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机体痛阈-血压调控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治病的基础即是选择相应的穴位,不同部位的穴位具有相对不同的功能,即穴位功能有其特异性,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有“五脏之有疾,当取十二原,……五脏之有疾,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的描述。每个穴位由于其所处的位置、所属经脉、脏腑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穴位特异性的基本要点为不同的穴位对某一或某些内脏或躯体的功能或病痛具有别于其他穴位的反映和调整功能作用。第六版《腧穴学》中准确地将腧穴的特异性概括为腧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周围非腧穴或其他腧穴比较所具有的特异性[1]。

其他文献
特征性症状可全面反映病、证或所用方剂治疗疾病的真实病机,中医诊病、辨证是否准确,以及应用的方剂是否恰当与能否把握特征性症状密切相关。即诊病辨证、应用方剂是否准确的关键在于能否掌握各个病、证以及方剂的特征性症状。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拙见。
期刊
天然活性药物常因为含量低、资源有限、结构复杂、化学方法不能合成等问题难以开发成新药.微生物转化天然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对天然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合成新型化合物的生化反应,其实质是利用微生物自身丰富的酶系统对外源化合物进行酶催化反应。
期刊
一氧化碳(CO)中毒最易损害心脏、神经系统、大脑,中毒后出现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并不多见[1].我科收治CO中毒继发周围神经损伤1例,采用电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现代医学针对寻常性痤疮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口服或外敷药物、物理疗法、综合治疗等;但近年来,利用各种疗法的优势互补,综合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案例则占主导地位.本文对近5 年来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从现代医学、传统医学、中西医联合疗法方面归纳疗效,以寻求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有效方案。
期刊
本文探讨中医药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涉及中医古文献中记载的单味药物功效的拓展和制剂技术的利用、方剂的开发、治疗技术与经验的借鉴和中医药现代文献记载的知识筛选、名老中医的经验整理、专利文献的技术转让、标准文献的实施和病案资料的分析运用等.并建议加强书目编纂、中医药古籍整理和文献资源的整合等基础工作。
目的 基于对已发表文献的分析,初步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季节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既往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尝试对病例采集时间进行季节性划分,对冠心病的中医证型与季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夏秋季节中医证型出现频率居于前三位的是心血瘀阻、心气不足、痰阻心脉,冬春季节居于前3位的是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在四季中均常见;夏秋季节除心血瘀阻外,还常见心气不足;冬春季节痰阻心脉型所占比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以阵发性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为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AR易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结膜炎、鼻窦炎、鼻出血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应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AR,现报告如下。
期刊
急性心肌梗死是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心身疾病.近几年,我科注重患者的个性化心理干预,使之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收治的28例急性心肌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除2例因入院时已发展为心源性休克短时间即死亡外,其余26例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0 d.具体方法归纳如下。
期刊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在漫长的实践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三大学派,即正宗学派、全生学派、心得学派,其学术特点各树一帜,在外科医学史上极有影响[1].以清代高秉钧为代表的心得学派,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促进了中医外科学术的繁荣.《谦益斋外科医案》[2]为清代高秉钧之医案著作,其学术经验及学术特点至今仍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
期刊
偏瘫为中风病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认为,偏瘫的发生多因平素体虚,机体阴阳失调,加之风、火、痰、瘀,导致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上蒙清窍,而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早期的康复训练及电针疗法可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