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腔内超声辅助盘圈关闭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血管腔内超声辅助盘圈关闭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9例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患者在血管腔内超声辅助下进行盘圈关闭术.结果:所有9例患者都成功地进行了血管腔内超声检查,无一例发生并发症.血管腔内超声显示动脉导管为一单层中等回声的管状结构,管壁厚度均匀.血管腔内超声测量的平均动脉导管最小内径为3.08±0.71mm.8例患者的盘圈关闭术成功,一例患者因动脉导管直径太大(5.61mm)而未能成功.术后随访未发现残余分流,盘圈移位以及主动脉或肺动脉阻塞.结论:血管腔内超声能够安全有效地评价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为盘圈关闭术提供了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所不能得到的信息,从而帮助选择大小适宜的盘圈,减小盘圈栓塞和移位的危险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其他文献
分析了50例创伤性脑室内出血(IVH)患者,其中单纯性IVH 9例,其余41例均伴有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致伤的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32例,64%);病人均有脑膜刺激征表现,发热35例(70%)
分析 12例妊高征患者的颅脑CT影像学变化 ,评估其脑部病变情况。结果表明 ,以可逆性低密度和少见的出血现象为特征的颅脑CT影像学变化可作为亚临床改变而存在于妊高征患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心理负担的加重,人类的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来源于心-身失调的动态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将多种生理参数进行融合分析是诊断动态病的有效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对麻醉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带气囊导管(F24)气管内插管麻醉(A组)、不带气囊小导管(F16)气管内插管并高频喷射给氧麻醉(B组)和强化表面麻醉(C组)三种麻醉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康复加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康复组加康复训练,康复针灸组加针灸,对照组不进行康复和针灸。结果:早期康复组、康复加针灸组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滴注法行心肌声学造影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经犬外周静脉持续滴注微泡造影剂动态观察心肌显影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2ml/min和6ml/min滴注组
采用Nd∶YAG激光器为激发光源 ,与CCD光学多道分析系统联用建立了多道检测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分析装置 ,并对该装置的设计进行了优化 ,荧光光谱测量范围 350~ 10 0 0nm ,波长
目的 细胞因子TNF、IFN等在淋巴细胞介导胶质瘤细胞调亡方面的作用和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 组化、分子生物学、MTT法及PBL对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凋亡形成的直接观察方法。结果 正常人PBL对U- 251MG的
目的:探讨提高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应用德国Zeiss-Humphery公司生产的UBM 84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66例(66只眼)临床怀疑睫状体脱离的病例进行检查.
西安市动物园于1998年7月5日死亡熊猴1只,从送检标本熊猴肺脏中分离的菌株经生物学及血清学全面鉴定,证实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该菌是引起熊猴死亡的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