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加强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p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鉴赏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能有效地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需要,加强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开展鉴赏性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知识、经验和能力,同时社会的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审美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亮点。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意蕴,学生往往不是通过一次阅读就可以深入领会的。它需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去一而再、再而三地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的重读,提倡从不同的角度随机地进行阅读理解,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呢?下面谈自己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开展鉴赏性学习
  高中教材(包括教科书、读本和阅读材料)是学生阅读和鉴赏的基本材料。多数篇章闪耀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之光和对人生的认识之光。善教者应从教材入手,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引导学生踏上鉴赏之路。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组织富于美感的作品去鉴赏自然美与人性美、人情美,如《边城》《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边城》中,沈从文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既体现着人性中的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也同时反映了沈从文身上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式的情怀。正如沈从文在抽象的抒情中所说:“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惟转化的文字,为形象,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态,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生存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外一时另外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注,无有阻隔。”二是重视发掘教材中蕴涵求异、创新意蕴的文本,并引发学生头脑中的旧有观念的激烈碰撞,使之在对新与旧的观念的质疑,思索中进入鉴赏的境地。如学习《庄周买水》是鉴赏作者的巧妙构思,折射现代生活的面貌。作者借用了有关庄周的一些事情巧妙地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真实完整的情节。同时作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加以改造、生发,让内容折射现代生活的色彩。教学实践证明,这一鉴赏对学生的震撼是很大的。三是注意通过教材的比较阅读,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主动地去鉴赏。教学孙犁的《荷花淀》时,可组织学生对比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一文在景物描写中暗指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妇女的成长,一文在景物描写中寄予了自己在大革命失败时期“颇不宁静”中偷来片刻的淡淡喜悦。在这里,自主学习是“本”,但教师的点拨是“火种”,也不可缺少。教师应努力做到善于引导学生为自己制作“火种”,进而培养学生燃起大火“照亮自己”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鉴赏能力
  阅读鉴赏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鉴赏是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鉴赏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始终,要切合语文学习的目的性、特征和规律,让学生学会品味学习材料中所负载的信息,学会推求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获取与人实践能力。事实鉴赏学习的策略,主要是要立足于问题教学。在这里,“问题”是教学的重点,需倾注极大的热情。首先,要精心设计鉴赏性的问题,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鉴赏性学习是可以将问题作为落脚点的,因此,能够寻求到富有鉴赏意味的问题是教学的第一步。评价“问题”质量的标准,一是能否激发学生鉴赏兴趣和热情,二是是否具有启发性和思辨性,三是是否符合“知人论世”的原则。在问题提出方面,应努力从教师设疑布阵的“要我鉴赏”到学生自发释疑的“我要鉴赏”。其次,要精心组织鉴赏性的讨论,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内容。教学中,应极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一直处于自主鉴赏的积极状态之中。第三,要恰倒好处地惊醒总结,并留有余地,把鉴赏的热忱延续到课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对教师讨论的问题进行评判,看看孰是孰非。不评判固然不对,但不把握好评判的“度”也不利于鉴赏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鉴赏的良性发展。比较理想的评判,应是在肯定鉴赏行为的基础上,对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进行扼要的剖析,对一些还需作进一步透视的问题进行思路、方法或角度的点拨,或将鉴赏要点深入浅出地处理,同时勉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探其精髓。
  三、運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渠道,提高鉴赏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开展鉴赏学习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为学生的鉴赏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计算机网络学习不但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实现了对学生鉴赏性学习的最大支持。例如:组织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让学生访问教师为开展鉴赏性学习而开设的网站,或利用已有的如中国期刊网等来查找适于开展鉴赏性学习的网页。教师可事先制作网络教学课件,主要内容可包括“问题探讨”“名篇精鉴”“课文重读”“鉴赏空间”“名家点评”“旧题新解”“我的园地”等。在这一环境中,学生的鉴赏热情会得以较为充分的发挥,鉴赏的效率亦会得到增强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于鉴赏能力。网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来说前途非常广阔,前景极其诱人,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促其发展,令其完善。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不只是高中阶段特有的任务,也不能说只有到了高中才具有培养的可能与必要,只是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具有特定的意义。最近几年的高考中不断地将有关鉴赏的客观性试题改为主观性测试,也使鉴赏阅读显得尤为重要,这决不容忽视,所以我们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极力倡导培养高中生的鉴赏能力是必要的,更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高中极为重要的科目,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上具有重要意义,采取有效策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及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受到越来越多高中语文教师的关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很多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多年语文高中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合作式学习 教学 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个行业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对“系统历史知识”“满堂灌”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导致了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要增加历史学习的使命感,不仅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要善于结合生活来学习历史、利用巧妙的设问帮助学生学习历史,就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进行了一些新尝试。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教学法 教学效率  在教与学的双边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学习历史的习惯
中国经济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在两条轨道相交的摩擦声中,中国名牌正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此刻,仅仅喊几声"保护民族工业"是苍白和徒劳的。"开放"是双向的,既然要"开放",就无
【摘要】随着教育逐步面向现代化,借助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春风,高职院校也迅速蓬勃发展起来,现在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艺术教学在很多高职院校被疏忽,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一般综合大学的学生相比,虽然动手能力方面要强一些,但是整体的综合素质却相差甚远。本文首先阐明了高职院校艺术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艺术教学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其不足之处给
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尺寸制品的工具。在各种材料加工工业中广泛的使用着各种模具。例如金属铸造成型使用的砂型或压铸模具、金属压力加工使用的锻压
什邡县"366"星火示范企业——四川蓝剑集团公司是该县食品产业的一大支柱。公司高举星火科技旗帜,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初步形成科工农贸一体化,原料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以啤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怎样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可见“问题”是激活学生潜能的刺激最直接因素,“问题”情境的合理有效创设最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较好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 方法  一、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
当今中国,渐入市场经济轨道,知识产权日益显示巨大的潜在价值。这个曾经陌生的词语频繁地冲击着中国人的观念,闯入了中国人的经济生活。由此,有关知识产权的官司越来越多,越
【摘 要】农村高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道远,教师既要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摈除偏见,胸怀爱心。在课外也要加深师生交流,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关注 激发 毅力 成长  学困生,百度百科解释为: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  在农村实际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广泛应用与工业控制网络,简要介绍PLC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