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的味道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chiren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粮食。经过超市粮食摊的时候,总忍不住要停下脚步,对那些堆放在木格框里的各种粮食打量一番,大米、红小豆、绿豆、花生……有时候也忍不住用大勺子把粮食抄起又洒下,内心忍不住发出一两声赞叹,这是粮食啊!
   什么是粮食?粮食就是一口吃的东西,在超市里它是最便宜的售卖品了,消费者脚步匆忙地奔向花花绿绿的货架,没几个人愿意在买粮食时多花几分钟享受这个过程。
   粮食买回家,用电饭煲做熟了端上桌,孩子不爱吃,对他生气也不行。自己把碗端过来装作很饥饿的样子扒拉几口,也产生了疑惑,怎么不再是童年吃的粮食味道了?粮食的那种独特气息怎么消失了?粮食怎么只是有了“食粮”的功用,原来承载的那些由香味、自然、情感等元素构成的滋味为何不见了?
   我的记忆里,储存着粮食的味道。童年时一个大家庭用一口大铁锅做饭,半锅的水抓一把大米扔进去,快熟了的时候再浇一瓢磨好的豆浆进去,煮沸腾了就是一锅稀粥,那碗稀粥的滋味已经是不错,但粥锅里的布袋捞出来,才是真正的美味,因为布袋里装的可是货真价实的米团,用小钢勺挖一小口放进嘴里,大米与大豆融合后的香味直冲鼻腔,经历过柴火的熬煮之后,米团的糯软通过舌尖一直传递到内心深处……可惜,这样的米团只有家里最小的孩子才能吃到,我好像只吃过几次就失去了资格。
   一直觉得,粮食不简单的只是粮食,它们还是大自然的子孙,是有生命的。在田里劳动的时候,我经常可以感受到粮食的生命韵律,比如割麦子的时候,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藏在一穗结实的麦穗里面,剥开来看,麦粒还带着一点点青涩,在凝目观察这些麦粒的时候,总觉得它们像是要急不可待地逃离“家园”,想要在太阳的照射下晒一个肆意的日光浴,要在滚烫的麦场上开心地打几个滚。
   过去品尝粮食,麦子也好,水稻也好,玉米也好,都能尝出它们的成长经历,觉察到它们是如何在暗夜中随着“母体”摇曳的,当风暴来临时,它们又是怎样紧紧挨在一起相互扶持的,它们在细雨中聆听骨節生长时所发出的声音,在阳光灿烂的时候随风舞蹈。它们也会相爱吧?两株植物的恋爱会多么美好,它们不说话,时而靠近,时而分离,借助风传递心声,一同守望朝阳夕阳。
   母亲总是能把各种各样的粮食,做出令人感到温暖与幸福的味道。不止我的母亲如此,村庄里的每一位母亲都可以。小时候总爱闻远远飘来的炊烟,一点儿也不觉得呛的原因是,那炊烟里总是带着粮食的香气,比如我家的炊烟,就时常掺杂戗面馒头的味道。
   母亲把揉了整个下午的馒头放进锅里,一捆麦草烧完,掀开锅盖,先是要眯起眼睛,等待扑腾起来的蒸汽消散,再快速地把手伸进锅里,捏起一个白胖的馒头就跑。在院子里,把那只烫手的馒头从左手倒到右手,从右手倒到左手,等不及凉到可以入口,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咬下去,馒头的热度会把牙齿也微微烫到,这样的馒头,才是最好吃的。
   有时候母亲着急下地干活,来不及熬米粥或者做馒头,就会从锅里煮的地瓜挑几个好看的给我们当食物。要知道,这些地瓜通常是喂猪的,可每次我都吃得心满意足,地瓜皮软瓤红,从内到外都甜丝丝的,但又不是冰糖式的那种齁人的甜,是吃完后打个饱嗝都会涌到嗓子眼的美味的甜。这样的地瓜,已经有一二十年吃不到了。从超市里买来的地瓜,在粥里煮熟了之后,入口一点儿味道也没有。它不是经历过风雨洗礼的地瓜,不是在土壤里做过美梦的地瓜,也不是母亲栽种的、收获的、煮熟的地瓜。
   现在的社交媒体上,经常看到有人形容美食用到这四个字,“好吃到哭”,一般这样的形容可信度不太高,你若去尝试一下,发现不过如此。真正“好吃到哭”的,还是过去的粮食啊。你去翻翻莫言、贾平凹、路遥的书,那里面有描写吃食的片段,才会让人流泪,只不过,不只是为他们描写吃到好东西时流露的感激而流泪,更是为他们这一代人所承受的饥饿与苦难而流泪。
   也有可能是,粮食本身的味道并没有太大变化,而是我们的味蕾变了,因为品尝到世间太多的美味,而失去了对粮食的感受力。我们已经不用再闭上眼睛,去体会粮食在舌尖上打转的滋味,如同不用时时回头去翻阅过去那几段食不果腹的历史。我们对包括粮食在内的诸多事物,也不再有那份小心翼翼的珍惜,这样的状况下,粮食的味道能不变吗?
   【原载《城市金融报》】
其他文献
贪污受贿属鼠——偷偷摸摸;   利益面前属蛇——有缝就钻;   跑官要官属猴——上窜下跳;   下去检查属羊——见啥吃啥;   上级面前属狗——摇头摆尾;   下级面前属虎——横眉竖眼;    麻将桌上属马——夜不停蹄;   进了舞场属牛——不知疲倦;   公费旅游属龙——一日千里;   公款宴会属猪——吃光喝光;   做點工作属鸡——大鸣大叫;   遇到危险属兔——跑得最快
期刊
——九零后、七年党龄,事业编制、镇团委副书记、村镇建设办副主任、章水镇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八十四次、一千一百余万、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个月。  随着法庭上的案件陈述,上述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慢慢地与被告席上的那个身影重合。他就是曾任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团委副书记、村镇建设办副主任的王佳男,一个原本青春无限、前途无量的年轻人。自律之弦松懈,恶习乘虚而入  2013年,本科毕业的王佳男通过事业
期刊
公民講坛 好官为什么变坏 汪金友  一个最字害死人 李 昂  聊斋闲品 享受国葬礼遇的流浪汉 柯玉升  自信第一课 毕淑敏  脖子上的一只虱子 侯美玲  立此存照 人性原来是这样的 易水寒  中医名声别砸在“神医”手上 邓海建  人生解读 谎言背后是深爱 王秋珍  妈妈和我 观 云  史海备忘录 如果并非不可能 蒋光宇  社会档案 空巢老人有多空 高 阳  蓝 刺 猬 找老同学帮忙 徐基来
期刊
錢来官帽相送,礼尚往来情重。  弄权专政得意,欺下瞒上得利。  作风腐败怕查,败絮其中尽渣。  贪的是大宅院,住的是铁牢房。
期刊
公安局出事,一定是“協警”的;   单位、公司出事,一定是临时工的;   学校出事,一定是临聘教师的,现在还可以是“家委会”的;   ——其实,都是“背锅”的!
期刊
一   1992年,是我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起始之年。往前推十年,也就是1982年,我那原本厚道木讷的父亲母亲也不知哪里来的胆子,镰刀入库,牛羊入圈,孩子交给老人,夫妻双双进城打拼。十年后,终于在省城站住了脚。   1990年,父母在省城有了房子并把户口也迁到了城里。在此期间,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每日奔跑在乡间的风里,过得自在逍遥。   爷爷坚决不同意父母把户口迁走,理由是:户口一转走,村里就会
期刊
炎炎夏日,廣州发生了一件一蚊鸡(一块钱)的故事。  一个九岁的小孩要坐公交车去见妈妈,因为只投了一块钱(车费是两元)而被司机赶下车,结果在烈日下步行了两小时才见到妈妈。孩子妈妈很生气,要求公交公司退回这一块钱,并向她一家道歉。  这个孩子身上本来是有五块钱的。为什么临到上车只剩一块了呢?原来,他买了三块五毛钱的零食。在等车时,他看见路边一名三十来岁的叔叔在地上摆了张纸,说自己“耳聋,挣不到钱”,小
期刊
一天,为了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东西的穷孩子霍华德·凯利发现身边只剩下一片薄薄的面包,可他已经非常饥饿。于是,他决定到下一家讨要一顿饭吃。但当一位漂亮的年轻女人打开家门时,他失去了讨要的勇气。他没有向女人要饭,而是让她给点水喝。女人看到他非常饥饿的样子,就给他倒了一大杯牛奶。他一边慢慢喝着牛奶,一边问:“我该付你多少钱?”“不要钱,”女人回答道,“妈妈经常教育我们,千万不要为善举而收钱。”  “那我
期刊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花了十年时间实现了自己天下一统的理想,然后开始用毕生的时间追寻这世间最终极的保健品。他派徐福带着五百童男童女出海去寻找那最终极的保健品——长生不老药。可是徐福没有回来,秦始皇在四十九岁那年死在了第五次东巡途中,死因不详,但许多人相信是汞中毒。  但古代人民追寻保健品的脚步没有停下,到了汉代,保健品进化出了新的形态——炼丹。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由于身患重病,
期刊
在日本的国民文化中,老人文化有着特殊的地位。近年来,日本的老人文化又添新的內容:以“临终短信”告别人生,向亲人和朋友作最后一次阴阳两界的“对话”。  选择这一方式的日本老人,或是身患重症、来日无多者,或是年事已高、体魄衰弱者,趁体力尚可、头脑清醒时,不用口述,而是亲自在病床上写下一席临终话语。一俟诀别人世,即由受托者按委托人要求同时向亲朋好友发送。因为当下日本老人盛行“临终短信”,“雅虎日本”网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