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生涯管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颇受人们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课题,在我国刚刚开始起步。一方面这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所逼,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焦点话题。为此,应引起同行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加强规划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历程的计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7.29%的大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但是有49.84%的大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了解。从数字来看,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设计。一般来说,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在大学期间逐渐形成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环节。
在高中,传统的教育观念仍是:学校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知识殿堂,学生就要学有所成再论职业。为此,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出现了偏差,追求的不是综合素质,而是学习成绩。“职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词汇。
据有关材料显示,许多大学只在大三、大四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信息量小”、“内容陈旧”,授课教师大多没受过专业训练,或是缺乏理论基础,缺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或是教师本身对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空谈理论。作为学生自身来讲只有迷茫、困惑,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和发展。
(二)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指导、社会经验不足,在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实施中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也是一种消极的、失去心理平衡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使一些毕业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而且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有自卑心理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缺乏勇气,不敢面对竞争、不敢参与竞争,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2.重实现人生价值,但缺乏务实的心理准备。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时,越来越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择业中,很多大学生都不愿碌碌无为。但是学生又缺乏务实的心理准备,不愿深入基层、农村等急需人才而又能发挥作用的地方,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创业、去第一线做具体工作的心理准备。一旦事与愿违,就会丧失上进心和事业心,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失落感。
3.职业价值判断的标准趋向务实化,但又存在比较明显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心理。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的务实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往往更看重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这种追求职业价值观逐渐转向“经济价值型”,把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在择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在就业的选择上,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在职业的取向上,把择业范围定在都市,或大机关、大单位;在职业的去向上,不仅要选城市、选职业、选单位,而且要讲条件、讲福利、讲待遇。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一)调适心理障碍的方法。
1.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志愿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使个人价值在与社会价值的交融中得到升华。
2.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首先要考虑的是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使自己在求职择业时做到心中有数,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去求职;其次要树立自信心。在正确把握自己的情况下,勇于迎接挑战,参与竞争,相信自己,自信而不自负;再次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做到逆境不气馁,顺境不骄傲,面对现实,勤于思考,百折不挠。
3.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既是毕业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化解毕业生择业心理矛盾的有效途径。学校应主动通过就业指导,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规律,帮助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积极宣传各级政府和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二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榜样教育,既要在往届毕业生中寻找艰苦奋斗、业有所成的榜样,又要在应届毕业生中树立意志坚定、自愿到基层工作的榜样,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三要早抓就业教育工作,就业教育应当从大学生入校时做起,全体教职工,尤其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了解学业与就业的关系。目前,还有一种提法就是就业指导要辅导员化、班主任化,使大学生尽早树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
(二)通过成功素质训练,合理定位,指导其实现人生目标。
成功素质训练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对个人成功素质进行训练的技术,是由拿破仑·希尔在卡耐基的提议下历时25年,对2万人进行调研后提出来的。成功素质训练是以培养和训练个人的成功素质为目标,通过心理分析、心理训练和行为训练等一整套科学方法,在强化积极心态、规划成功目标、勇于成功实践等方面对受训者进行成功素质训练。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成功素质训练两者缺一不可,两者只有有机结合,才能指导学生实现人生目标,走向成功。
1.实施成功素质训练
(1)开设成功素质训练选修课。采取朗读、辩论、目标训练、自我暗示、网上交流、跟踪培养和调查等训练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训练、信任感训练、意志力训练、破除心理障碍训练、发散思维训练和打破常规思维训练及领导素质和行销能力训练,等等。
(2)重点在“强化积极心态、规划成功目标、勇于成功实践、掌握思维方法、控制自我情绪、提高领导素质、坚定成功信心、培养个性品质、挖掘创新潜能、训练专注毅力、强化成功意识、超越失败困境、科学利用时间、养成良好习惯、保持身心健康”等方面对受训者进行成功素质训练。
(3)建立成功素质咨询机构。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选择性地建立学生成功素质训练的跟踪档案。记录并监控学生在确定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后的成长历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跟踪辅导,及时纠正其偏差,不断激发其创造创新精神,培养职业成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帮助其实现人生目标。
职业选择一般由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组成。确定职业选择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这里所指的行动主要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三、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发与管理,促进机制改革
(一)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建立职业测验与咨询服务机构,开展持续的职业生涯教育。
(二)高校大力推进改革,从制度上扶持大学生职业规划。
1.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专业权利,条件许可的学校尽可能实施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学生不仅可以选专业,而且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2.在导师指导下,建立学生自主选课制,加强引导和管理,不断修正和更新大学生的人生和职业发展目标。只有建立自主的选课制,才能真正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现。
3.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推动大学生创业机制的建立,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必须实行学习年限的弹性管理。学生要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必须先到社会上了解自己职业锚所在及市场需求。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加强规划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历程的计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7.29%的大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但是有49.84%的大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了解。从数字来看,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设计。一般来说,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在大学期间逐渐形成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环节。
在高中,传统的教育观念仍是:学校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知识殿堂,学生就要学有所成再论职业。为此,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出现了偏差,追求的不是综合素质,而是学习成绩。“职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词汇。
据有关材料显示,许多大学只在大三、大四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信息量小”、“内容陈旧”,授课教师大多没受过专业训练,或是缺乏理论基础,缺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或是教师本身对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空谈理论。作为学生自身来讲只有迷茫、困惑,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和发展。
(二)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指导、社会经验不足,在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实施中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也是一种消极的、失去心理平衡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使一些毕业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而且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有自卑心理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缺乏勇气,不敢面对竞争、不敢参与竞争,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2.重实现人生价值,但缺乏务实的心理准备。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时,越来越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择业中,很多大学生都不愿碌碌无为。但是学生又缺乏务实的心理准备,不愿深入基层、农村等急需人才而又能发挥作用的地方,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创业、去第一线做具体工作的心理准备。一旦事与愿违,就会丧失上进心和事业心,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失落感。
3.职业价值判断的标准趋向务实化,但又存在比较明显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心理。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的务实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往往更看重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这种追求职业价值观逐渐转向“经济价值型”,把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在择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在就业的选择上,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在职业的取向上,把择业范围定在都市,或大机关、大单位;在职业的去向上,不仅要选城市、选职业、选单位,而且要讲条件、讲福利、讲待遇。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一)调适心理障碍的方法。
1.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志愿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使个人价值在与社会价值的交融中得到升华。
2.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首先要考虑的是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使自己在求职择业时做到心中有数,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去求职;其次要树立自信心。在正确把握自己的情况下,勇于迎接挑战,参与竞争,相信自己,自信而不自负;再次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做到逆境不气馁,顺境不骄傲,面对现实,勤于思考,百折不挠。
3.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既是毕业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化解毕业生择业心理矛盾的有效途径。学校应主动通过就业指导,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规律,帮助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积极宣传各级政府和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二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榜样教育,既要在往届毕业生中寻找艰苦奋斗、业有所成的榜样,又要在应届毕业生中树立意志坚定、自愿到基层工作的榜样,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三要早抓就业教育工作,就业教育应当从大学生入校时做起,全体教职工,尤其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了解学业与就业的关系。目前,还有一种提法就是就业指导要辅导员化、班主任化,使大学生尽早树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
(二)通过成功素质训练,合理定位,指导其实现人生目标。
成功素质训练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对个人成功素质进行训练的技术,是由拿破仑·希尔在卡耐基的提议下历时25年,对2万人进行调研后提出来的。成功素质训练是以培养和训练个人的成功素质为目标,通过心理分析、心理训练和行为训练等一整套科学方法,在强化积极心态、规划成功目标、勇于成功实践等方面对受训者进行成功素质训练。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成功素质训练两者缺一不可,两者只有有机结合,才能指导学生实现人生目标,走向成功。
1.实施成功素质训练
(1)开设成功素质训练选修课。采取朗读、辩论、目标训练、自我暗示、网上交流、跟踪培养和调查等训练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训练、信任感训练、意志力训练、破除心理障碍训练、发散思维训练和打破常规思维训练及领导素质和行销能力训练,等等。
(2)重点在“强化积极心态、规划成功目标、勇于成功实践、掌握思维方法、控制自我情绪、提高领导素质、坚定成功信心、培养个性品质、挖掘创新潜能、训练专注毅力、强化成功意识、超越失败困境、科学利用时间、养成良好习惯、保持身心健康”等方面对受训者进行成功素质训练。
(3)建立成功素质咨询机构。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选择性地建立学生成功素质训练的跟踪档案。记录并监控学生在确定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后的成长历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跟踪辅导,及时纠正其偏差,不断激发其创造创新精神,培养职业成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帮助其实现人生目标。
职业选择一般由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组成。确定职业选择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这里所指的行动主要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三、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发与管理,促进机制改革
(一)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建立职业测验与咨询服务机构,开展持续的职业生涯教育。
(二)高校大力推进改革,从制度上扶持大学生职业规划。
1.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专业权利,条件许可的学校尽可能实施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学生不仅可以选专业,而且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2.在导师指导下,建立学生自主选课制,加强引导和管理,不断修正和更新大学生的人生和职业发展目标。只有建立自主的选课制,才能真正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现。
3.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推动大学生创业机制的建立,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必须实行学习年限的弹性管理。学生要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必须先到社会上了解自己职业锚所在及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