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析了碱渣中放射性核素构成,并对特定组成体系进行了比活度理论计算,论述了影响碱渣极低放化的因素,对碱渣如何实现极低放化提出了建议,并推导出了尾渣达到极低放水平时的铀含量上限.
【机 构】
: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 101149;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7;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四川 宜宾 644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碱渣中放射性核素构成,并对特定组成体系进行了比活度理论计算,论述了影响碱渣极低放化的因素,对碱渣如何实现极低放化提出了建议,并推导出了尾渣达到极低放水平时的铀含量上限.
其他文献
为解决风洞试验中模型屋面测点布置无法完全覆盖,而导致对屋面风压数据掌握不完全的问题,本文基于BP神经网络对低矮建筑标准模型屋面角部区域风压极值进行插值预估,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样本的同时保证极值信息的完备,构建贝叶斯训练模型对角部区域测点进行训练.结果表明:当风向角为0°和90°时,BP神经网络预测角部区域极值结果误差率为15%以下,当风向角为30°与60°时,由于受锥形涡的影响,预测效果稍差,最高误差率为50%;采用BP神经网络方可以优化模型屋面测点布置方式,完善屋面风压分布特征.
为解决铀转化生产系统中二氧化铀投料过程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适用于二氧化铀产品桶的翻转卸料装置.该装置利用气动马达带动蜗轮减速机(能自锁)作为翻转动力源,抱箍式锁紧机构作为转运桶夹具,配合翻转支架、控制系统等其他部件,实现了二氧化铀卸料过程的自动化.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仿真分析软件对翻转卸料装置的关键零部件——抱箍式锁紧机构进行了力学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近2年的生产应用表明,该套设备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操作过程运行稳定,能够安全可靠地完成投料动作,并保证
针对在大型立式连续退火炉镀锌线上生产大宽厚比薄规格镀锌家电板产品涉及的重难点工艺技术进行工艺改进,主要涉及镀锌工序中的来料质量检查、开卷工序优化、退火炉加热温度、热工工艺与张力优化、锌鼻子露点改造、薄规格厚镀层边部增厚缺陷的气刀工艺参数优化、光整区域张力优化与烘干效果改进、卷取张力优化、下线打捆方式优化等,实现生产线稳定运行,改善产品表面质量,为企业后续大批量生产薄宽规格镀锌家电面板提供一些参考.
某厂热卷原料库实施智能库区改造前,采用人工验收方式,传统人工验收的方法效率低,检测结果的主观性强,由此提出依靠机器视觉,对钢卷两侧端面进行图像采集,将工业相机采集的图像通过算法处理,由智能库区仓库管理系统根据检测结果决定钢卷是否吊入隔离区,实现钢卷的自动验收和隔离.
以某地浸铀矿山为背景,研发粉料自动投料装置,实现了地浸铀矿山粉料投料的自动化,同时通过采用KEP ServerEX数据接口,研发三维可视化管控平台,实现了粉料投料装置的可视化远程管控,可以在三维场景中真实有效地展示粉料投料装置的全生产过程.将生产环境与虚拟模型相结合,实现了生产信息与三维模型信息的物理融合、模型融合、数据融合、服务融合,实现了透明、集中的三维可视化管控,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生产效率.
针对地浸砂岩型铀矿资源量估算偏差问题,按照《地浸砂岩型铀矿资源储量估算指南》进行估算参数计算和修正.在野外综合取样和室内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湿度、铀-镭平衡系数、镭-氡平衡系数、有效原子序数和钍钾元素等物性参数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矿石平均湿度为12.29%,铀-镭平衡系数为0.7650、镭-氡平衡系数为0.8775,有效原子序数算术平均值为12.40;钾含量平均为3.38%,U与K相关系数为-0.043;钍含量平均为9.50×10-6,w(Th)/w(U)远远小于0.1,U和Th相关系数仅为0.
研究不同龄期和不同养护条件下弹性模量的时变规律对于早龄期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应变挠度计算、施工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C55混凝土分别进行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试验,测量其弹性模量,并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相对于指数函数而言,对数函数更契合C55混凝土弹性模量发展规律变化,弹性模量随时间呈增长趋势,早龄期阶段增长较快,后期趋于稳定.同时,结合实桥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将预应力张拉作业提前至C55混凝土养护龄期为7 d乃至5 d是可行的.
针对地浸开采铀矿山井场设计工作量大、信息空间表征不足,及传递反馈可视化程度低等问题,结合井场设计施工特点,以MongoDB为数据库,采用MVC框架、WebGL及HTML5技术开发了基于虚拟建造技术的地浸井场设计系统.该系统包括井场建造模块、钻孔建造模块、数据管理和查询统计模块、方案比选模块、钻孔质量检查模块和三维可视化模块,可实现井场自动布孔、钻孔可视化设计、井场方案数据统计查询,及三维可视化等功能.开发的系统界面友好,在Web端运行流畅,操作快捷方便,为地浸井场建设提供了智能化、高效化的设计平台,较传统
为研究大跨度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结构受力特点以及节点的破坏模式与薄弱部位,本文对梁柱节点处进行受力分析,并按照“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对节点处进行补强设计;通过运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大跨度型钢混凝土转换梁模型在荷载基本组合、荷载标准组合下的承载能力和挠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承载力、挠度均满足正常使用要求;补强设计后节点应力显著降低,最大应力由节点转移至构件,结构承载能力有效提升.
通过试验手段测试获取实际转体桥梁结构的不平衡力矩和摩阻力矩是转体施工最关键的环节,也是进行准确配重及桥梁转体牵引的基础.现阶段基于离散监测的方法难以准确捕捉临界值点,使得数据分析结果产生较大误差从而导致配重偏差,影响桥梁转体的顺利实施,甚至造成其他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精度、连续监测手段的精确称重方法,能够准确获取实际结构的关键信息,并结合萍乡市中环中路上跨沪昆线转体工程,开展转体桥梁称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连续监测数据的转体梁桥精确称重方法准确可靠,可保障桥梁转体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