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自传描写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e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的作家狄更斯的重要作品,自传性质非常浓厚,他塑造的大卫也是他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本文拟从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教育理念、性格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自传描写。
  关键词: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自传
  作者简介:游烨宁,女,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周南梅溪湖中学学生,研究方向:新闻、外语、语文。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一部带有浓厚色彩的自传小说。在小说主人公大卫的身上,处处映射着作者狄更斯的人生轨迹和处世哲学,尤其是大卫的童年经历和狄更斯的童年有着很多的相似性。可以说,大卫这个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狄更斯在小说中的化身,在大卫的身上,狄更斯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和心血。那么,现实中的狄更斯和小说中的大卫,两人的之间区别在哪呢?
  一、家庭经济条件的对比
  狄更斯小时候是个活泼、聪明、好学上进的孩子。他的父亲,一位英国海军军饷处的小职员。工资水平不高,且爱好交友,应酬很多,又不想着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母亲又不会管理家庭生计,也没有工作。再加上狄更斯有许多兄弟姐妹,开销很大,但收入很少,因此家庭经济十分窘迫。最惨的是,狄更斯一家还在监狱住过,因父亲的欠债入狱。
  大卫.科波菲尔的父亲,在大卫还在母亲腹中时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和忠心的女仆的养育下长大。虽然大卫母亲不善生计,但是大卫父亲却为他们留下了每年一百五十英镑的年金。但是,母亲改嫁后,后父残忍小气视大卫为累赘,在婚前就将大卫送去了女仆和他哥哥家。女仆的哥哥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大卫在那里度过了他清苦但愉快的童年。
  由此观之,二人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算好。狄更斯父母都在,但是经济条件堪忧,大卫经济条件不错,但家庭不完整,甚至被后父驱逐出家。相比于狄更斯,大卫的生活状况更为曲折,这也为小说提供了可看性。但是他们在少时都受到了关爱,只是关爱的来源不同。
  二、父母培养孩子理念的对比
  五岁那年,狄更斯在父亲带他去郊游时,对漂亮的盖茨小屋羡慕不已,说长大以后要住在这个房子里。父亲告诉他,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达成愿望。他因此变得更加勤奋好学,读遍了家里所有的藏书,只为了长大后能住进盖茨小屋。可见,父亲的话对狄更斯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狄更斯在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在皮鞋油作坊做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任人围观指;黑鞋油作坊的老板又压迫狄更斯的工作时间,狄更斯不屈于命运,向他的父亲提出抗议,父亲深受震动,提出要将狄更斯从黑鞋油作坊接出来让他重新上学。
  尽管,狄更斯的父亲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教育他,也没有希望狄更斯能成为有出息的人。但他有想让孩子过得开心、过得更好的模糊的想法,他的品质和缺陷也成为了狄更斯最好的老师,为狄更斯未来人格的塑造起了极大的作用。
  大卫.科波菲尔的父亲早逝,那块白灰色的墓碑是大卫对他仅有的印象。大卫的母亲是个美丽单纯的年轻女子,脆弱敏感,才会轻易地被他人所骗。后父谋得斯通是个残忍狡诈的人,在讨好大卫母亲的同时想尽办法折磨大卫,但大卫并没有因此失去母爱。可以说,大卫虽然出生便没有父爱,但母亲给予他的浓浓的母爱,自小便在大卫的幼小心灵扎下了根,让大卫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爱一个人。
  狄更斯和大卫所受到的父母的爱是不完整的,但都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如今看来,狄更斯的父亲和大衛的母亲都是不称职的,他们所给孩子的爱也是残缺的、畸形的。可是我们无法否认这种残缺的畸形的爱,是他们所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也可以说,正是狄更斯父亲的这种教育,促使他笔下的大卫也同样受到这样类型的教育。
  三、性格对比
  狄更斯年少时心酸的打工经历,让他产生了对不幸儿童的深厚同情,及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他只读过几年书,所以对学习和教育十分看重。从社会底层慢慢向上爬的、见过世间百态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辟果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他们没有受过教育,但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狄更斯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也贯穿了《大卫.科波菲尔》全书。
  大卫的感情极其细腻,对世界怀有纯洁的爱心。即使受到继父和不良学校的摧残,大卫仍保持着坦白、真诚的品德。而且他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碰到逆境时,也不会安于现状或者一蹶不振。 他正视生活,努力谋生,有意志,有决心,做事果断。如,少年时代的他在姑奶奶的帮助下重拾荒废的学业,不懈努力,赶上并超越其他学生;在博士院实习的青年时期,由于姑奶奶的破产,他夜以继日,不辞辛苦的工作,努力减轻姑奶奶的经济负担;成年后的大卫尽管功成名就,却仍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工作。
  四、作家自身经历与小说创作的关系
  一般来说,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戏剧,其内容或多或少都有作家生活经历的影子。甚至,有些小说的创作初衷,作家就将其看作自己的自传。作家们会重点选择自己人生轨迹中的某些重大事件,结合实际情况,创作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其中,“虚构”起着不可替代、极其重要的地位。狄更斯曾说,在他创作的许多人物形象里面,最喜欢的、投入感情最多的是大卫.科波菲尔。究其原因,还是作者狄更斯的成年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将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受,通过“虚构”,才写下了这本享誉世界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参考文献:
  [1]申家仁.大卫·科波菲尔:自我的解脱与补偿[J].佛山大学学报,1990(1).
  [2]于雪茹.解析大卫·科波菲尔的双重性格[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55).
其他文献
摘 要:潘岳的《悼亡诗》三首表达了失去妻子的悲怆与独留人世的凄楚,表现了他面对生死的复杂情感,承继《诗经》以来的悼亡题材,确立了悼亡诗的特征,堪称定制名篇之作。  关键词:潘岳;悼亡诗;《诗经》  作者简介:唐文娇(1993-),女,汉族,陕西咸阳人,青岛大学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 要:索爾·贝娄作为20世纪当中颇负盛名的犹太籍作家,长于以犹太人的独特视角来描绘美国现当代知识分子孤独、异化、迷惘、凌乱不堪的生活现状,《晃来晃去的人》作为其早期的杰出作品之一,其中的主人公约瑟夫既是犹太人,又是流落美国的加拿大侨民,具有现代青年所有的典型的身份危机问题,本文便将着重分析《晃来晃去的人》当中特殊的社会环境来揭示全作中流露出的对于人生意义的厌倦、困惑与不懈追求。  关键词:索尔·
该研究目的:针对国内外DLT型号选择的临床研究状况,探索国人自己的DLT型号选择标准,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DLT,提高DLT插管的准确性.利用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技术(3DSCT)测定国人
摘 要:《古宅青苔》是美國小说家霍桑的佳作。文章意象庄严肃穆,辞藻朦胧优美,既有超凡脱俗之美感,又有庄重低沉之气韵。形似大篇幅的在对牧师古屋进行描写,实则借物抒情,感慨时代的变迁与对古屋情感的寄托。本文借夏济安先生的译作为蓝本,对原作情感意象进行探索。  关键词:情感意象;借物抒情;空间限制;译者素质  作者简介:钟海纶(1992.3-),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
目的:此项研究旨在了解无明显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成年男性中肥胖对前列腺增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年龄在40岁以上良
目的:了解异丙酚麻醉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中CD28表达密度及细胞因子IL-12、IL-4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30例肺叶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IV)组和
摘 要:蒂莉·奥尔森是一位有着杰出威望的女权主义作家。她的作品关注当代妇女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底层妇女的生存状况。小说《我站在这儿熨烫》是她的作品之一。本文从空间叙事度切入,分析探讨《我站在这儿熨烫》中物理空间叙事下母亲的身份危机与构建;心理空间叙事下艾米丽的身份危机与构建以及空间形式叙事下的女性的身份危机与构建的不确定性。主要探讨作品里两个主要女性-母亲以及艾米莉的身份危机及其构建问题,体现了美国
摘 要:托马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不论是从命运、性格还是从社会环境出发,苔丝都无疑是悲剧的典型。作品中,哈代对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做了深刻的描写,将她的悲惨与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出身就注定了她的悲惨命运,任由她怎么反抗都将无济于事。本文将从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以及价值观来分析苔丝的人物形象。此外,哈代对苔丝冠以“纯洁的女人”的美誉也仅仅是维多利亚时代男性权利的附庸。  
目的:研究低剂量环磷酰胺(CTX)联合人参皂苷Rg3对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观察其抑瘤效果、毒副作用及生存期,并与其各自单用及高剂量CTX作比较,以确定二者联合应用的价值.方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诊断的方法和意义,以及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提取5例临床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及4名患者家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