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纪录片之旅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ying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半多伦多
  
  对于加拿大和加拿大人,我一直没有感觉,我指的是那种触摸到民族性格和灵魂的感觉。
  多伦多的街道非常干净,干净到看不见一点尘土,在沙尘暴的亲密包围中,突然空降到这样一尘不染的城市,心里觉得异常的不真实,城市里的垃圾有时候仿佛是城市巨人在不断的包裹中一不小心露出的马脚,让我们知道这个城市还有烟尘气,每每一到这样一些新文明的国家,我就开始异常留恋北京种种的陋习了,尽管那陋习在北京时被我们自己批得体无完肤。
  
  听JAN讲课
  
  下午听JAN讲课,关于PITCHING的,主要是讲的一些沟通上的技巧。
  JAN一直在强调,我们之所以选择纪录片是因为我们喜欢,我们愿意为它付出。
  JAN说的特明白,做纪录片是因为你本身被个人的某种体验所折磨或者是被一种强烈的个人情感所驱使,所以才要去表达,根本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外在的东西,更不是因为可以拿到很多钱才选择走上这条路的。
  关于HOTDOCS的种种
  HOTDOCS成立于1993年,由加拿大独立制片协会创立,1996年,HOTDOCS注册成为公司独立运作,目的在于支持加拿大和国际纪录片制作。
  作为北美最大的国际纪录片节和市场交易平台,2006年的HOTDOCS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700多个纪录片导演、制片人、电视台以及发行商。
  10天的会议包括:155场次的影片观摩以及导演现场交流活动、5天满满当当的制作人讨论、制片人研讨、KICKSTART SESSIONS(起跑交流)、NFB(NATIONAL FILM BROAD)座谈、FACTUAL FRIDAY 和 THE DOC LAB。
  HOTDOCS提供的主要服务有:整整两天的TDF(TORONTO DOCUMENTARY FORUM,市场交易,也就是PITCHING,预案销售)、销售办公室(一对一的预约你想见的电视台或者是代理商)、制片人的快速交流(制片人的八分钟约会)、各种非正式聚会、行业代表的小型会议以及DOCSHOP(会议期间一直开放的影片观摩室)。
  HOTDOCS的主会场设在维多利亚大学的一角,伊莎贝尔剧院背后,TDF也在一个大学里举办,最后的颁奖也在那个小剧院里。整个会议下来给人的感觉是:简单、高效,毫不排场!每个人都在悄无声息的各自干活,不夸张,不张扬,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PITCHING(预案销售)
  
  关于PITCHING我觉得有点无话可说,这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不知道多少年后能进到中国并有效运转。他们这个市场平台的基础是诚实和守信,习惯说真话。
  给我有效启示的是,他们预卖的很多并不都是什么都不着边或是什么影像都没有的主意,有很大一部分是已经快接近拍完的片子,这种PITCHING无异于一个真正有效的预售,而且目标观众很明确:BROADCASTERS(电视台),而这些人就在现场和台下。
  
  DOCSHOP
  
  多伦多的这几天,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那两间小教室里,看了很多片子。他们有一张报纸,上面都是观摩片目的介绍,我逮住人就让别人给我推荐,觉得哪个片子不错,然后就赶紧去预约座位和机器,自己也胡看了一些,主要是跟中国有关的内容。
  第一天看了一个片子,MOZARTBALLS,讲的是一群MOZART的FANS,非常有趣,有些大开眼界,觉得纪录片居然也可以这样拍,太有意思了!片中MOZART FANS可能是通过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搜罗的,什么人都有,有觉得自己是MOZART灵魂转世的一对同性恋夫妇,有一个得了忧郁症的MOZART狂迷,每周去MOZART墓地送花,计算出从家里到墓地的步数在5100—5138步之间……很多意想不到的细节让人经常捧腹大笑,这世界居然还有这样奇特的人!看完后的那种愉悦大大减低了第一天到达时花了不少时间在倒时差的罪恶感,觉得这一天终于没白过!
  在后面几天还有更多的片子让人唏嘘和叹为观止,到最后激动之外更多的是一种绝望了。
  看完这些片子最大的感受,就是让我对加拿大纪录片制作人有一种莫大的敬意,他们真的是放眼世界在思考许多问题。他们的思考显得更中立,更温和,宽容而有理性。
  他们关注动态的东西,活动的和有生命力的,他们所表达的内容是此刻的、变化的。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是一种往前看的视角,我觉得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态度,认真面对自己,面对改变的现实,迅速接受变化,调适自己并解决问题。
  但我们则更容易抓住过去陈腐的经验不放,简单的留恋过往,叹息逝去,在精神层面有意的新的探索几乎停滞。我们太缺乏真正普世的情怀,一种有真正生命意识的悲天悯人。我们的题目不是最后的家园,就是逝去的家园,永远都在叹息,都在哀伤,没有行动。一方面我们非常易变,我们只愿意接受符合我们愿望的事情发生,拒绝在舒适之外随之而来的问题,所以对于现状,怨妇永远比行动者要多。
  在他们的片子中,一个问题出来,紧接在后的就是人在问题面前的积极应对。换成我们肯定是哀伤半天,恨不得弄到全世界人跟我一起难过,在情绪的层面久久停留而不能自拔。我们太容易流于情绪,而且总在不断的解释自己美好的动机和愿望。这可能跟我们确实动机不纯有关。我们太缺乏纯粹的人和纯粹的事了!中国导演,体制内关注的如何获得协会的奖项;体制外的则关心如何在国际获奖,真正从内心里热爱纪录片的人不是没有,只是太少太少!
  
  到底有多远?
  
  加拿大纪录片行业的一整套系统有着庞大而坚实的根基,绝非一日之功,HOTDOCS本身就已存在13年了,而且各种公众基金,电视台的预购,公众及政府对于自由表达的宽容,社会民众的群体理性……
  看片的教室没有开灯,每人一台电视配一副耳机,最后那天下午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着片子,常常双眼模糊,黑暗中泪水一次次忍不住夺眶而出,但心里明镜一样,那是一种你看着一个美好世界在遥远的云端,你被人无意拉到一个望远镜跟前,清澈的看见了他们和他们的一切,倏忽间你又回到现实中,不知道那是一种情绪上短暂的无望,还是真正了无生还的绝望,我坐在那里,除了一遍遍安静的流泪之外,我都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干什么。
  等傍晚朋友过来找我,坐在过道的木椅上,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狂泻而出,那种不管不顾的情绪把她内心某个柔软的部分也搅乱了,两人对坐在那,任泪眼滂沱……
  今天重新梳理这些文字时,回望那些几乎还是现在时的往事,眼睛依旧常常湿润。
  因为爱,所以深情而绝望。
其他文献
看她的照片我想我是看着她1000度大近视的视网膜残像。跟着她看见的,感觉好像大半天在做白日梦,一时一景又记起那个朋友;时而在中国,时而在芬兰,时哭时笑,晃晃荡荡。相如其人,她一时耿耿于怀,一时又豁出去。之后,我就要追问她大半天。“你的照片在那里拍回来,是不是很得意?”“你要说什么?”她的答案往往好抽象:“我想透过晒相寻找…晒出自己真正的肤色…”    管她的影像杂七杂八,我总被她的答案感动了,因为
期刊
最初吸引我去看这部电影的原因只有一个,李俊基。这个1982年出生的男孩在《王的男人》中亦男亦女的表演,迷倒了万千观众。毫无疑问,同其他拍摄的《我的女孩》或者是《飞吧,爸爸》会吸引无数影迷竞相膜拜。但是,后来传说《飞吧,爸爸》在韩国上映时尽管首映当天有9万同我一样的俊迷冲到影院为其捧场,但该片在韩国上映7天后还是败给了同期上映的鬼片。  这让我很不解。从《王的男人》中的表演可以看到模特出身的李俊基在
期刊
在今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DV影像展映单元”的专题论坛上,一场影像对话颇引人注目,当天参加这个影像对话的人很多,那个带着霉味的破旧的礼堂里面坐满了人。引人注目的是对话的主题:“DV,DV,地位低微”,还有主持对话的两位艺委会成员——司徒兆敦教授和张献民教授。    去平遥的火车上,我们“偶遇”司徒兆敦教授,一群DV青年与司徒老师共话DV之前景。虽然每人只喝了一瓶啤酒,但是,激动时也曾眼圈发红,兴奋时
期刊
宝明松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制在线栏目    在使用Z1C之前,这种小尺寸的机器用得比较多的是PD150P和XL2。我们的栏目是一档法制栏目,而且要求时效性比较强,一些节目的拍摄制作日程比较紧张,所以很多时候是用小机器就完成了大部分拍摄,可以说小尺寸机器的应用是很多的。  在HDV出来的时候,我最先在朋友那里见到了FX1E,这机器给我感觉不错,不过它是民用版本的,没有DVCAM格式,也不能接话筒
期刊
2006年9月6日,第六届上海双年展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再次与我们邂逅在初秋的上海。展览部分沿袭了上届“影像生存”形式,在主题命名上再次给广大艺术爱好者们提出了一个富有想象空间的标题——“超设计”。  本届双年展全方位地立足本土经验,面向全球境域的文化姿态,坚持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构想,以“超设计”(HyperDesign)为主题概念,旨在针对“设计”这一当代视觉文化和消费产业中极为鲜活的重要元
期刊
经过两年的多发展,小型高清摄像机产品已经丰富起来了,产品类型也囊括了民用和专业两个领域,随着存储介质的发展,磁带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光盘,硬盘和存储卡纷纷“革命”,立起山头。请读者随我们来检阅一下目前市面上的小型高清摄像机,也准备明年的招兵买马。    松下HVX200    存储介质:  松下P2闪存卡和miniDV磁带  存储格式:  在P2闪存卡上可记录DVCPRO HD(1080i/50i
期刊
贾樟柯《三峡好人》喜获金狮    九月的意大利仿佛到处弥漫着来自东方的欢乐气氛,今年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似乎对中国导演格外恩宠。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荣获本届最高奖项——金狮奖。被广电总局定为建党85周年献礼片的《马背上的法庭》也获得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大奖。  《三峡好人》讲述的是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与他的四川妻子之间16年的感情纠葛,风格朴实平和。作为今年电影节唯一一位有两部作品同
期刊
从苗歌开始    2004年,在湖南省花垣县吉卫镇腊乙村一个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的苗家妇女,用DV拍摄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千里寻母记》。讲的是湘西山区里一对苗家姐弟,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寻找因长期在外打工而不回家的妈妈的故事。  电影一经推出马上轰动了整个湘西,而且被迅速盗版。无数人为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流下了眼泪。很多长年在外打工而不回家照顾孩子的父母看过这个电影后都纷纷回家看望自己的孩子。
期刊
王丹华(影评人)      跟随镜头,我们来到凉山深处,一个似乎被遗忘的角落。那偶然停靠的汽车,车上走下来的游子,通往远方的路,提示着此处与外界的丁点儿关联。而时光又仿佛在此停止,生老病死不经意地提醒着我们岁月的流淌。 然而这里似乎还是安静依然,安静得近乎无动于衷。人们淡淡地过着日子,与命运融为一体,劳动,婚嫁,选举,送葬,作法, 聊天,行走,歇息,一切正在发生着又发生过了。影片伊始,远行的游子—
期刊
吉克曲布(彝族歌手)    这几天我是在一种时而茫然时而痛苦中度过的!说实在话,这几年以来我们无论在梦里或是在现实中都高唱着这样的歌走来:  大凉山,小凉山,你是我唯一不变的依靠,  我想找到最初的爱,我想回到古老的地方,  常常闻到野花香,  它香透了每个记忆里……  我们热爱自己母族的心,从前不变将来也不会变!也想用现在这点微不足道的名声和实际行动来感染身边的同胞和年轻人,让我们一起在大同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