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伙攫金百家姓

来源 :生财有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ypig_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湖北孝感的小王,在深圳某广告公司做业务员,做事和工作兢兢业业的他,常梦想有朝一日自己创出一番事业。
  一天,小王拜访一位年长的客户。交谈中老人问他:“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小王想了半天还是回答不出来。老人笑呵呵地“批评”他:“王姓是中华民族文化渊深的姓氏之一,看来你还得多学习啊。没有文化积累的业务员,可算不上优秀哦。”
  回去后,小王一直想着老人的话,想着自己的姓氏如何而来?自己的远祖是些什么样的人?……为此,他查阅了众多关于姓氏的资料,终于对王姓的来历有了根本的了解。与此同时,他产生一个大胆的念头,若把“姓氏”做成工艺品,不仅可以收藏,还能成为馈赠友人的礼品。
  可是,用什么材料做呢?如用纸做载体,显然档次低且无新意,无法吸引顾客。小王想到,人的姓氏是从远古传承下来,当时所有东西都写在竹简上。而竹简是中华姓氏形成时期(春秋战国)的文字载体,用之作为“姓氏”资料的传达物体,最能显示其古色古香的韵味,还可装饰家居,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围绕这一思路,小王想出了“姓铭堂”这个名称,其寓意是,人不仅要将姓氏铭记在心,更要堂堂正正做人,不可为祖先丢脸。2000年6月,他注册了“姓铭堂”---深圳市华乐旅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做起前期筹备工作。2000年7月,他专程赴国家统计局、民政部等部门考证姓氏来源,并请知名教授撰写姓氏起源,请作家创作诗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中国百家姓各个姓氏的文字材料。
  2003年5月,小王的公司注册了“姓铭堂”商标,开始从事以中华姓氏礼品为重心的工艺礼品业务。同月,“姓铭堂”礼品正式投入生产。2003年7月,第一批姓氏竹简问世。首批产品以百家大姓为中心,以竹简为载体,以仿唐七律古诗来再现中华姓氏的发展历程,内容有各姓氏的始祖图像及简介文字、自古以来的名人名事和主旨对联等。当年9月,“姓铭堂”深圳形象总店开业,其“姓铭堂”礼品一炮打响,当天即售出500多幅竹简,赚了1万多元。
  试营业的开门红给了小王极大的信心,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姓氏事业中去。12月,“姓铭堂”第三家分店又在深圳开业了,购买者不仅有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客人,还有一些内地游客也前来选购。他们将购买的姓氏礼品悬挂在客厅,来怀念祖先及勉励自己。至2003年底,小王不仅将投入的资金全部收回,还净赚了5万元。
  2004年7月,“姓铭堂”荣膺首届深圳旅游商品博览会优秀旅游商品。同月,“姓铭堂”加盟连锁经营被团中央列为中国青年创业推荐项目。2005年5月,“姓铭堂”在国内已有50多个经销网点。短短两年,小王从一个业务员起步,完成了自己事业的“成就”。■
其他文献
对于一些人来说,一下子损失三、四十万元这可是一件大事,但是当这种事发生在徐树钧身上时,他却表现得很从容。  北京游客:“真好。”  徐树钧:“漂亮吧?”  北京游客“真漂亮。”  徐树钧:“像这样的鱼呢,它是驯养的,在日本称为是国宝。”  北京游客:“这是吃的吗?”  徐树钧:“能吃,但是价格太高了。”  北京游客:“这主要是观赏,放在那个鱼缸里的,看到了吗?”  徐树钧:“它是观赏鱼中之王。” 
期刊
我是一个湖南邵东女孩,1999年有幸被美国纽约商学院录取。毕业后,我不知该干什么,非常茫然。2003年2月的一天,我在互联网上意外发现了一个招聘“神秘购物者”的广告,经了解,原来所谓“神秘购物者”,往往受雇于一家与商家签约的神秘购物公司,平时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应一些企业的要求到他们的商店踩点“购物”,通过实地观察体验,了解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度及清洁、服务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然后将这些“
期刊
英国的爱特威廉是一位举国皆知的大商人。但是说来奇怪,爱特威廉创业初期的一切,竟然全是别人馈赠的。  威廉2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整日守在河边打鱼的年轻人,天地十分狭小,根本看不出他的将来会有什么辉煌的成就。一天,一位过河人求助于威廉,原来是过河人的一枚戒指不慎掉进了河里。过河人急得不行,他请威廉不管怎样,也要扎到船下帮他摸一摸。  可是,威廉一个上午竟然什么也没干,反反复复一连扎到船下二十几次,但是
期刊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
期刊
要赚钱,得靠脑子    1964年7月12日,黄长生出生在江西省铜鼓县大土段镇大土段村,这个1000多人口的村子长期因交通闭塞,山多田少,经济十分落后。  1994年下半年,黄长生告别妻儿,和一位邻居前往广州打工,在一建筑工地担水泥沙浆赚点辛苦钱。转眼到了1995年的中秋节,黄长生和另外3位民工准备去打打牙祭。在一家小餐馆,他们要了个菜花蛇火锅和2斤散装白酒,结账时,老板告诉他:一共200元,其中
期刊
“跳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天都有几万人在“跳来跳去”,为自己寻求一个理想中的工作。可是,这种盲目的“跳槽”,带给自己的并不都是快乐。  四川籍的打工仔尤笑田几经“跳槽”后,他发现在“跳槽”族中蕴藏着很大的商机。他运用掌握的知识,专为那些“跳槽”的人出谋划策,竟然每月都能赚到7000元!  他是怎样独创出这一谋生之路的呢?    几经“跳槽”他发现了“跳槽”的商机   
期刊
美容、塑身、SPA……仿佛是时尚白领丽人的“专利与特权”,美容院的门外似乎打上了“男士禁止入内”的门牌。而今,这一现象已被悄然颠覆,男士美容风尚和理念逐渐流行,男性美容SPA健康会所开始走进男人的世界,并逐渐得到一些白领和成功男士的青睐与追捧,同时也为个人投资者打开了另一扇创富之门。  俗话说: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可也有这么一句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容——这项女人的爱美专利,现在男士也可以“光明正
期刊
成功秘笈    汪先生盯牢收入比较少的年轻客户群,招聘专职采购员,广泛收集物美价廉的饰物;选择竞争比较少的中等城市繁华地段进驻,以“超市”模式经营并重视标准服务细节,迅速挖掘出了小本创业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一桶金”。  世界创业实验室(elab.icxo.com)消息,在广东中高档饰物零售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汪老板避开竞争锋芒,在东莞繁华地带开设了低价饰物自选超市,吸引了爱美又节约的
期刊
马应天(化名),42岁,先前在武汉一家企业从事法律事务,后来辞去工作专业倒房,收益颇丰。这位如今已在武汉小有名气的“倒爷”,近日对记者讲述了一些倒房内幕,他想说,当“倒爷”,你也可能,只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如果去踩红线,钻空子,无疑放大了房产投资的风险。    帮朋友倒房,小试身手    马应天看起来表情颇为严肃。他自我解释说,这是因为在武汉一家企业搞法律工作多年的原因。谈起投资房产,他说因为
期刊
十年前,当赖军华操起剪刀剪下第一篇稿子邮寄出去时,他压根儿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文摘行业的“龙头老大”。虽然他死活不承认自己“文摘王”的地位,但只要算一算他发稿的细账,你就会知道这样称呼他一点儿也不“冤枉”。他平均每天要发出100封信,每个信封里有各类文摘7篇,每年他荐出去的稿子就有30万篇之多!而每天他总有一二十篇推荐稿被刊用,一年下来,几近万篇,至于荐稿收入,有的刊物只给千字10元,有的给到
期刊