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深情地)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回溯,让我们回到1936年,一个37岁的中年男子——老舍,在山东写了一篇抒情散文——《想北平》。今天我们将开启一段对话之旅,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编者,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齐):准备好了。
师:好,请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
[教師播放幻灯片。]
对话一:裸读感受
这篇散文,你喜欢吗?从主题、内容、形式角度任选一个,说说你的感受。
主题:情感(作者要表达什么?)
内容:事、物(作者写了什么?)
形式:语言、手法(作者怎么表达?)
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把你的裸读感受写在文本第一处对话栏的左边,待会儿我们请同学来交流。写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要拘泥于别人会想什么、写什么。
[学生写感受。]
师:刚才我转了一下,发现我们同学啊,差不多都能写100字左右的感受。下面哪一位同学第一个来表达一下想法呢?
[学生举手。]
生:作者是要表达对故乡北平无尽的怀念与热爱,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将无比渴望能够回到北平,回到故乡,回到那座宁静而美丽的城市。
师:你想说的是,从主题情感的角度,他要表达对北平的想念,是吧?
生:对。
师:这样的文章,你喜欢吗?
生:喜欢
师:哦,我也喜欢你。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人是最具有勇气的,我想送你一个礼物哦,这是我去北大学习带回的一个礼物,一个书签,印有北大红楼,祝你早日走进北大!
生:(惊喜)好,谢谢老师!
[学生鼓掌。]
师:刚才他是从情感的角度,其他同学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被老舍先生这种对故乡深入骨髓的爱所感动,他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语言。反而是这种最真实最淳朴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老舍先生没有写北平怎样繁华,而是写了他所生活的一些场景,平民的场景,给人最真实的感受。
师:哦,你说到了语言比较朴素,写的东西都非常日常。这是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来说的。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学生举手。]
生:读了这篇文章,我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老舍先生把他对北平的爱,比喻成儿子对母亲的爱,看似平凡却深沉。不仅道出了对北平的爱,更能打动读者的心,使他对北平的爱得到了一种升华。
师:这位同学在情感的理解上更深入了一些。好,我们把刚才大家说的理一下。1936年,37岁的老舍,他写下了这篇散文,想表达对北平的想念,他的语言很朴素,他写了北平一些很平常的事物。我想再问下大家,他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对比。
师:那对比之下的北平,它呈现了哪些特点呢?
[学生思考。]
生:北平的特点是:既复杂又有一个边界,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在人文之中又显出自然。
师:我发现你的概括能力很好!同学们,他刚才概括了哪些自然段?
生(齐):第四、五、六自然段。
师:第四、五、六自然段呈现了老舍笔下的北平的特点,非常棒!我们再来看一下,确实,老舍先生就是这样写了他的北平的。刚才,基本的内容大家都了解了,我们把对话再推进一步,能不能从内容选材的角度进一步思考与主题的关系呢?
[教师播放幻灯片。]
对话二:内容与主题
老舍在文本第4节中说,“……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那么北平就有家的感觉了吗?这种感觉体现在哪里?是如何体现的?
师:第四节说,“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感到寂苦”,那么北平就有家的感觉了吗?这种感觉体现在哪里,又是如何体现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文章的第四节,一边读一边注意思考。
[学生齐读。]
师:思考一下,待会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自己解决不了,你也可以低声和学习小组的成员讨论。
[学生思考。]
师:哪些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作者觉得北平有感觉,一是因为有家的感觉,他从小就生活在北平,二是北平的生活对他来讲——
师:我想打断一下,回到第四节当中,来说说家的感觉体现在哪里,从文本里面来说好吗?
生:家的感觉体现在“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根据这句,感觉北平的生活气息浓郁。
师:你能细一点解读给同学们听吗?家的感觉怎么在你刚才说的句子里面体现出来了呢?
生:比如说老城墙,作者生活的背景就是北平平民所生活的地方,在那里,许多平民家都是有院子的,院子都有城墙,上面都种有果树和花草,可能在作者看来,这就是家的感觉。还有面前的积水滩,有自然真实的感受,背后是城墙,就是作者生活的地方,一个院子,里面有花有草有树,有城墙,特别地舒适。
师:我想问一下,一个院子里面有花有草有城墙吗?
生:(笑)院子里有花有草,没有城墙,是围墙。
师:好,请坐。刚才我们这位同学,她其实有自己的思考,但在表达过程中呢,要注意紧扣文本来回答。下面我们把目标对准第四节,再来读一读,把我们的思考,往深处推一推,往清晰推一推。
[学生齐读第四节。]
师:哪位同学再来说说家的感觉体现在哪里?
生:“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我认为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在家里我们可以做到完全地放松,在家里我们不需要害怕,在家里面我们就会有安全感,在家里面我们是最自由的。
生(齐):准备好了。
师:好,请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
[教師播放幻灯片。]
对话一:裸读感受
这篇散文,你喜欢吗?从主题、内容、形式角度任选一个,说说你的感受。
主题:情感(作者要表达什么?)
内容:事、物(作者写了什么?)
形式:语言、手法(作者怎么表达?)
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把你的裸读感受写在文本第一处对话栏的左边,待会儿我们请同学来交流。写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要拘泥于别人会想什么、写什么。
[学生写感受。]
师:刚才我转了一下,发现我们同学啊,差不多都能写100字左右的感受。下面哪一位同学第一个来表达一下想法呢?
[学生举手。]
生:作者是要表达对故乡北平无尽的怀念与热爱,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将无比渴望能够回到北平,回到故乡,回到那座宁静而美丽的城市。
师:你想说的是,从主题情感的角度,他要表达对北平的想念,是吧?
生:对。
师:这样的文章,你喜欢吗?
生:喜欢
师:哦,我也喜欢你。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人是最具有勇气的,我想送你一个礼物哦,这是我去北大学习带回的一个礼物,一个书签,印有北大红楼,祝你早日走进北大!
生:(惊喜)好,谢谢老师!
[学生鼓掌。]
师:刚才他是从情感的角度,其他同学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被老舍先生这种对故乡深入骨髓的爱所感动,他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语言。反而是这种最真实最淳朴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老舍先生没有写北平怎样繁华,而是写了他所生活的一些场景,平民的场景,给人最真实的感受。
师:哦,你说到了语言比较朴素,写的东西都非常日常。这是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来说的。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学生举手。]
生:读了这篇文章,我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老舍先生把他对北平的爱,比喻成儿子对母亲的爱,看似平凡却深沉。不仅道出了对北平的爱,更能打动读者的心,使他对北平的爱得到了一种升华。
师:这位同学在情感的理解上更深入了一些。好,我们把刚才大家说的理一下。1936年,37岁的老舍,他写下了这篇散文,想表达对北平的想念,他的语言很朴素,他写了北平一些很平常的事物。我想再问下大家,他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对比。
师:那对比之下的北平,它呈现了哪些特点呢?
[学生思考。]
生:北平的特点是:既复杂又有一个边界,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在人文之中又显出自然。
师:我发现你的概括能力很好!同学们,他刚才概括了哪些自然段?
生(齐):第四、五、六自然段。
师:第四、五、六自然段呈现了老舍笔下的北平的特点,非常棒!我们再来看一下,确实,老舍先生就是这样写了他的北平的。刚才,基本的内容大家都了解了,我们把对话再推进一步,能不能从内容选材的角度进一步思考与主题的关系呢?
[教师播放幻灯片。]
对话二:内容与主题
老舍在文本第4节中说,“……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那么北平就有家的感觉了吗?这种感觉体现在哪里?是如何体现的?
师:第四节说,“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感到寂苦”,那么北平就有家的感觉了吗?这种感觉体现在哪里,又是如何体现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文章的第四节,一边读一边注意思考。
[学生齐读。]
师:思考一下,待会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自己解决不了,你也可以低声和学习小组的成员讨论。
[学生思考。]
师:哪些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作者觉得北平有感觉,一是因为有家的感觉,他从小就生活在北平,二是北平的生活对他来讲——
师:我想打断一下,回到第四节当中,来说说家的感觉体现在哪里,从文本里面来说好吗?
生:家的感觉体现在“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根据这句,感觉北平的生活气息浓郁。
师:你能细一点解读给同学们听吗?家的感觉怎么在你刚才说的句子里面体现出来了呢?
生:比如说老城墙,作者生活的背景就是北平平民所生活的地方,在那里,许多平民家都是有院子的,院子都有城墙,上面都种有果树和花草,可能在作者看来,这就是家的感觉。还有面前的积水滩,有自然真实的感受,背后是城墙,就是作者生活的地方,一个院子,里面有花有草有树,有城墙,特别地舒适。
师:我想问一下,一个院子里面有花有草有城墙吗?
生:(笑)院子里有花有草,没有城墙,是围墙。
师:好,请坐。刚才我们这位同学,她其实有自己的思考,但在表达过程中呢,要注意紧扣文本来回答。下面我们把目标对准第四节,再来读一读,把我们的思考,往深处推一推,往清晰推一推。
[学生齐读第四节。]
师:哪位同学再来说说家的感觉体现在哪里?
生:“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我认为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在家里我们可以做到完全地放松,在家里我们不需要害怕,在家里面我们就会有安全感,在家里面我们是最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