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渗透;策略〔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7—0018—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一词也备受青睐。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也日益凸显。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根据办学实际对社会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采取摒弃、接纳和改造,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
学校成功的德育总是要在特定的校园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学生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道德习惯的形成以及知识才干的增长,都要受到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且具有潜移默化功能的德育资源。
农村中学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校园文化建设曾相当滞后甚至是一片空白,德育渗透更是无从谈起。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这种状况虽有所改观,但整体上仍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在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地考虑其德育的渗透作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校园物质文化,营造良好的德育场所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里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资料,如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和宿舍等设施。它是校园其他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校园建设中,我们要力求“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每一个场景都能育人”,让学生生活在团结友爱、生动活泼、文明向上的集体当中,体验成功教育、成功教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学校的图书馆也是传播知识、陶冶情操的又一重要阵地,学生在学校图书馆中借阅的书籍多是经过筛选的,这些书籍的内容会对学生道德形成带来正面的影响。
二、建设校园文化,注重其对农村文明的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文化还相对落后,科技和法律常识普及很不到位,文体活动几乎空白,农民的业余生活枯燥单调,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低俗文化趣味的影响,使赌博、封建迷信等社会不良现象在偏僻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严重地阻碍了农村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建设健康向上的农村校园文化不仅可以熏陶和影响在校的中学生,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学生连结千家万户,释放出强大的引导和制约力量,促使广大农民的个体行为符合社会公共道德的要求,有力地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建设校园制度文化,保障德育的有序进行
众所周知,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是学校精神的外化。它虽带有强制性,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师生自觉遵守规范的意识和习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有章、有序、有效的进行。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规章制度贴到学校显眼的墙壁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时时见到,这样就能有效地发挥规范他们行为的作用。班级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班级也要制订出能集中体现各班精神风貌的班级公约,提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让班级公约较好地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当然也对树立良好的校风起着有力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四、建设校园行为文化,提高它的感染效力
校园的行为文化包括师生以教学为中心的各种行为方式和业余生活方式。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建立各种行为文化,如开学典礼、校庆、升旗、入团和成人仪式等教育仪式,这些行为文化可以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品格朝良性发展,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当前的农村中学,在这些方面做得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多年不举行升旗仪式,更不要说入团仪式了。因此,农村中学要积极主动地将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各项建设之中,贯穿于学校党、政、工、团的工作之中,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环境,创造出优雅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以便更好地影响、带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非凡,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意义更是巨大。中学阶段是学生们人生储备的重要阶段,校园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对他们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应该成为农村中学的自觉行为。为此,农村中学应集思广益,创造出更符合农村实际的校园文化,发挥出农村校园文化强大的德育育人功能,让农村中学的校园呈现出勃勃生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笙 编辑:郭裕嘉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7—0018—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一词也备受青睐。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也日益凸显。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根据办学实际对社会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采取摒弃、接纳和改造,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
学校成功的德育总是要在特定的校园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学生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道德习惯的形成以及知识才干的增长,都要受到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且具有潜移默化功能的德育资源。
农村中学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校园文化建设曾相当滞后甚至是一片空白,德育渗透更是无从谈起。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这种状况虽有所改观,但整体上仍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在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地考虑其德育的渗透作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校园物质文化,营造良好的德育场所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里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资料,如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和宿舍等设施。它是校园其他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校园建设中,我们要力求“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每一个场景都能育人”,让学生生活在团结友爱、生动活泼、文明向上的集体当中,体验成功教育、成功教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学校的图书馆也是传播知识、陶冶情操的又一重要阵地,学生在学校图书馆中借阅的书籍多是经过筛选的,这些书籍的内容会对学生道德形成带来正面的影响。
二、建设校园文化,注重其对农村文明的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文化还相对落后,科技和法律常识普及很不到位,文体活动几乎空白,农民的业余生活枯燥单调,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低俗文化趣味的影响,使赌博、封建迷信等社会不良现象在偏僻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严重地阻碍了农村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建设健康向上的农村校园文化不仅可以熏陶和影响在校的中学生,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学生连结千家万户,释放出强大的引导和制约力量,促使广大农民的个体行为符合社会公共道德的要求,有力地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建设校园制度文化,保障德育的有序进行
众所周知,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是学校精神的外化。它虽带有强制性,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师生自觉遵守规范的意识和习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有章、有序、有效的进行。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规章制度贴到学校显眼的墙壁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时时见到,这样就能有效地发挥规范他们行为的作用。班级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班级也要制订出能集中体现各班精神风貌的班级公约,提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让班级公约较好地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当然也对树立良好的校风起着有力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四、建设校园行为文化,提高它的感染效力
校园的行为文化包括师生以教学为中心的各种行为方式和业余生活方式。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建立各种行为文化,如开学典礼、校庆、升旗、入团和成人仪式等教育仪式,这些行为文化可以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品格朝良性发展,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当前的农村中学,在这些方面做得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多年不举行升旗仪式,更不要说入团仪式了。因此,农村中学要积极主动地将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各项建设之中,贯穿于学校党、政、工、团的工作之中,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环境,创造出优雅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以便更好地影响、带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非凡,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意义更是巨大。中学阶段是学生们人生储备的重要阶段,校园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对他们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应该成为农村中学的自觉行为。为此,农村中学应集思广益,创造出更符合农村实际的校园文化,发挥出农村校园文化强大的德育育人功能,让农村中学的校园呈现出勃勃生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笙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