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价值内涵与现实路径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发展迅速,教材评价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对教材质量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在规范教材的编制、探索知识的结构体系、推动教材的持续改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从完善制度体系、提升育人质量、健全管理体系三个方面为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提供支撑。基于此,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应该从增强理论建设、健全评价机制、选拔专业评价人员、信息公开常态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和革新。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类型地位;价值内涵;现实路径
  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15JZD046)
  作者简介:王璐,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15-0031-05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要想真正建立起自身的教材制度,完善教材规范化发展,不仅要思考如何编制教材、按照怎样的原则编制教材、编制怎样的教材内容、编制后如何进行及时更新,更要解决应该如何进行教材评价、谁来评价教材、从哪些维度进行评价的问题,以确保教材的适用性和价值,并为今后教材的持续改革提供标准和依据,从而保证职业教育教材质量,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
  一、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内涵表征
  职业教育从“类别”到“类型”,其地位的重要转变就在于自身的系统性、体系化发展。“类别”侧重于强调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不同,主要突出二者之间的差异,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教育层级。“类型”旨在强调职业教育自身制度化、体系化的稳定性发展,与普通教育是同一教育体系中的不同教育形式,其作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共同承担育人任务的教育类型更具有自身发展的独特性,二者在实质上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人才培养的共同目的。
  (一)职业教育具有稳定的制度保证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首要内涵就在于它具有完善的制度保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提出要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职业教育要想拥有长久发展的动力与保障,必须在制度层面上建立起对其的支持,由上到下层层推进,从国家意志贯彻落实到群众意识,规范建制。制度包括内部制度与外部制度两部分。内部制度是保证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内部的公平性,核心问题是如何给职校生构建通畅的升学通道[1],如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拥有平等的高考机会;外部制度体现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应保障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与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具有同等的竞争机会和待遇,即职业学校的学生走出职业学校后,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一样,拥有同等的发展环境。
  (二)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运行体系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育人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培养路径上。普通教育强调人才的非定性培养,知识与能力的教授是为了学生今后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通过思维的锻炼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来逐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职业教育则以确定的工作岗位为起点,针对岗位需求与行业标准,按照较为确定的路线对人才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此培养路径,职业教育的运行体系也具有自身特色,由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学校体系、课程體系以及管理体系三部分构成。学校体系由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应用型本科三个层次的学校构成,三者间能够有效衔接,通道畅通;课程体系上不单单按照简单的科目进行划分,而是按照文化课、专业课等类别进行统一安排,课程知识的获得途径多样,除学科理论知识外,还有来源于工作场所的职业知识,强调通过专业实践与动手操作培养专业能力,注重专业实习与实训;在管理体系上,由学校、企业等社会力量构成的多元主体进行统一管理,既符合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又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二、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内涵及价值定位
  (一)教材评价的内涵
  教材评价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途径对教材作为教学媒介、工具和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导向性和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分析结果加以综合概括,得出对教材价值的总体认识,进而对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对教材的编写过程进行反思,促进教材可持续发展的过程。[2]教材评价应该有六个基本的维度: 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心理发展规律、编写制作水平、可行性、特色与导向性。[3]
  教材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教材的外部设计到内容结构进行综合的判断,并对其修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教材评价不同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对教材的审查,也并非获得一个最终的结果,简单地为教材的改进进行资料的收集或是对教材划分等级,而是教材评价主体利用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方式,对教材做出价值判断。教材评价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教材自身的编制、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讲授。
  (二)教材评价的价值定位
  1.规范教材的编制是教材评价的基础价值。教材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不仅具有文化功能,还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必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需要保障其编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编制必须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教材内容需要彰显国家意志,蕴含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内容,有利于学生三观的培养、德育素质的提高,装帧与插图要相互协调,有利于知识的呈现;适用性主要表现为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相契合,学校所选用的教材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专业发展方向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较好匹配。教材评价的开展能够对教材编制过程进行有效约束,对其进行监督,提升教材编制的规范性与教材质量。   2.探索知识的结构体系是教材评价的核心价值。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知识的排列组合是否符合逻辑、知识能否进一步优化是教材评价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的教材既要满足学生对基础文化知识的习得,又要保障工作知识的传递;既要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又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核心价值在于必须能动地反映教材内部的知识结构,根据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探寻教材内部的结构体系,完善教材的内在发展逻辑,使教材作为知识载体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推动教材持续改进是教材评价的目标价值。教材评价的价值不仅在于对教材进行价值判断,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发现教材编制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总结其中的规律、探寻教材新的发展方向,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通过引导和调控使教材能够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岗位职责的深刻变化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不断发展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相应地,职业教育教材评价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对教材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以满足国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和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完善发展的需要,也为教材编写人员进一步改进教材提供依据,使教材最大程度地助力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教材评价为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教材评价的开展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就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不仅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职业教育制度给予其有效支撑,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框架、基础,具有全局性,是一系列政策所达成的组合效果。[4]84因此,职业教育制度需要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进行完善,从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其综合性、全面性超过以往,其本身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依赖于相关制度体系的匹配与协同。[4]85对教材进行明确的评价能够使其与编写、出版、审查等一系列环节进一步进行区分,摆脱各步骤含混、定位不清的局面,对教材的质量标准、评价准则等进行详细规定,在此基础上使教材建设的各阶段形成有效联动,充分发挥各阶段的功能,最大程度地使其相互衔接,形成合力,从而有利于职业教育教材制度朝规范化、体系化方向发展,完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从内部保障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地位。同时,教材评价的开展以教材为媒介,将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等环节相连,与课程评价、教学评价等构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二)教材评价的开展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
  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种类繁多,虽然近年来在数量上有所上升,但是却缺乏对其质量的关注。职业教育要想牢牢树立起类型地位,最根本的还是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教材作为课程知识的重要载体,其编写质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重要影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教材评价并不是一个终结性的活动——获得最终的评价结果作为教材改进的参考依据,更重要的是教材评价在了解教材使用情况的同时,能够及时反馈使用者、编写者和评价者之间的意见,形成多方的良好沟通。因此,完善的教材评价在有利于增强教材编写规范的同时,能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自学效果,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朝向便于教师教学的方向改进。此外,良好的教材评价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质量,使课程、教学与教材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教材是教师上课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承载着学生应当具备和掌握的科学知识,教材的质量高低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學生的学习水平。对教材进行及时评价,有利于发现教材中的问题与不足,能够及时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现状对教材内容、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培养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教材评价的开展有利于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我国教材评价的理论研究相对缺乏,且一直停留在行政评价阶段,始终没有建立起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评价机构以及明确的评价标准,此外,“评审不分”也是其存在的重要问题。教材评价并不是教材一经编写好便进行的单次评价,而是更侧重于教材使用过程中的评价。教材评价涉及到多方面标准的建立,如教材评价人员的选择标准、教材评价的指标等。各项标准的明确和完善为职业教育教材质量的管理和提升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对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教材评价、教材审查、教材选用、教材发行等一系列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明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也是职业教育运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评价的开展进一步明晰了教材管理中各机构的职责以及分工,明确了其中各项标准的制定,使其对教材的管理能够有效开展,不重复、不缺位,同时,也是对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使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运行体系。
  四、完善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现实路径
  (一)以增强理论建设为基础
  高质量的教材评价的开展必然依靠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需要进一步鼓励开展教材评价理论研究,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要改变研究视角单一、研究重复的现状,从职业教育教材的自身属性出发,增强对教材编写、教材出版等各环节的理论研究,厘清教材评价内部各环节的逻辑顺序以及教材评价与教材审查等教材编制中其他环节的关系,在丰富的理论探索基础上构建起科学的教材评价理念。
  教育学理论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增强教材的教学性评价,包括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吻合程度、内容选择和编排呈现对教学的影响等。[5]心理学的研究视角使教材评价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以及建构,有助于教材单元结构的划分和知识的整合,丰富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传承与交流性作为教材的基本特征要求进行教材研究时需关注教育传播学理论,即如何优化教材的信息传递,针对不同的群体特征采取适切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有效传递。职业教育教材评价要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关注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平衡不同价值观念和使用主体之间的关系。   (二)以健全评价机制为关键
  教材评价不同于教材编写后的再次修改以及教材审查,其在教材编写前、编写过程中以及编写后三个阶段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材建设必须编、审、评分离,建立健全独立的评价机制,使其能够独立、明确地进行教材评价。这一机制包括三方面功能:首先,对教材评价进行制度建设,规范评价的原则和周期,对各环节进行制度约束,针对不同类别的教材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使教材评价成为教材建设中的常规过程;其次,实施教材评价,判断教材是否符合编制标准,是否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能否进行推广和试用,将评价过程中的信息,如教师、学生的意见等进行收集、整理,为学校、教师选择教材提供依据,同时,为教材编写人员提供教材改进的方向;最后,搭建起教材编写者、评价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将三方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汇总和传递,使其能够有效沟通,在充分理解彼此观点的基础上进行最终的价值判断,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三)以选拔专业评价人员为抓手
  教材评价人员并不能简单地由教材编写者和资深教师等代替。教材评价要想保证评价的专业性,真正达到提升教材质量的目的,必须严格选择评价人员,制定人员选择标准,规范任用制度。教材评价团队应由课程专家、学科专家、专业编辑、一线教师、企业专家等人员组成,在任期内定期对其业务能力进行考察,严格保证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年龄变化以及其他事务原因等是否影响其从事教材评价工作。我国应根据教材评价标准逐步建立有关教材评价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对其专业身份与职责进行认可和明确,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聘用合适的人员,定期进行人员更新,并与学术机构形成联動,定期对评价人员开展指导,不断提升其理论程度和专业能力,推动教材评价的队伍建设,使其形成一种高效高质量的良性循环。
  (四)以信息公开常态化为抓手
  教材评价的过程与结果是整个职业教育领域以及社会共同关注的内容,因此,教材评价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定期通过政府部门、网络媒体等渠道有选择性地进行信息公开,并及时公布评价结果,扩大教材评价的参与者,使其接受公众监督,加深群众对其的理解和支持,增强教材评价结果的适用性和满足程度。教材评价信息的公开并非意味着有关教材评价人员、评价过程的每个阶段都要详细公开,因此,需要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原则以及程序,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信息公开网站,在网站中对处于不同评价进度的教材状态进行定期公布,设置专门的信息反馈板块,有选择性地听取公众的意见并进行针对性地回复。同时,要明确教材评价各环节信息公开的时间限制与间隔,使其成为一种常态化、细致化的存在,而不是久不更新、仅对最终评价结果进行象征性公布的形式化“民主”。
  职业教育教材作为职业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重要工具,必须对其高度重视。教材评价作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障职业教育教材质量的重要抓手,教材评价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教材改革,更有利于完善其自身的理论研究,推动职业教育领域教材评价的发展,从而规范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职教如何成为一种教育类型[N].社会科学报,2019-06-13(5).
  [2] 王郢.教材研究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7.
  [3] 高凌飚.教材评价维度与标准[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8-12.
  [4] 郭文富,马树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制度配置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10):83-87.
  [5] 王晓丽.国外教材评价: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9):107-113.
其他文献
特约主持人:李兴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按语:面对新高考制度的改革、毕业生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失调以及新冠疫情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猛烈冲击,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缓解就业压力与促进合理就业的有效举措,引起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状况,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
期刊
摘 要: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十分短缺,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产业发展的助力不足。基于此,宿豫中等专业学校提出构建“校园馆”育人模式。“校园馆”育人模式是指学校电子商务专业通过与电商企业深入合作,进行电商人才培养培训和创业项目孵化的一种模式,按照“企业文化展示、实训教学、电商职场、创业孵化”四个功能模块进行建设,采用校企深度参与和互动的共建共管机制。在“校园馆
期刊
摘 要:实践教学是提升中等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中职实践教学环境中存在的空间布局割裂、教学情境设置固化、师生情感交流方式单调等问题,在构建教学空间环境、教学信息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三融合模型的基础上,依托中职计算机专业开展虚实融合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证研究,助力构建中职实践教学中人与岗位、人与职业能力、人与自我发展之间的融合关系,促进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经实施前后的对比分
期刊
摘要:2014-2019年,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成果可视化分析和文献分析显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成果迅速增加、涉及面广泛,并逐步形成核心研究群体。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个案研究等。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以法人分类管理为基本出发点,研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法人属性的选择问题;以分权与制衡的制度设计为重点,研究
期刊
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金陵高职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曾获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强等荣誉。近年来,金陵高职校在人文校园内涵塑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渠道探索、专业学院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收获改革成果。学校坚持创新突破、坚持品质优先,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为全面了解学校在中等职业教
期刊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学生实训缺乏有效平台,二是教师成长缺乏有效路径,三是校企合作缺乏有效协同。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技师学院师生的特点,以宁波第二技师学院为例,提出构建基于五个“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目标能岗一体、实践基地产教一体、课程组织理实一体、实训模式工学一体、师资建设专兼一体。五个“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
期刊
摘 要:当前,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学校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学校存在党政权力界限不够清晰、决策权力运行不够规范、学术权力彰显不够充分以及民主权力保障不够有力等方面的问题。据此提出,五年制高职学校要进一步明晰党政权力界限,规范决策权力运行,优化学术权力配置,保障民主权力行使,从而稳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校;组织体系;问题;对策  基金
期刊
摘要:结合“十三五”浙江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中职名校”项目建设方案的编制,分析归纳新时代中职教育办学的价值取向,梳理回顾名校建设方案设计的逻辑演绎,总结提炼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路径以及改革发展的相关策略,以引发更多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质量,为率先迈向中职教育现代化建言献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名校建设;改革发展  基金项目:“十三五”浙江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
期刊
摘要:在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政策背景下,职教硕士专业学生更需要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与教学论”为例,针对互联网+翻转课堂的特点和职教硕士的培养目标设计调查问卷,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设计全方位及时的评价修正机制、以学生为中心、相似课程间资源共享、搭建交叉学科的课程一评价一体化平台、运行智慧课堂和智慧学习工场等建议,为更好地提高互联网+翻转课堂的
期刊
摘 要:本科职业教育是职业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新西兰理工学院作为实施本科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专业设置遵循的内在逻辑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服务区域发展、注重实用性与突出特色;并由此形成了借当地优势产业之力夯实专业建设根基、凸显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性和灵活性的专业建设内涵、注重教师工作经验和专业发展的专业建设质量、兼顾应用性研究的专业理论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