉涌,正在创作与抗战时期“孩子剧团”有关的影视剧本。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涯依然滋润着魏老的精神沃土,他对部队的感情永远无法割舍,而魏老也用笔耕不辍的方式表达着对军队的留恋,对祖国美好明天的祝愿。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每一位像魏老这样的老兵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的和平时代。穿上军装,他们曾是战士,脱下军装,他们永远是英雄。本色不改,初心不变,军魂不灭,英雄不老!谢谢您,老兵!
老兵档案
魏军,河北高阳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历任群众出版社编辑,警官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文联纪委副书记,中国电影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北京文艺学会副会长,法制文学研究会会长兼秘书长等。曾创办和编辑《啄木鸟》,创办并主编《侦破小说选刊》《世界奇案佳作》,创办北京法制文学研究会并任会长。
1985、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中国文联优秀党务工作者。
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理论文章《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制文学》等20多万字,长篇小说《不该公布的案件》《匿名信》等,小说集《海滨奇案》《昙花梦》等,影视剧作《魏军影视剧本选·军事公安题材剧作专辑》等。曾获1994中国通俗文艺短篇小说优秀作品二等奖、首届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优秀作品理论佳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