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困惑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探索到了许多本质规律。在大纲编订修改、教材编写修订、教法规范推广诸方面都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成绩突出,有目共睹。但我们的教学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来自社会的评价使我们无法面对自己。原因究竟何在?
  
  一、语文教学之核心——阅读教学的现状
  
  绝大多数学生反映,“语文没意思”,“不知道学什么”。多少年来的基础性学科竟落得如此下场。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究竟在哪儿?何致于此呢?
  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眼界、思想、学识和综合素养。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们“好读书”,能从阅读中体验快乐与充实,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基本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然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为了迎合考试需求,它不是在阅读,更多的是在做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我们的语文老师被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提示”、“思考练习”,像“伏敌”和“追兵”一样把我们的阅读“逼”向编者根据所谓的知识系统与能力层次而设定的“训练目标”。这时一篇血肉丰满、文质兼美的文章就不是原来的“它”了,所有的文章都被强行纳入一套不容置疑的“规则”中了。比如,运用了何种写作技巧、表达方式?选材、布局、语言有何特色?重点语段、重点词句有哪些?而且在“高考指挥棒”下似乎也没有哪个语文老师敢抛弃这一套“规则”,因为这些“规则”几乎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学问”。为了获得这种“学问”,老师不得不把一篇篇课文当成阐释“规则”的“例子”,为了说明这些“规则”运用得何其高妙,甚至不惜把文章拆成散装“零件”,供学生好好把玩。他们希望即使没有自己的讲解,学生也能操作这套“规则”去对付天下其他的文章,这叫“学会了阅读”。也许此时老师的目的是达到了,学生对诸如“小中见大”、“情景交融”等都已熟知在心。但你知道这种教学的弊端是什么吗?久而久之的结果是:学生觉得你不教我还喜欢,你越教我就越没劲。甚至是老师不开口,学生就知道下面要讲些什么了。这种得到的是皮毛,失去的是质朴的本体的课,怎么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较强的兴奋度?也难怪学生会产生“语文没意思,不知道学什么”的心态。
  
  二、语文学习之根本——课外阅读的现状
  
  教育要以人为本,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而且更应该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性与规律的另一个“本”。依我看来,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规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不少于405万字,高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50万字。而上海二期课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更高,规定学生在中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30万字。再来看我们学生的真正阅读情况,以我现在所任教的两个班为例:80%的学生手头有阅读书籍,也知道应该读些什么书,平常我也比较注重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但慢慢地我发现当我开始向他们介绍一些好书时,他们明显地没有什么反应,究其原因是他们每天能够对付各门功课的作业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用他们的话说:“我连要写的作业都没写完,哪还有空余时间去阅读?哪还有闲心去阅读?”甚至是有些同学为了应付数学、科学等其他作业,而把语文老师布置的背书、阅读之类的作业,根本就不当作作业,认为是可有可无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大自然和书籍是思维的两大源泉,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呼吁,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可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又有几个人认为阅读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呢?单靠个别语文老师的引导,力量是何等的薄弱!
  
  三、语文教材之地位与作用的困惑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它首先应体现“交际工具”与“文化载体”的特点,做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发扬汉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可事实上,能起到这个作用吗?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选文贴近学生的生活,“研讨与练习”题量不仅少而精,而且灵活多样。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是语文教材史上的一大突破,可是考试内容与课本内容的关系却令人难以捉摸。课本在日常教学中自然起着很大作用,教师的备课,很大程度是“备课本”,教学主体的学生很大精力是“学课本”,各种同步、单元、一课一练也都围绕课本。可三年后,学生在考试卷中很难捕到“课本”的影子,通常所谓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内”也无法贯穿下去,师生往往被课本与考试困扰着,于是他们便将课本束之高阁。而作为语文教材史上的一大突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是少有问津,而是利用各种“优化设计”、“教学指导”等诸如此类的资料来研究考试,课本这个“本”从课堂上被隐去了。
  课本本来是教学过程的依据,却因其脱离考试实际,使语文教师有纲可依,无本可据,学生也从枯燥呆滞、千篇一律的选文阅读中失去了对课本的信心和兴趣,这样,语文课堂便呈现出教师选文编题,学生盲目阅读的“百花齐放”的局面。
  
  四、应试压力造成的困惑
  
  两年前我任教高中语文时,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在高三的最后一个假期(寒假)中,为一个理科相当优秀而语文总拿不到高分的学生这样指导他的作文:要让自己的作文得到较高的分数,就要在作文上展示自己的语文功底(才情)。作文的开头要有气势或结尾要用一些排比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并且还替他找了“高考作文材料大全”里面包含了别人所认为的家事、国事、外国事,古人、今人、外国人,样样俱全的作文素材,经史子集被搜罗殆尽的名言警句以及各种各样的作文模式。要求他利用寒假好好积累。这位学生本来就称得上是“品学兼优”,他便按照我的吩咐认真去做了,果不出所料,第二个学期,他的作文面貌一改平日的流水账,跟以往的作文相比,无论在文章结构还是语言文采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本来应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好事。可是高考前夕,这位学生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我现在除了会写‘屈原、李白、文天祥、孔子、孟子’等古人,就不会写别的了。”这正如刘九洲教授所说:“我们的学生好像个个都是哲学家或思想家。标准是‘思想家’的,就西方的黑格尔与中国的孔孟‘每文必到’;标准是‘哲学家’的,常常是请出西方的柏拉图或是中国的老庄,他们的至理名言,要么是作为警句拿来装饰门面,要么是作为观点加以引用。”而造成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是在考试指挥棒下无可奈何的老师。
  是的,我们谁都清楚,文章本来应当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一种人生经验的表达。因为体验生命,文章才有灵魂;只有经验人生,思想才有根基。但现实的考试呢?我们的主考官,每年出题都要考生谈感悟,好像这些考生都涉世很深,都是饱学之士。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只要我的学生考高分,就说明我教得好”的考试指挥棒下,为了能够让“学生”多得点分,能不让他们感悟出一点名堂,能不给他们一点锦囊妙计吗!身为语文老师并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只是出于应试的压力,不这样做行吗?
  
  五、作文考评制度的困惑
  
  其实作文作为考试指挥棒中一道占分比值较高的试题而言,其弊端不仅仅在学生的写作和老师功利性的指导,更有阅卷带来的不公,一是可怜的区分度;二是无根据的给分标准。例如,今年我参加了一次全县统考的作文阅卷工作。在全卷满分为150分的试卷中,作文占60分,在这60分中90%的考生得分在50~55之间,只要字数够,没有明显的跑题都在52分左右(而事实上这些作文只达到了及格边缘的水平),而且据说这还是不成文的规定,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作文分,语文的成绩才不至于那么难堪。我曾留意了一下,如果去掉作文,非作文的得分率的确是低得可怜。
  从县、市的统考再到亿万人瞩目的高考,据有关资料反映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慢慢地在全国几乎成了行规:作文的人均得分应该保持在70%左右,这样才不会因为基础差阅读差而使人均总分低。而且多年运作的结果是90%的考生得分区间在40~49分。想想啊,十二年的学校语文教育,九年的作文训练,到头来好几十万人就在那10分之内撞大运,花上近一小时写出800多字去比拼质量比拼分数,在实质上的10分内进行瞬间比较,而这10分的差距,还得靠运气。试想,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夏季阅卷场里,阅卷者在快速扫描评阅中已经成了麻木的机器,看文章几乎都没有什么感觉了,你的比别人多出的10分或少掉的10分又有多少价值和意义呢!
  综上所述,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缺乏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外在束缚语文教学的各种因素等诸多事实表明:我们的语文教学已到该认真思考和彻底更新观念的时候了。我们看似热闹非凡的教学教研形势,其实也令人吃惊:我们能走出应试教育的老套子吗?
其他文献
据国外一家性研究机构的调查资料报道,在受调查的1 000名20岁~40岁的女性中,夫妻性生活满意者有464人,从未体验过性高潮者有207人.最有趣的是,研究者们发现靓女发生性生活失谐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语文课堂充满着永久的活力与生机。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闪烁着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体现着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权利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包含着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人间的真情、做人的真谛、人文的激情。因此探求人生的意义,追求灵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应
技艺一:食物保鲜黄瓜盆中注入稀盐水,将洗净的黄瓜浸泡其中.这样,黄瓜就不会失水萎缩,且能防止微生物腐蚀,在常温下可存放一周左右.
期刊
香港信息业得益于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崛起,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信息业对香港经济的促进作用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两个方面,间接作用是指信息
【正】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颇有志于史学。1901年,他发表了《中国史叙论》,1902年又发表了《新史学》一文,从而揭橥了“史界革命”的旗帜。他认为,要激发民众的爱国精神和民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外向型企业集团。但目前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有的还很严峻,再通过深化改革
<正> 血压升高后,需用降压药治疗。许多新的研究表明,健康的饮食可以使患者的血压趋于正常,从而无需再使用降血压药物。对某些久治不愈的高血压患者,虽应不间断用药治疗,但注
当你看到五颜六色的食品时,可能会被那鲜艳夺目的色彩所吸引.可你知道,这些食品的"漂亮"隐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一些食品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加入色素.食用色素分天然色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