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以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为主力的华南人民抗日武装面对血腥弥漫、山河破碎、民陷水火的民族危机,顽强战斗,英勇杀敌,在抗日战争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成为华南抗战旗帜。
华夏南国、南海之滨、五岭之阳的区域,通常被称为“岭南”。1938年10月12日,日寇侵入岭南,国民党守军一夜溃退。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组织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华南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还创办了军械所和兵工厂。在远离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主力的情况下,在孤悬敌后的环境中,华南抗日根据地人民军工与抗日武装并肩前行,谱写了华南人民军工挥钺岭南、抗日救国的不朽战歌。
东江,发源于江西大竹岭,流经广东省河源、惠州等地,在东莞汇入珠江,注入南海。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东江革命根据地在惠阳县中峒、海丰县准提阁、潮阳县虎白坟村、龙川县大塘肚、梅县顺里和斋公坪、丰顺县大竹园和牛文溪、大埔县石井村等地建立9个军械所,在潮阳大南山济美村、紫金炮子乡建立2个炸药厂。这些兵工厂规模不等,但都是在白色恐怖中建立发展起来,为支援红军作战发挥重要作用。
惠阳,地处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西连深圳、东莞,南濒大亚湾,自古被誉为“南粤门户”。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日寇登陆第2天,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指派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香港市委宣传部长周伯明回到深圳,以坪山为中心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2月2日,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周田村育英楼成立,共有100多人。12月10日,東江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在淡水祖庙成立。曾生一面组织群众参军献枪,解决人枪缺乏问题,同时积极创办兵工厂,支援抗日斗争。农村青壮年纷纷组织抗日自卫队,民兵很快发展到四五千人。夜校、读书会、唱歌队等宣传抗日的群众组织应运而生,开办了干部训练班,恢复了国民教育,并在坪山建立了一个小兵工厂,自己制造步枪和手榴弹。到年底游击队已发展到近二百人。1939年,部队在惠阳县坪山乡建设了小型医务所、被服厂和枪械修理厂各1个,枪械修理厂能生产“七九式”步枪用三角刺刀。
东莞,位于广东中南部、珠江口东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这里是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之一。1938年10月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在莞城中山公园成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有150人左右,队长是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1期的共产党员王作尧。他们将旧枪擦去锈迹,修理完好,奔赴抗日前线。中共广东省委东南特委,在日军入侵、国民党逃跑的局面下,不失时机地在东江南岸、广九铁路两侧,组织了两支人民抗日武装——东莞壮丁模范队和惠阳的惠宝人民游击队,打开了东江抗日游击战争新局面。1939年9月,曾生和王作尧领导的游击队收复大鹏半岛沙鱼涌等地,抗日游击队迅速发展到700余人,在大鹏半岛七娘山北麓鸡公秃村设立被服厂、枪械修理厂、鞋革厂等。1939年底,曾生和王作尧领导部队分别被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第五大队,分别进入大岭山、羊台山地区坚持抗日斗争。
大岭山,位于广东东莞中部,山峦连绵,是曾生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1940年,曾生率部进入大岭山区,粉碎敌人多次“扫荡”,建立大岭山根据地。为解决枪支弹药问题不足问题,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成立生产建设委员会和基金会,一方面帮助农民购买农具、耕牛、肥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减租减息;另一方面建立起后勤补给单位、修械所、粮站、医院等机构,使大岭山成为有着战略地位的巩固健全的抗日基地。
羊台山是深圳西部最高峰。1940年10月,王作尧领导第五大队开展羊台山抗日斗争,半年内队伍扩大到300多人,他们建立了羊台山抗日根据地,后方医院、兵工厂、被服厂、粮站、报社、情报站、税务总站、交通总站、后方办事处和电台等。
土洋村,位于大鹏半岛鲨鱼涌。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此更名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二年8月,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委在土洋村召开联席会议,作出“发展人枪,扩大部队,建立支队编制”的工作部署。东江纵队人民军工建设从此进入新阶段。到1944年底,东江纵队不断发展,陆续建立起兵工厂、制药厂、被服厂、报社、电台、青干班、军政干校、医院等机构,逐步建立起了稳固的大鹏半岛后方基地。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被誉为“百粤群山之祖”。1944年8月,东江纵队派部队向北渡过东江,开辟罗浮山抗日根据地。东江纵队在罗浮山脚下冲虚观内建立指挥部,在南客寮村设有情报交通站,设立兵工厂。兵工厂的主要任务是修理枪械,制造手雷、地雷等。
八年抗战中,东江纵队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在人民军工的支撑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为拥有11000余人的抗日武装,转战于东江两岸、港九敌后、粤北山区和韩江地区39个县市,英勇顽强打击敌人,接连收复大片国土。根据地游击区总面积达到6万平方里,人口达到450万,为抗击日伪作战1400余次,反击顽军作战6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和投诚者3500多人,缴获各种武器6500余件、各种炮25门。东江纵队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华南抗日战场上一面鲜红的旗帜。
与东江纵队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是活跃在琼崖大地上的一支抗日武装。早在1928年,王文明、梁秉枢、罗文淹率部来到海南母瑞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创办农场、军政学校、军械厂、医院、粮食加工厂、合作社和缝衣组,坚持斗争。到1930年8月,红军队伍发展到1300多人、拥有枪支900多件。1932年9月13日,国民党军陈汉光旅“围剿”母瑞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率警卫连100余人与敌周旋。1933年4月,突围下山时只剩25人。这支25人的队伍在抗日战争的艰险环境中继续奋斗,创造了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光荣传奇。
六连岭峰连耸翠,从1927年起,这里就是革命根据地。山上至今存有红军洞、红军医院、兵工厂旧址和造出内装火药弹丸的荔枝炮。这种荔枝炮近距离杀伤力大,一直使用到抗战时期,并在历次抗日斗争中发挥威力,堪称琼崖人民军工建设的典范之作。 云龙镇,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中北部,地处南渡江下游东岸,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8年12月,琼崖红军游击队在此被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后被扩编为“独立总队”,设参谋室、政训室、军需室、直属医院。军械厂,下辖3个大队、1个特务中队,冯白驹任总队长。军械厂主要任务是修理缴获而来的破损枪械、复装子弹、制造土炸弹。在人民军工力量支撑下,琼崖抗日武装不断壮大,挫败了日寇“速战速决占领全琼”的阴谋。
美合村,地处海南岛澄迈,背靠五指山,濒临南渡江,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扼踞要冲。1940年2月,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总部机关进入美合村,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创建兵工厂、合作社、小学、夜校、医院、抗日新闻报社、军校等机构。据史料记载:美合兵工厂就是一个四五个人的打铁铺子,建厂初期没有厂房,设备简陋,只有1个风箱、1把手摇钻、几把锤子、几把钳子。后来中共中央从延安派来两名技师,摊子渐渐扩大。为制造子弹和手榴弹,琼崖特委发动群众搜集破铜烂铁,规定战士们每打一枪交回弹壳,以便复装子弹。后因日寇和国民党军队蚕食封锁,破铜烂铁越来越少,炸药不易得到。琼崖特委要求党员交纳党费可用铁铅锡顶替。为解决炸药紧缺问题,总队派人秘密潜入敌占区搞偷运,有的同志在通过封锁线时不幸牺牲。除此之外,他们还从未爆炸弹和水雷中拆取炸药,其中,归侨周汝松成为大家公认的“拆弹专家”。
战争环境下,美合兵工厂有时在村里,有时在山上,有时在船上,始终跟随部队坚持生产,有时还干脆在战场附近支起摊子,不分昼夜赶制子弹。战士们把弹壳退出枪膛,就由支前群众捡回来送到兵工厂里换底火、装好药、安弹头并连夜送回战场。工人们昼夜奋战,风箱铁锤一刻不停,实现“当天弹壳当天装”目标。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美合事变”,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被迫撤回琼文革命根据地。琼崖纵队军械厂陈大新等转移到黎母山下保蕊村,得到群众无私接济。陈大新等把仅存光洋交给群众作为伙食费,群众说:“独立队为了我们穷人翻身解放,流血献身都不怕,现在一时落难,我们理应相助。”
六连岭,在抗战时期变成琼崖人民坚持武装斗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根据地。1941年春,独立总队回到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在此成立琼崖抗日独立队第九中队。1942年夏,日军纠集6000多人对全琼抗日根据地实行“蚕食”“扫荡”“三光”政策,六连岭抗日根据地人民军工建设遭到摧残。1943年3月18日,琼崖特委发出《关于反“蚕食”斗争的新指示》,要求总部军械厂除购买各种药料外,应增加军工力量,扩大军工生产。按照党组织号召,兵工厂迁到南渡江西岸的儒万山继续生产。在琼崖军工战士的记忆中,兵工厂犹如钢中之钢,一天天发展壮大。
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因峰峦起伏形似五指而得名。随着抗战形势发展,瓊崖特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五指山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于1943年春天决定将领导机关撤出琼文根据地,向五指山区白沙县挺进。1944年秋,琼崖独立总队改编为琼崖独立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琼崖纵队成立后采取措施加强军需后勤机关,要求每个支队建立军械厂,琼崖纵队军事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1945年,琼崖纵队攻占白沙,建立抗日根据地,随后创立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并在此设置琼崖纵队司令部、红军医院、兵工厂等。在迎接抗日反攻的日子里,琼崖纵队各军械厂加班加点,全力以赴,生产武器弹药。9月2日,侵琼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孤岛奋战6年之久的琼崖抗战胜利结束。
抗战时期,以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为主力的华南人民抗日武装面对血腥弥漫、山河破碎、民陷水火的民族危机,顽强战斗,英勇杀敌,在抗日战争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成为华南抗战旗帜。人民抗日武装之所以能够称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民族抗战路线,坚信“兵民是胜利之本”。
国民党当局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致使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节节败退,随之迁到大后方的各地兵工厂多达27家,其中5000人以上的17家大型兵工厂集中在陪都重庆,职工人数达到9万余人。据重庆兵工厂工人回忆:他们每天至少要工作10个多小时,但谁也没有怨言,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在为抗日而干。敌机轰炸时,他们没有被吓倒,而是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加班加点。伴随机器轰鸣声,一首由郭沫若作词、贺绿汀作曲的《兵工之歌》在嘉陵江畔唱响:“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我们有骨肉般的友爱,我们有金石般的至诚。我们有熔炉般的热烈,我们有钢铁般的坚韧。量欲其富,质欲其精。同志们,猛进!同志们,猛进,猛进!”
华夏南国、南海之滨、五岭之阳的区域,通常被称为“岭南”。1938年10月12日,日寇侵入岭南,国民党守军一夜溃退。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组织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华南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还创办了军械所和兵工厂。在远离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主力的情况下,在孤悬敌后的环境中,华南抗日根据地人民军工与抗日武装并肩前行,谱写了华南人民军工挥钺岭南、抗日救国的不朽战歌。
东江,发源于江西大竹岭,流经广东省河源、惠州等地,在东莞汇入珠江,注入南海。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东江革命根据地在惠阳县中峒、海丰县准提阁、潮阳县虎白坟村、龙川县大塘肚、梅县顺里和斋公坪、丰顺县大竹园和牛文溪、大埔县石井村等地建立9个军械所,在潮阳大南山济美村、紫金炮子乡建立2个炸药厂。这些兵工厂规模不等,但都是在白色恐怖中建立发展起来,为支援红军作战发挥重要作用。
惠阳,地处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西连深圳、东莞,南濒大亚湾,自古被誉为“南粤门户”。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日寇登陆第2天,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指派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香港市委宣传部长周伯明回到深圳,以坪山为中心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2月2日,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周田村育英楼成立,共有100多人。12月10日,東江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在淡水祖庙成立。曾生一面组织群众参军献枪,解决人枪缺乏问题,同时积极创办兵工厂,支援抗日斗争。农村青壮年纷纷组织抗日自卫队,民兵很快发展到四五千人。夜校、读书会、唱歌队等宣传抗日的群众组织应运而生,开办了干部训练班,恢复了国民教育,并在坪山建立了一个小兵工厂,自己制造步枪和手榴弹。到年底游击队已发展到近二百人。1939年,部队在惠阳县坪山乡建设了小型医务所、被服厂和枪械修理厂各1个,枪械修理厂能生产“七九式”步枪用三角刺刀。
东莞,位于广东中南部、珠江口东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这里是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之一。1938年10月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在莞城中山公园成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有150人左右,队长是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1期的共产党员王作尧。他们将旧枪擦去锈迹,修理完好,奔赴抗日前线。中共广东省委东南特委,在日军入侵、国民党逃跑的局面下,不失时机地在东江南岸、广九铁路两侧,组织了两支人民抗日武装——东莞壮丁模范队和惠阳的惠宝人民游击队,打开了东江抗日游击战争新局面。1939年9月,曾生和王作尧领导的游击队收复大鹏半岛沙鱼涌等地,抗日游击队迅速发展到700余人,在大鹏半岛七娘山北麓鸡公秃村设立被服厂、枪械修理厂、鞋革厂等。1939年底,曾生和王作尧领导部队分别被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第五大队,分别进入大岭山、羊台山地区坚持抗日斗争。
大岭山,位于广东东莞中部,山峦连绵,是曾生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1940年,曾生率部进入大岭山区,粉碎敌人多次“扫荡”,建立大岭山根据地。为解决枪支弹药问题不足问题,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成立生产建设委员会和基金会,一方面帮助农民购买农具、耕牛、肥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减租减息;另一方面建立起后勤补给单位、修械所、粮站、医院等机构,使大岭山成为有着战略地位的巩固健全的抗日基地。
羊台山是深圳西部最高峰。1940年10月,王作尧领导第五大队开展羊台山抗日斗争,半年内队伍扩大到300多人,他们建立了羊台山抗日根据地,后方医院、兵工厂、被服厂、粮站、报社、情报站、税务总站、交通总站、后方办事处和电台等。
土洋村,位于大鹏半岛鲨鱼涌。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此更名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二年8月,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委在土洋村召开联席会议,作出“发展人枪,扩大部队,建立支队编制”的工作部署。东江纵队人民军工建设从此进入新阶段。到1944年底,东江纵队不断发展,陆续建立起兵工厂、制药厂、被服厂、报社、电台、青干班、军政干校、医院等机构,逐步建立起了稳固的大鹏半岛后方基地。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被誉为“百粤群山之祖”。1944年8月,东江纵队派部队向北渡过东江,开辟罗浮山抗日根据地。东江纵队在罗浮山脚下冲虚观内建立指挥部,在南客寮村设有情报交通站,设立兵工厂。兵工厂的主要任务是修理枪械,制造手雷、地雷等。
八年抗战中,东江纵队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在人民军工的支撑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为拥有11000余人的抗日武装,转战于东江两岸、港九敌后、粤北山区和韩江地区39个县市,英勇顽强打击敌人,接连收复大片国土。根据地游击区总面积达到6万平方里,人口达到450万,为抗击日伪作战1400余次,反击顽军作战6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和投诚者3500多人,缴获各种武器6500余件、各种炮25门。东江纵队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华南抗日战场上一面鲜红的旗帜。
与东江纵队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是活跃在琼崖大地上的一支抗日武装。早在1928年,王文明、梁秉枢、罗文淹率部来到海南母瑞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创办农场、军政学校、军械厂、医院、粮食加工厂、合作社和缝衣组,坚持斗争。到1930年8月,红军队伍发展到1300多人、拥有枪支900多件。1932年9月13日,国民党军陈汉光旅“围剿”母瑞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率警卫连100余人与敌周旋。1933年4月,突围下山时只剩25人。这支25人的队伍在抗日战争的艰险环境中继续奋斗,创造了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光荣传奇。
六连岭峰连耸翠,从1927年起,这里就是革命根据地。山上至今存有红军洞、红军医院、兵工厂旧址和造出内装火药弹丸的荔枝炮。这种荔枝炮近距离杀伤力大,一直使用到抗战时期,并在历次抗日斗争中发挥威力,堪称琼崖人民军工建设的典范之作。 云龙镇,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中北部,地处南渡江下游东岸,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8年12月,琼崖红军游击队在此被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后被扩编为“独立总队”,设参谋室、政训室、军需室、直属医院。军械厂,下辖3个大队、1个特务中队,冯白驹任总队长。军械厂主要任务是修理缴获而来的破损枪械、复装子弹、制造土炸弹。在人民军工力量支撑下,琼崖抗日武装不断壮大,挫败了日寇“速战速决占领全琼”的阴谋。
美合村,地处海南岛澄迈,背靠五指山,濒临南渡江,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扼踞要冲。1940年2月,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总部机关进入美合村,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创建兵工厂、合作社、小学、夜校、医院、抗日新闻报社、军校等机构。据史料记载:美合兵工厂就是一个四五个人的打铁铺子,建厂初期没有厂房,设备简陋,只有1个风箱、1把手摇钻、几把锤子、几把钳子。后来中共中央从延安派来两名技师,摊子渐渐扩大。为制造子弹和手榴弹,琼崖特委发动群众搜集破铜烂铁,规定战士们每打一枪交回弹壳,以便复装子弹。后因日寇和国民党军队蚕食封锁,破铜烂铁越来越少,炸药不易得到。琼崖特委要求党员交纳党费可用铁铅锡顶替。为解决炸药紧缺问题,总队派人秘密潜入敌占区搞偷运,有的同志在通过封锁线时不幸牺牲。除此之外,他们还从未爆炸弹和水雷中拆取炸药,其中,归侨周汝松成为大家公认的“拆弹专家”。
战争环境下,美合兵工厂有时在村里,有时在山上,有时在船上,始终跟随部队坚持生产,有时还干脆在战场附近支起摊子,不分昼夜赶制子弹。战士们把弹壳退出枪膛,就由支前群众捡回来送到兵工厂里换底火、装好药、安弹头并连夜送回战场。工人们昼夜奋战,风箱铁锤一刻不停,实现“当天弹壳当天装”目标。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美合事变”,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被迫撤回琼文革命根据地。琼崖纵队军械厂陈大新等转移到黎母山下保蕊村,得到群众无私接济。陈大新等把仅存光洋交给群众作为伙食费,群众说:“独立队为了我们穷人翻身解放,流血献身都不怕,现在一时落难,我们理应相助。”
六连岭,在抗战时期变成琼崖人民坚持武装斗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根据地。1941年春,独立总队回到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在此成立琼崖抗日独立队第九中队。1942年夏,日军纠集6000多人对全琼抗日根据地实行“蚕食”“扫荡”“三光”政策,六连岭抗日根据地人民军工建设遭到摧残。1943年3月18日,琼崖特委发出《关于反“蚕食”斗争的新指示》,要求总部军械厂除购买各种药料外,应增加军工力量,扩大军工生产。按照党组织号召,兵工厂迁到南渡江西岸的儒万山继续生产。在琼崖军工战士的记忆中,兵工厂犹如钢中之钢,一天天发展壮大。
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因峰峦起伏形似五指而得名。随着抗战形势发展,瓊崖特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五指山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于1943年春天决定将领导机关撤出琼文根据地,向五指山区白沙县挺进。1944年秋,琼崖独立总队改编为琼崖独立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琼崖纵队成立后采取措施加强军需后勤机关,要求每个支队建立军械厂,琼崖纵队军事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1945年,琼崖纵队攻占白沙,建立抗日根据地,随后创立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并在此设置琼崖纵队司令部、红军医院、兵工厂等。在迎接抗日反攻的日子里,琼崖纵队各军械厂加班加点,全力以赴,生产武器弹药。9月2日,侵琼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孤岛奋战6年之久的琼崖抗战胜利结束。
抗战时期,以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为主力的华南人民抗日武装面对血腥弥漫、山河破碎、民陷水火的民族危机,顽强战斗,英勇杀敌,在抗日战争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成为华南抗战旗帜。人民抗日武装之所以能够称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民族抗战路线,坚信“兵民是胜利之本”。
国民党当局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致使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节节败退,随之迁到大后方的各地兵工厂多达27家,其中5000人以上的17家大型兵工厂集中在陪都重庆,职工人数达到9万余人。据重庆兵工厂工人回忆:他们每天至少要工作10个多小时,但谁也没有怨言,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在为抗日而干。敌机轰炸时,他们没有被吓倒,而是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加班加点。伴随机器轰鸣声,一首由郭沫若作词、贺绿汀作曲的《兵工之歌》在嘉陵江畔唱响:“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我们有骨肉般的友爱,我们有金石般的至诚。我们有熔炉般的热烈,我们有钢铁般的坚韧。量欲其富,质欲其精。同志们,猛进!同志们,猛进,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