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缺商店,做独门生意

来源 :金点子生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7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爱心事件
  2012年,徐倩倩在襄阳开了一家服装店,做了不到一个月,她便尝到了做生意的不易。激烈的竞争和微薄的利润,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一天晚上,徐倩倩正打算关店门的时候,一位50岁左右的阿姨走了进来。她要买一件只有一只袖子的上衣,这让徐倩倩感到很奇怪,仔细一看,她的一只袖子里空荡荡的。顿时,徐倩倩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是一样的手部残疾,同情之心油然而生,而自己店里根本没有这种商品。阿姨一脸失望,满腹抱怨地说:“差不多把襄阳的服装店都跑遍了,看来是真的买不到了!”
  或许是阿姨的话触动了徐倩倩,她拉住正要出门的阿姨说:“你看我这里的衣服哪件你喜欢,我明天找裁缝店帮你把袖子裁下来,你看好吗?”
  阿姨赶紧道谢,经过一番挑选,她拿了一件衣服交给了徐倩倩。第二天,阿姨来拿衣服,硬是多给了20元钱,说以后要是有需要,还要请徐倩倩多帮忙,当然,要是徐倩倩就卖这种服装是再好不过了。
  阿姨的话打动了徐倩倩,类似残疾人用的一只袖子的上衣或一条裤腿的裤子、特大号的服装、特小号的鞋子等,在市场上很难买到。虽然说这类消费群体没有大众群体多,却也是有一定需求的,如果专门经营这些产品,利润肯定不会少。
  一番思考后,徐倩倩决定把自己的服装店盘出去,开一家怪缺商店,专门经营一些其他百货公司或大商店里没有的东西。
  人无我有的“怪”
  最初,徐倩倩将产品定义在一些生产得少卖得也少,但市场上绝对有需求的商品,像6个手指头的手套、缺一只袖子的上衣、少一条裤腿的裤子、适合驼背者使用的睡床等。她相信,不管如何古怪,只要从人们的特殊需求去思考,这类特殊的商品,就一定会有市场。
  创业的思路是有了,可是上哪儿去找这类商品呢?
  徐倩倩先尝试着找了一些比较大的服装生产商,对方虽然承认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因为数量太小,不能单独生产。没办法,她只好去找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服装加工厂,对方答应生产,但价格要比一般的衣服稍高一些。徐倩倩仔细地计算了成本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光是找能生产这类产品的生产商、加工厂,徐倩倩就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她几乎跑遍了整个襄阳市。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后,徐倩倩终于把怪缺商店开在了襄阳繁华的商业区内。
  虽然说商品本身的奇特就是一种很好的广告效应,但如何让自己的怪缺商店迅速被人们接受,徐倩倩着实动了脑筋。
  开业的时候,徐倩倩特地捐赠了一批免费的服装到襄阳市残疾人联合协会。很快,她这个特别的店面因为捐赠了特别的商品而被襄阳的各大报纸争相报道。一时间,她的店成了襄阳市的热点,商品也一件件被卖了出去。
  一个月下来,徐倩倩算了算,竟然挣了差不多一万元,这比开服装店强多了!
  人有我优的“缺”
  可是没几个月,徐倩倩就发现这类商品因为面对的消费者特殊,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如果这样单调地继续下去,小店迟早会夭折,她开始思考着再增加一些业务。
  徐倩倩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商机是聊出来的,她越来越喜欢跟人聊天,对别人的特殊需求特别上心。一段时间下来,徐倩倩听到最多的就是别人的抱怨,比如袜子少了一只,紫砂茶具丢了盖子,或者刚买的一双高级耐克鞋便丢了一只等等。不止一个人说起这样一句话:“买新的又心疼,不买又用不了,要是有单独卖的就好了。”
  经过调查,徐倩倩发现襄阳根本没有这样可以补缺的地方,所以要是袜子丢了一只或者鞋子丢了一只,结果也只能是扔了再买一双。自己的店名叫怪缺商店,可是,现在却只有怪而无缺的业务,而且需要古怪商品的人又是极少的一部分。东西缺少一个,买新的不划算,花点钱补齐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它针对的是所有的消费群体,不再局限于特别消费群了,因此,涉及这类商品一定会大有前途。想到这里,徐倩倩一咬牙,决定在店里再开设一个补缺的业务,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怪缺商店。
  当徐倩倩打算列出详细的购买清单时,才发现补缺的范围太大,把所有需要补缺的商品都买回来放在店里出售是不现实的。这时候,她想到了很多公司预约的做法,借鉴这一做法,她打算让顾客先把需要的商品事先登记,然后有针对地一一置齐。
  徐倩倩选了一些比较普遍且易破损的补缺商品放在店中,如颜色单一无图案的袜子、一只紫砂茶具的杯盖、可用同样布料缝制上去的破损衣服等。店面上摆的补缺商品只是一小部分,她把补缺业务重点放在了预约登记服务上。店里特别设立了一个怪缺商品登记薄,顾客可以到店里登记缺失的东西,也可以采取电话预约的方式。
  徐倩倩会根据登记簿里缺失商品的种类,按时间顺序排列。如果能购买得到的千方百计地采购供应,要是实在采购不到就代顾客设计配置,或找加工厂定做。
  为了保持怪缺商店的良好声誉,徐倩倩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帮顾客补齐所需的缺失商品。不仅如此,她还尽量缩短交货的时间,因为预订之后添购补缺商品的速度要快,否则顾客会失去耐心。
  虽然有些商品在采购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基本上每件补缺商品都可以赚取高于成本20%的利润。虽然做起来很辛苦,但徐倩倩乐此不疲。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徐倩倩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让她的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得到了完美的实施。顾客在她这里都能以最短的时间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怪缺商店的名气以业务独特、口碑良好迅速传开。
  改变思路后的怪缺商店,营业利润比原先翻了差不多两倍。怪缺商店的存在,也让一些消费者改变了以前的消费观念:商品残缺是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解决的,这种解决方式是以节约成本为基础的。
  2012年底,在怪缺商店赚足了20万元后,徐倩倩打算请一些员工扩大自己的规模。她相信,把怪缺商店开到其他城市里肯定也会有市场,她已经在为这个想法努力了。
其他文献
除夕是一幅绚丽的风俗画。  吃了团年饭,喝了丰年酒,炉火便红红地烧着了,彩灯便灿灿地点亮了。灯,千姿百态的灯,缤纷五彩的灯,挂在堂屋,挑在门檐,提在娃们手上,团团地转,悠悠地旋,翩翩地舞,红火火的光焰把春联照得艳艳的鲜目,把窗画映得美美的好看。  除夕是一首温馨的乡土诗。  收的都收了,种的都种了,一年的汗水变成了金闪闪的稻谷,白晃晃的棉花,黄灿灿的玉米,也都装进了仓,贮进了廪,藏进了一窖,难得有
期刊
冬天既然来到  春天还会远吗?  初冬是一树金黄地零落  飘转冬飘转西  落不来的  是老人矍烁般的精神  初冬是阵阵透胸地凉  凉冰冰凉怯怯  红红地脸蛋青春爽朗地笑  映照的  是一轮八九点钟初升的太阳  感受初冬  初冬是大自然积累和寄托的日子  记录生命的年轮  储藏来年的营养  汲取和缅怀落叶般的精神  他们傲视着严寒的长冬  希冀着生命华彩的到来
期刊
那年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与你相识,原本平谈的生活变得异彩纷呈。相同的兴趣,一样的爱好使载们无所不谈。  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我们一起看山、看水、看人,一切都那么美好,那么诗情画意。降冬时节,雪花飞舞,我们在雪雨中散步,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别有一番情趣,寒风凛冽,雾锁蓝天,看风吹叶落,雪压枯树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欢乐的时光短暂易逝,适才相识,却又握手道别。  我们以后会成
期刊
房间里很闷,我打开窗户想透透气。雪从窗口轻轻地飘了进来"慢慢地落在我的手心上,溶进了我的心中。我被这纯清的精灵唤醒了冬的记忆。  冬不是暖房中雪白的墙壁,不是窗外那几棵光秃秃的歪脖树,也不是窗对面那几幢灰色的住宅楼,而是红鼻子的雪人、飞驰的雪橇,是跳动的雪球和和着雪球的欢笑,是那银妆素裹的世界。  我的残腿把我和冬的世界隔开了,让我失去了和它亲密接触的机会。但是残缺的身体挡不住我们的联系,冬派来了
期刊
字如其人,这句话说给钱兴发先生最为合适。高挑身材,若斑竹一枝,娴静、文雅、睿智、资秉独慧;如玉树临风,若清风出岫,浑身上下透出南方人的仙气与灵秀。一如他的楷书:娴熟娟秀,温文尔雅;文气充盈,清劲中透着莹秀,萧散里而又不失雅逸。点滴笔墨:透出:清、静、雅、逸气息,可谓:超凡脱俗,风神盖代。  钱兴发先生仿佛今生为艺术而生,悟性极高,才华超群。其书法取历代大家所长及近代诸贤笔墨精髓,博观约取、思古创新
期刊
与新年同行  我们曾把丝绸之路  筑向世界各国  传播四大发明  我们曾用宣纸竹筒  记载永放光芒的传奇  与新年同行  让黄山 让长城  舞起我们的激情  让长江让黄河  弹奏我们的歌声  让昆仑让珠峰  举找我们的心灵  让大海让森林  与新年同行  我们要用雄浑有力的合唱  我们要用坚贞不变的爱情  我们要用无比浪漫的诗篇  我们要用改天换地的神功  我们要用永不停息的追求  我们要用中华民
期刊
没有上帝的膜拜只有心灵的认可  铺开纸即展示命运  挥起笔为涂鸦肝胆  动之情求艺化灵魂  沉之思寻哲理光环  黑白交响的爱——生生死死  旋律碰撞的情——忽忽闪闪  今天与明天时刻对话  失望与希望永远热恋  老庄萨特相互感觉  孔子尼采背反长谈  十字架怅惘  太极图旋迷  西方求理  东方做禅  没有划一的人生  没有明确的答案  熟有熟的圆熟  涩有涩的稚涩  命运无测  灵魂无轨  宣判
期刊
■亏了1000万元,桂花难飘香  王燕是个时尚的成都辣妹,毕业于重庆工业管理学院(现重庆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1997年又到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王燕的父亲是一位桂花种植专家,多年前他在广元苍溪的大山里发现了“日香桂”新品种,靠着经营桂花,家境殷实。  大学毕业后,王燕在成都多次求职碰壁。她笑称自己是被“逼”上苗木经营之路的。2002年,她和丈夫开了一家公司,投资一个“种草养畜”产业化
期刊
赫鲁·马丁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迈阿密的一个小镇上,马丁斯的父母都是矿工,很早之前由墨西哥移居到美国。父母从来都不喜欢读书,也根本没时间和书籍可读,但是马丁斯却是一个“小书痴”,为了不受打搅,他常常躲在厕所里读书,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他搞不懂,那些精彩的书籍,镇上的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去读。  17岁时,马丁斯来到洛杉矶,开始学习理发。“当我看到那些穿着洁白工作服的理发师们,再也不打算回到那个人人都
期刊
丽卡娃娃是日本宝物玩具公司于1967年推出的一种新型玩具娃娃,刚上市时,它像以前所有的玩具娃娃一样,几乎占领了整个日本玩具市场。一年后,丽卡娃娃的销量也毫不例外地遭遇了“滑铁卢”,如果不采取措施,它的“短命”现象也在所难免。  在公司面临困境的时候,老板本田太郎却推掉了一切事务,回到家里“静养”。一天,5岁的小孙女抱着丽卡娃娃缠着本田太郎,要他帮着买回丽卡娃娃的姐姐。她说,丽卡娃娃一个人好孤单,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