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行走对人体足底压力与下肢表面肌电信号影响的研究

来源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自然行走对正常人足底压力与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量28例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在30 min平地自然行走前后足底压力与下肢肌肉的sEMG,得到行走前后峰值压强、冲量等足底压力参数及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与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时域参数积分肌电(iEMG)和频域参数平均功率频率(MPF),并检验峰值压强与身高、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平地自然行走开始时和30 min后,其左、右侧的峰值压强、冲量等各特征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参数的左、右侧差异分别体现在足底不同区域,而在跖骨区M3、M4、M5处各参数均表现出左侧大于右侧;行走前后左侧胫骨前肌、腓肠肌、骨直肌与股二头肌sEMG的iEMG均大于右侧;行走前后左侧胫骨前肌、腓肠肌的MPF大于右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行走后右足脚趾区Toe2-5的峰值压强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肌肉表面肌电iEMG无显著性变化,左侧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MPF显著性下降;峰值压强与身高、体质量均呈弱相关.结论 正常人自然行走中,足底压力和下肢表面肌电均具有左右侧的差异;30 min自然行走尚未导致足底压力出现明显疲劳状态的相应结果,因此自然行走30 min可维持步态的稳定性;30 min行走将导致左侧股直肌出现疲劳.
其他文献
通过对1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术后膀胱药物灌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了16例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以及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巩固治疗效果,防止本病复发。
目的 比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体外不同作用时长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取第3代软骨细胞分为3组进行研究:短时间
目的 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停药后的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999年1月至2018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接受常
XⅢ因子由2个A亚基和2个B亚基构成,受凝血酶及Ca2+激活后形成具有酶活性的A亚基.近年研究发现,A亚基2、5、12、14号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2号外显
目的 探讨提高肛瘘病人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和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50例复杂性肛瘘病人痊愈出院.结论 密切观察病人在治疗期间的病情变化,尽早做好护理工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病人心理和身体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均是完成治疗的关键。
目的 制备载地高辛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提高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其毒副作用.方法 建立测定地高辛-PLGA纳米粒子载药量和包封率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
脊髓神经移植以及神经生长因子,一直是修复外伤性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的主要研究方向.随着基因工程的问世,人们开始研究联合应用基因转移技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基因治疗外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慢性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该病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7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CD5及CD19双阳性的成熟小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和淋巴结异常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将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以治愈鼻窦炎、鼻息肉及鼻腔阻塞性疾病,此术式不需做面部切口,手术损伤轻,术后恢复快。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是近年来新提出的ALL高危亚型,其基因表达谱与Ph+ ALL相似,伴一系列细胞因子受体和激酶信号通路活化相关的分子异常,并且常合并淋巴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