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倾诉:“饭票婚姻”的悲哀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n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子之手,与尔偕老”——是人们对天下夫妻的美好祝愿;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社会的主张,也是法官办案的宗旨。作为法官,理所应当劝说这对七旬老夫老妻,维持婚姻现状,尤其是劝说七旬老太撤诉罢讼,破镜重圆;如果老头子仍旧蛮横无理,积习难改,老太太心灰意冷,到时候法院只好依法判决这对七旬老夫老妻分道扬镳了,因为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人民法院的义务与责任。因为,从法律上讲,离婚自由从来就没有什么年龄的限制。
  七旬老妪怒上法庭要离婚——凑合了一辈子,挨打了一辈子
  河南省内乡县民事庭副庭长张有菊法官告诉我这样一桩离婚案:
  今天上班,河南省内乡县民事庭副庭长张有菊法官遇到一件事情,让她感到非常棘手——七旬老太要离婚!为何?因为老伴打了她一辈子。
  老太太74岁,身板硬朗,老伴健在,儿孙满堂,原本可尽享天伦之乐,而老太太怎么也乐不起来,而且,还跑到法院要求离婚。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听听七旬老太的诉说吧。
  我娘家在河南省内乡县的山区小镇,姊妹多,家庭贫寒,18岁时,我就辍学跟随亲戚来到县城谋生。我从小在农村吃惯了苦,到县城适应能力比较强,很快习惯了县城生活。当过保姆,到饭店端过盘子刷过碗,扫过大街,收过废品,贩过粮票,蹬过三轮车……后来,我在居民区租了一间小房子,专门给人修补加工衣服。我把辛苦挣来的钱供养弟妹们上了高中,还给两个弟弟娶了媳妇办理了婚事。可是,在艰辛的劳作和为家人的操劳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适婚的年龄,29岁还没有找到婆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还没有“剩女”之类的说法,但在县城25岁左右的姑娘大都“花落人家”,像我这样的大龄未婚女青年被称为“老姑娘”,人们难免闲言碎语,让我有些尴尬。
  “老姑娘”最大的难题便是找婆家,尤其是像我这样户口在山区农村的大龄未婚女青年要在县城找个婆家相当困难,在尚未改革开放的上个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农村户口要变成县城户口,叫作“农转非”,俗称“鲤鱼跳龙门”,难得很。虽然要在县城找个像样的婆家几乎是痴人说梦,可是,我在县城生活惯了,再也不想过父母那种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而“农转非”的最好途径便是嫁到县城人家。
  就在我这个“老姑娘”愁嫁兮兮的时候,经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老伴。当时,他32岁,是离过婚的,他家就在县城。他是卡车司机,长得高高大大的,大嗓门,给人印象较好。介绍人说,他这人讲义气,为人豪爽,先是在外跑长途,后来当了汽车教练,收入高,单位有住房。不过听说他这人脾气不好,喜欢意气用事,喜欢为朋友两肋插刀。我心想,这种人为朋友都能伸出援手,那对妻子家人会更好的。同时,我的父母和亲戚告诉我说,像我一个靠给别人加工修补服装无固定收入的“老姑娘”能够嫁给一个收入蛮高的汽车司机,那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啊!于是,我便不再顾忌什么头婚二婚的,匆匆忙忙就嫁给了他。
  结婚后,我才知道,他原先的老婆是因为他脾气暴躁,忍受不了他的打闹才愤而离婚的,并带走了他们的女儿。结婚后,我发现,他确实脾气暴躁,爱吵架打架,特别是当上总教练之后脾气更大,总爱教训人,只要他一回家,家里就不得安宁,有时还动手打我。
  尽管我有些后悔,但是,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弱女子轻易不敢奢望离婚什么的事情。再说,退休前,他一直在外工作,十天半个月不着家,我们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那时他不常回家,回来闹上个两三天就又回去上班了,其间,我们生养了一儿一女,一双子女给我莫大的慰藉,我还不觉得日子难熬。
  可是,一晃几十年过去,他退休回到了家。他的归来给我带来的是不快和痛苦。人说“少为夫妻老来伴,恩恩爱爱象亲人”,可我的老伴却给我增添不少气受。老头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有不周到就会有一顿打骂。
  他的皮鞋穿脏了,招呼我给上油;我年纪渐老,身体渐衰,有时干家务力不从心,他非但不体谅,还嫌我不利落;见我对他稍有不满情绪,就吼:“你吃我的,喝我的,不该伺候我吗?”有时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回两句嘴,他伸手就打。
  一次,我生病了,身体实在难受,就没有做饭,心想现在外面饭馆很多,他出去吃一顿也很方便。不料他一点也不体谅我重病在身,反而因我没给他做饭而大吵大闹,拳打脚踢。我怕夜深人静让人听见,面子不好看,就说:“别打了,让街坊、儿子听见多不好。”他狠狠地说:“你给我滚出去!”于是我一气之下,拖着病弱的身体走出了家门。我来到女儿家,一住就是3个多月。
  老头把我轰走后,开始还觉得威风、自在得很呢。没人做饭吃饭馆,还省了洗碗;没有洗衣不换衣;没人收拾屋子随意折腾。可是过一段时间,他就潇洒不起来了——老吃饭馆吃得嘴起泡(上火),老不换衣身难受,屋子脏得赛猪圈。他想到把我接回来。于是他亲自登女儿家门,又是道歉,又是认错。女儿、儿子见他特地登门道歉,就劝我回去,可是我回去还没一个星期,他又故态复萌。
  那天,老头子吃完早饭又下棋去了,家里来了客人,我招待客人每人吃了一个橘子。老头回来一见橘子少了就破口大骂。平时老头子管家很严,所有的钱都是他自己掌握,我买回东西都得向他报账;对吃的东西他把得更紧。现在我未经他允许擅自吃橘子,就像吃了他的心肝一样。这些年来老头子耳背,和他小声说话,他听不清,非得重复好几遍,最后急得他喊叫:“大声说不行吗?”可是和他大声说话,他又嫌人家态度不好,喊得他心烦。上午为橘子的事,他火气还没下去,下午又为我说话声音大而吵起来,到后来又上来打我。以前的认错、保证统统无效。这样的事情在他来说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更让我羞于启齿的是,在性生活上我们也有矛盾。别看老头子70多岁了,性欲还很强哩,经常要求过性生活;而我早已没这方面的兴趣了。每次遇到这事,俩人都不愉快,他为此事经常生闷气,常找茬儿打我。
  我找过街道妇联和派出所,儿女们也相劝过。对来自任何方面的劝说,老头子都表面应承,实际上却屡教不改。以前,我从没想过离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离婚不是光彩的事儿,而且我认为都一大把年纪了,成为一家人不容易,老夫老妻几十年了,好歹凑合几年也就到头了。可是,每当他在家里闹得惊天动地,尤其是他深更半夜折腾我时,我痛苦不堪,便一次又一次想到了离婚。这不,昨天,他嫌我给他煮的面条咸了、硬了,便大吵大闹,又出手打我,打得我眼冒金星,趔趄倒地,摔伤了左脚,我恨得牙痒痒的,可我打不过他,今天只好来到法院,主张离婚。   采写手记:
  离婚自由没有年龄限制
  河南省内乡县民事庭副庭长张有菊法官说,为了换个户口本,当个城市人,她嫁给了并不了解的二婚男人,并依赖男人的收入过活,在家中没地位,没尊严,还经常挨打受气,这种处境确实令人同情。其实,这个老年妇女的遭遇,是千千万万个旧式家庭中的妇女的缩影。
  她们的婚姻源于生活所迫,俗称“饭票式婚姻”。这种婚姻,原本就缺乏爱情因素,或者说爱情的成份微乎其微,这本来就是一些女性的可悲之处。然而,更可悲的是,这位老年妇女遇到的是一个在观念上把妻子、儿孙看做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打骂他们、尤其是打骂妻子看成是自己的特权、就犹如打破自己家里的碗杯一样不用赔偿的男人。作为旧式家庭的女人,他们吃着丈夫的,靠着丈夫养活,一切只好忍受。有的女性就像这位老太太一样,同丈夫生活了一辈子,也挨打了一辈子。
  但是今日的社会已经不是旧社会了,老年妇女的权益同样得到国家法律的保障,国家也赋予了老年妇女在家庭中与丈夫平等的权利。如果丈夫不尊重妻子的基本权利,妻子可以进行抵制、抗争。另外,也可像这位老太太一样,丈夫打了她,她就到女儿家住几个月,直到老伴来道歉才回家。如果老伴又故态复萌,她还可以再走,让他再尝尝没人伺候的滋味。
  这位老太太找过街道妇联、找过派出所,甚至把儿女们都动员起来做老伴的工作。她这种积极寻找社会和家庭力量支持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样做,可以营造出一种社会环境和氛围,给施虐者一种心理压力:让他知道打人是不对的,迫使他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也可以减少被虐者受伤害的程度。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位老年妇女人权意识尤其是法律意识的觉醒,值得称道。这位七旬老太怒上法庭主张离婚,虽说让人感觉有些唐突,因为他与老伴毕竟凑合了一辈子,相当不容易,一般人都是希望她和老伴继续走完余生,正如七旬老太所言“好歹凑合几年也就到头了”。可是,这似乎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老伴霸道蛮横,闹腾得没完没了,于是,七旬老太太苦不堪言,便怒上法庭,自在情理,而且值得称道。
  正是鉴于上述情形,张有菊法官虽费尽口舌劝说七旬老太与老伴重归于好,但是,七旬老太似乎离意已决,坚决要求与老伴离婚,没有办法,张有菊法官只好受理了七旬老太的离婚诉讼,并给七旬老太的老伴下达了应诉传票(应诉通知书)。
  张有菊法官告诉笔者,“执子之手,与尔偕老”——是人们对天下夫妻的美好祝愿;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社会的主张,也是法官办案的宗旨。况且常言说得好:“能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按照惯例,离婚案件,一般程序是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再依法判决。希望七旬老太的老伴能够及时到庭,先行调解,如果他能够及时醒悟,痛改前非,与七旬老太相濡以沫,共度余生,那么,作为法官,理所应当劝说这对七旬老夫老妻,维持婚姻现状,尤其是劝说七旬老太撤诉罢讼,破镜重圆;如果老头子仍旧蛮横无理,积习难改,老太太心灰意冷,到时候法院只好依法判决这对七旬老夫老妻分道扬镳了,因为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人民法院的义务与责任。因为,从法律上讲,离婚自由从来就没有什么年龄的限制。(未完待续)
  (编辑 王琳琳)
其他文献
麻咪趴在床上看书,一只信鸽扑棱棱地飞进房间。  它是一只真正的“信鸽”——用一封信叠成的鸽子。它做着广播操,把自己从一只鸟儿重新展成一封信。  这是扑克小镇的镇长宝瓜先生寄来的信。信上写着:全体扑克小镇的居民请注意!今天上午十点,每家至少派一个人到我家来开会!  换了平常,自有麻咪的黑猫管家漆拉去赴会,但最近不行。漆拉太忙了。  一年一度的黑猫等级考试就要开始了,漆拉一天到晚都在准备考试,连吃饭也
卷首语:  张高峰诗作《尘埃的奇迹》,读来令人思绪万千,可谓是奇喻相接,翻飞于浩瀚无涯天地,引我们向久远而永在的未知里敞开。诗如呼唤歌吟着生命无垠的律动,不禁使得我们联想到法国诗人博纳富瓦,那闪耀着纯粹光芒的意象化肌质,如同行云联翩而至,又宛若美国诗人史蒂文斯般进入词语冥想的幻象容器之中,而又自成其身。  在《尘埃的奇迹》观想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峰将诗性存在的感知及时间的弯曲,维系在天空与大地、此
“咔嚓,咔嚓……”小瓦躺在苹果树的枝丫上,一边啃着红红的大苹果,一边眯缝着眼望着天空。蓦地,他感觉身旁的树枝猛地摇晃了一下,可是定睛一看,什么也没有。  苹果很好吃,小瓦已经接连吃了7个红红的大苹果,可是当他看见树上居然还有那么多红苹果时,又忍不住想再吃一个。不过,这第8个苹果却和第1个、第2个……第7个苹果都不一样,因为当小瓦去摘它时,苹果“哗”地变成了一个小魔怪。  苹果变没了!小瓦愣了一下,
1  我们班上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鱼,弟弟叫小鱼。他们是从县城来的,他们的父亲是镇卫生院的院长。虽然是亲兄弟,但他俩性格却截然不同,大鱼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太好;小鱼有些阴郁,不爱说话,成绩优异。  大鱼和我做同桌没多久,就用小刀在课桌上刻了一条“三八线”,然后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木小溪,你不能越过这条线!”  我白了大鱼一眼,不再搭理他。下午上自习课,大鱼写作业时胳膊越过了“三八线”,我拿
大家都有自己的童年,而童年里有趣的、尴尬的事情最令人难忘。  大概六七岁的时候,我以能吃、爱吃闻名于“江湖”,人称“吃货侠”。有一天,我看见妈妈从厨房里出来,手里端着一杯深棕色的饮料,边走边不停地搅拌。我非常好奇,嚷着要尝尝味道。结果,她一口气把饮料全喝了下去,脸上还露出很享受的表情。我说我也想喝,她说小孩子不能喝。妈妈,你以为这样我就喝不到了吗?不信还有我“吃货侠”尝不到的东西。我暗自计划,等第
近年来,上海人口计生社工队伍建设,在国家人口计生委人事司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本市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由市人口计生委倡导推动,各区县人口计生委因地制宜地创新推进,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上海人口计生社工队伍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据各区县人口计生委摸底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全市专职人口计生干部共计8492人,其中具有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152人,具有社会
我做过许多好玩的游戏,有捉迷藏、“一二三”木头人、狼人杀……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游戏是和老师一起玩的藏卡片的游戏。  那天下午两点,我要去上英语课,因为中午没事,便早早地来到了英语教室。四处张望了一下,没有人,我是第一个到教室的。过了一会儿,英语老师严老师来了。严老师中等个子,不胖不瘦,头发金黄,高高的鼻梁,一双黑色的眼睛炯炯有神,皮肤很白,像童话里的白雪公主。教室里只有我们俩,我们做点儿什么呢? 
江苏省高邮市人口计生委是扬州市委宣传部确定的“扬州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20个示范点”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日前,扬州市委宣传部和扬州日报社在扬州网联合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网上谈”活动,共组织9个示范点单位的领导接受采访。高邮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胡朝霞作为高邮市的代表走进扬州网“学习型党组织网上谈”节目,围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