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计量智慧运营及数据应用实践

来源 :区域供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q27028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分户计量政策的不断推进,供热企业在热计量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运营困扰及数据应用问题.本文结合阳城县蓝煜热力有限公司热计量智慧运营项目中的运营路线及热计量数据应用实践,从热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热计量智慧运营平台的搭建以及热计量数据多维度的分析、应用等角度进行展开,探讨热计量运营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思路,充分挖掘热计量数据的价值,以期更好地推进热计量建设.
其他文献
集中供热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LDM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译为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方法,对我国200-2019年的集中供热能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次方法计算结果发现:2002-2010年,我国集中供热总能耗大幅提升了65.7%,主要是由于集中供热面积的增加,面积增加导致总能耗增加的贡献率为132.4%,人口规模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记.而在2010-2019年,人口规模和能效提升对集中供热总能耗的影响在贡献
深层U型埋管换热器可以分为下降管、水平管和上升管三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传热特性不一.本文利用FLUENT建立了深层U型埋管换热器数值模型,并经过实验验证,该模型有着良好的计算精度.利用本模型研究了五年取热周期内,深层埋管换热器不同区域热影响半径的大小和每延米换热量的变化.五年模拟计算时间内,进出口水温降幅趋缓,地下岩土温度场趋于恒定;由于上升管水温较高,因此该区域的热影响半径更小,且存在一段逆换热区,建议实际工程中对逆换热区进行保温处理,以减少热量损失;水平管区域处于钻孔最深处,周围岩土温度最高,每延米
固体蓄热电加热设备的控制系统一般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触控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控制,并采用RS485通信总线与监控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但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价格高昂,一般需要单独的控制柜,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小型固体蓄热电加热设备.本文旨在研究一款以单片机为控制中心,以Modbus总线的一主多从RS485为通讯方法的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小型固体蓄热控制系统,实时采集固体电加热设备运行数据,并控制设备稳定运行,并通过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
车型:2021年全新英朗.rnVIN:LSGKE54H8MW××××××.rn行驶里程:316km.rn故障现象:客户反映仪表盘上发动机故障灯常亮.rn故障诊断:启动车辆,仪表盘发动机故障指示灯点亮,其余一切正常,进店用诊断仪检测,无法与车辆建立通信.rn询问客户故障发生时间、地点、现象、频次.客户刚买的新车,加满汽油开回家后发现发动机故障灯亮了,行驶一切正常,来店检测发动机故障灯.
期刊
本文针对邯郸市某高校实验室搭建太阳能-地源热泵并联系统、太阳能-地源热泵串联系统、地源热泵系统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以TRNSYS软件搭建仿真模拟平台,模拟邯郸室外环境变化情况及分析邯郸地区室外环境对这三种系统运行的影响.搭建实验室建筑围护结构模拟系统,进行负荷计算.模拟这三种系统在冬夏季运行时的土壤温度、源侧供回水温度、热泵机组消耗功率以及COP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三种系统运行时,冬季串联系统供暖与夏季并联系统制冷效果较好,全年运行串联系统消耗功率较低,节能效益好,为搭建地源热泵系统提供指导意义.
通过使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核心建模软件Revit完成对Y校园地下供水管网、供热管网模型绘制与精细化处理;分析了B/S架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下的BIM技术运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运用HTML5(HTML5是构建Web内容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与JavaScript(是一种具有函数优先的轻量级,解释型或即时编译型的编程语言)等技术,选取Fo
在全球环保问题愈加严峻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受到了更多关注,其中作为伴生技术的电子诊断技术,在确保汽车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帮助维修人员更快确定问题所在,从而及时解决,使汽车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本文重点论述了新能源汽车维修中该技术的具体应用.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供热行业节能减排势在必行.集中供热间接连接系统运行节能空间主要为热负荷预测和一二次网平衡调控.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下,通过节能服务公司进行前期投资,提供成熟的热网节能解决方案,与热力企业通力合作达到“精准供热”“按需供热”的目标,以期实现最大化节能降耗减排效果.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火电的转型,电厂进行供热改造的需求日益增强.电厂至热用户的长输管网工程建设已经开始普及.参考北欧的发展经验,在长输管网中设置配套的蓄热罐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热电解耦,增强电厂发电的灵活性和供热的稳定性.本研究完成了适用于工程实例的蓄热罐的选型计算,实现了蓄热罐与大高差长输热力管网的结合.在输送能力为1350 MW的长输热力管网中设置容量8万m3蓄热功率400 MW的蓄热罐,能够实现热电解耦,电厂机组灵活调峰幅度提高16%,全年累积蓄热量达29.1万MWh.电厂调峰产生的效益可以在
绿色低碳能源战略之下,热电机组将成为风、光清洁发电的调峰电源,一天之内机组负荷会有40%-100%调整幅度.热电低负荷时如何保证正常供热将是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已有管网系统进行蓄热、释热,应对热源输出的波动性,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北方供热区域四个典型城市热网为计算案例,对管网基础参数、蓄热潜力、蓄热强度、蓄热量能承担当日负荷时长等进行了详细计算分析,探讨了利用已有管网进行蓄热释热来应对热源波动性的可能性,并对蓄热工况下热源、热网的调节控制策略进行了论述说明.文章对相关供热蓄热工程项目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