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虽然是小学数学的延伸与扩充,与小学数学有相关知识上的衔接,但是无论是从数学知识还是数学思维方法上都有一个质变。初中数学入门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如果不能用正确得体的教学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从而对学习失去热情,自此一蹶不振,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入门学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今后的数学及其他基础学科如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状况。以下是笔者总结的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以供广大教师参考与讨论。
一、明确教材内容和知识的深化。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联系特别密切的是有理数、整(分)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是在小学的自然数、零、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发展扩充而来的,建立了有理数的概念后,性质符号进入教学,从算术数扩展到理数,是数的概念的深化,是认识的一次飞跃。用字母表示数显示了代数的优越性,从小学的具体数字到文字表达再到七年级的代数式,充分显示了代数式简明、普遍的优越性,体现了数学知识发展的循序渐进规律。方程问题从小学开始接触,中学不断深化。作为方程基础的一元一次方程,在小学已有初步认识,初中主要是对其解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归纳。
二、搞好教法衔接,提高思维能力。
因为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深广度不同,教师教学的方法也不一样,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适应初中学习的转变,教法的衔接与过渡都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精讲巧练为主。辅之以直观教学,注意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教法,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讲、导、议、练交叉结合。七年级新生大都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把这种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议论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通过提问学生及请他们上黑板板书,让各层次的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要注意多提一些具有启发性,且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学活知识,提高能力。
注意基本概念、性质和法则的教学。把着眼点放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在小学阶段,学生习惯于依运算法则和性质列式计算,而对紧扣概念、法则和性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尚未形成。在七年级讲新概念、性质和法则时,注意实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三者有机结合,逐步引导他们以实例归纳概括,从文字叙述向字母表示转化,并指导他们紧扣概念思考问题。如讲绝对值的意义时,可通过实例发现规律,并从文字叙述向字母表达转化,使学生比较顺利地掌握这一教学难点和重点。
三、通过四步读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最关键的就是指导学生阅读题目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初中数学应用题一般是以市场经济或日常生活等问题为背景的,其知识点有时就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如果理解了题意,并不难。但是许多学生往往因误解题意而得出错误的答案或者因根本无法理解题意而思路混乱,无从下手。根据心理学所划分的认知过程的四个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我们也可将应用题的学习分为:预读、通读、析读、解读这四个与心理认知相吻合的步骤。预读就是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并快速确定哪些背景材料或情境与解题无关,可及时删除减少干扰。通读就是要求学生注意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如有几个已知的量、几个未知量、题中各个数据分别代表哪一种量,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等等,从而理清数量和思路,使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析读是解应用题的最关键的一步,要求心、眼、手、脑并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结合列表、图示等来辅助分析各个数量,找出数量关系或等量关系从而列出算式或方程。解读就是检验与完善阶段,要求学生检查列式和计算过程,把解题的过程在头脑里重复一遍,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反思,做到进一步提升。四步阅读法的运用可让学生养成细心、耐心、注意力集中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的能力离不开“双基”,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又必須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概念引入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及概括能力。
2.对于易于混淆或相近的概念,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类比分析能力。
3.紧扣概念中每个字词句的作用,培养学生描述概念的精确数学语言,以及逻辑表达能力。
4.通过运用基本概念解题,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入门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思维能力及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功地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充满信心。
一、明确教材内容和知识的深化。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联系特别密切的是有理数、整(分)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是在小学的自然数、零、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发展扩充而来的,建立了有理数的概念后,性质符号进入教学,从算术数扩展到理数,是数的概念的深化,是认识的一次飞跃。用字母表示数显示了代数的优越性,从小学的具体数字到文字表达再到七年级的代数式,充分显示了代数式简明、普遍的优越性,体现了数学知识发展的循序渐进规律。方程问题从小学开始接触,中学不断深化。作为方程基础的一元一次方程,在小学已有初步认识,初中主要是对其解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归纳。
二、搞好教法衔接,提高思维能力。
因为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深广度不同,教师教学的方法也不一样,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适应初中学习的转变,教法的衔接与过渡都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精讲巧练为主。辅之以直观教学,注意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教法,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讲、导、议、练交叉结合。七年级新生大都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把这种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议论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通过提问学生及请他们上黑板板书,让各层次的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要注意多提一些具有启发性,且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学活知识,提高能力。
注意基本概念、性质和法则的教学。把着眼点放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在小学阶段,学生习惯于依运算法则和性质列式计算,而对紧扣概念、法则和性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尚未形成。在七年级讲新概念、性质和法则时,注意实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三者有机结合,逐步引导他们以实例归纳概括,从文字叙述向字母表示转化,并指导他们紧扣概念思考问题。如讲绝对值的意义时,可通过实例发现规律,并从文字叙述向字母表达转化,使学生比较顺利地掌握这一教学难点和重点。
三、通过四步读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最关键的就是指导学生阅读题目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初中数学应用题一般是以市场经济或日常生活等问题为背景的,其知识点有时就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如果理解了题意,并不难。但是许多学生往往因误解题意而得出错误的答案或者因根本无法理解题意而思路混乱,无从下手。根据心理学所划分的认知过程的四个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我们也可将应用题的学习分为:预读、通读、析读、解读这四个与心理认知相吻合的步骤。预读就是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并快速确定哪些背景材料或情境与解题无关,可及时删除减少干扰。通读就是要求学生注意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如有几个已知的量、几个未知量、题中各个数据分别代表哪一种量,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等等,从而理清数量和思路,使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析读是解应用题的最关键的一步,要求心、眼、手、脑并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结合列表、图示等来辅助分析各个数量,找出数量关系或等量关系从而列出算式或方程。解读就是检验与完善阶段,要求学生检查列式和计算过程,把解题的过程在头脑里重复一遍,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反思,做到进一步提升。四步阅读法的运用可让学生养成细心、耐心、注意力集中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的能力离不开“双基”,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又必須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概念引入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及概括能力。
2.对于易于混淆或相近的概念,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类比分析能力。
3.紧扣概念中每个字词句的作用,培养学生描述概念的精确数学语言,以及逻辑表达能力。
4.通过运用基本概念解题,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入门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思维能力及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功地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