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多年从事《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教学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一是教材与当今社会发展严重脱节,不符合项目化教学要求;二是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受限,实训时间不足,影响教学效果。解决方法有:一是编写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二是采用仿真软件教学。
关键词: 校本教材 仿真教学 项目化教学
我一直以来从事我校非电类专业的《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授课工作。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研究的是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为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为他们将来涉及电的知识打基础;也为他们自学、深造、拓宽和创新打基础。学习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重在应用,他们应具有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因此《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课程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从专业角度出发,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从就业前景出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教材资料严重滞后,与现有项目化教学不相符。我们所用的教材是“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的《电子基本技能》的2005年版本,该书分为五个章节:前三章为“常用电子器件、印刷电路及焊接技术、电子产品的安装及调试技术”,后两章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授课内容界限分明,各章节独立性较强,元件和电路分开,理论和实践分开。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时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给教学带来很大不便。并且该教材设计课时为136学时,而我校课时最多才66课时。我校早几年已将《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砍掉,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此课程之前所具有的基础只是初中物理中的电学知识。所以我们备课时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教材内容,添加与删减的内容很多,尽量符合项目化教学的要求,但学生阅读时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讲的书上怎么都没有啊?”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2.《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很强,但我校学习本课程的班级较多,实验实训场地紧张,往往实践落后理论教学几课时甚至到最后安排不了实验,更不要说连续性较强的综合性电路组装。又或者即便做了实验,实训元件投入不足,实验设备陈旧,损毁严重,出现多人共用一个实验台的情况,那么就有学生趁机偷懒,想做的学生也不能尽兴,使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
鉴于在教学中遇到的两个突出问题,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1.以模块为基础,编辑《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校本教材,所有项目尽量覆盖教学目标的多个知识点,兼顾教学大纲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内容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大范围地涉及实用的实训项目,所选项目应具备趣味性、实用性、完整性等特征。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项目的规模不要很大,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应该有明显的主题或突出的重点。针对《电子技术及基本技能》课程可以开发以下项目:(1)制作整流和滤波电路;(2)组装直流稳压电源电路;(3)组装多级放大电路;(4)组装声光控延时照明开关电路。以上项目以现实问题为内容,基本包含《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基础内容和基本技能要求,以现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主,教师讲授和学生操作互动,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让学生在“学”与“教”中,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2.利用软件教学,在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软件,在电脑上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灵活设置多种故障,克服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不足的限制,同时无需购买元器件及制版,节省实验经费,降低安全隐患。况且仿真实验本身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置身于真实环境中,在这种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仿真结果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图像,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尽管计算机模拟仿真不能代替真实工作中的实际技能训练,但可以缩短学生的实际动手时间,提高训练效率与质量,突出学生的自我参与,体现技能训练的灵活性、操作性、过程性、情景性与交互性,使学生了解工作场景,熟悉操作步骤,规范操作方法,培养职业意识。并且仿真软件易于升级,现如今是知识爆炸社会,信息电子行业迅猛发展,先进知识风起云涌,先进设备日新月异,仿真软件更易于接受新知识,更新新设备。
以上只是自己对近几年教学工作的一些思考。教学本身永无止境,我们每年面对的教学对象也有所差异,每年电子信息的前沿技术都有所变化,本学科的老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丰富知识储备,加快知识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以便适应现代化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张龙兴.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第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奎英.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校本教材 仿真教学 项目化教学
我一直以来从事我校非电类专业的《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授课工作。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研究的是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为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为他们将来涉及电的知识打基础;也为他们自学、深造、拓宽和创新打基础。学习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重在应用,他们应具有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因此《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课程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从专业角度出发,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从就业前景出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教材资料严重滞后,与现有项目化教学不相符。我们所用的教材是“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的《电子基本技能》的2005年版本,该书分为五个章节:前三章为“常用电子器件、印刷电路及焊接技术、电子产品的安装及调试技术”,后两章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授课内容界限分明,各章节独立性较强,元件和电路分开,理论和实践分开。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时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给教学带来很大不便。并且该教材设计课时为136学时,而我校课时最多才66课时。我校早几年已将《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砍掉,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此课程之前所具有的基础只是初中物理中的电学知识。所以我们备课时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教材内容,添加与删减的内容很多,尽量符合项目化教学的要求,但学生阅读时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讲的书上怎么都没有啊?”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2.《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很强,但我校学习本课程的班级较多,实验实训场地紧张,往往实践落后理论教学几课时甚至到最后安排不了实验,更不要说连续性较强的综合性电路组装。又或者即便做了实验,实训元件投入不足,实验设备陈旧,损毁严重,出现多人共用一个实验台的情况,那么就有学生趁机偷懒,想做的学生也不能尽兴,使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
鉴于在教学中遇到的两个突出问题,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1.以模块为基础,编辑《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校本教材,所有项目尽量覆盖教学目标的多个知识点,兼顾教学大纲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内容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大范围地涉及实用的实训项目,所选项目应具备趣味性、实用性、完整性等特征。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项目的规模不要很大,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应该有明显的主题或突出的重点。针对《电子技术及基本技能》课程可以开发以下项目:(1)制作整流和滤波电路;(2)组装直流稳压电源电路;(3)组装多级放大电路;(4)组装声光控延时照明开关电路。以上项目以现实问题为内容,基本包含《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基础内容和基本技能要求,以现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主,教师讲授和学生操作互动,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让学生在“学”与“教”中,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2.利用软件教学,在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软件,在电脑上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灵活设置多种故障,克服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不足的限制,同时无需购买元器件及制版,节省实验经费,降低安全隐患。况且仿真实验本身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置身于真实环境中,在这种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仿真结果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图像,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尽管计算机模拟仿真不能代替真实工作中的实际技能训练,但可以缩短学生的实际动手时间,提高训练效率与质量,突出学生的自我参与,体现技能训练的灵活性、操作性、过程性、情景性与交互性,使学生了解工作场景,熟悉操作步骤,规范操作方法,培养职业意识。并且仿真软件易于升级,现如今是知识爆炸社会,信息电子行业迅猛发展,先进知识风起云涌,先进设备日新月异,仿真软件更易于接受新知识,更新新设备。
以上只是自己对近几年教学工作的一些思考。教学本身永无止境,我们每年面对的教学对象也有所差异,每年电子信息的前沿技术都有所变化,本学科的老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丰富知识储备,加快知识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以便适应现代化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张龙兴.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第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奎英.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