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变迁与快速转型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通过社会工作来应对此局面。社会工作的发展必然依赖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然而专业出身的社会工作者在我国大量紧缺,这就不得不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真正开展只有二十几年,专业教育现在并未形成一种乐观的局面,还存在一些弊端:
1、接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学生质与量都不高。在高校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起初并未对社会工作有所认识,而多数是在接受校内专业调剂而开始学习的,由于存在性格与兴趣爱好的差异,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并不热爱,并未将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化,而只是简单地为完成学业,从而并未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也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缺少;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就业前景不明朗,加之人们缺乏对社会工作的了解不愿去选择,而造成了专业学生数量较少。
2、教育内容偏理论,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社会工作是一种践行专业价值观的实践与实务活动。然而在高校的培养形式中却主要是针对理论的学习,缺少具体的实践基地,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较为缓慢,不能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来自于西方社会,“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材主要依据国外社会工作教材模式,或截取部分介绍,或停留在对外文的翻译层面,数量有限且内容出现低层次重复;而本土化教材极为缺乏。”同时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内容与我国的国情并不能完全适应,需要不断地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这也就使学生在学习社会工作时只是关注理论,忽视了对专业价值观的实践与反思,缺乏对其具体的应用。
3、专业价值教育片面化。由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其产生与发展必然会受到西方文化、制度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所以我国在进行专业价值教育上往往就会断章取义,从中只招本土发展相适应的内容,虽提供了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条件,但也造成了对社会工作理解的片面化,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国内学者担心西方的宗教思想与极端个人主义渗透到我国专业人才当中,不利于我国整体社会的发展,这就在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介绍,使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其功能与内涵,也就造成了对本土化、系统化、具体化的价值体系建立的阻碍。
4、培养层次建立不完善,地域之间有差别。虽然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但就高校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专业社会工作硕士点的建立也从2010年刚刚开始,首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尚未毕业,更不用提博士点建设情况。同时,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同的地域之间也有差别,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对于社会工作的开展也仅限于少数几个高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利于社会工作在全国范围的开展。
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为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中应加强价值教育,即“社会工作价值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工作专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及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充分教育将学生的个人理念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相融合,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并将其付诸于自身实践当中,从而加以不断提炼其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将专业教育与我国具体实情相结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来源西方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专业教育时要对其加以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注重对我国现实状况的认识与了解,联系我国历史文化与我国近现代本土社会工作的开展,从而能意识到社会工作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从一种辅助形态向主要形式的漫长过渡,让学生在认清我国国情下,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务中;
第三,课堂教学内容要多元化,社会工作专业由于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概括来讲主要为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这些单纯依靠社会工作课堂中所教授的基本方法与技术是不能加以解决的,这就要求学生应储备多种学科的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将多种学科融入贯通到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去,加强社会工作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现阶段发展所面临困境的了解,才能探索出具体的对策来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亚静.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社会工作(下半月).2007.(3)
[2]姚云云,李精华.我国社会工作价值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9期。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真正开展只有二十几年,专业教育现在并未形成一种乐观的局面,还存在一些弊端:
1、接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学生质与量都不高。在高校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起初并未对社会工作有所认识,而多数是在接受校内专业调剂而开始学习的,由于存在性格与兴趣爱好的差异,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并不热爱,并未将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化,而只是简单地为完成学业,从而并未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也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缺少;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就业前景不明朗,加之人们缺乏对社会工作的了解不愿去选择,而造成了专业学生数量较少。
2、教育内容偏理论,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社会工作是一种践行专业价值观的实践与实务活动。然而在高校的培养形式中却主要是针对理论的学习,缺少具体的实践基地,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较为缓慢,不能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来自于西方社会,“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材主要依据国外社会工作教材模式,或截取部分介绍,或停留在对外文的翻译层面,数量有限且内容出现低层次重复;而本土化教材极为缺乏。”同时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内容与我国的国情并不能完全适应,需要不断地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这也就使学生在学习社会工作时只是关注理论,忽视了对专业价值观的实践与反思,缺乏对其具体的应用。
3、专业价值教育片面化。由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其产生与发展必然会受到西方文化、制度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所以我国在进行专业价值教育上往往就会断章取义,从中只招本土发展相适应的内容,虽提供了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条件,但也造成了对社会工作理解的片面化,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国内学者担心西方的宗教思想与极端个人主义渗透到我国专业人才当中,不利于我国整体社会的发展,这就在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介绍,使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其功能与内涵,也就造成了对本土化、系统化、具体化的价值体系建立的阻碍。
4、培养层次建立不完善,地域之间有差别。虽然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但就高校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专业社会工作硕士点的建立也从2010年刚刚开始,首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尚未毕业,更不用提博士点建设情况。同时,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同的地域之间也有差别,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对于社会工作的开展也仅限于少数几个高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利于社会工作在全国范围的开展。
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为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中应加强价值教育,即“社会工作价值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工作专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及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充分教育将学生的个人理念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相融合,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并将其付诸于自身实践当中,从而加以不断提炼其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将专业教育与我国具体实情相结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来源西方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专业教育时要对其加以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注重对我国现实状况的认识与了解,联系我国历史文化与我国近现代本土社会工作的开展,从而能意识到社会工作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从一种辅助形态向主要形式的漫长过渡,让学生在认清我国国情下,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务中;
第三,课堂教学内容要多元化,社会工作专业由于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概括来讲主要为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这些单纯依靠社会工作课堂中所教授的基本方法与技术是不能加以解决的,这就要求学生应储备多种学科的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将多种学科融入贯通到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去,加强社会工作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现阶段发展所面临困境的了解,才能探索出具体的对策来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亚静.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社会工作(下半月).2007.(3)
[2]姚云云,李精华.我国社会工作价值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