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冷的冬夜,拉上严实的窗帘,打开取暖器,小小的书房里面便洋溢着融融的暖意。儿子在做作业,老公在网上逛,我则捧着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读得津津有味。
初识龙应台还是读师范时,她的《野火集》以犀利的文字、率性的表达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吸引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龙应台的名字连同逝去的师范岁月,慢慢地就成了我们温暖的回忆。想起龙应台,想起《野火集》,便有了故人般的亲切。
手头的两本书《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她的《孩子,你慢慢来》,品味她细腻的文笔,感受其温润的情怀,我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这是一本生活散文,讲述了她的儿子华安的成长故事。其间浓浓的母爱情怀,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总是不时勾起我初为人母时的美好回忆。坐在办公室,读到有趣的情节,读到小华安成长中的趣事,我不时会“扑哧”笑出声来。同事笑我读书太投入,我说,妙处难与君言。
在德国那样一个民主、开放的国度,作为中国人的龙应台,作为博士的龙应台,她怎样养育自己的孩子,读这本书,任何一个做母亲的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虽然生活在德国,但是龙应台坚持用母语跟儿子交流。她要让自己的母语也成为儿子的第一语言。不仅如此,龙应台给儿子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她给儿子读书,读中国的经典文化,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这本书的最后有她的儿子华安(安德烈)写的跋《放手》。其中华安这样描述童年与母亲~起渡过的最美好的阅读时光:“当然最多,最鲜明的记忆,还是那些温馨的甜美的时光。周末,一整个晚上我们三人围在床上一起朗读、讲故事,整个晚上。从安徒生童话、希腊神话到传统的中国民间故事,从花木兰到三国演义,我们的视野地平线简直是一种无限宽阔的开展。”
在外国的影视片或者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镜头:公交站台旁,人们或坐或立捧读书报;公交车上的乘客也会随手从包里掏出一本书来读。最美丽的镜头还是温暖的灯光下,母亲倚在床头给孩子读书……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培养,我想当然离不开母亲从小对孩子的熏陶。如果,中国的母亲也能从孕育之初就养成给孩子朗读的习惯,那么孩子的未来将会多么不一样。
亲近自然,是龙应台教儿子成长的大课堂。骑着单车,带着儿子一起去野外玩泥巴、采野花、捉蟋蟀、放风筝……这些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现在几近绝迹。中国年轻的父母们总希望孩子比自己有出息,不愿让孩子在泥巴上滚大,不愿自己的孩子身上留下乡土味。他们为孩子设计未来,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辅导班,独独忘记了带孩子亲近自然,在自然中陶冶性情,在自然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读到好的文字,读到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我便舍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就像小时候有了新衣服,舍不得拿出来穿,宝贝似的藏着,等到隆重的日子才“闪亮登场”。于是,我慢慢地读——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母子的书信集。读这本书跟《孩子,你慢慢来》的感觉很不一样。如果说《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杯温馨、甜润的奶茶的话,那么读这本书的感觉更像是品咖啡。
母子的通信有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冲突,更有深层次的譬如政治、文化、美学等等话题的思辨与交锋。细细品味,龙应台的文字更多充满了理性的睿智、作为知性母亲的豁达,而安德烈的文字反叛、调侃,带几分黑色幽默。阅读,也因此而更有趣味。
最喜欢的文字,当属《给河马刷牙》了。初读到这个题目,有些愕然。然而细细读过之后,它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和尊严会带给你快乐。
读到这样的文字,特别亲切。我不是个有野心的人,一心只是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于寻常的日子里找出乐子来。即便生活简单,工作卑微,薪水微薄,但是能在月光如水的日子里散散步,有星空可以遥望,有亲密的伴侣相伴,小小的心灵便盈满幸福和快乐。
我忽然又想起了《小王子》。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四周是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我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想到他,孤独的小王子。小王子到过的那些星球上,那些怪异的国王,其实不正是生活中深陷世俗社会,成天被欲望控制,为名利所累,逐渐丢失了自我的成人吗?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成人就是一颗小行星,而自己就是这颗行星上的主人。我们成天忙碌、奔波,常常不快乐。当我们一心一意向前奔走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了身边寻常的美丽,就像《失落的一角》中的那只并不完满的圆,我们每一个人都并不完美,都有缺憾,然而或许正因为不完美,生活才更加精彩,更加有滋有味,我们走走停停的人生旅途中会闻到花香,会欣赏蝴蝶的舞蹈,会聆听鸟儿的歌唱,一路上有风光无限。
在乡下教书的日子有着田园诗般的美丽。我曾在阳光明媚的三月带孩子们在操场放飞风筝,将欢乐的笑声飘洒在天空:我曾在春日的午后带孩子去河滩空地野炊,至今那袅袅的炊烟和孩子们欢快忙碌的身影还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我曾带孩子徒步远足几十里去一所村小联欢;我曾带孩子在茫茫雾海中观看如童话仙境般的校园美景……一幅幅画面定格为脑海中最美好的回忆。闲暇时光,换上平底鞋在操场上慢跑几圈;或捧一本书,怡然地坐在空荡荡的教室内独自沉醉;兴起时,让手指在键盘上舞蹈,让思绪从指尖快意地流淌……
读书、教书、散步、听音乐,这就是我的教师生活,并不崇高,也不伟大,只是千万中的一个,然而,我却乐滋滋地享受着沉醉其中的幸福。
这也算是“给河马刷牙”的幸福吧?
我要感谢阅读。
隆冬时节,龙应台的文字给了我温暖的情怀;繁忙的工作之余,龙应台的文字将我的视野拉得更长、更远……
编辑:覃利
初识龙应台还是读师范时,她的《野火集》以犀利的文字、率性的表达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吸引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龙应台的名字连同逝去的师范岁月,慢慢地就成了我们温暖的回忆。想起龙应台,想起《野火集》,便有了故人般的亲切。
手头的两本书《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她的《孩子,你慢慢来》,品味她细腻的文笔,感受其温润的情怀,我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这是一本生活散文,讲述了她的儿子华安的成长故事。其间浓浓的母爱情怀,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总是不时勾起我初为人母时的美好回忆。坐在办公室,读到有趣的情节,读到小华安成长中的趣事,我不时会“扑哧”笑出声来。同事笑我读书太投入,我说,妙处难与君言。
在德国那样一个民主、开放的国度,作为中国人的龙应台,作为博士的龙应台,她怎样养育自己的孩子,读这本书,任何一个做母亲的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虽然生活在德国,但是龙应台坚持用母语跟儿子交流。她要让自己的母语也成为儿子的第一语言。不仅如此,龙应台给儿子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她给儿子读书,读中国的经典文化,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这本书的最后有她的儿子华安(安德烈)写的跋《放手》。其中华安这样描述童年与母亲~起渡过的最美好的阅读时光:“当然最多,最鲜明的记忆,还是那些温馨的甜美的时光。周末,一整个晚上我们三人围在床上一起朗读、讲故事,整个晚上。从安徒生童话、希腊神话到传统的中国民间故事,从花木兰到三国演义,我们的视野地平线简直是一种无限宽阔的开展。”
在外国的影视片或者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镜头:公交站台旁,人们或坐或立捧读书报;公交车上的乘客也会随手从包里掏出一本书来读。最美丽的镜头还是温暖的灯光下,母亲倚在床头给孩子读书……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培养,我想当然离不开母亲从小对孩子的熏陶。如果,中国的母亲也能从孕育之初就养成给孩子朗读的习惯,那么孩子的未来将会多么不一样。
亲近自然,是龙应台教儿子成长的大课堂。骑着单车,带着儿子一起去野外玩泥巴、采野花、捉蟋蟀、放风筝……这些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现在几近绝迹。中国年轻的父母们总希望孩子比自己有出息,不愿让孩子在泥巴上滚大,不愿自己的孩子身上留下乡土味。他们为孩子设计未来,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辅导班,独独忘记了带孩子亲近自然,在自然中陶冶性情,在自然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读到好的文字,读到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我便舍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就像小时候有了新衣服,舍不得拿出来穿,宝贝似的藏着,等到隆重的日子才“闪亮登场”。于是,我慢慢地读——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母子的书信集。读这本书跟《孩子,你慢慢来》的感觉很不一样。如果说《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杯温馨、甜润的奶茶的话,那么读这本书的感觉更像是品咖啡。
母子的通信有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冲突,更有深层次的譬如政治、文化、美学等等话题的思辨与交锋。细细品味,龙应台的文字更多充满了理性的睿智、作为知性母亲的豁达,而安德烈的文字反叛、调侃,带几分黑色幽默。阅读,也因此而更有趣味。
最喜欢的文字,当属《给河马刷牙》了。初读到这个题目,有些愕然。然而细细读过之后,它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和尊严会带给你快乐。
读到这样的文字,特别亲切。我不是个有野心的人,一心只是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于寻常的日子里找出乐子来。即便生活简单,工作卑微,薪水微薄,但是能在月光如水的日子里散散步,有星空可以遥望,有亲密的伴侣相伴,小小的心灵便盈满幸福和快乐。
我忽然又想起了《小王子》。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四周是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我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想到他,孤独的小王子。小王子到过的那些星球上,那些怪异的国王,其实不正是生活中深陷世俗社会,成天被欲望控制,为名利所累,逐渐丢失了自我的成人吗?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成人就是一颗小行星,而自己就是这颗行星上的主人。我们成天忙碌、奔波,常常不快乐。当我们一心一意向前奔走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了身边寻常的美丽,就像《失落的一角》中的那只并不完满的圆,我们每一个人都并不完美,都有缺憾,然而或许正因为不完美,生活才更加精彩,更加有滋有味,我们走走停停的人生旅途中会闻到花香,会欣赏蝴蝶的舞蹈,会聆听鸟儿的歌唱,一路上有风光无限。
在乡下教书的日子有着田园诗般的美丽。我曾在阳光明媚的三月带孩子们在操场放飞风筝,将欢乐的笑声飘洒在天空:我曾在春日的午后带孩子去河滩空地野炊,至今那袅袅的炊烟和孩子们欢快忙碌的身影还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我曾带孩子徒步远足几十里去一所村小联欢;我曾带孩子在茫茫雾海中观看如童话仙境般的校园美景……一幅幅画面定格为脑海中最美好的回忆。闲暇时光,换上平底鞋在操场上慢跑几圈;或捧一本书,怡然地坐在空荡荡的教室内独自沉醉;兴起时,让手指在键盘上舞蹈,让思绪从指尖快意地流淌……
读书、教书、散步、听音乐,这就是我的教师生活,并不崇高,也不伟大,只是千万中的一个,然而,我却乐滋滋地享受着沉醉其中的幸福。
这也算是“给河马刷牙”的幸福吧?
我要感谢阅读。
隆冬时节,龙应台的文字给了我温暖的情怀;繁忙的工作之余,龙应台的文字将我的视野拉得更长、更远……
编辑: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