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园本课程开发是促进幼儿园课程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了解忻州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从而提高忻州市幼儿教育质量,笔者进行了此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忻州市幼儿园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认识不深刻,参加园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园本课程开发主体单一,园本课程开发水平不高,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鉴于此,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教师要加强学习,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加强专家的引领、指导;加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的支持;各课程开发主体应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
〔关键词〕 幼儿园;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6-0050-03
课程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即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的,由幼儿园课程主体(园长、行政人员、幼儿教师、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在共同合作下,为改善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所计划并形成的一种有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实践活动。忻州作为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其幼儿教育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值得我们关注。为此,笔者选取园本课程开发这一问题对忻州市的公立幼儿园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园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
(一)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认识不深刻
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认识是影響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关于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认识,笔者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对园本课程的了解情况;是否参加过园本课程的相关培训;什么是幼儿园课程。结果显示,60%的教师认为对园本课程基本了解,偶尔会参加园本课程的相关培训,关于什么是幼儿园课程的问题,40%的教师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教师制定的一日活动计划,38%的教师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经验,而将幼儿园课程看作是幼儿在幼儿园的全部活动或幼儿在园内外获得的经验者只占到11%。可见,忻州市幼儿园部分教师对园本课程的了解不是很全面、深刻;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这或许是教师对园本课程了解不多的一个原因;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集中在“经验”和“一日活动计划”,这是近些年来大家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而事实上这种观点也有偏颇。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情境中与人、事、物交互作用所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它包含了教师预先计划的课程和教师与幼儿互动生成的课程。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即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的,由幼儿园课程主体(园长、行政人员、幼儿教师、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在共同合作下,为改善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所计划并形成的一种有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实践活动。它具体表现为以儿童发展为本、民主决策、幼儿园特色、生活性、生成性、和谐性、整合性等特征。
(二)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参与者对改革的态度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该地区幼儿园教师对园本课程的开发持肯定态度,43%的教师认为幼儿园需要自行设计开发课程,56%的教师认为愿意参加园本课程开发活动,但从教师的选项来看,本地区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迫切性认识不足,只是比较需要或有些需要,而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三)园本课程开发主体单一
园本课程开发是由幼儿园课程主体(园长、行政人员、幼儿教师、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在共同合作下,为改善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所计划并形成的一种有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实践活动。但该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单一,且主要是园领导及年级组长、课程专家。普通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很少参与,社会人士更是完全被排除在外。
(四)园本课程开发方式单一
课程开发的方式包括内容的选用、教材的补充、活动的改编、课程的创新等方面。表格中的数据显示,该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方式主要是课程的整合,其次是课程的创编、课程的选择、补充或删减。总体来看是比较符合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的,不过在具体实践中,该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方式主要是课程的选择、补充或删减,课程的创编是比较少的,课程整合经常会提到,但是课程整合的水平比较低。
(五)园本课程开发水平不高,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园本课程开发主要包括园本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园本课程内容是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部分,课程内容的优劣,将会直接关系到园本课程开发目标的实现。作为传承课程目标的载体,园本课程内容应该包含引导幼儿从生活世界中发现、探究问题的内容;尊重幼儿兴趣、发展幼儿个性的内容;体现幼儿园所在家庭、园所、社区文化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体现多元文化特色的内容。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是围绕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进行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较少考虑地区特点、幼儿园特点、家长的需要以及多元文化的内容。课程内容开发的形式也主要是幼儿园自选,创编和改编的成份比较少。事实上,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地区不少幼儿园都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比如:各国民族服饰、各国乐器、各国建筑等,可见,并不是没有这些内容,只是教师对园本课程的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没能概括出来。
课程实施即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关于课程实施典型的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从研究结果来看,该地区在课程实施方面践行了园本课程实施的理念,主要是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从调查数据可以得知:该地区教师对园本课程评价的态度是正确的,认为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而在评价过程中也能以幼儿的实际需要作为评价的标准,部分教师在评价前会制定评价方案,根据方案进行评价,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但在评价的主体方面,大家认为主要是由教师和专家来执行,理由是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对于课程实施效果最有发言权,而专家是课程方案的制定者,是权威,应该对课程进行评价,可见该地区园本课程评价的主体是比较单一的,特别是缺少幼儿、社会人士的参与。而绝大部分幼儿园在评价的实施上主要是采取随时随地进行评价,使得课程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也造成评价的片面性。 二、园本课程开发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在与部分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忻州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之所以呈现低水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水平有限,绝大部分教师的学历为中专、大专,专业理论知识不足,课程开发的能力不强,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已经在进行园本课程开发,但是自己却浑然不知,有些教师进行了很多园本课程的实践,比如课程的选择、课程的整合、课程的创编,但是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而是根据教育现场中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缺乏系统性。
(二)专家引领不够,缺乏对基层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指导
研究中,教师们普遍反映缺乏专家的指导,特别是有课程经验的专家的指导。虽然幼儿园也会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也会邀请专家来园讲座,但是力度不够,学习培训、专家指导很多时候都是蜻蜓点水式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资金、资源不足,使得课程开发缺乏后盾
调查中,很多教师表示,园本课程开发本来就是一件繁难的事情,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家的引领、指导之外,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的支持,但是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在这方面获得的支持帮助很少,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园本课程的开发。
(四)各级人员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凝聚力不强
课程开发是一个历时时间长,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课程实践活动。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忻州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中主体单一,很多教师都是单打独斗,各级人员之间缺乏协同合作,没有形成良好的课程开发团队,各主体的力量也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缺乏家长、社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课程开发步履艰难。
(五)教师时间、精力不足
教师的时间、精力也是影响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调查中,很多教师表示自己也认识到园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迫切性,也想进行园本课程开发,但是无论是课程的改编、选择还是创编,都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而自己的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参与课程开发活动。
三、对策与建议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基础。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地区很多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是很扎实,对一些新理念、新方法一知半解。对于什么是课程开发,也比较模糊,不少教师认为课程开发就是编写教材。理念的落后、知识的缺乏导致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因循守旧,畏首畏尾,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教师必须及时充电,通过自主学习、外出培训以及网络培训等各种方式加强学习,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
(二)加强专家的引领、指导
专家的引领、指导会减少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非常渴望专家的指导,而由于各种局限性,很少能够接触到专家的针对性指导,有时能接触到一些专家,但其指导又太宏观,缺乏可操作性,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建议幼儿园应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幼儿园的做法,经常请专家来园讲座、指导,并且能够建立与专家的长效合作机制。此外,课程专家应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经常深入到教学活动现场,了解教学一线教师的想法和幼儿园的真正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指导计划,对幼儿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加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调查中,我们发现该地区幼儿园中教师的学历偏低,集中在大中专,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技能技巧已经不再是幼儿教师最急需的能力。二是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创造性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鉴于此,我们建议高等院校要重新审视课程结构,要与幼儿园加强交流,科学安排课程,传授先进理念,与此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可采取教师、学生驻园模式,实现高校与幼儿园的零对接。要充分发挥国培项目的积极作用,聘请知名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幼儿园要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外出学习,并经常性地邀请专家来园指导。
(四)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的支持
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地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支持力度不够。今后,教育行政部門应对幼儿园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幼儿园的课程开发活动应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以促使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活动高效开展。
(五)各课程开发主体应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
目前,团队的力量在各行各业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园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课程专家、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领导、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的鼎力合作。为此,课程开发的相关方面应该加强合作,精诚团结,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把课程开发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李子健,杨晓萍,殷 洁.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7).
[2] 蔡红梅.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内涵及特点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20(2).
[3] 高 敬.上海市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现状调查报告[J].调查与研究,2005,24(3).
[4] 覃 兵.园本课程开发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150(6).
[5] 俞 洋.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思考[J].学前课程研究,2009(1).
责任编辑:张明明
〔关键词〕 幼儿园;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6-0050-03
课程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即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的,由幼儿园课程主体(园长、行政人员、幼儿教师、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在共同合作下,为改善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所计划并形成的一种有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实践活动。忻州作为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其幼儿教育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值得我们关注。为此,笔者选取园本课程开发这一问题对忻州市的公立幼儿园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园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
(一)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认识不深刻
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认识是影響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关于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认识,笔者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对园本课程的了解情况;是否参加过园本课程的相关培训;什么是幼儿园课程。结果显示,60%的教师认为对园本课程基本了解,偶尔会参加园本课程的相关培训,关于什么是幼儿园课程的问题,40%的教师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教师制定的一日活动计划,38%的教师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经验,而将幼儿园课程看作是幼儿在幼儿园的全部活动或幼儿在园内外获得的经验者只占到11%。可见,忻州市幼儿园部分教师对园本课程的了解不是很全面、深刻;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这或许是教师对园本课程了解不多的一个原因;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集中在“经验”和“一日活动计划”,这是近些年来大家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而事实上这种观点也有偏颇。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情境中与人、事、物交互作用所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它包含了教师预先计划的课程和教师与幼儿互动生成的课程。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即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的,由幼儿园课程主体(园长、行政人员、幼儿教师、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在共同合作下,为改善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所计划并形成的一种有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实践活动。它具体表现为以儿童发展为本、民主决策、幼儿园特色、生活性、生成性、和谐性、整合性等特征。
(二)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参与者对改革的态度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该地区幼儿园教师对园本课程的开发持肯定态度,43%的教师认为幼儿园需要自行设计开发课程,56%的教师认为愿意参加园本课程开发活动,但从教师的选项来看,本地区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迫切性认识不足,只是比较需要或有些需要,而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三)园本课程开发主体单一
园本课程开发是由幼儿园课程主体(园长、行政人员、幼儿教师、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在共同合作下,为改善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所计划并形成的一种有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实践活动。但该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单一,且主要是园领导及年级组长、课程专家。普通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很少参与,社会人士更是完全被排除在外。
(四)园本课程开发方式单一
课程开发的方式包括内容的选用、教材的补充、活动的改编、课程的创新等方面。表格中的数据显示,该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方式主要是课程的整合,其次是课程的创编、课程的选择、补充或删减。总体来看是比较符合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的,不过在具体实践中,该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方式主要是课程的选择、补充或删减,课程的创编是比较少的,课程整合经常会提到,但是课程整合的水平比较低。
(五)园本课程开发水平不高,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园本课程开发主要包括园本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园本课程内容是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部分,课程内容的优劣,将会直接关系到园本课程开发目标的实现。作为传承课程目标的载体,园本课程内容应该包含引导幼儿从生活世界中发现、探究问题的内容;尊重幼儿兴趣、发展幼儿个性的内容;体现幼儿园所在家庭、园所、社区文化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体现多元文化特色的内容。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是围绕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进行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较少考虑地区特点、幼儿园特点、家长的需要以及多元文化的内容。课程内容开发的形式也主要是幼儿园自选,创编和改编的成份比较少。事实上,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地区不少幼儿园都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比如:各国民族服饰、各国乐器、各国建筑等,可见,并不是没有这些内容,只是教师对园本课程的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没能概括出来。
课程实施即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关于课程实施典型的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从研究结果来看,该地区在课程实施方面践行了园本课程实施的理念,主要是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从调查数据可以得知:该地区教师对园本课程评价的态度是正确的,认为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而在评价过程中也能以幼儿的实际需要作为评价的标准,部分教师在评价前会制定评价方案,根据方案进行评价,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但在评价的主体方面,大家认为主要是由教师和专家来执行,理由是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对于课程实施效果最有发言权,而专家是课程方案的制定者,是权威,应该对课程进行评价,可见该地区园本课程评价的主体是比较单一的,特别是缺少幼儿、社会人士的参与。而绝大部分幼儿园在评价的实施上主要是采取随时随地进行评价,使得课程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也造成评价的片面性。 二、园本课程开发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在与部分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忻州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之所以呈现低水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水平有限,绝大部分教师的学历为中专、大专,专业理论知识不足,课程开发的能力不强,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已经在进行园本课程开发,但是自己却浑然不知,有些教师进行了很多园本课程的实践,比如课程的选择、课程的整合、课程的创编,但是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而是根据教育现场中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缺乏系统性。
(二)专家引领不够,缺乏对基层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指导
研究中,教师们普遍反映缺乏专家的指导,特别是有课程经验的专家的指导。虽然幼儿园也会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也会邀请专家来园讲座,但是力度不够,学习培训、专家指导很多时候都是蜻蜓点水式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资金、资源不足,使得课程开发缺乏后盾
调查中,很多教师表示,园本课程开发本来就是一件繁难的事情,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家的引领、指导之外,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的支持,但是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在这方面获得的支持帮助很少,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园本课程的开发。
(四)各级人员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凝聚力不强
课程开发是一个历时时间长,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课程实践活动。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忻州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中主体单一,很多教师都是单打独斗,各级人员之间缺乏协同合作,没有形成良好的课程开发团队,各主体的力量也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缺乏家长、社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课程开发步履艰难。
(五)教师时间、精力不足
教师的时间、精力也是影响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调查中,很多教师表示自己也认识到园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迫切性,也想进行园本课程开发,但是无论是课程的改编、选择还是创编,都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而自己的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参与课程开发活动。
三、对策与建议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基础。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地区很多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是很扎实,对一些新理念、新方法一知半解。对于什么是课程开发,也比较模糊,不少教师认为课程开发就是编写教材。理念的落后、知识的缺乏导致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因循守旧,畏首畏尾,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教师必须及时充电,通过自主学习、外出培训以及网络培训等各种方式加强学习,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
(二)加强专家的引领、指导
专家的引领、指导会减少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非常渴望专家的指导,而由于各种局限性,很少能够接触到专家的针对性指导,有时能接触到一些专家,但其指导又太宏观,缺乏可操作性,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建议幼儿园应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幼儿园的做法,经常请专家来园讲座、指导,并且能够建立与专家的长效合作机制。此外,课程专家应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经常深入到教学活动现场,了解教学一线教师的想法和幼儿园的真正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指导计划,对幼儿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加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调查中,我们发现该地区幼儿园中教师的学历偏低,集中在大中专,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技能技巧已经不再是幼儿教师最急需的能力。二是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创造性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鉴于此,我们建议高等院校要重新审视课程结构,要与幼儿园加强交流,科学安排课程,传授先进理念,与此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可采取教师、学生驻园模式,实现高校与幼儿园的零对接。要充分发挥国培项目的积极作用,聘请知名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幼儿园要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外出学习,并经常性地邀请专家来园指导。
(四)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的支持
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地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支持力度不够。今后,教育行政部門应对幼儿园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幼儿园的课程开发活动应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以促使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活动高效开展。
(五)各课程开发主体应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
目前,团队的力量在各行各业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园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课程专家、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领导、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的鼎力合作。为此,课程开发的相关方面应该加强合作,精诚团结,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把课程开发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李子健,杨晓萍,殷 洁.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7).
[2] 蔡红梅.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内涵及特点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20(2).
[3] 高 敬.上海市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现状调查报告[J].调查与研究,2005,24(3).
[4] 覃 兵.园本课程开发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150(6).
[5] 俞 洋.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思考[J].学前课程研究,2009(1).
责任编辑: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