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艺术设计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教学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xinyu0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特点,分析建立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机制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艺术设计传统教学课堂向第二课堂教学拓展和延伸的新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第一课堂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02
  第一课堂通常指的是学校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二课堂是为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以教室、教材、教学计划和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的教学形式,是在第一课堂教学之外的拓展和延伸。它将第一课堂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完善,两者相互统一,课内课外相辅相成,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第二课堂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同时又区别于社会实践和实习,特别是对艺术设计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动手演练和丰富知识的场所,从而弥补第一课堂理论多于实践的不足,为学生打造一个能使创意性思维充分拓展的空间。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极其丰富,学生可灵活、自主地参加各种专业实践,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
  1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挑战
  艺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该专业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挑战,这对高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须改革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创新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1]。艺术设计课堂教学需要遵循艺术设计专业特点,以时代社会发展为导向,强调个性和差异化教学辅导,真正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作用。目前我国大学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常见的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1.1 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和手段缺少创新
  目前在我国许多高校,教学评价还是以检查老师的教学计划、教案、PPT课件等教学材料是否准备规范为主,师生上课考勤、督导查课、学生评教已成教学常态。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仍使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室中老师处于讲台上,过于注重知识讲授传递,以PPT课件代替老师动手演示,很少对学生设置提问、思考、讨论、互动等课堂环节,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老师虽然能向学生阐明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设计思路,但受教学形式和环境的限制,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设计课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同时学生受到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吸引和干扰,课堂参与热情不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和手段缺少创新,使学生只是坐在课堂里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在当今互联网与教学模式整合的趋势下,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跟不上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受到挑战,一些老师和学生不能很快适应“互联网+”线上教学模式。
  1.2 强调学生设计作品成果展示,忽略设计过程学习
  现阶段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成果最直接体现在学生完成的课程作品上,因此专业教师非常注重学生设计作品成果的展示。他们往往在教学成果的展现形式上倾注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学生只能通过老师给出的分数知晓其对自己作品的评价,通过在校内外作品展的参赛入选与否来判断作品是否优良,在学生作品的设计思想、市场调查、方案形成、讨论修改等设计过程方面缺少评价。学生对于自己设计作品中各个环节的评判标准以及作品的亮点与不足没有清晰的认识,老师重视设计结果,却忽视了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归纳总结以及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的知识学习和积累,使一些学生受到老师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所设计的作品缺少深度和内涵,部分学生甚至直接照搬互联网上的作品,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难以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笔者在课程中,鼓励学生自我剖析作品,学生之间互评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对学生个性、兴趣、素质、能力等全方位的培养。在设计课堂中,学生评析作品从最初的小声表达、三言两语,最后发展为滔滔不绝地阐述观点。学生的注意力也变得集中、持久,课堂气氛活跃,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和表达欲,迸发出的火花提升了整个课堂效果。在学生自评、互评作品后,教师再积极评价和鼓励学生,发现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使学生更有动力进行学习和创作。
  1.3 课堂外延拓展不够,缺乏设计专业特色教学
  目前各類大学都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这一热门专业,有的学校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受场地和设备条件的限制,缺少专业实训场馆,师生配备比不达标,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情景模式,以完成第一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取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与艺术设计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教学场地设置、师资配备、授课形式等方面严重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设计专业特色教学,不能对知识点进行广泛的扩充和拓展,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艺术设计是时代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思维活跃、个性突出,单纯依托教室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创新学习需求,难以挖掘学生的潜力,探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拓展第二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所授创新教育与科研训练课程中,邀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答疑解惑,使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从校园到社会的无缝对接。同时,学生走进企业参观、调研,看到行业内专业设计师的作品与工作状态,也能更好地提醒自己加强艺术设计训练,提高自己的设计素养,有效地积累和运用专业知识,尽快适应市场的需求。优化后的课程结构可以加强与企业的接触、交流与合作,使专业特色更突出,提高专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   2 新媒体环境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新模式
  2.1 社会公共艺术资源在第二课堂中的作用
  如今有些欧美国家的艺术设计院校在拥有大量艺术设计藏书、丰富的电子资源和广泛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前往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展馆、图书馆等公共艺术场所进行“充电式”再学习。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下,会被这种置身历史与现实的强烈艺术氛围包围,受到灵感启发和触动,这会成为很好的教学第二课堂。
  笔者在所授设计构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形式和手段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首先将该课程分为第一课堂部分和第二课堂部分。第一课堂教学分理论概述、问题导向、讨论互动,着重介绍学习设计构成的意义、设计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构成的重点和难点,布置设计练习课题,提出问题导向。在第二课堂,分社会调查、情景模拟、现场教学。根据课堂教学提出的设计课题中的问题导向,安排学生到城市街区、商场、公共艺术场馆等参观优秀设计作品、进行现场分析、答疑解惑,线上线下查阅收集资料、深入学习。通过校内外第二课堂的教学拓展和补充学习,再回到课堂教学,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制定设计方案,老师适时归纳总结,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感受很深,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将第二课堂延伸至图书馆的教学
  哈佛大学校长曾经说过“只要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哈佛大学就在”,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图书馆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研和学习服务,不仅可以满足高校师生的阅读功能要求,还能为师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学习氛围。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第二课堂的理想场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将保存大量纸质书籍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化成以移动终端存储数字信息的新型服务平台,电子图书、网络数据库、多媒体视听等新内容应运而生,将虚拟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各种优势交叉融合,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图书馆这样的“信息资源空间”接触知识、接受教育、自主学习[2]。现代新型图书馆除了有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型图书、微缩型图书、视听资料等以外,其多媒体阅览室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读者的需求特征,借助互联网上图文并茂的图形、影像资料检索和查阅,为艺术设计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撑,也弥补大学各院系专业图书资料和设施的不足。
  近年来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功利性日趋明显,学生的心理状态引起了广泛关注与重视,而高校图书馆可以围绕这方面开展真善美主题教育,起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不仅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关注更深层次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使无论是艺术设计类学生还是非该专业学生都能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图书馆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馆内的有效资源,举办艺术专题讲座、好书品谈会、书画作品展等艺术活动,对艺术设计作品进行鉴赏点评,以学生主讲、老师总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图书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对课堂教育进行补充和拓展。
  2.3 “教习阅”一体化模式与艺术设计课堂教学
  “教习阅”教学模式旨在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通过教学、练习与阅读相互连接,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一部分[3]。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的课堂教学与图书馆专业资源深度整合,形成教学、练习、阅读再到教学的良性循环。笔者在所授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尝试先在教室讲授理论知识,再引导学生在线上线下扩展阅读;从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专业书籍中的知识点,再到搜集整理数字媒体动画艺术素材资料;从“搜尽奇峰打草稿”到“阅万卷书”,深入研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锻炼学生阅读、概括、提炼、手绘表现的综合能力。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给学生布置在第二课堂完成的阅读书籍及研讨课题,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阅读和领悟,将中国传统元素应用到动画角色设计中,形成动画角色设计草案,最后在图书馆的公共空间展示交流学生打磨后的课程设计作品,扩大了该课程的教学影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启发,引导学生从以单一的教室作为课堂的学习模式,延伸至图书馆海量信息的深度阅览学习模式,运用“教习阅”一体化教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能对校园里离不开手机的“低头族”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丰富第二课堂教学内涵[4]。
  3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个动态化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固定结果,教师需要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专业,只有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统合起来,将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实践相结合,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锻炼设计动手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创新发展需要。校内外艺术场馆不仅为第二课堂提供了教学场地,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深度阅读的好习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艺术理论修养、夯实学生的创新实践基础。在新媒体云教学进入高校课堂已成大趋势的今天,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新模式不仅是对艺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出优秀、全面、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章玥.论述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与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2015(26):59-60.
  [2] 李玉安.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6):76-81.
  [3] 张亚琦,汪子倩,刘雨航.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協同育人研究[J].新西部(下),2019(05):163-164.
  [4] 盖虹.“教习阅”一体化新阅读方式——以“艺术学习共享空间”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21-23.
  作者简介:马潇潇(198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其他文献
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进展,水利水电工程也不例外的在技术、施工等各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就目前现状而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2016年"两会"明确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对奋力推动"四个提升"、加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国网冀北电科院坚决贯彻落实冀北公司党组各
区域防雷作为一种非常规防雷方法,是对常规防雷的有效补充。区域防雷的核心是:根据雷击电流向突出地面物体和低接地电阻值物体放电的规律,结合被保护对象所处区域的地形、地
当代非线性科学的兴起不仅提供了一幅自组织演化的世界图景,而且提供了一种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新角度。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包含许多非线性关系。研究将非线性科学中的非
旗帜,代表党的形象与方向,关系党的前途与命运。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
<正> 科技论文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其数量和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行业)的科研发展状况、科技实力和水平。科技部最新完成的《200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
基于目前电子邮件安全问题,通过对CORBA技术及电子邮件的研究,把CORBA技术引入电子邮件中,在电子邮件服务器端引入CORBA拦截机制,在消息收发过程中引入CORBA通知服务的过滤机
本文探讨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中的“荒岛”时空体形式,比较“荒岛”时空体与其他时空体的异同,揭示其独特的叙事功能,即在封闭的空间中展示社会各色人等的对话冲突,并分
摘要:当前,大学生使用抖音APP等短视频软件已成为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本文分析抖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将抖音等短视频媒介传播的优势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抖音;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
在传统RBA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扩展的RBAC模型。模型中提出管理组对系统角色进行分级授权和分层管理,满足了大型应用系统对访问控制的需求。在扩展模型中对传统模型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