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型烷氧基封端RTV-1密封胶的制备

来源 :中国胶粘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107液体硅橡胶烷氧基封端改性,制备了单组分透明型烷氧基封端脱醇有机硅密封胶.主要考察了气相二氧化硅及助剂对密封胶固化速度、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107液体硅橡胶的封端改性,密封胶显示出更好的贮存稳定性;疏水型气相二氧化硅可赋予胶料更好的透明性,其用量的增大,提升了拉伸强度;交联剂用量在3.5~5.0份之间,随着其用量增大,延缓了固化速度,同时提高了密封胶固化后的交联密度;SIVO 203粘接适用性较好,KH-550及SIVO 203搭配使用时,粘接固化后的密封胶具有良好的耐水煮性能.
其他文献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H型真空手套箱气内流道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以特种工况手套箱为研究对象,建立H型真空手套箱三维模型,应用气固双向耦合的方法探究该型手套箱的内部流场.通过分析内流道在不同工况下气固两相速度、颗粒粒径变化对固相运动过程的影响,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箱体内达到理想氛围耗时较长、局部产生颗粒物沉积或烟雾现象进行阐释.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发现,当固体颗粒物粒径恒定为90 nm时,随着进气口速度增大固体颗粒物速度随之明显增大,当进气口速度恒定为4.777 m/s,且颗粒粒径小于5μm时,固体颗
以醋酸乙烯酯为主单体,采用丙烯酸和马来酸二丁酯改性,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剂,制备具有再润湿性能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并对其外观、黏度、再湿性、固含量、玻璃化转变温度、红外光谱以及剥离强度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m(醋酸乙烯酯):m(丙烯酸和马来酸二丁酯)=9∶1时,合成的再湿性胶粘剂的综合性能较优.
为提高旋振筛的筛分效率,采用离散元法对旋振筛的筛分过程进行仿真试验,采用单因素法和多因素正交试验法研究各个振动参数对筛分效率的影响,建立筛分效率和旋振筛振动参数的二项式回归模型,获得最优振动参数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表明:振动参数对筛分效率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振动频率、圆锥摆角、水平振幅;振动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筛分效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圆锥摆角和振动频率的交互作用、水平振幅和振动频率的交互作用、水平振幅和圆锥摆角的交互作用;由多因素正交试验可知,最优振动参数值组合为:水平振幅为1.2 mm、圆锥摆角为
以3,4-环氧环己基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CE)为阳离子光聚合环氧树脂,掺杂环氧基三甲氧基硅烷(NQ561)进行紫外光聚合研究.利用红外光谱监测辐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引发剂PAG-201吸收紫外光分解造成的强酸环境不仅激发环氧开环聚合,同时促进NQ561进行水解-缩合反应,形成环氧有机硅互穿网络结构,并对所有混合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Q561的加入明显加速了开环聚合反应过程,并提高环氧基最终转化率.对比不同原料配比混合体系的热机械性能发现,随着NQ561含量
以有机硅改性聚醚为基胶,制备了 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环保型免钉胶,研究了不同有机硅烷改性聚醚、增塑剂、填料和催化剂对该免钉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m(HMS-1303)∶m(HMS-1203)=14.1∶4.0作为复配的基胶,按w(增塑剂)=18.1%、m(重质碳酸钙OmyaCarb2T)∶m(纳米碳酸钙CCS-25)=1∶2比例混合填料,再加入w(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5.6%、w(除水剂)=3.7%、w(硅烷偶联剂)=0.8%和w(催化剂TIB KAT 226)=0.3%(质量分数均相对于总质量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采用“半连续滴加法”,制得了一种黑黑遮光胶带用压敏胶(PSA).探讨了软/硬单体比例、聚合工艺、保温时间、引发剂用量及聚合温度对PSA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PSA的溢胶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m(2-EHA/BA)∶ m(VAc)=7∶ 3、聚合工艺采用滴加/底相体积比为80/20、保温时间为5h、w(引发剂)=0.55%(相对于总质量而言)时,制得的PSA综合性能较好.剥离强度可达19 N·(25 mm)-1,高温持粘3 h无位移,溢胶量为31.97 μm.
以A-95系列环氧底部填充胶粘剂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胶粘剂的黏度和凝胶时间,以此评价了不同胶粘剂在底部填充过程中的流动填充性能和对芯片装配可操作期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胶粘剂的固化反应热的表征,确定了固化反应温度,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固化工艺.通过本体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g)、模量和线膨胀系数(CTE)的测试,评价了不同胶粘剂的综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胶粘剂的室温凝胶时间均大于7h,满足实际可操作期的要求,固化条件确定为80℃/6 h;室温黏度均小于650 mPa·s,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满足底部填
为了研究热熔胶用于针织服装接缝的力学性能,以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树脂、C5石油树脂和氢化C9石油树脂为主要原料制备胶样,并将胶样用于针织面料接缝,测试胶样的黏度、力学性能以及用于针织面料后的接缝强力、弹性回复率和耐水性.研究结果表明:C5石油树脂和氢化C9石油树脂配比含量是影响胶样熔融黏度以及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其配比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熔融黏度下降;温度环境对于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胶样在75℃高温条件下软化变形,不具备力学性能;热熔工艺参数会对针织面料接缝强力造成影响,但是对弹性回复率以及热缩率的影响
开展钢/铝粘接接头在湿热环境下的耐久性研究,选择0°单搭接接头、45°嵌接接头和90°对接接头,研究不同老化周期对接头粘接强度、失效位移、失效模式和接头刚度的影响,最后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剩余强度与老化周期之间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老化周期增加,粘接强度逐渐降低,经过60周期老化,45°接头粘接强度衰减最多,0°接头失效形式由内聚失效转变为界面失效为主的混合失效,45°接头失效形式由内聚失效转变为界面失效,90°接头失效模式由内聚失效转变为内聚失效为主的混合失效;老化后0°和45°接头刚度显著降低
从聚氨酯热熔胶生产批次黏度稳定性、车灯装配线出胶量稳定性、初始粘接强度、完全固化后粘接强度、通用GMW 16506-2015标准要求和雾化值六个方面对车灯用聚氨酯热熔胶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车灯用聚氨酯热熔胶生产黏度稳定,使用时出胶量稳定,初始粘接强度和完全固化后粘接强度高;各项粘接力指标完全达到通用GMW 16506-2015标准技术指标要求,并且雾化值低,满足车灯装配线使用要求和车灯实际路况粘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